黃克誠之女黃楠談長徵精神:堅持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

2020-12-14 黨史頻道

他赤誠熱膽,從遊擊隊黨代表,到長徵中先鋒師的政委;他有勇有謀,從八路軍第五縱隊司令員,到新四軍第三師師長,指揮千軍萬馬橫掃蘇皖,把蘇北根據地營造成「小延安」。他作為高級指揮員和軍事家思慮縝密,以沉穩著稱。

1934年10月,時年32歲的黃克誠任紅三軍團第四師政治委員,率部作為前衛開始長徵。在連續突破國民黨軍四道封鎖線,並浴血奮戰湘江南岸,頑強抗擊數倍國民黨軍的輪番進攻後,成功掩護中共中央和軍委縱隊渡江。近日,在人民網「長徵後來人」節目錄製現場,黃克誠之女黃楠講述了父親的長徵故事。一寸山河一寸血,回望80年前的萬裡徵程,感受讓中華民族自豪的偉大歷史篇章。

艱苦徵程鍛造了鐵一般的紅軍

「什麼都得幹,要會打仗,要會架橋,要會修路,要會修槍。」 黃楠對記者說,紅軍這支部隊非常艱難也非常英勇。黃楠舉例說,當年陳賡帶著部隊過江時,等著馬上要架橋過去,但是水流特別急,投石頭或坐木板上去,水一衝就衝散了。後來大家出主意,以編竹籠的方法渡江,先把竹竿削尖了放在底下,讓竹竿插到泥裡去,再用石頭給壓住,這樣水的衝力就會小一點。等大伙兒在渡江的時候,有一個做的竹籠被湍急的水流衝開了,架橋的那個班長就跳下去頂著這個竹籠,石頭把他砸傷了他仍然堅持頂著,最後他犧牲了,但是把這個橋架了起來。

與士兵同甘共苦是我軍的優良傳統,「一開始過草地,最早過去的先遣部隊狀況還可以。因為那時候草地上還有野菜可吃,還有點像野兔子、野鼠之類的動物,情況好的時候還能碰到一兩隻野羊可以改善夥食。另外,走比較遠的地方如果能找到合適的嚮導,走的也不是像沼澤那樣特別危險的地方。但是,像紅四方面軍後來三過草地,那就什麼都沒有了。我父親回憶說,他在很困難的時候,一天只能大概弄點野菜,吃一點糧食。」黃楠對記者說。

不僅同甘共苦,高級領導幹部還要帶頭髮揚團結互助的精神。黃楠對記者回憶道,在長徵的過程當中黃克誠有一匹馬,但是他自己很少能在馬背上待著,只能揪揪馬尾巴,拉著馬的韁繩,因為馬背是留給傷員來坐的。對於體力不支的小戰士,在爬雪山或是走坡陡等比較困難的路時,父親他們就弄個兜,把小戰士放在馬屁股後面兜著。父親自己拉著馬,馬背上坐著一個傷員,馬後面兜著一個小戰士,再加上養馬的飼養員,至少四個人用這一匹馬。

繼承長徵精神要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

當時中國的這種狀況是必須要改變,而且無數的老百姓都渴望改變,所以要堅定不移的跟著共產黨走下去。長徵過程中黃克誠一直在堅持這個信念,黃楠告訴記者。

對於像長徵這樣的老一輩傳承下來精神如何去繼承,黃楠認為首先要懂得我們的國家利益在哪裡,要像當年老紅軍、老革命他們一樣時刻把國家的命運擔在自己的肩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新時期,新形勢下,我們更應該從中國國情出發,走自己的路,這樣才能堅定地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黃楠感慨到,現在日子過得真的是比過去好多了,大部分有固定工作的人不愁吃穿了,但是同時我們不能忘記那些現在仍然很貧困的人,所以一定要把自己放對位置。黃楠談到,用一句古話說,位卑未敢忘憂國。

黃楠表示,對共產黨員來說,需要秉承林則徐的這句話:「苟利國家生死以,豈能禍福趨避之」。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對國家有利,即使犧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願,絕不會因為自己可能受到禍害而躲開。黃楠表示如果沒有這種精神,中國不可能走過在將來遇到的困難和挫折。繼續建設祖國,讓人民生活越來越好是一篇大文章,「時代在變遷,現階段還需繼續努力,這是我們共產黨人的責任和義務,需要每個共產黨人來努力。」黃楠說道。

克己奉公學做群眾的貼心人

黃克誠對自己要求甚嚴,生活上處處節儉,黃楠對記者回憶,當時有一些老同志開玩笑說是不是你爸不給你們吃飽啊,怎麼你們家的孩子們一個個瘦到「皮包骨頭」。我們家裡生活非常簡單,吃飯從來都是很簡單的做飯,一般都是一葷一素一湯再加一碟小菜,黃楠表示。

