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鄉村35年——記永豐縣官田教學點教師謝富厚

2020-12-22 吉安新聞網

堅守鄉村35年
——記永豐縣官田教學點教師謝富厚

謝富厚

  9月10日上午,記者來到市行政中心大會議室,看到了正在忙於優秀教師先進事跡宣講彩排的謝富厚,他坐在第一排,戴著老花眼鏡,手裡拿著演講稿正在緊張地練習。他對記者說:自己教了35年書,第一次站在這麼莊嚴的舞臺上,講述的雖然是自己平平凡凡的故事,但心裡特別緊張。」既有莫大的幸福,又有萬分的驕傲。幸福,是因為他35年的鄉村教師工作能夠被領導和老師們所認可;驕傲,是因為他是眾多鄉村教師隊伍的一員。

  初為人師用真愛點亮心靈

  位於孤江河畔的羅星村是個被水一分為二的行政村,村小設在河的西岸,其中有3個自然村(古上、竹子排、上水東)在江的東岸,60多戶村民住在臨河的山坡上。1978年,在村下遊的河道上修建了一座攔河壩用來蓄水發電,由於水深無法架設木橋,給這裡的孩子上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為了學生的安全,上級決定在3村中心設立一個教學點。教學點成立後,卻沒有人願意去任教。當時,謝富厚正好高中畢業,主動找到有關領導,表明了自己願意去試試的想法。就這樣,他成為一名民辦老師。 人們常說: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叫偉大。」羅星村教學點開辦了一、二、三年級,共有16個學生。當時,有一位學生母親雙目失明,父親也是殘疾人,家境十分貧困。儘管謝富厚當時月工資只有19塊錢,他還是買了一個書包和一個文具盒,悄悄送給這個孩子,還隔三差五買些菜,叫這個學生一起吃。因為謝富厚認為把每個孩子當成自己的小孩來愛護,是每個人民教師應該做的。

  任勞任怨是老師是船夫更是保姆

  孩子們一天天長大,學到的知識一天天多了。眼看第一批學生就要升入四年級,可教學點沒有四年級,要上四年級就得到河對面的村小去。望著近百米寬的江面,如何讓這些學生安全順利上學成了一大難題。為了解決這個大難題,鄉村幹部決定把教學點撤併到村完小,由村裡購置竹排來接送學生過河。當時學校有4位老師,80多位學生,要渡河的學生就佔了三分之一,怎樣才能讓這些孩子安全地上下學呢?鄉村幹部想找一個專職撐竹排的人,由於報酬低,沒有人願意負責。正在鄉村幹部犯難的時候,謝富厚又主動請纓,接下了這項任務。從此,白天他從河東撐著小竹排,載著同村的孩子到河西上學,傍晚放學後,同樣是用小竹排載著孩子們一起渡河回家。由於每次只能搭載6名學生,每天往返就要十來趟。就這樣風裡來、雨裡去、水裡走的日子一天天地重複著,謝富厚用一根竹篙撐過了22個春秋。 每天接送學生、雨天為淋溼的學生生火烤衣襪、冬天為學生熱飯、帶留守孩子看病……謝老師更像一位家長、保姆,儘自己的全力照顧好每一個學生。

  撤村並校又選邊遠教學點

  2001年,羅星村小學撤併到了鄉中心小學,在分配教師時,謝富厚本來有機會留在中心小學任教,當時有個在離中心小學10多公裡的官田村教學點任教的當地老師剛好退休。官田村呈長條帶狀,村民居住分散,有的住在高山頂,有的住在深山旮旯。教師們都不願到該處任教,這些孩子誰去教呢?謝富厚又主動申請到該教學點任教,又開始了一人一校的堅守。學校只開辦了一、二年級,十多個學生,都是留守兒童。

  從參加工作以來,謝富厚一直堅守在全鄉最遠最艱苦的村小。家中有事,就算是自己孩子的事,也總是一拖再拖,不能拖的就叫妻子去辦,妻子辦不到的就只好放棄。謝富厚告訴記者,曾經有一次,他突然胃痛,只好用雙手使勁按住腹部,一直疼了十多分鐘才緩過來。學生們圍過來含淚對他說:老師你去休息吧,去看醫生吧,我們會好好自學的。」聽到孩子們的話語,看著孩子們關切的眼神,更加堅定了他留下來的決心:為了孩子們,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堅持下去。

  「我愛我的工作,愛我的學生。30多年如一日的堅守,我無怨無悔。我驕傲,我是一名鄉村教師。」謝富厚笑著對記者說道。

  記者範小勇文/圖

  

