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故事:在中國「北極」鄉村小學的堅守

2020-09-10 中國故事工作室

2020年9月1日,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北極鎮北紅村,北紅小學的夫妻教師王忠雷和於晶在教室裡合影。

成立於1965年的北紅小學,坐落於中國的最北村莊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北極鎮北紅村。這個小小的鄉村教學點,有著獨一無二的標籤:它是中國最北的鄉村小學,也是黑龍江省希望工程第730所、中國最北希望小學。

2009年,大學剛畢業的王忠雷作為黑龍江首批特崗教師來到了這裡。三年後,來看望王忠雷的女友於晶放棄到三亞當老師的機會,也留在了這裡,兩人在北紅村結婚生子。寒來暑往,這對85後夫妻在北紅小學堅守到今天。

其實剛來時,王忠雷就有離開的念頭。從縣上坐車130多公裡來到這個邊境小村,王忠雷望著沒水沒電沒網絡的平房校舍,覺得自己撐不過兩月。「太寂寞了,沒有人能說上話,只有和我一起來的另一個老師和學校的13個孩子。」

2020年9月1日,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北極鎮北紅村,北紅小學的夫妻教師王忠雷和於晶在校門口合影。

2009年,生於1987年的王忠雷作為黑龍江首批特崗教師,來到北紅小學當老師。和他同來的另一位老師已經離開。

2012年,來看望王忠雷的女友於晶放棄到三亞當老師的機會,也留在了北紅小學。

2020年9月1日,是北紅小學本學期開學第一天。村裡的老人把孩子送來上學,和教室裡的於晶打招呼。

隨後的一次瀕死經歷,也讓王忠雷動搖了。沒有太多生火燒爐經驗的王忠雷在屋裡二氧化碳中毒了,已然渾身無力的他艱難爬到了門外,還給自己凍傷了。遠在600公裡外的加格達奇的母親陳淑芬知道後,在電話裡哭著勸他離開。

為什麼沒走?「當你和孩子們在一起時,他們的眼神會讓你捨不得走。」看著坐在臺階上發呆的王老師,放學回家做完作業的孩子們都回到學校來找他玩。為了這些懂事的孩子,王忠雷留了下來。

開學第一天,兩位老師給孩子們交代新學期的注意事項。

開學第一天,於晶給三年級的孩子們發課本。

北紅小學作為中國鄉村最基層的一個教學點,採用的是複式教學。本學期的北紅小學,只有一年級的五個孩子、三年級的三個孩子和六年級的三個孩子。

學體育專業的王忠雷,是這裡的數學、體育和思想品德老師;學音樂專業的於晶,是這裡的語文和音樂老師。學校來來往往了一些支教老師,教孩子們英語和計算機等課程。

2012年之前,北紅村還沒有通電。「那時村裡只有一臺發電機,每天發電2小時。」如今村裡的條件越來越好,但即使到今天,現代化生活的很多便利,中國的這座最北村莊還沒有惠及到。離漠河縣城130多公裡的這裡,網購的村民最快一周才能收到自己的快遞。

學音樂專業的於晶,是這裡的語文和音樂老師。

第一排是三年級的三個孩子,第二排則是六年級的三個孩子。

本學期的北紅小學,只有一年級的五個孩子、三年級的三個孩子和六年級的三個孩子。

讓王忠雷和於晶欣慰的是,學校在各界人士的關照下,條件有了很大改善。「我們學校有了圖書室、微機室、活動室,還修了一座暖廁。」各界捐助的網絡教學設備和日常學習用品,讓這裡的孩子沒有和城市脫節。

「實話實說,我們最大的問題就是缺老師。」王忠雷說如果自己不在這裡,或許就真的不會有老師再來了。

王忠雷和於晶的孩子小名小北,明年就到了上小學的年紀。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兩人商量著讓於晶帶著孩子到北極鎮中心學校去上學。「愛人帶孩子過去,我還是留在北紅小學。」王忠雷說。

王忠雷說:「我們夫妻這麼多年做的事,就是一個人民教師的本分。我們的人生價值就實現在這裡。這裡的家長很照顧我們,這裡的孩子教給我們很多東西。做好本職工作,把一批批孩子送出去,是我們的最大心願。」

開學第一天的放學時分,王忠雷給孩子們背好書包。

放學時分的孩子。王忠雷教的第一批學生2017年參加了高考,其中六人金榜題名。

2014年,王忠雷和於晶的孩子出生。為了照顧孩子,王忠雷把父母從加格達奇接來,全家三代五口一起留在學校。

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優秀教師、黑龍江省勞動模範、希望工程園丁獎……十餘年堅守,夫妻教師碩果纍纍。

