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老師2個學生,曾經中師生撐起那一所美麗的鄉村小學

2020-12-16 騰訊網

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車輞鎮先操小學只有兩名學生,一個女生6歲,一個男生7歲,他們不願意去4公裡外的中心學校上學,就留在這所鄉村學校。

為此,教育部門專門為他們留下了一名老師,這名老師就是龍啟雲老師。

龍啟雲老師今年52歲,瀘州師範學校畢業,1988年8月參加工作 ,2006年8月調入先操小學。13年過去了,龍啟雲沒有離開過先操小學。

這樣算來,中師畢業那年,龍啟雲老師21歲。

為了教好這兩個學生,龍啟雲老師全心全力,早上8點前到學校,中午還要去中心學校取餐,平時家裡有事也不能請假,一個人教授著一年級除英語之外的所有課程。堅持每周升降國旗。

這是一所教學設施齊備,有6個教室,可以收納200多名學生的學校,現在只有一名老師和2名學生。事件報導後,有網友認為,這是多麼大的成本呀,學校的運行,教師的工資,分攤到每個學生身上,成本太大了。

筆者認為,不能從這個角度看等此事。每一個孩子和每一批孩子一樣,都是不能忽視的。國家的政策是,只要學校有一個學生,學校就不能關門。這是一個原則問題。

龍啟雲老師在這裡教書,現在正在申報高級職稱,說明他是一個負責任,有上進心的好老師。他的做法贏得了家長的讚許,也得到學生的愛戴。

記者問「你想在這裡讀多久?」那位6歲的女生說,「我想讀到老!」

在鄉村學校教書30多年,在這所學校教書13年的龍啟雲老師也許愛上了這裡,一次次放棄調回自家附近學校的機會,堅持留在這裡,他說,他怕新來的老師不熟悉情況管理不好學校,開展不好教學。其實,我們從內心深處也能深深的感覺到,他此處工作了十多年,多少感情在這裡,真的一走就心放下了嗎?

這是多少中師生從教鄉村學校的縮影,是多少中師生一生命運的寫真呀!

