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送小兒子去幼兒園上學前適應班,碰到以前大兒子的班主任,看她在跟一位家長苦口婆心的說一些事情,打招呼後順便聽了一下,原來是這家孩子剛送到學校來就喜歡跟其他人用訴諸武力的方式解決問題,稍有不如意或者沒有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對別人拳腳相向,老師去調節,小拳頭直接就往老師臉上招呼,老師無奈之下,只有找家長了解情況並共同協商應對之策。
孩子教育不能以打了之
經過深入了解原來是有深層次的家庭原因的,每當這個小孩在家裡不聽話或者是調皮闖禍的時候,迎接他的就是一頓暴揍,爸爸媽媽如此,爺爺奶奶也是如此,長此以往,小孩也就養成了以暴力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因為在他能親密接觸到的環境中大家都是這麼幹的,因此這種處理方式對他來說順理成章,理所當然。老師聽完家長的解釋之後就知道了問題的根源,直截了當地懇請家長以後不要再採用這種極端的、暴力的家教方式,老師也會慢慢引導孩子學習其他的相處方式。因為這個錯誤不在孩子,是家長的言傳身教出了問題,是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對,初生的孩子就像一張「混沌無極」的白紙,以後可善可惡,可成棟梁之材,亦可成社會敗類,一切皆有可能,關鍵是他走了什麼樣人生軌跡,接觸了什麼樣事和物,有什麼樣的環境來塑造成全他。
正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一個人的成長,受到他所在家庭的影響特別大。如果他的父母優秀的話,那麼他們的子女,優秀的可能性就特別的大。意思就是說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一個出生在優秀家庭的孩子,在他的人生道路中,能夠成才的可能性變的更大。就一般情況而言,「三歲看老」這句話有其深刻意義,而三歲之前一般都是小孩性格思維雛形形成的關鍵期,是家庭教育的關鍵階段,一旦及時發現小孩沒有教育好,就要在三年幼兒園階段下大力氣掰扯教育過來,否則將貽害終生,家長痛心,小孩痛苦。
一個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一個人所能夠取得的成就之影響也會變得越來越重。國內一統計機構,統計的結果來看。以北大清華為首,國內一流的985,211高校,最近幾年來錄取的學生的情況來說,那些出生在良好家庭的孩子,考上名校的概率,變得越來越大。而那些出生在一般家庭中的孩子,他們所佔的比率變得越來越小,這本身就是「虎父無犬子」的殘酷現實意義。比如去年,北京市的一名高考狀元的一句話,將這種情況說的很透徹。
他說,他出生在北京,從小就接受著社會上優秀的教育資源。他的父母都是外交官,能夠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夠接觸到一般孩子不能夠接觸到的階級。
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夠隨著父母,到世界各地去參觀旅遊,眼界和視野自然和那些從小窩在小地方,拼著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的孩子,所不能夠比的。
最後,一個18歲的孩子,面對鏡頭,非常淡然自信的說到,就這些,他就已經完勝。
作為望子成龍心切的家長,若暫時沒有改變大環境的能力,那就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變。在科學道理上,生物的特性,不是生來永恆不變的,可以通過外部環境等因素,也會使生物發生改變,即生物的變異。「一陰一陽之謂道」,「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這句俗語老話,也從另一個方面啟發我們,人的性格特點是可以通過外部原因來影響,通過家庭教育的改變來與時俱進,不是天生不變的,否則就真的得「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的世代低級沿襲了。
人的教育就符合這一客觀規律。人不教育,仍然沿襲原先輩遺傳的人的低劣本性,而不發生任何改變。當後天給人施以教育,就可以克服原先不好的不健康正常的行為,變成符合施教者所要達到的培育目的。因此,人出生後的教育非常重要,能夠改變人生。人的優良教育,能成就一個,塑造一個完美的人;人的錯誤性教育能催毀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