黃克誠不但嚴格要求自己,也嚴格要求自己的家人。他身為大將,國家為他配備了一輛小汽車。他對老伴和子女說:「小汽車是國家配給我辦公用的,不能私用。」黃楠回憶道,記得小時候,有一回妹妹生病發高燒,那時候下著大雨,還是用人力三輪車給送到醫院去的。

黃楠感慨道,黃克誠的以身作則讓子女形成了一種思想,首先就是要好好看護好自己的國家,這就需要做好本職工作,在工作的時候要盡力,出現了錯誤要及時更正,知錯就改。作為黨員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恪盡職守,特別是領導幹部,要以身作則,對待同志要互相幫助,眾志成城帶領大家好好做事,「有為」就要從本職工作出發 。

資料連結:

黃克誠同志生平

黃克誠,1902年10月1日出身於湖南省永興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1928年在湘南起義中參與領導永興年關暴動,並率部隨朱德、陳毅上井岡山。曾任中國工農紅軍團長,師政委,軍政治部主任,紅三軍團政治部代主任等職。

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長,第三四四旅政委,第二、四縱隊政委,第五縱隊司令員兼政委,新四軍第三師師長兼政委,蘇北區黨委書記。

抗日戰爭勝利後,進軍東北,領導創建西滿根據地,任西滿軍區司令員,中共西滿分局副書記、代書記,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政委,中共冀察熱遼分局書記兼軍區政委、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政委。天津解放後,曾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兼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湖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後勤部部長、政委,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國防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第八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山西省副省長,中央軍委顧問。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紅色後代談長徵」系列特稿

之一:朱德嫡孫朱和平談長徵 國家強大首先是理想信念強大

之二:賀龍之女賀曉明:傳承長徵精神要學做紅軍那樣的人

人民網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專題《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黃克誠網上紀念館  「重溫長徵故事」專題

