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美女老師堅守鄉村小學,一人教全校:我要點亮他們眼中的光

2020-08-27 健腦運動育兒

鄉村教師,很多人都不會想去做,如今能堅持做鄉村教師的,更多的是心中那顆火熱的心在激勵著他們。

對於二十多歲的女孩,如果嚮往城市中的生活,追求更高工資的工作,這也無可厚非,誰都想有更舒服的工作和生活。

而這位21歲的女孩,她在大學畢業後,選擇了到湖南懷化汪家村小學擔任鄉村教師,在這所鄉村小學裡,她擔負起兩代生命之間傳遞知識的重任。

劉慈欣在《鄉村教師》裡有一段話:

「你是說那種在兩代生命之間傳遞知識的個體?」

「他們叫教師。」

一人撐起一所小學

汪家村小學,是一所僅有6名學生的小學,學校不算破舊,必要的教學設備還是有的,上音樂課有鋼琴,上課有多媒體設備,但與城裡的學校相比,還是有差距的。

這位撐起汪家村小學的美女老師名字叫秦緣,是一名99後年輕女教師。因為沒有別的老師,她在學校要教所有的科目,語文、數學、音樂、體育等等,都是她在教,可謂是多才多藝。

學生雖少,但備課不能少,一人教這麼多科目,足夠讓人敬佩!

除了上課,秦緣還會給孩子們做飯,既當爹又當媽,而孩子們說秦老師做的飯比奶奶做的香。

不用上課的時候,秦緣還會去街頭唱歌募捐,籌集到錢後會買些小禮物獎勵給孩子們,以激勵他們更好地學習。

如此多才又有愛心的老師,孩子都說:「已經離不開她了」。

秦緣:我要點亮他們眼中的光

說到為什麼來到鄉村學校做老師,秦緣表示自己學的剛好是師範專業,家裡也有人當老師的,自己想為鄉村裡的孩子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且更加能夠實現自己當初那份理想。

當初做出到鄉村學校的選擇,而她能堅持下來,這份堅持,讓人感動、敬佩!

對於為何要堅持自己的選擇,秦緣說的很好:

「既然當初做了神聖的選擇,就要為愛堅守,無愧於自己的選擇,無愧於自己的良心,無愧於那一雙雙求知的眼睛,我想點亮他們眼中的光。」

鄉村裡的孩子不僅僅需要的是短暫教育,而是更長久的心靈陪伴。而秦緣做到了,她陪伴這6位學生成長,在秦緣眼裡,這些孩子們「是光」,是希望。

她去做了,並且義無反顧。

這6名學生能遇上秦緣這樣的老師,是一生之幸!

用「留下來」的堅守換孩子們「走出去」的夢

「師者育人百年,物者十年樹木」, 選擇了教師,尤其是鄉村教師,就意味著奉獻和堅守。

「教育能改變孩子們的命運,我願意奉獻出我的一切」,這是很多鄉村教師的心志,

鄉村教師的一代代堅守,才有了我們更多農家子弟走出農門的機會,鄉村教師用「留下來」的堅守換孩子們「走出去」的夢。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是個崇高而神聖的職業,紮根鄉村的教師們,在相對「貧瘠」的條件裡默默揮灑汗水,奉獻著自己的青春。我國現有300萬鄉村教師,他們留守在偏遠的地方,為鄉村教育事業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發展鄉村教育,幫助鄉村孩子學習成才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99後女教師秦緣就是做著這樣的大事!

