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鄉村執教34年的夫妻教師——黃小林、嚴雲春

2020-12-13 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遂寧9月10日訊(杜昌坤)雙廟小學位於四川遂寧市射洪縣天仙鎮,是天仙學校的一個教學點。原雙廟鄉小學教學規模近一千名學生,因撤鄉並鎮和其它原因,目前只有7名學生。黃小林和他的妻子嚴雲春是這個教學點僅有的不離不棄的從教34年的兩位老師,他們分別負責3個小學生和4個幼兒班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來這裡就讀的孩子是因為家庭特殊、經濟困難的留守兒童,或是身有殘疾行動不便無法自理的腦癱孩子。雖然這裡目前只有幾個學生,但是這對夫妻教師始終堅守、無怨無悔,愛崗敬業、盡職盡責、甘為人梯,教書育人,開拓創新,勇於奉獻,在平凡的教育工作崗位上,他們用心呵護、讓愛綻放,堅守鄉村,執教34年,為貧困鄉村的孩子們託起了希望的明天。

課堂上,黃小林、嚴雲春夫婦是教師

黃小林老師34年植根於雙廟子小學,從事少先隊輔導員工作,長達十年之久,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他每周用1課時,堅持給學生們上科技輔導課,給他們講愛迪生、魯班等發明家的故事,講科學技術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講從小養成留心觀察、勤於思考、勤於動腦動手的好習慣。數年來,他帶領該校學生發明了《掃地車》,榮獲四川省二等獎;《農家樂熱水器》還獲得了專利;發明了《畫線器》《防滑扳手》《防近視書架》等七個作品。多項發明榮獲遂寧市科協、遂寧市教委、射洪縣科協、教育局獎勵。2006年該校榮獲縣19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這個組織獎。除了他獲得省級、市級、縣級科技發明獎外,還得了縣、鎮、學校的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科技工作者等許多項獎,也榮獲了「中國名師聯盟·希望工程園丁」等獎項。

夫妻倆從事教育工作34個年頭以來,已教過近千名學生,其中培養的學生當中有的是傑出村官、縣級領導、省級領導等。
黃小林夫妻是土生土長的雙廟鄉本地人,對這片土地充滿著濃烈的感情。他們是希望培養更多的孩子出來,讓知識改變命運,改變家鄉,雙廟是自己的家鄉,熱愛的家鄉,也熱愛這裡的人,他們願意向像雙廟那棵粗大的黃角樹一樣,永遠紮根貧困鄉村,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畢生的精力!【撰稿:遂寧市教育局宣傳科杜昌坤;攝影:鍾敏、鍾義良(天堂來客)、劉傑(緣定指間)、杜昌坤(自娛自樂)等】

 