相關焦點

  • 朱德嫡孫朱和平談長徵:國家強大首先是理想信念強大
    朱和平繼續講述,朱德堅持一定要帶著紅二、紅六軍團共同北上,並不斷拍電報指揮紅二、紅六軍團長徵,最終於7月1日與紅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師,召開了甘孜會議,統一了思想,7月5日紅二、紅六軍團等組成紅二方面軍,這是紅軍長徵三大主力部隊會師的關鍵一步「棋」。對此,朱德曾經回憶說:「這個機會是抓出來的,抓出來就好了,團結起來力量就更大了。」
  • 實行群眾路線 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是共產黨人處理利益問題的根本原則。」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之要義,是實行群眾路線。 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群眾路線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 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
    在你們身上,顯示出八十年代中國少年兒童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我們老一輩的同志感到由衷的欣慰!  你們說,全國的少先隊員都盼望在過節的時候,能聽到我的講話,我非常樂意和你們說說心裡話。從哪兒說起呢?就從你們的隊禮「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說起吧,這句話有著深刻的含義。  「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就要求你們象革命前輩和英雄模範那樣,有著為人民的利益不怕吃虧,不怕犧牲的精神。
  • 開國大將黃克誠去世後,留下4個子女,他們現在過得怎麼樣
    1982年,已經年老體衰,雙目失明的黃克誠又被國家委任為紀委書記,帶病堅持工作,撥亂反正,端正黨風,克己盡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決貫徹黨和國家的戰略方針建設,為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的偉大事業居功至偉,立下汗馬功勞。
  • 人民利益高於一切
    就從該名工作人員的話語中,感覺到該名工作人員的「官僚主義」思想和為民服務的意識不強,對「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認識不到位。作為交通服務行業為民服務是職責,就應該有俯下身子傾聽民聲、記錄民意、解決民憂的態度和意識。該名工作人員並沒有很好的履職,這是對人民利益的損害,是對人民利益的不屑。
  • 人民利益高於一切,越是艱難越向前!
    2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指出,我們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重大疫情面前,我們一開始就鮮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對黨的奮鬥歷程和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
  • 人民健康高於一切
    人民健康高於一切 禽流感疫情對經濟造成損失的同時,也給人民群眾的健康帶來了威脅。  疫情當前,人民的健康高於一切。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治形勢,本著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黨中央、國務院心繫人民群眾的健康,堅持以人為本,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各地迅速行動,群眾積極響應,上下同心,打響了一場撲滅禽流感的人民戰爭。
  • 樓陽生: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 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1月28日上午,省委書記、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樓陽生主持召開省委第二次專題會議暨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指示精神,傳達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精神,研究部署全省疫情防控工作。
  • 為民高於一切
    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始終堅持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這是我們黨執政以來在執政主旨、執政目標、執政方略上的創新;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這是在執政方式上的創新;而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要求我們的黨員幹部必須時刻擺正與人民群眾的位置,始終堅持為民高於一切,並在感情上保持與人民群眾的零距離,始終把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以及全部工作的唯一依據
  • 習近平論兩個長徵
    長徵精神的五層內涵偉大長徵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
  • 弘揚長徵精神 鍛造「四鐵」部隊
    ,就是要從長徵的偉大實踐中汲取精神力量,用長徵精神鼓舞和激勵我們著力鍛造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四鐵」部隊,不負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任務。始終忠於信仰,堅信「革命理想高於天」,是長徵精神的最高體現。弘揚長徵精神,鍛造「四鐵」部隊,就是要傳承革命先輩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毛澤東曾經指出,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而決不容許槍指揮黨。弘揚長徵精神,就要毫不動搖高舉旗幟、聽黨指揮。
  • 羅麥之聲「長徵長徵」大型情景歌舞音樂會——紀念中國工農紅軍...
    為紀念這一偉大歷史勝利,9月18日晚,由啟明公益基金會、中國擁軍優屬基金會、北京京演集團聯合主辦的「羅麥之聲「長徵長徵」」——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型情景歌舞音樂會在保利劇院上演。,黃克誠大將之子黃煦,萬裡之子萬仲翔,肖華之女肖霜,陳奇涵上將之子陳友西,李達上將之女李彤妍,陳再道上將之女陳江平,劉震上將之子劉衛兵等領導嘉賓,以及北京羅麥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務副總裁、啟明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白雲,啟明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王向東,羅麥愛心員工共同到場觀看演出,現場座無虛席,觀眾們一同回溯了紅軍長徵的艱苦歷程。
  • 新民晚報數字報-信仰的力量高於一切
    信仰的力量高於一切  「有功不驕傲,委屈能求全」這是所有西徵將士的真實寫照,徐小巖、陳祖莫、謝烈、杜紅、周善平、劉延淮、胡濱江、蔡小心在各自的發言中結合父輩的親身經歷,講述西徵歲月的艱辛與頑強,西路軍精神傳承對於當今年輕人的教育意義。  「在父輩們身上,我們能看到最鮮明的一點是——信仰的力量高於一切!」
  • 堅持安全生產高於一切嚴於一切重於一切
    吳松平強調,要學深悟透做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安全生產重要論述和「四個寧可」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會議精神、關於安全生產決策部署,進一步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堅持安全生產高於一切、嚴於一切、重於一切,以「麗水之幹」擔當扛起安全生產責任、堅決落實安全生產措施、切實守牢安全生產底線,確保全市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 國家安全人人有責(一)
    編者按: 在「八一」建軍節93周年來臨之際,伊春市婦聯陸續推出《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 國家安全人人有責》、《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等專欄,通過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國家安全法》等相關知識,加強國防教育、宣傳國防知識,增強廣大婦女群眾的國家安全意識
  • 國防大學原副校長賈若瑜追憶長徵二三事
    推薦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系列解讀 之一:習總書記講話強調理想信念 為新長徵樹立精神航標 之二:長徵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徵> 之三:不忘初心的主旋律 繼續前進的新徵程 之四:弘揚偉大長徵精神 走好今天的長徵路 特稿 80年後憶長徵:偉大奇蹟源自信仰的力量 長徵精神專家系列解讀
  • 不忘豐功偉績 弘揚偉大精神
    「偉大長徵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
  • 黨和紅軍為什麼能在長徵中向死而生、前赴後繼?
    長徵五問:習近平總書記告訴我們答案(三)  ——黨和紅軍為什麼能在長徵中向死而生、前赴後繼?  長徵歷時之長、行程之遠、環境之險惡、戰鬥之慘烈,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戰爭史乃至人類文明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
  • 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保密責任重於泰山
    —商州區人民檢察院組織幹警觀看保密警示教育片 為加大保密知識宣傳力度,普及保密法律法規,增強幹警們的保密意識,杜絕重大失洩密案件,根據區保密局的要求,4月22日上午,商州區人民檢察院組織全院幹警觀看了根據真實失洩密案件改編而成的保密警示教育片。
  • 印宇鷹:老百姓的幸福高於一切
    老百姓的幸福高於一切市委常委、通道縣委書記 印宇鷹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於《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全書,第三卷更是單獨開章,專門收錄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長期穩定執政,關鍵就在於我們黨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淮海戰役的「小車子」推出了中國革命的最後勝利;安徽小崗村的18個紅手印按下了中國改革的啟動鍵;疫情防控期間的「一夜封城」,見證了中國人民聽黨話、跟黨走的高度政治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