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一所小學7個學生,2個老師大山播種希望

2020-12-09 教育信息速報

從碧江城區出發,一路驅車前行,在17公裡的路程裡,約40多分鐘的時間到達位於碧江區漾頭鎮海拔800米的六龍山腹地茶園山村,山頂之上,涼風習習,漸顯初冬的絲絲寒意。

與剛來之初相比,年輕教師陳遠芳說:「以前看著山路彎彎曲曲,和同事張嗣明一起上下山時,心中還是多少有些害怕,現如今,在張老師沒開車的情況下,自己也能開著張嗣明的車爬坡上坎。」

一所學校7個學生,兩個老師堅守學校,怎麼堅持下來?

從教33年來,54歲的張嗣明感慨!儘管條件艱苦,但只要孩子在,學校就在,總需要有老師,2018年,留任茶園山村的老師被調走後,當時還在漾頭鎮中心完小的張嗣明主動向學校申請,前往茶園山村小學。

「當時就我一個人,雖然之前了解過茶園山村的情況,但既然是自己申請的,來就算在艱苦,也要對學生負責,如果學校沒有老師任教,孩子們就要到幾公裡以外的地方讀書,山高坡陡,很不安全,學生在哪裡,學校就應該在哪裡,教育就應該在哪裡。」據張嗣明介紹,在其來了之後,2019年,陳遠芳通過特崗招考,分配到茶園山村小學。

一所學校,2個老師、7個學生,這樣的單人校或教學點,雖然是碧江教育一個細微的分支,卻以教育者最寂寞的堅守,承擔著教育均衡公平的使命,讓茶園山村小學讀書聲不絕。

「茶園山村小學,每年都會變化,以前我們這裡學生最多時有160多個學生,還辦到了初二。」茶園山村村長舒永紅告訴記者,隨著現今脫貧攻堅對茶園山村的開發,交通,人居環境,村民收入等明顯改善提升,有條件的都已逐漸往城區或跟隨父母在外,剩下的跟隨爺爺奶奶留守在家裡,雖然學生不多,但學校的保留仍然為山裡孩子的教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7個學生,年齡不一樣,所讀年級也不相同,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張嗣明與陳遠芳採取複式教學的方式,4個年級分成2個班,在茶園山村小學,他們分工明確,除了基本的語文,數學課程外,音樂,美術,舞蹈,體育等他們每周都安排得合理恰當。

以前,山下的橋還沒修好的時候,如果一遇下雨天發洪水,到達山腳下的張嗣明和陳遠芳便只能通過茶園山村委會幹部的幫忙,從山上開車到山腳接他們上山上課,日復一日,無論嚴寒酷暑,從沒耽誤學生正常上課。

——記者手札:賢者在前,薪火相傳,星星點點的微光匯聚在一起,照亮大山孩子前行的路,因為堅守,青澀的臉龐總能看到笑顏,因為知識,山裡的學子得以改寫命運,因為堅守,使山裡的讀書聲郎朗不斷。

大山裡的堅守與付出,他們不光是傳遞知識,播種希望,更多時候,他們也充當著父母的角色,採訪中,兩位老師告訴記者,某些家庭的孩子因為長期遠離父母,缺少關愛,剛開始時,個別孩子會顯得性格孤僻,但通過心理的輔導與關愛,7個孩子不僅懂事禮貌,學習成績更令人欣慰。