相關焦點

  • 一位女教師撐起一所鄉村學校
    新華網石家莊9月8日電(記者朱峰)一所地處偏遠的學校,一群懵懂無邪的孩子,因為一個柔弱而堅韌的鄉村女教師的堅守,30年來迴響著不斷的琅琅書聲。河北省臨漳縣鄉村教師趙瑞珍數十年如一日一個人撐起一所學校,用自己的耕耘和汗水,詮釋著一名人民教師的光榮與職責,託起一座村莊幾代人的憧憬與希望。
  • 廣西藤縣一小學剩1名老師2名學生 多人旁聽(圖)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中,魏敏芝演繹的那個實現承諾、決不讓一個孩子離開課堂的影子還深印腦海。在廣西藤縣東榮鎮護安高臺分校,新版的《一個都不能少》也在上演:這個位於大山深處的教學點,與所屬村小學隔江相望。2011年,施工隊在江上修建了一座水泥橋,許多孩子都逐漸轉入設施比較完善的村小學,使該教學點生源逐漸減少,如今僅剩1名教師和2名小學生。
  • 十歲的B站,為什麼要資助一所「美麗小學」
    B站擁有超過1億月活用戶,數百萬活躍UP主,近7000個文化興趣圈層,如何激發年輕群體成長為一個時代的「引領者」,是B站一直以來思考的命題。   正如嗶哩嗶哩董事長兼CEO陳睿在演講中所說:「一個好的作品,正如一個好的老師,當他們觸達你的內心時,那種感覺一輩子都忘不了,這才是真正的文化傳承。」
  • 一所鄉村小學和五名「代課老師」
    這所學校以康家港村命名,位於佳縣康家港鄉,目前共有學前班、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五年級5個班,共51名學生。 「學校最多的時候有400多名學生,可是到了2008年,學校包括學前班只剩3個班共19名學生,幾歲的孩子都要轉學到外地住校念書,這裡眼看就要倒閉了。」康家港村主任康德武說。
  • 勇闖「禁區」,一人撐起一所學校
    先後被評為雲南省「教書育人楷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全國最美鄉村教師」、全國「師德楷模」、全國「模範教師」、全國「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雲南省「優秀共產黨員」、雲南省「道德模範」、全國「最美職工」、雲南省「鄉村教師獎」、全國敬業奉獻道德模範、全國「四有好老師」啟功獎等榮譽稱號。
  • 一所太行山鄉村小學的「變與不變」
    馬武寨寄宿制小學圖書室內的書架。新華社記者王皓 攝新華社太原6月11日電(記者王皓)7名學生,4名教職工,幾間紅頂白牆的校舍,組成一所獨特的鄉村學校。在這7名學生中,除了在本村居住的2名學生,其餘5名學生都住在距離學校十幾公裡外的小山村。「有的小山村地處深溝,沒有手機信號和網絡覆蓋。孩子們打小就沒有機會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多媒體教學就成了很好的幫手。」馬武寨寄宿制小學校長趙金成說。
  • 大山深處,1名老師、2個學生便是一座學校……
    在大別山裡,他陪伴的學生已經換了三代人,面對新一代小娃娃的時候,給了項發權堅守深山的動力,「一想到娃娃們要去20公裡外上學,這麼小就要住校,太吃苦了啊」。昨天是第36個教師節,不過,項發權的教齡比這還要多一年。執教第37年,他只教兩個孩子了。
  • 淮安一所鄉村「完小」的美麗「逆襲」
    為了更好地做好教育扶貧,市發改委捐資蓋起了兩排標準教室,並幫助學校鋪設了1.98公裡學校門前路,同時也是大李村主幹道之一,既幫助大李小學師生、家長解決出行難問題,又幫助大李村村民解決出行難問題。「大李小學是我的母校,回到本地辦企業,孩子需要的東西,我們一定會全力支持。」曾在大李小學畢業的企業家趙其金,大學畢業後開始經商,所從事的企業紅紅火火。
  • 廣元最小的鄉村學校!只有1位老師,2名學生!
    圖:(九龍鎮文星村小學) 九龍鎮文星村地處深丘,從木門公路的主路上駛入山區,道路狹窄,曲折陡峭,單程開車大約3個小時左右,才到到這個偏遠的小村落
  • 21歲美女老師堅守鄉村小學,一人教全校:我要點亮他們眼中的光
    鄉村教師,很多人都不會想去做,如今能堅持做鄉村教師的,更多的是心中那顆火熱的心在激勵著他們。對於二十多歲的女孩,如果嚮往城市中的生活,追求更高工資的工作,這也無可厚非,誰都想有更舒服的工作和生活。而這位21歲的女孩,她在大學畢業後,選擇了到湖南懷化汪家村小學擔任鄉村教師,在這所鄉村小學裡,她擔負起兩代生命之間傳遞知識的重任。
  • 雲南鄉村教師代表:曾經的麻風村裡唯一的一名老師
    曾經,該校所在的村子是人們談虎色變的「麻風村」,沒有人願意走進這裡。而農加貴在他不到20歲的年紀,就成為了當地唯一的教師,一個人撐起一所學校,32年默默堅守,用知識照亮了「麻風村」孩子們的前程,在普通的崗位上成就了不普通的事業。  高二時,由於經濟困難,農加貴輟學。當老師的叔叔勸農加貴到「麻風村」教書,既可緩解家庭經濟困難,又能解決自身就業,這讓他陷入了矛盾之中。
