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鄉村教師的堅守:46名學生的另一個「爸爸媽媽」

2020-09-09 看看新聞

看看新聞Knews綜合

2020-09-09 18:07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相信這是大多數人心中老師的模樣,再過兩天,第36個教師節就要到了。

今年教師節的主題是「立德樹人奮進擔當,教育脫貧託舉希望」,廣西南寧《新聞夜班》欄目將把目光聚焦到一個特殊的群體——鄉村教師。

據統計,我國有近300萬名紮根基層的鄉村教師,他們用青春守護鄉村兒童,用汗水為孩子們鋪好了走出大山的路。在教師節來臨之際,記者來到了位於馬山縣大石山區的北屏小學,用鏡頭記錄下了5名鄉村教師和46名留守兒童的感人故事。

這裡是馬山縣東部的大石山區——裡當瑤族鄉,它距離南寧3個多小時車程,全鄉群山環繞,山路崎嶇,自然條件惡劣,曾經被聯合國糧食計劃署官員認定為「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而地處大山深處的北屏村,貧困程度更為顯著,是馬山縣最深度的貧困村之一。

不過,北屏村的孩子絲毫沒有被外界的環境影響,因為他們都生活在一個令他們感到開心和快樂的地方——北屏小學。

小朋友們在玩遊戲

當記者來到北屏小學時,正好是下課時間,孩子們都聚集在已經硬化了的籃球場上玩丟手絹和老鷹抓小雞,雖然遊戲很簡單,但每一張天真稚樸的小臉都是滿足的笑容。

蒙校長向記者介紹,北屏小學現有5個年級和一個學前班,共6個班級,每個班只有不到10名孩子,這些孩子都來自於本村村民,90%是留守兒童。為了給孩子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學校採用了寄宿制,孩子們周一到周五吃、住都在學校裡。上課時,老師們各自負責一個班,教孩子語文、數學、畫畫、英語,而在下課之後,老師們又多了另外一重身份。

馬山縣裡當瑤族鄉北屏小學校長蒙立珊說:「我們老師從周一到周五,都是住在學校的,晚上還要看護學生的休息,老師自己家裡面的子女們都沒有這麼照顧,我們農村學校的老師,既是學生們的老師,也是學生們的父母吧。」

馬山縣裡當瑤族鄉北屏小學學生羅可馨回憶:「我有一次頭疼,去找老師,老師就帶我去打針,到了晚上疼得厲害了,我也去找老師,老師對我們有時候像父母的愛,所以對我們好一點。」

除了每周要用七成以上的時間用來陪伴學生之外,堅守在大石山區的老師,還曾面臨著基礎設施的缺乏和落後。但讓他們感到欣慰的是,隨著脫貧攻堅工作地不斷推進,再加上北屏村第一書記周宏的幫助,校園環境一點一點地在變好:桌椅板凳換新的了,多媒體黑板安裝上了,衛生間從旱廁變「水廁」,衛生環境大「升級」,學生們每天還有營養補助。

馬山縣裡當瑤族鄉北屏村第一書記周宏表示:「教育在扶貧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環節,習總書記說過『扶貧先扶智』,首先是鄉村孩子要接受,跟城裡孩子一樣有質量有水平的教育,除了硬體上的完善外,更重要的是教師的堅守和付出,唯有每一位鄉村教師認真地付出,才有可能使孩子們接受到有質量、高水平的教育。」

(素材來源:南寧臺 記者: 寧珊 陳書欽 編輯:陳佳雯)