王忠雷和於晶的孩子小名小北,明年就到了上小學的年紀。

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兩人商量著讓於晶帶著孩子到北極鎮中心學校去上學。

相關焦點

  • 故事裡的中國 ⑦ 鳳凰琴:致敬鄉村教師
    影片講述了高考落榜的女青年張英子來到大山深處的界嶺小學任教,與幾位鄉村教師從互不理解到相互支持的感人故事。      「孩子們是希望,老師是希望的希望。」而今,中國鄉村教育已邁入新的階段,但我們永遠無法忘記20世紀後半葉,幾百萬默默無聞紮根大山深處的鄉村教師,是如何帶著樸素而美好的信念,堅守中國社會最為基層的啟蒙教育。
  • 鄉村教師堅守的是一種真正的良心
    這些天,因為受人之託想捐助一些東西給山區貧困兒童,和帶一些孩子體驗農村學生的生活,我走訪了幾所鄉村小學,和一些鄉村小學的教師進行了交流。 隨著和老師們交流的深入,我對他們這個群體愈發欽佩,甚至會捫心自問,我能不能做到他們那樣? 我內心深切感受到,鄉村教師真的是一種良心的堅守。
  • 關注鄉村教師 故事動人還不夠
    開學季,在黑龍江省漠河市北極鎮北河村,「85後」夫妻堅守中國最北鄉村小學;在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元頂山,「70後」教師夫婦20年來一邊教書一邊義務照料近千名留守兒童的新聞觸動著人們的心近年來,在媒體的聚焦下,默默無聞的鄉村教師群體受到社會關注。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共有290多萬名鄉村教師。顯然,這對於中西部貧困地區的需求還存在較大缺口。如何讓鄉村教師真正「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如何使這一群體不斷檔、接續新生力量?這些動人故事之後的文章,也是媒體必須要做的。教育既是一篇專業文章,也是一篇社會文章。
  • 堅守鄉村執教34年的夫妻教師——黃小林、嚴雲春
    四川新聞網遂寧9月10日訊(杜昌坤)雙廟小學位於四川遂寧市射洪縣天仙鎮,是天仙學校的一個教學點。原雙廟鄉小學教學規模近一千名學生,因撤鄉並鎮和其它原因,目前只有7名學生。黃小林和他的妻子嚴雲春是這個教學點僅有的不離不棄的從教34年的兩位老師,他們分別負責3個小學生和4個幼兒班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
  • 普救寺下,堅守鄉村的女教師
    普救寺下,堅守鄉村的女教師——記永濟市優秀鄉村女教師解潔先進事跡 在濤濤黃河東岸,馳名中外的愛情聖地普救寺附近有一所鄉村小學——魯家小學,這兒有一位青年女教師解潔,堅守鄉村,愛生如子,痴情教育。先後榮獲「永濟市教學能手」「永濟市模範教師」「永濟市骨幹教師」「運城市教學能手」「運城市優秀教師」;2019年度山西省小學骨幹教師。
  • 90後最美女教師:走了小半個中國,卻選擇堅守鄉村
    走過小半個中國的她,還是喜歡回到四川省樂陽小學,做一名鄉村教師。25歲的陳秋菊,已經在這裡工作了8年。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這個有著一頭烏黑長髮的女孩,就像她的名字一樣清麗淡雅,但又自有一番風霜中的執著。
  • 偏遠山村有堅守,感謝每一位鄉村教師
    2020年9月10日,是第36個教師節,在許多農村,或者是偏遠地區,學生越來越少,老師也相繼調走,但仍有這麼一群老師,他們在默默堅守,他們年齡不同,相貌不同,地域不同,卻有相同的理想信念,只有隻要有學生,我就不會離開。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農民工進城越來越多,鄉村小學的學生越來越少,不論是廈門鄉村,福建鄉村,還是西部偏遠山村,這種現象普遍存在。
  • 80後鄉村教師,「2018感動中國」!330萬鄉村教師的處境讓人心痛
    2018感動中國年度人物2月18日隆重揭曉,張玉滾這個名字得以被眾多人知曉。現任河南省現任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校長的他,從21歲到39歲,整整18年的時間紮根在山區教育一線。「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穩住孩子們的心。
  • 八閩鄉村教師研修提升 助推中國鄉村教育振興
    廈門市教育基金會理事長潘世建2日對剛剛從行知式鄉村教師研修班結業的60位八閩鄉村教師說,鄉村教師要長期堅守在一線非常不易,「希望未來有更多的老師能夠參與並受益,一起助推中國鄉村教育的全面發展。」「火種計劃——同心行知鄉村教師成長計劃」是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會攜手福建省陶行知研究會共同開展的鄉村教育支持公益項目,旨在激發鄉村教師發揮潛能專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鄉村教育振興。