【來源:多彩貴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大山深處,1名老師、2個學生便是一座學校……
    在大別山裡,他陪伴的學生已經換了三代人,面對新一代小娃娃的時候,給了項發權堅守深山的動力,「一想到娃娃們要去20公裡外上學,這麼小就要住校,太吃苦了啊」。昨天是第36個教師節,不過,項發權的教齡比這還要多一年。執教第37年,他只教兩個孩子了。
  • 陵水希望小學語文老師梁豔華:紮根大山11年 教孩子說普通話
    陵水希望小學語文老師梁豔華  紮根大山11年 教孩子說普通話  上課的鈴聲響起,梁豔華拿起教材,準備給5年級的49個孩子上語文課。11年前,剛剛大學畢業的梁豔華帶著簡單的行李,來到了陵水本號鎮福和希望小學,這一來就再也沒有走。
  • 貴州大山裡有所海珠小學 廣州老師赴甕安支教傳遞愛心
    來自廣州的五位支教老師5位來自廣州的支教老師架起同心橋播種希望傳遞愛心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蔣雋 實習生高焓在距廣州1000公裡外的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甕安縣有一所「海珠小學」,5位來自廣州的支教老師今年9月份來到這裡後,就架起一座連接著廣州和黔南的同心橋,展開了一場播種希望、傳遞愛心的接力賽。
  • 泰山海拔最高處希望小學的第一課:一個老師三個娃面向國旗敬禮
    9月2日,泰山海拔最高處的盤坡希望小學木營教學點迎來了特別的「開學第一課」。在雄壯有力的國歌聲中,山區教師李培果帶領三個新入學的山裡娃共同升起了五星紅旗,並莊嚴敬禮,由此拉開了這處隱藏在泰山懷抱深處的「袖珍」學校嶄新一個學期的序幕。
  • 一粒種子生發一片希望:走進全國第一所希望工程小學
    圖為金寨縣希望小學的學生課間在校園裡玩耍。 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王雅婧報導 位於大別山腹地的金寨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1990年5月19日,全國第一所希望工程小學——金寨縣希望小學在這裡落成。從一點星火到熊熊火炬,從一粒種子到一片綠蔭。
  • 崑山援碧教師在碧江的第一個教師節這樣度過
    9月10日是第36個教師節,崑山援碧的教師仍堅守在碧江的教育崗位上,度過了在碧江的第一個教師節。走進銅仁市第八小學五年級(3)班,同學們正積極踴躍的回答問題,老師也耐心地為學生講解知識點。「郭老師是兩周前來我們班的,她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方法,使我對數學有了更多的興趣,我喜歡郭老師。今天是教師節,祝所有老師,節日快樂、心想事成。」學生曾程藝說。
  • 播種希望 放飛夢想——隴川縣第一小學李麗娜
    學校有42.7%的學生是當地的少數民族,做好民族團結教育,成為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李老師創新教育途徑,豐富活動內容,利用國旗下演講、紅領巾小廣播、班級板報、主題班隊會等形式宣傳民族團結知識,不斷增強民族團結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讓每一個少數民族孩子從小學會感黨恩、跟黨走。
  • 被夢想打動,大山裡藏著所「搖滾小學」
    一提到搖滾和樂隊,人們立刻會想到音樂節、綜藝節目以及在LiveHouse裡熱情似火的音樂和極具魅力的音樂人。在這個夏天,一場搖滾音樂會讓一群大山裡的孩子走進人們的視野。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海嘎小學位於有「貴州屋脊」之稱的韭菜坪。這所曾經差點被關停的小學,如今有108名學生和12名老師,每個人都會一種樂器,如吉他、尤克裡裡、手鼓等。
  • 「袖珍學校」裡的「保姆老師」,用堅守在大山裡播撒希望
    9月10日是第36個教師節。教師作為辛勤的園丁,他們把青春奉獻給三尺講臺,用智慧點亮人生,用熱血澆灌著祖國的花朵和希望。在萬源市青花鎮罐壩小學,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數十年如一日,默默堅守在大山深處,不僅要為人師表、育人樹德,還要無微不至地照顧寄宿學生的衣食起居,被孩子們親切的稱為「保姆老師」。
  • 1名老師2個學生,曾經中師生撐起那一所美麗的鄉村小學
    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車輞鎮先操小學只有兩名學生,一個女生6歲,一個男生7歲,他們不願意去4公裡外的中心學校上學,就留在這所鄉村學校。
  • 用廚藝點亮大山孩子的生活 李錦記希望廚師走進「大山裡的彝族小學」
    用廚藝點亮大山孩子的生活 李錦記希望廚師走進「大山裡的彝族小學」大山外面的世界是怎樣的?這是很多生活在涼山州孩子的困惑。一年前,涼山州布拖縣的彝族小夥子阿布力呷帶著這樣的疑問,加入「李錦記希望廚師」項目,來到成都財貿職高學習中餐烹飪。