相關焦點

  • 潛心耕耘在鄉村—記豐南大新莊鎮初級中學教師張天和
    潛心耕耘在鄉村——記豐南區大新莊鎮初級中學教師張天和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本報記者 趙珺)張天和是豐南區大新莊鎮初級中學的一名語文教師,河北省優秀鄉村教師。參加工作35年,他一直堅守在教學一線、堅守在班主任崗位。三尺講臺,四季風霜,五更不眠,35年的執著與奉獻,張天和收穫了一季又一季桃李芬芳。  張天和的家鄉大新莊地處偏遠、交通閉塞,當時人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念書求知上,教育幾乎承載了人們所有的夢想。「當個老師吧,家鄉需要我。」懷揣這樣的信念,1984年初,張天和到大新莊小學成為一名語文教師兼班主任,一幹就是7年。
  • 為讓孩子走出大山—劍河縣一對夫妻教師堅守鄉村教學點18年
    劍河縣一對夫妻教師堅守鄉村教學點18年特約記者 楊家孟 吳昌連 張美乘著秋風,踩著細雨,我們來到了這一個深藏於苗寨中的小學--岑松鎮屯州小學。銀灰色的鐵門,紅綠相間的塑膠球場,白色的磚房裡傳來一陣陣清脆的讀書聲,「雲對雨,雪對風,花對樹......」
  • 堅守鄉村的女教師——記教育部2020年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人選、永濟市蒲州中心校教師解潔
    來源:運城新聞網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人選名單,全國311名教師入選,永濟市蒲州中心校教師解潔榜上有名。據悉,我省僅有8名,解潔是我市唯一入選者。解潔是永濟市蒲州中心校魯家小學的一名普通女教師,她堅守鄉村教育近10年,愛生如子,痴情教育,她用一腔的熱忱與愛心,用摯愛的教育情懷,用超越常人的付出和意志,書寫出精彩的教育詩篇。
  • 秉筆丹心譜長歌,馳騁杏壇鑄師魂——記吉安市永豐縣恩江二小教師胡...
    速算比賽,是學校第一;數學競賽,學校第一;寫日記、寫周記、寫讀書筆記,走在學校前列;講故事比賽第一……她的作品《光與熱》在2015年全全市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評比中獲二等獎;執教《有趣的餘數》在全縣小學青年優質課競賽活動中,榮獲縣二等獎;在2009年全鄉優質課競賽中獲一等獎;在2007下半年全鄉數學教師說課、作課競賽中獲一等獎;在全鄉小學教師上課比賽中獲一等獎;擔任「贛教杯」第三屆小學數學教學能手教學優質課比賽大眾評委
  • 巴中獨臂女教師杜秀蘭 深山堅守35年 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近日,六部門出臺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要求力爭3至5年,讓鄉村教師地位大幅提高,待遇得到有效保障。據統計,我國有近300萬名紮根基層的鄉村教師,每年約有4.5萬名公費師範生到鄉村任教。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他們為孩子鋪好走出大山的路,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 一位鄉村教師41年的堅守——記菏澤市牡丹區黃堽鎮中學教師張度
    魯網9月9日訊 今年,站了41年講臺的張度就要退休了。41年,有人說這是多麼漫長的日子,需要頑強的毅力去堅守;有人說熬過了這麼難忘的時光,一定是飽經滄桑,身心疲憊。張度卻說時光太匆匆,自己沉醉其中還未醒過神來,離開學校真是戀戀不捨。
  • 「最美鄉村教師」餘明安:教學是守望相助的堅守
    如果說教學條件差尚能克服,師資力量的匱乏卻讓這個小小的鄉村中學難以為繼。餘明安到來後不久,便擔任了初中畢業班的班主任及體育教學工作。課時最多的時候,他一個人負責畢業班的思想品德、歷史、體育三門課程的教學。用時下流行的話來說,餘老師不是在講課,就是在去講課的路上,其間的艱辛與勞累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但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披星戴月,教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
  • 一位鄉村教師41年的堅守——記牡丹區黃堽鎮中學優秀教師張度
    今年,站了41年講臺的張度就要退休了。41年,有人說這是多麼漫長的日子,需要頑強的毅力去堅守;有人說熬過了這麼難忘的時光,一定是飽經滄桑,身心疲憊。張度卻說時光太匆匆,自己沉醉其中還未醒過神來,離開學校真是戀戀不捨。一草一木皆有情退休前的這一學期,張度格外珍惜在學校的每一天。
  • 寺面初中教師陳德林:堅守鄉村教育16年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他是38歲的鄉村教師陳德林,是「平南縣優秀教師」之一。在寺面鎮初級中學的教師崗位上,他堅守了16年,用無私奉獻、默默付出,守護著鄉村教育,照亮了孩子們的讀書路。
  • 鄉村教師37年堅守,只為讓深山孩子走得更遠