  • 堅守鄉村的女教師——記教育部2020年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人選、永濟市蒲州中心校教師解潔
    解潔是永濟市蒲州中心校魯家小學的一名普通女教師,她堅守鄉村教育近10年,愛生如子,痴情教育,她用一腔的熱忱與愛心,用摯愛的教育情懷,用超越常人的付出和意志,書寫出精彩的教育詩篇。近年來,她先後榮獲「永濟市教學能手」「永濟市模範教師」「永濟市骨幹教師」「運城市教學能手」「運城市優秀教師」「2019年度山西省小學骨幹教師」等榮譽稱號。從事教育是兒時的夢想解潔出生於一個教育世家。祖父祖母大學畢業後,任教萬榮中學。
  • 請為堅守在鄉村一線的教師點讚
    堅守在鄉村教育一線的老師們,的確是很辛苦的。他們面對的是整體素質不高的村民,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缺少最起碼的尊嚴。鄉村教師是老師又是保姆,在城區學校,不到指定的時間學校的大門是緊閉不開的,在鄉村是做不到的。筆者是一位小學教師,就在學校居住。
  • 《我和我的家鄉》範老師:鄉村教師堅守與離開,黑白畫裡的夢想
    大概故事是一個遠在異國他鄉瑞士的曾經的支教老師,因得了老年痴呆症,記憶留在了年輕下鄉支教的1992年。範老師的子女聯繫了當年支教的望溪村小學,希望可以帶範老師回到當年的小學,嘗試喚起丟失的記憶。一代一代的支教老師,一代一代的鄉村教師,承受了太多,付出了太多,但得到的太少。鄉村教師的堅守還是離開一直是個沉重的話題。就離最感人的範老師,不也是最後離開了村莊,離開了孩子們,去了國外。
  • 堅守鄉村35年——記永豐縣官田教學點教師謝富厚
    堅守鄉村35年——記永豐縣官田教學點教師謝富厚謝富厚  9月10日上午,記者來到市行政中心大會議室,看到了正在忙於優秀教師先進事跡宣講彩排的謝富厚,他坐在第一排,戴著老花眼鏡,手裡拿著演講稿正在緊張地練習。
  • 尋找最美鄉村教師
    一年又一年不間斷地尋找,是為了找到在這個時代裡正在生長著的中國好故事;一次又一次真情的互動,為的是凝心聚力共同踐行最美的中國夢。日前,由光明日報和中央電視臺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大型公益活動落下帷幕。
  • 鄉村教師李晶——帶動全家「築夢」鄉村教育
    這是李晶在沙洋縣拾回橋鎮老山小學與孩子們相伴的第八個年頭,也是堅守鄉村的第十一年,回憶起在這裡的點點滴滴,她十分感慨。帶動全家一起「追夢」2009年從武漢畢業的李晶並沒有選擇回到吉林老家,而是毅然報名「三支一扶」前往十堰支教,三年期滿後,她又到沙洋縣偏遠鄉村學校——老山小學任教。
  • 5名鄉村教師的堅守:46名學生的另一個「爸爸媽媽」
    看看新聞Knews綜合2020-09-09 18:07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相信這是大多數人心中老師的模樣,再過兩天,第36個教師節就要到了。今年教師節的主題是「立德樹人奮進擔當,教育脫貧託舉希望」,廣西南寧《新聞夜班》欄目將把目光聚焦到一個特殊的群體——鄉村教師。
  • 85後夫妻堅守中國最北鄉村小學 直言學校缺老師
    成立於1965年的北紅小學,坐落於中國的最北村莊——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北極鎮北紅村。這個小小的鄉村教學點,有著獨一無二的標籤:它是中國最北的鄉村小學,也是黑龍江省希望工程第730所、中國最北希望小學。
  • 宿遷市洋河新區鄉村教師王維超:堅守鄉村教育36年
    宿遷網訊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他是54歲的鄉村教師王維超,是「宿遷市最美教師」之一。在宿遷市洋河新區鄉村中學的崗位上,他堅守了36年,用無私奉獻、默默付出,守護著鄉村教育,照亮了孩子們的讀書路。18歲那年,王維超得知泗陽縣招聘鄉村代課老師,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應聘了,如願以償成為桃果源中學一名數學老師。
  • 鄉村教師楊樹長的「六字」人生
    學習共產黨員網首頁先鋒故事《楊樹長:只手撐起希望的天空》,介紹了浙江龍泉市供村小學鄉村教師楊樹長的故事,感人至深,決心寫一寫他的「六字」人生。  「自強」。殘疾的只是他的肢體,精神卻是健康的、健壯的、偉大的。今年58歲的他,從一出生就沒有左臂。
  • 鄉村女教師楊蘭仙:用「五心」堅守教育事業
    在雲南江川,有這樣一位令人敬佩的女老師,她25年堅守在鄉村教育一線,用耐心、愛心、細心、恆心、責任心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著、奉獻著。她就是玉溪市江川區九溪鎮雞窩小學的老師楊蘭仙。教育學生要有「耐心」,這一點在楊蘭仙老師講課的時候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六年級的語文課堂上,楊蘭仙正在給學生上《丁香結》這篇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