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因為受人之託想捐助一些東西給山區貧困兒童,和帶一些孩子體驗農村學生的生活,我走訪了幾所鄉村小學,和一些鄉村小學的教師進行了交流。
隨著和老師們交流的深入,我對他們這個群體愈發欽佩,甚至會捫心自問,我能不能做到他們那樣? 我內心深切感受到,鄉村教師真的是一種良心的堅守。
鄉村教師生活條件的艱苦,不是城裡教師能想像的。
我這裡說的鄉村小學,指的不是那些鎮上的中心小學。現在的農村,鄉鎮的中心地帶基本的生活設施還是比較完備,雖然沒有城市的繁華和燈紅酒綠,但是生活在鎮上,吃飯,一般性購物等基本的生活需求還是能滿足。
而我所說的鄉村小學,即遠離鎮上的農村村一級的小學,生活條件可以說非常艱苦。這些村,一般離鎮上十幾公裡,連集市和集中居住區都沒形成。學校就孤零零的散落在田野裡,出門就是農田。有的地方連小賣部都沒有,老師們得利用周末時間,自己去鎮上買些生活必需品。
鄉村教師吃飯得自己生活做飯,一日三餐之後,什麼休閒娛樂活動也沒有,甚至連說話的朋友也沒有,畢竟,這裡太偏僻了。
城裡教師的隱性福利,鄉村教師一點都沒有,而且只有負擔。
說到教師的福利,在明面上的工資待遇上,城市和鄉下教師的工資差不多,但是,我們都明白,現代社會是有很多隱性福利的。
在城裡,便是一般家庭,孩子是自家心頭肉,為了自己的孩子能進步,家長可以說是想盡一切辦法去拉近和孩子老師的關係。家長和老師們交交朋友,隔一段時間一起吃個飯,送點小禮品,也是正常的。一些富裕家庭也許還會請老師們去一些高消費場所,甚至旅遊,這都正常,尊師重道嘛。老師們要是有個事情要託點關係,只要跟管那條線的家長說一聲,家長馬上會屁顛屁顛的辦的很妥。
但鄉村教師,這些是完全沒有的。現在還在村小上學的孩子,大多數家裡都比較困難,也沒有人會想到去做這些拉近感情的事情。老師不但沒有這些人情社會的隱性福利,遇到困難的學生,老師還總忍不住會去補貼這些孩子。
即便是教師節,這些村小也往往會被遺忘,因為領導也忙,我們在報導上看到的基本就是去幾個重點中小學慰問吧。
鄉村教師的堅守,是一種真正的良心。
為甚他們要堅守,一個老師說,他們堅守的是農村兒童最後的希望。現在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空心化越來越嚴重,一個村小往往全校只有二十幾名學生。這些村小孩不能撤併,因為一撤併,孩子們上學路途更遠,可能會棄學。
這名老師很自豪的跟我說起,他教過的學生裡有多少走出了大山,他說,靠教育,可能是這些孩子最後的希望吧?
我做過一些扶貧助學的事情,但我從來不喜歡穿什麼統一服裝,搞什麼儀式,基本上是放下東西就走,再就是問問學校還需要什麼,我們還有什麼可以幫忙?
因為,這裡的教師比我們更辛苦,他們為孩子們操碎了心,甚至不惜放下面子去為孩子募捐。在他們面前大張旗鼓秀自己的道德優越感,我們好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