  • 農村小學140名學生僅7名老師 英語體育課成擺設
    農村小學140名學生僅7名老師 英語體育課成擺設      一所鄉村小學的教室,雖然貼著「健美進步」的標語,但因缺少老師,學生們很少上音樂、體育等課程。
  • 4個學生1個老師!雲南深山裡有這樣一所學校……
    教育的意義,除了教授知識,還有傳承:信仰、精神、人格……無需用華麗的辭藻去讚美,一個人民教師,如果他的學生願意在長大以後成為他,那他縱然平凡,也必定偉大。一所學校,4個學生。一位老師,4種身份。經過了幾個小時彎彎繞繞的山路,記者到達了雲南省大理市唯一的一師一校教學點——挖色鎮的花椒箐小學。
  • 甘肅會寧一鄉村小學9名教師僅教1名學生?教育局:誤會了
    澎湃新聞記者 朱雷近日,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一鄉村小學的畢業合影引發網友關注。窟沱小學六年級畢業合影。@蘭州晨報 圖網傳「會寧縣白塬鄉窟沱小學六年級畢業合影」的照片中,僅有1名學生和9名老師合照。有網友提出疑問,「9個老師怎麼才教一個學生?」「這學校只有一名學生?」7月23日,會寧縣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窟沱小學六年級只有這一名學生,但學校總共有55名學生,9名老師。「不是所有的老師僅帶這一名學生,大家誤會了。」
  • 微小學師生比例1:1,一對一教學背後彰顯著鄉村教育的悲哀
    隨著農村社會的發展變化,農村教育逐步陷入萎縮階段,不少小學被撤銷、合併,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師生人數不足10人的「微小學」。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宋疃鎮新園村青龍小學邵山教學點,就是一所只有兩位老師和兩名學生的「微小學」。
  • 遂溪鄉村體育老師:一天跑三校為學生上課
    遂溪有一位鄉村體育教師,他在出色完成本職工作之餘,早出晚歸奔波數十裡無償為體育事業作貢獻,十年如一日,尤其在支教年間,每天跑三所學校為學生上課,一周只休息周日半天。陳群老師指導著遂溪女籃學生訓練他所訓練出的女籃運動員年年獲得湛江市青少年錦標賽冠軍,向上級學校培養和輸送了8名國家一級運動員、30名國家二級運動員。他,就是遂溪縣遂城第七小學體育教師陳群。
  • 6月末,一所即將「畢業」的鄉村小學
    一所學校之所以是學校,是因為門口有他的校名?還是獎牌上有他的名字?是他的每一個物品,每一個角落?還是生活工作在這裡的老師學生。城市邊的鄉村小學,已不能滿足周邊適齡兒童父母的需求。周邊樓盤的崛起,需要更新的更大的學校容納這些學生。不僅是這個學校,周邊幾個村莊的學校都將合併到更大的學校中去。鄉村學校還是變到了城市的邊緣。很快就要融入到城市中。
  • 師者仁心:一個人在「麻風病村」撐起一所學校
    新華社昆明6月4日電(記者浦超)有人說他是黑夜的啟明星,有人說他是深山裡的明燈,有人說他是新時代的楷模……34年來,他一直堅守在那裡,一個人撐起一所學校,教孩子讀書識字,教孩子做人做事。他說,自己就是一名普通鄉村教師,盡力幹好本職工作。他叫農加貴,是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蓮城鎮落松地小學教師。
  • 長三角青年鄉村振興設計大賽在楓涇啟動,14所大學近2000名師生「為...
    原來,第二屆「我為鄉村種風景」 長三角青年鄉村振興設計大賽已在金山啟動,目前吸引長三角地區14所大學近2000名青年師生報名參加,大賽眼下已進入設計點位實地踏勘階段。金山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自今年6月發布大賽信息以來,活動已吸引了東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安徽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江南大學等長三角地區14所高校的師生報名參加,參賽團隊達到600多個,總人數接近2000人。
  • 這所鄉村小學,學校很小,全校三百多學生,卻只有六名代課老師!
    新夭小學是我小學時的母校,坐落在離家有二裡地的一條枯河邊,我上小學時,正是學校人數最多的時候,有300多學生。不過,最近隨著計劃生育政策和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多,小學的規模已經大大縮小,現在上學的只有幾十個學生了。學生人數雖多,但老師確只有六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