相關焦點

  • 184名鄉村學生領到「深秋的第一份禮物」
    184名鄉村學生領到「深秋的第一份禮物」 2020-10-28 15:07:31   來源:安青網
  • 鄉村教師堅守的是一種真正的良心
    這些天,因為受人之託想捐助一些東西給山區貧困兒童,和帶一些孩子體驗農村學生的生活,我走訪了幾所鄉村小學,和一些鄉村小學的教師進行了交流。 隨著和老師們交流的深入,我對他們這個群體愈發欽佩,甚至會捫心自問,我能不能做到他們那樣? 我內心深切感受到,鄉村教師真的是一種良心的堅守。
  • 跨越百年講壇 一家四代出了14名鄉村教師
    在鞍山,有這樣一個名副其實的鄉村教師世家,全家四代人,14名教師,接力教學,數十年如一日,默默堅守,用行動傳承著「勤勤懇懇,踏實做事;兢兢業業,以德育人」的家風。第36個教師節,記者採訪了岫巖實驗小學老師卜俊婧和她的父親卜飛,聽他們一同講述了這一家四代跨越100年的教壇故事。
  • 雲南表彰獎勵499名鄉村教師!石屏縣4名教師上榜
    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雲南省教育廳對曹惠仙等499名2020年度雲南省鄉村學校從教20年以上優秀教師進行表彰獎勵紅河州48名教師上榜其中我縣4名教師獲此榮譽我州具體名單如下感謝他們的堅守與付出!來源:綜合自無限紅河公眾號原標題:雲南表彰獎勵499名鄉村教師!
  • 雲龍縣4名鄉村教師受省教育廳表彰獎勵
    小編今日從雲南省教育廳了解到,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雲南省教育廳對全省499名2020年度雲南省鄉村學校從教20年以上優秀教師進行表彰獎勵,雲龍縣共四名教師名列其中,分別是,白石中學鄧家廣、長新中學趙麗芳、表村完小段銀珍、湯澗九年制學校穆顯文。
  • 為家鄉教師加油!廣南2名教師入選馬雲鄉村教師計劃提名
    廣南兩名教師!如果能順利通過終評持續三年每人將獲共計10萬元現金資助以及專業培訓和發展機會!今年3月20日至5月20日,2018馬雲鄉村教師計劃共收到1892份有效申報材料。7月9日,馬雲公益基金會在官網、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公示了2018馬雲鄉村教師計劃300位入圍者名單。
  • 普救寺下,堅守鄉村的女教師
    普救寺下,堅守鄉村的女教師——記永濟市優秀鄉村女教師解潔先進事跡 在濤濤黃河東岸,馳名中外的愛情聖地普救寺附近有一所鄉村小學——魯家小學,這兒有一位青年女教師解潔,堅守鄉村,愛生如子,痴情教育。她出生於一個以書香傳承的「教育世家」。祖父祖母大學畢業後,任教萬榮中學。祖母一大家閨秀,是萬榮縣第一位女教師,教授英語;父親,大伯父,姑媽都是教師。在這樣一個教師雲集的家庭濃厚氛圍中,耳濡目染,從小一個長大從教的種子就在她幼小的心田裡萌發,這一夢想一直縈繞於她的求學生涯。
  • 「我的教師節之堅守」渠縣教師鄧禮映堅守大山35年 培養出150多名...
    今年55歲的鄧禮映是目前學校唯一的老師,從執教第一天算起,他已經在這裡堅守了35年。35年來,從這所不起眼的山區村小,已走出了150多名大學生。2012年,隨著生源減少,高雲村小隻剩下鄧禮映一名教師和三十幾個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不得不採取一班多級複式教學模式,鄧禮映的教學任務自此變得更加艱巨……春夏秋冬,寒來暑往。這些年來,有三十多位教師在高雲村小和鄧禮映成為同事,並先後離開。誰知只有他堅守如初,一幹就是35年。
  • 鄉村教師43年堅守 點亮村裡娃的求學夢
    今年65歲的曾會章是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郭北鎮亢家村小學的一名鄉村教師。為了點亮村裡娃的求學夢,他在這裡默默堅守三尺講臺43載。圖為2020年9月7日,在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郭北鎮亢家村小學,曾會章在給學生上書法課。
  • 10名!新鄭這些教師榮獲首屆鄭州市鄉村名師!
    在教師隊伍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穩立於鄉村教育的三尺講檯曆經數年的堅守為鄉村孩子播撒下無盡的希望這群人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鄉村教師」為持續深入實施鄭州市中小學梯級名師培養工程,全面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造就一批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鄉村教師隊伍
  • 10名!新鄭這些教師榮獲首屆鄭州市鄉村名師!
    在教師隊伍中 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穩立於鄉村教育的三尺講臺 歷經數年的堅守 為鄉村孩子播撒下無盡的希望 這群人 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 洋蔥學院發布2020教育公益白皮書 共服務5864名鄉村教師