    偏遠山區教育缺乏,師資力量不足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發展鄉村教育,教師是關鍵。只有讓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紮根鄉村,以優質的教育資源作保障,才能徹底消除城鄉教育差距,通過教育讓鄉村更美好。在平壩區齊伯鎮溫泉村窯上組的窯上小學,張習陽老師用了37年的執教生涯堅守在這座偏遠的山村學校,帶出了300多名學生走出深山,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現在我們跟著記者,走進這所山頂上的學校,看看張老師的鄉村堅守之路。
  • 2020貴州最美鄉村教師︱張巧:鄉村孩子更需優質教育
    2020年9月中旬,貴州省教育廳會同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2020年貴州省最美鄉村教師評選活動推薦名單公布,經審議,共推薦安順市黃果樹旅遊區白水鎮把路小學梁定細等10名教師個人和貴陽市南明小學「組團式」幫扶從江縣大歹小學支教隊1個教師團隊為2020年度最美鄉村教師。
  • 為讓孩子走出大山 黔東南劍河縣一對夫妻教師堅守鄉村教學點18年
    ,這是一年級潘桂仙老師的班級裡孩子們傳來的對韻歌,潘老師和她的丈夫楊漾都是這個小學裡的老師,他們在這個小學堅守了18年,只為了讓這些鄉村裡的孩子走出大山,讓孩子們通過知識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改變自己的命運。
  • 點進來,看鄉村教師的初心與堅守
    在沂源縣的偏遠鄉鎮,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奉獻給了鄉村教育,大山重巒疊嶂、山路溝壑縱橫,他們用年復一年的堅守,為山區教育默默耕耘,為改變山區教育面貌傾盡全力。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深入大山,見證老中青三代鄉村教師的教育初心與堅守。「到沂源來已有67年了,最大的體會就是當一名人民教師既有意義也很光榮。」
  • 堅守鄉村執教34年的夫妻教師——黃小林、嚴雲春
    四川新聞網遂寧9月10日訊(杜昌坤)雙廟小學位於四川遂寧市射洪縣天仙鎮,是天仙學校的一個教學點。原雙廟鄉小學教學規模近一千名學生,因撤鄉並鎮和其它原因,目前只有7名學生。黃小林和他的妻子嚴雲春是這個教學點僅有的不離不棄的從教34年的兩位老師,他們分別負責3個小學生和4個幼兒班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
  • 一所學校一名教師28個娃,35年大山深處的堅守,最幸福的回憶
    這所學校就是天星鄉木瓜村小學,老師名叫李德清25元工資起步、一個人的學校、35年大山深處的堅守……在這個廣元地區海拔最高的鄉村小學校,李德清把自己最好的年華獻給了這裡,他用自己的執著和信念書寫著大山深處的大愛堅守!
  • 宿遷市洋河新區鄉村教師王維超:堅守鄉村教育36年
    宿遷網訊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他是54歲的鄉村教師王維超,是「宿遷市最美教師」之一。在宿遷市洋河新區鄉村中學的崗位上,他堅守了36年,用無私奉獻、默默付出,守護著鄉村教育,照亮了孩子們的讀書路。18歲那年,王維超得知泗陽縣招聘鄉村代課老師,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應聘了,如願以償成為桃果源中學一名數學老師。
  • 三十九年的堅守——記富源縣中安街道海坪小學尖山校點教師殷國權
    跨進教學點的小院子,走到窗戶旁,一名頭髮斑白但精神矍鑠的教師正在為孩子們上課,他就是堅守偏遠山鄉39年的殷國權。 跨進校門,就是三十九年的堅守 1978年高中畢業回到家鄉後,血氣方剛、年輕健壯的殷國權很想去參軍、當煤礦工人,報了幾次名但總沒有他的份,原因是公社領導不讓去,村裡缺讀過書的人,尤其是缺像他這樣的高中畢業生。殷國權留了下來,先幫生產隊記了兩年工分。
  • 請為堅守在鄉村一線的教師點讚
    堅守在鄉村教育一線的老師們,的確是很辛苦的。他們面對的是整體素質不高的村民,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缺少最起碼的尊嚴。鄉村教師是老師又是保姆,在城區學校,不到指定的時間學校的大門是緊閉不開的,在鄉村是做不到的。筆者是一位小學教師,就在學校居住。
  • 【名師風採】堅守初心 靜待花開——記永安中學教師 才運玲
    【名師風採】堅守初心 靜待花開——記永安中學教師 才運玲 2020-11-27 2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興亮:紮根鄉村35年教書育人愛洒家鄉熱土
    記者 徐有定 鄭吉喜 饒兵35年,他想得最多的事是不能耽擱學生;35年,他始終堅定一個目標就是教好孩子、教好每一個孩子;35年,他感到當老師是無比的光榮和自豪……35年的時間紮根深山,詮釋著一位鄉村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和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