相關焦點

  • 【教師節特別報導】王雷:紮根鄉村教育18載,用堅守點亮教育的希望之光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新莊鄉前進小學。走訪和政縣優秀教師——王雷老師。 今年37歲的王雷是和政縣新莊鄉前進小學的一名普通代課教師,也是一名語文老師。十八年來,他一直紮根農村,從事農村基層教育事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
  • 鄉村教師43年堅守 點亮村裡娃的求學夢
    今年65歲的曾會章是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郭北鎮亢家村小學的一名鄉村教師。為了點亮村裡娃的求學夢,他在這裡默默堅守三尺講臺43載。圖為2020年9月7日,在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郭北鎮亢家村小學,曾會章在給學生上書法課。
  • 老師能不能體罰學生?秦緣那句我想點亮孩子眼中的光,讓人淚目
    最近有位1999年出生的鄉村教師秦緣走進了大家的視野。她是湖南懷化鶴城區黃金坳鎮汪家村小學唯一的老師。她的那句「我想點亮他們眼中的光!」就像黑夜的火把,照亮了孩子的心靈!用媽媽般的愛守護著大山裡的孩子,溫暖著每一個學生。我們傳統印象中的鄉村教師是如下圖,兢兢業業一輩子,守護著鄉村的學校!
  • 白天教書晚上街唱,就為「點亮孩子們眼中的光」
    教室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記者張格)7月31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白天教書晚上街唱,就為「點亮孩子們眼中的光」——記一人撐起一所村小的(小標題)一個人撐起一所村小因只招收周邊的小學一年級學生,汪家村教學點只有6個學生,秦緣是這所學校唯一的老師。去年9月,20歲的秦緣從執教33年的尹秀武老師手中,接過守護汪家村教學點的接力棒。2014年,初中畢業的秦緣通過考核,成為公費定向培養的農村教學點大專生。經過5年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習,她取得大專和自考本科的畢業證。
  • 90後老師一人撐起一所村小,白天教書,晚上街唱,「我想點亮孩子們眼中的光」
    去年9月,20歲的秦緣從執教33年的尹秀武老師手中,接過守護汪家村教學點的接力棒。2014年,初中畢業的秦緣通過考核,成為公費定向培養的農村教學點大專生。經過5年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習,她取得大專和自考本科的畢業證。原本在中考後,秦緣有兩個選擇:報考農村教學點師範生,或是繼續念高中考大學,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我真的好喜歡小孩!」
  • 鄉村教師43年堅守 點亮村裡娃的求學夢
    今年65歲的曾會章是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郭北鎮亢家村小學校的一名鄉村教師。為了點亮村裡娃的求學夢,他已在這裡默默堅守三尺講臺43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由於亢家村交通閉塞、條件艱苦,偏遠的村小很難留住外來老師。1977年,眼見孩子們就要因缺少老師而失學,22歲的曾會章毅然選擇回到村裡當上了民辦教師。
  • 鄉村教師白玉國:哪怕只剩一個孩子,我也要堅守
    田立民攝是什麼,讓一個人在大山裡的鄉村小學,獨自堅守20多年?記者來到河北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土門子鎮總校架子山村教學點找尋答案。這裡只有白玉國一名教師,教室很小,裡面坐著幾名小朋友。他們都是留守兒童,小臉黑裡透紅,衣服也普遍大一號。走近一個叫王斌的男孩,儘管10歲了,面對生人還是不敢直視、說不出話。
  • 點亮萬千鄉村孩子的人生夢想 特崗教師的奉獻與堅守
    他們堅守在最邊遠、最貧困、最艱苦的地區,為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我們選取幾位特崗教師的故事,在他們的講述中,能看到鄉村教育的變化,能看到一大批有志青年到鄉村、到邊遠地區為國家教育事業建功立業的奉獻與激情。
  • 四川內江:鄉村教師堅守43年 點亮村裡娃的求學夢
    今年65歲的曾會章是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郭北鎮亢家村小學校的一名鄉村教師。為了點亮村裡娃的求學夢,他已在這裡默默堅守三尺講臺43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由於亢家村交通閉塞、條件艱苦,偏遠的村小很難留住外來老師。1977年,眼見孩子們就要因缺少老師而失學,22歲的曾會章毅然選擇回到村裡當上了民辦教師。
  • 鄉村教師堅守的是一種真正的良心