相關焦點

  • 遂寧教師黃小林擬入選省第二屆「最美鄉村教師」名單
    四川在線遂寧頻道消息(記者 歐歡)12月24日,記者從遂寧市教育和體育局獲悉,12月18日,四川省教育廳公示四川省第二屆「最美鄉村教師」推選展評活動擬入選名單,遂寧射洪市天仙鎮雙廟子教學點教師黃小林上榜
  • 師者|夫妻教師撐起一座村小:堅守34年,教出數百大學生
    這對太行山深處的「夫妻鄉村教師」,已在這裡堅守了34年。「我們山裡的孩子,如果想要有出路,就一定要有文化,沒有老師,就相當於切斷了他們走出大山的路。」1984年,高中學歷的高永起,退伍返鄉後聽完村小校長的一席話,選擇了留在村裡,成為一名鄉村教師。四年後,老校長退休,學校只剩下高永起一個教師,妻子不忍心他太辛苦,又通過考試加入了村小。
  • 為讓孩子走出大山—劍河縣一對夫妻教師堅守鄉村教學點18年
    劍河縣一對夫妻教師堅守鄉村教學點18年特約記者 楊家孟 吳昌連 張美乘著秋風,踩著細雨,我們來到了這一個深藏於苗寨中的小學--岑松鎮屯州小學。銀灰色的鐵門,紅綠相間的塑膠球場,白色的磚房裡傳來一陣陣清脆的讀書聲,「雲對雨,雪對風,花對樹......」
  • 為讓孩子走出大山 黔東南劍河縣一對夫妻教師堅守鄉村教學點18年
    ,這是一年級潘桂仙老師的班級裡孩子們傳來的對韻歌,潘老師和她的丈夫楊漾都是這個小學裡的老師,他們在這個小學堅守了18年,只為了讓這些鄉村裡的孩子走出大山,讓孩子們通過知識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改變自己的命運。
  • 甘為人梯,休寧一位教師堅守大山34年
    三十多年的從教經歷,使得「教師」這一職業沉穩、慈愛的氣質,早已在吳國安身上有所沉澱。今年54歲的吳國安是休寧縣山鬥中心小學的一名老師。「他是一個有才的老師。」這是辦公室裡其他老師對吳國安的評價。從起初村小的小學教師、夜校「掃盲班」的成年教師到現在的幼兒教師,34年來,吳國安不斷轉換身份但始終紮根鄉村,行走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
  • 女教師堅守鄉村34年 每天走16公裡山路上課(圖)
    3月27日,記者來到這座山村小學,準備體驗教師吳玉淑的平凡和艱辛。她從18歲走進這座大山開始,再也沒離開過,每天來回走16公裡的山路,她已走了34年。如果吳玉淑每年工作250天,那麼她就已走了13.6萬公裡,行程相當於繞地球三圈半。再過3年,吳玉淑就可以退休了,現在她最擔心的事,就是退休後誰去接過她的教鞭。
  • 堅守鄉村的女教師——記教育部2020年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人選、永濟市蒲州中心校教師解潔
    來源:運城新聞網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人選名單,全國311名教師入選,永濟市蒲州中心校教師解潔榜上有名。據悉,我省僅有8名,解潔是我市唯一入選者。解潔是永濟市蒲州中心校魯家小學的一名普通女教師,她堅守鄉村教育近10年,愛生如子,痴情教育,她用一腔的熱忱與愛心,用摯愛的教育情懷,用超越常人的付出和意志,書寫出精彩的教育詩篇。
  • 鄉村教師故事:在中國「北極」鄉村小學的堅守
    2020年9月1日,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北極鎮北紅村,北紅小學的夫妻教師王忠雷和於晶在教室裡合影。成立於1965年的北紅小學,坐落於中國的最北村莊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北極鎮北紅村。這個小小的鄉村教學點,有著獨一無二的標籤:它是中國最北的鄉村小學,也是黑龍江省希望工程第730所、中國最北希望小學。
  • 鄉村教師37年堅守,只為讓深山孩子走得更遠
    偏遠山區教育缺乏,師資力量不足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發展鄉村教育,教師是關鍵。只有讓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紮根鄉村,以優質的教育資源作保障,才能徹底消除城鄉教育差距,通過教育讓鄉村更美好。在平壩區齊伯鎮溫泉村窯上組的窯上小學,張習陽老師用了37年的執教生涯堅守在這座偏遠的山村學校,帶出了300多名學生走出深山,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現在我們跟著記者,走進這所山頂上的學校,看看張老師的鄉村堅守之路。
  • 普救寺下,堅守鄉村的女教師
    普救寺下,堅守鄉村的女教師——記永濟市優秀鄉村女教師解潔先進事跡 在濤濤黃河東岸,馳名中外的愛情聖地普救寺附近有一所鄉村小學——魯家小學,這兒有一位青年女教師解潔,堅守鄉村,愛生如子,痴情教育。然而,她卻義無反顧地做出另一種抉擇:回到養育她的第二故鄉永濟市,報考2011年永濟市鄉村教師,並如願走上鄉村教師崗位。
  • 福建鄉村教師堅守海島26年 凳子改裝成講臺桌
    中新網福州4月28日電 (記者龍敏)一張用小凳子改裝而成的講臺桌,一間破舊的石板房,這就是福建莆田羅盤島上鄉村教師魏亞建堅守的陣地。儘管條件十分艱苦,但他一待便是26年,9000多個日日夜夜。1988年9月,魏亞建來到羅盤小學。「剛到羅盤小學時,連一塊磚的圍牆都沒有。」魏亞建回憶道,當時這裡的廁所是露天的,連個草棚都沒搭。教室裡,連像樣的黑板和課桌椅都沒有,講臺用一張小凳子改裝而成。這所偏遠海島上的鄉村小學,長期被「三缺」難題困擾著,缺老師、缺場地、缺設備。小島地處偏僻,條件艱苦,學校留不住老師。按照當時的規定,滿五年便可調到主島或島外任教。