  • 大山深處,這所幼兒園連接了三個村莊的希望
    幼兒園環境的好壞對於幼兒園的成長至關重要,大正希望通過分享優秀的幼兒園設計案例能帶給設計師更多的靈感,為孩子們帶去更多快樂,今天分享的這個案例來自越南的Bo Mon幼兒園。山區或者說是鄉村,由於資源匱乏,孩子的教育往往會成為一個問題,而教育又是當下讓鄉村兒童擺脫窮困和走出大山的重要途徑
  • 「袖珍學校」裡的「保姆老師」用堅守在大山裡播撒希望
    四川新聞網消息(陳本強 記者 餘開洋)今天是第36個教師節。教師作為辛勤的園丁,他們把青春奉獻給三尺講臺,用智慧點亮人生,用熱血澆灌著祖國的花朵和希望。在萬源市青花鎮罐壩小學,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數十年如一日,默默堅守在大山深處,不僅要為人師表、育人樹德,還要無微不至地照顧寄宿學生的衣食起居,被孩子們親切的稱為「保姆老師」。天剛微亮,高小明老師就來到了學生宿舍,挨個檢查學生的作息,一天的工作就在忙碌中開始。作為土生土長的罐壩人,高小明的從教生涯已長達27年,選擇回到老家長期任教,其中包含的是他對於這片鄉土的熱愛和對學生的摯愛。
  • 播種希望,收穫理想
    南木林的艱苦環境決定教育的落後和師資的匱乏,相對於城市中的孩子,藏區孩子受教育的機會更彌足珍貴,也許那是他們唯一的改變命運的機會,是唯一的走出大山的希望。「三劍客」一呆就是十二年,這種毅力和執著讓人肅然起敬。他們是藏區孩子的希望播種者,他們在孩子們心田裡種下希望,細心呵護,耐心培育,讓它茁壯成長。
  • 邊遠山區教師用「堅守」為孩子播種希望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松溪鄉中林小學語文老師劉興孟的手機響個不停,各屆學生發來的節日祝福簡訊,讓這位紮根山村小學24年的老師感到特別幸福、滿足。在貴州、四川、雲南、西藏等地,還有很多和劉興孟一樣的老師,孩子們燦爛的笑容、渴望知識的眼神,讓他們選擇堅守邊遠山區,只為讓更多的孩子能夠走出大山。「孩子們燦爛的笑容是我堅守講臺的動力」松溪鄉中林小學位於海拔1000多米的半山腰,學生多來自單親家庭或是留守兒童。
  • 社區聯合香格裡拉小學開展「播種希望 靜待花開」種植活動
    秋季是一個收穫的季節,老師們認為它更是一個播種的季節。在這播種希望的季節裡,為了迎接盼望已久的新學期的到來,近日,合肥市瑤海區方廟街道香格裡拉社區聯合轄區香格裡拉小學開展「播種希望 靜待花開」為主題的秋季種植活動。讓孩子們親手種下自己的小種子,播下屬於自己的那份小小的希望。  活動前,孩子們在老師及社區志願者的組織帶領下,提前了解了種花養花的一些常識,並做好了活動的準備。
  • 一所學校一名教師28個娃,35年大山深處的堅守,最幸福的回憶
    在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海拔1400多米的大山深處,有一所學校。如今,學校只有1名老師和28個學生。這所學校就是天星鄉木瓜村小學,老師名叫李德清25元工資起步、一個人的學校、35年大山深處的堅守……在這個廣元地區海拔最高的鄉村小學校,李德清把自己最好的年華獻給了這裡,他用自己的執著和信念書寫著大山深處的大愛堅守!
  • 奮鬥者·勞動美 | 張玉滾:託起大山希望的築夢人
    張玉滾,男,1980年12月生,中共黨員,現任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校長。自2001年中師畢業後,他就選擇來到伏牛山深處的黑虎廟小學,一幹就是近20年,默默付出不求回報,只為改變山裡娃的命運,託起大山的希望。他先後獲得「全國師德標兵」「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時代楷模」「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敬業奉獻模範」「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 90後山區支教女孩張麗淇:希望用所學帶領孩子走出大山
    90後山區支教女孩張麗淇:希望用所學帶領孩子走出大山金羊網  作者:周聰  2020-05-11 如今,張麗淇已完成「三支一扶」服務,
  • 又一學校揭牌,樂清這家企業7年建了15所希望小學!
    在海拔1500米的雲南省張基屯村,黃色外牆的鎮雄希望小學在大山深處顯得格外耀眼,孩子們在嶄新的水泥地操場上你追我逐快樂玩耍,校園裡傳來一陣陣歡聲笑語。與一年前相比,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日,由德力西電氣捐建的雲南鎮雄希望小學正式揭牌。鎮雄希望小學前身是張基屯小學,位於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潑機鎮張基屯村。該村人口多,經濟收入主要來自勞務輸出及農作物。張基屯小學隸屬張基屯村村辦小學,1958年初建,學管區轄22個村民組,適齡兒童396人,為了保證附近小學生的入學需求,張基屯小學需長期保留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