    白皮書顯示,2018年8月-2020年8月期間,洋蔥學院的公益服務範圍已覆蓋內蒙古、貴州、雲南等29個省市自治區,累計為5864名鄉村教師提供53節信息化培訓課、207場培訓活動、37333小時的公益服務,有86091名鄉村學生直接受益。
  • 2016年以來,264名東海籍學生報名鄉村教師定向培養計劃
    王璵璠從小就受到父母和老師的薰陶,立志做一名鄉村教師為家鄉教育服務,今年他以364分高出一本分數線17分,報考鄉村教師定向培養計劃。當天,共有99名東海籍考生參加定向就業協議籤訂儀式,他們分別被揚州大學、南京曉莊學院、江蘇師範大學、江蘇第二師範學院、淮陰師範學院、鹽城師範學院錄取,今年和王璵璠一樣有志於鄉村教育事業的東海縣籍301名考生填報鄉村教師志願,最後被高校錄取99人,大多數超過一本線。
  • 鄉村教師37年堅守,只為讓深山孩子走得更遠
    偏遠山區教育缺乏,師資力量不足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發展鄉村教育,教師是關鍵。只有讓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紮根鄉村,以優質的教育資源作保障,才能徹底消除城鄉教育差距,通過教育讓鄉村更美好。在平壩區齊伯鎮溫泉村窯上組的窯上小學,張習陽老師用了37年的執教生涯堅守在這座偏遠的山村學校,帶出了300多名學生走出深山,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現在我們跟著記者,走進這所山頂上的學校,看看張老師的鄉村堅守之路。
  • 菏澤市巨野縣大謝集鎮第二中學教師王鵬——堅守鄉村 守望教育
    年度齊魯最美教師」和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人選名單》,最終評選出10名2020年度齊魯最美教師,其中高校5名,來自地市的5名,巨野縣大謝集鎮第二中學教師王鵬榜上有名。「被評選為『齊魯最美教師』,是對我27年來堅守農村,奉獻教育崗位的肯定,是對我工作的鞭策,更是需要我在平時教學工作中真正把學生培養出來,由最美教師變成鄉村教育的推動者,在振興鄉村教育的道路上讓鄉村最美起來!」王鵬動情地告訴記者。王鵬1993年7月畢業,被分配到巨野縣大謝集鎮第二中學擔任教師工作至今。
  • 臨沂市最美教師頒獎典禮隆重舉行 18名教師被評為「最美教師」
    經過報名、推薦等環節,全市共推選臨沂「最美教師」候選人54名。此次評選活動採取網絡投票(佔30%)和評委評選(佔70%)兩種方式確定總成績,依據總成績排名評出18名「最美教師」。據了解,被評選出的18名「最美教師」中,臨沂九中教師陳粟被評為「2020年度齊魯最美教師」,沂水縣宜城街道中心小學的教師騰梅被評為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
  • 一位鄉村教師的自述:兩名小學教師教五名學生,可心累了
    很多人都在想著,兩名老師教五名學生,肯定特別的輕鬆!因為一個人就可以搞定所有的事情。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這所學校,兩名老師都是在50歲以上,離退休只有兩三年了。一名老師視力高度近視,走起路來,搖搖晃晃。學校的事情除過教學,全部壓在另一名老師身上。另一名老師是校長。
  • 點進來,看鄉村教師的初心與堅守
    在沂源縣的偏遠鄉鎮,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奉獻給了鄉村教育,大山重巒疊嶂、山路溝壑縱橫,他們用年復一年的堅守,為山區教育默默耕耘,為改變山區教育面貌傾盡全力。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深入大山,見證老中青三代鄉村教師的教育初心與堅守。「到沂源來已有67年了,最大的體會就是當一名人民教師既有意義也很光榮。」
  • 鄉村教師43年堅守 點亮村裡娃的求學夢
    今年65歲的曾會章是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郭北鎮亢家村小學校的一名鄉村教師。為了點亮村裡娃的求學夢,他已在這裡默默堅守三尺講臺43載。1977年,眼見孩子們就要因缺少老師而失學,22歲的曾會章毅然選擇回到村裡當上了民辦教師。當時村小非常簡陋,沒有桌椅板凳,曾會章就發動學生自帶桌凳上課,沒有教學用具,曾會章就帶領學生自己製作,沒有音體美老師,曾會章就獨自「承包」了全部課程……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曾會章傾儘自己所學,把知識的種子一粒一粒播撒進學生們的心田裡。
  • 鄉村教師為中國西北偏遠山村點燃求學「明燈」
    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入城鎮工作和生活,原有的鄉村人口基數不斷減小,鄉村學校的學生數量不斷萎縮。溝畔教學點最熱鬧的時候,有6個年級、150多名學生;如今,全校僅有3名二年級學生和3名學前班兒童。包括劉進倉在內,學校共有2名老師。學生數量銳減,讓維持教學點運轉的學生人均成本越來越高。但為了讓所有孩子均有享受教育的權利,各級政府作出了巨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