  • 85後夫妻教師堅守我國最北鄉村小學,培養出多名大學生
    2020年9月1日,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北極鎮北紅村,北紅小學的夫妻教師王忠雷和於晶在教室裡合影。成立於1965年的北紅小學,坐落於中國的最北村莊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北極鎮北紅村。這個小小的鄉村教學點,有著獨一無二的標籤:它是中國最北的鄉村小學,也是黑龍江省希望工程第730所、中國最北希望小學。
  • 黃小林簡歷和工作大事記
    會議選舉 出縣委委員張平、黃小林等 20 人,常委黃小林、張平等 8 人,書記 為張平,副書記為王志謙、黃小林。  1956 年 6 月,縣委書記張平調離,由黃志謙接任第一書記,黃小林任書記。  1956 年 6 月 20 日—7 月 3 日,中共廣西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南 寧召開。黃小林作為靖西縣代表參加會議。
  • 牢記初心使命 堅守鄉村教育——記四川省宣漢縣最美鄉村教師呂昌智
    31年來,他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勤奮工作恪盡職守,在鄉村教育教學工作中屢創佳績;曾數十次被評為校、鄉(鎮)和區優秀教師、教育工作先進個人、師德標兵、優秀班主任;15次被評為縣教育宣傳報導先進個人,先後被評為縣優秀共產黨員和黨員示範崗、縣檔案工作先進個人、縣優秀政工幹事、縣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先進個人;2篇論文獲國家級一等獎並公開發表。
  • 鄉村女教師楊蘭仙:用「五心」堅守教育事業
    在雲南江川,有這樣一位令人敬佩的女老師,她25年堅守在鄉村教育一線,用耐心、愛心、細心、恆心、責任心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著、奉獻著。她就是玉溪市江川區九溪鎮雞窩小學的老師楊蘭仙。教育學生要有「耐心」,這一點在楊蘭仙老師講課的時候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六年級的語文課堂上,楊蘭仙正在給學生上《丁香結》這篇課文。
  • 宿遷市洋河新區鄉村教師王維超:堅守鄉村教育36年
    宿遷網訊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他是54歲的鄉村教師王維超,是「宿遷市最美教師」之一。在宿遷市洋河新區鄉村中學的崗位上,他堅守了36年,用無私奉獻、默默付出,守護著鄉村教育,照亮了孩子們的讀書路。18歲那年,王維超得知泗陽縣招聘鄉村代課老師,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應聘了,如願以償成為桃果源中學一名數學老師。
  • 寺面初中教師陳德林:堅守鄉村教育16年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他是38歲的鄉村教師陳德林,是「平南縣優秀教師」之一。在寺面鎮初級中學的教師崗位上,他堅守了16年,用無私奉獻、默默付出,守護著鄉村教育,照亮了孩子們的讀書路。
  • 用恆心堅守初心 嘉善姚莊鄉村教師紮根基層四十三載
    校務和教學兩手抓,這是一位堅守農村教育一線四十三載教育工作者的常態。他說:「當鄉村教師是我從小的夢想,在村裡教書我踏實。」  今年59歲的潘建彪,長在農村,也深知農村教育的難處。讀書時,他便立下志願,要紮根鄉村,反哺家鄉。從業43年來,潘建彪經歷見證了幾輪教育改革,從農村複式班至今,他一直堅持用恆心堅守初心。
  • 鄉村教師,點亮大山的教育之路
    背後,是一代鄉村老師持之以恆的奉獻。人們總是把教師比喻為「春蠶」、「蠟炬」。但在貧困山區,鄉村教師更像是一粒粒撒播在大山裡的種子。他們在這裡抽枝長葉,成為一棵棵青松,為孩子健康成長遮風擋雨,讓更多夢想種子生根發芽,引領幼小心靈向山外飛翔。尤其在決勝脫貧攻堅的時代背景下,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就必須讓更多孩子不但「有學上」,還要「上好學」。
  • 錦州黑山:女教師張立城8年青春堅守鄉村講臺
    年輕的女教師張立城卻將青春交付在這裡,默默堅守著鄉村三尺講臺。「用心工作、用愛育人」,8年的教學經歷,讓34歲的張立城把這句樸素的話寫進了自己的人生感悟。2012年,她通過省招考特崗教師被分配到這所全縣條件最艱苦的鄉村小學工作,從一名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到全國優秀教師、今年的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這其中飽含著張立城的汗水、淚水以及對教育事業執著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