    這些天,因為受人之託想捐助一些東西給山區貧困兒童,和帶一些孩子體驗農村學生的生活,我走訪了幾所鄉村小學,和一些鄉村小學的教師進行了交流。 隨著和老師們交流的深入,我對他們這個群體愈發欽佩,甚至會捫心自問,我能不能做到他們那樣? 我內心深切感受到,鄉村教師真的是一種良心的堅守。
  • 從單科老師到全能校長 一位90後鄉村教師的十載堅守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向東 于晴奉獻的青春最美,一位把青春獻給鄉村小學的90後姑娘王珊珊,今年剛滿30歲,卻已在鄉村小學教書11年了。第36個教師節前夕,她被評為2020年南陽市最美教師。「我是全校唯一的英語老師,教4個年級8個班,第一節課我問孩子們『你們怎麼學英語呀?』孩子們答,『英語是語文老師教。』聽來既好笑又心酸。」王珊珊說。
  • 雲南鄉村教師代表:曾經的麻風村裡唯一的一名老師
    而農加貴在他不到20歲的年紀,就成為了當地唯一的教師,一個人撐起一所學校,32年默默堅守,用知識照亮了「麻風村」孩子們的前程,在普通的崗位上成就了不普通的事業。  高二時,由於經濟困難,農加貴輟學。當老師的叔叔勸農加貴到「麻風村」教書,既可緩解家庭經濟困難,又能解決自身就業,這讓他陷入了矛盾之中。
  • 「2020,我在鄉村小學搞樂團!」一個支教老師的逆行人生
    一年一歲暮,轉眼到了說「2020再見,2021你好」的時候了。今年,你的新年願望是什麼?「我的新年願望是能去北京演出!」「我想當個鋼琴家,就算是個無人知曉的鋼琴家也好。」「我想有個自己的樂團,長大後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很多地方演出!」這是大理賓川縣力角中心小學一群鄉村少年的新年願望。
  • 85後夫妻堅守中國最北鄉村小學 直言學校缺老師
    這個小小的鄉村教學點,有著獨一無二的標籤:它是中國最北的鄉村小學,也是黑龍江省希望工程第730所、中國最北希望小學。「太寂寞了,沒有人能說上話,只有和我一起來的另一個老師和學校的13個孩子。」「當你和孩子們在一起時,他們的眼神會讓你捨不得走。」看著坐在臺階上發呆的王老師,放學回家做完作業的孩子們都回到學校來找他玩。為了這些懂事的孩子,王忠雷留了下來。
  • 鄰家女神陳秋菊:堅守鄉村的90後美女教師
    第六期陳秋菊:堅守鄉村的90後美女教師         高顏值的她,喜歡攝影,喜歡旅遊,喜歡上淘寶購物,也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周末和幾個好友在水邊釣魚釣蝦燒烤,是她最喜歡的放鬆方式,她說自己越走的地方多,越喜歡小城市。
  • 鄉村教師,點亮大山的教育之路
    近日,一段「山村老師帶學生玩搖滾」的短視頻登上熱搜,歌曲原唱痛仰樂隊看到這則視頻後深受觸動。一個月後,樂隊抵達這所地處貴州六盤水山區的海嘎小學,和孩子們一起用音樂點亮夢想。偏遠山區的孩子與中國有名的搖滾樂隊,通過一條短視頻結緣,引來無數讚嘆。背後,是一代鄉村老師持之以恆的奉獻。人們總是把教師比喻為「春蠶」、「蠟炬」。但在貧困山區,鄉村教師更像是一粒粒撒播在大山裡的種子。
  • 博羅縣優秀鄉村教師周玉芬:大愛無疆鑄師魂
    今年50歲的周玉芬是博羅石壩鎮丁塘村登塘小學的一名鄉村教師,也是學生眼中慈祥的母親。從教以來,她曾在石壩多個村校任教,如復一日面對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眼睛,默默堅守為人師者的信念和職責,在這三尺講臺上奉獻了近30載冬夏,只為點亮村裡娃的求學夢。
  • 為讓孩子走出大山 黔東南劍河縣一對夫妻教師堅守鄉村教學點18年
    ,這是一年級潘桂仙老師的班級裡孩子們傳來的對韻歌,潘老師和她的丈夫楊漾都是這個小學裡的老師,他們在這個小學堅守了18年,只為了讓這些鄉村裡的孩子走出大山,讓孩子們通過知識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改變自己的命運。
  • 334公裡,10年通勤路,致鄉村路上用愛堅守的教師們
    他們默默無聞,卻一直堅守在基層教育一線。年輕的人們,大步向前,只有老師,堅守著歲月。都說長大方知年少純,回首才懂師恩深。因為地處偏遠,石柱小學一直嚴重缺乏教師,全校只有12名教職工,幾乎每位老師都需要同時教兩門以上的課程,年輕教師更是少之又少,因為條件艱苦,有的老師沒待多久就離開了。教師,是劉宗豔從小就嚮往的職業,儘管她認為自己已經做足了心理準備,但出發去學校的路上她多少還是有些忐忑。劉宗豔沒想到,鄉村小學最具挑戰的,是教學上的考驗。
  • 為讓孩子走出大山—劍河縣一對夫妻教師堅守鄉村教學點18年
    ,這是一年級潘桂仙老師的班級裡孩子們傳來的對韻歌,潘老師和她的丈夫楊漾都是這個小學裡的老師,他們在這個小學堅守了18年,只為了讓這些鄉村裡的孩子走出大山,讓孩子們通過知識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改變自己的命運。我們見到潘老師和楊老師時,他們正從辦公室裡走出來,準備去給孩子們上課,潘老師教一年級的語文,楊老師教二年級的數學,夫妻倆邊交流教學方法邊上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