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心耕耘在鄉村
——記豐南區大新莊鎮初級中學教師張天和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本報記者 趙珺)張天和是豐南區大新莊鎮初級中學的一名語文教師,河北省優秀鄉村教師。參加工作35年,他一直堅守在教學一線、堅守在班主任崗位。三尺講臺,四季風霜,五更不眠,35年的執著與奉獻,張天和收穫了一季又一季桃李芬芳。
張天和的家鄉大新莊地處偏遠、交通閉塞,當時人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念書求知上,教育幾乎承載了人們所有的夢想。「當個老師吧,家鄉需要我。」懷揣這樣的信念,1984年初,張天和到大新莊小學成為一名語文教師兼班主任,一幹就是7年。因教育教學成績優異,1990年被選調到大新莊鎮初級中學工作,一直紮根鄉村教育至今。
因為熱愛,張天和追求卓越。教育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需要不斷地探索追求、實踐創新。35年來,他痴心教研教改,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參加工作伊始,沒有教學經驗,張天和虛心向老教師學習,一節一節地聽課,一節一節地揣摩,作了大量聽課筆記,寫下了大量教學思考。為把握教學規律,他自費訂閱了大量教育教學參考資料,潛心研究教材教法、細心領悟教學大綱。為提升業務素養,他還積極參加學歷進修、教學研討和業務培訓,向書本學習,向名家大師學習,邊實踐邊總結邊提高,探索形成了以「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為基本方法,以課本為圓心、以經典閱讀為半徑的語文教學模式,常年組織學生開展課前3分鐘演講比賽、講故事、名著精彩語段品評等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語文學習的價值和語言文字的魅力。由於他教學成績突出,1993年被評為河北省優秀教師,多次被評為各級先進教育、教學工作者,多次榮獲嘉獎、三等功。
張天和熱愛班主任工作,35年堅持和學生摸爬滾打在一起,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的成長進步,用心用情,無微不至。他堅持每天看天氣預報,及時提醒學生防風防雨防寒防暑。他堅持每天6時到校仔細查看每個學生的狀況,做到心中有數。他不富有,但對家庭生活困難的學生願意傾盡所有。一年中考前夕,班裡孫同學的父親突然查出身患重大疾病,本來就有精神疾病的母親病得更加嚴重,孫同學一度處在輟學的邊緣。得知這一情況後,張天和連續幾個星期去家訪、輔導功課、幫忙打理農活。隨著母親病情的緩解,孫同學又回到了學校並考取了豐南一中。去年初三開學伊始,他發現張同學就餐時連續多日都是只買飯不買菜,通過了解得知該生父母離異,生活十分困難。自此,無論是從家帶飯還是在食堂就餐,張天和都保證每天讓他吃上菜,周末回家前,還會塞給他往返的還車費。每逢節日,張天和還會邀請他來家裡過節,同他談學習、談生活、談理想,鼓勵他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漸漸地,張同學變得活潑開朗,成績直線上升,今年順利考入豐南一中。
張天和為摯愛的教育事業付出了全部心血。為了學生,他未能在父母病危的時候床前盡孝,把所有的家事全部交給了妻子一個人,甚至找不到自家的田地。常年超負荷工作,使他患上了嚴重的頸椎病、胃潰瘍、骨關節病和美尼爾綜合症等多種疾病,但他35年間從未因病因事耽誤過學生一節課。
回眸35年的從教之路,張天和深切地感受到愛是教育的全部。教師的愛應該是沒有任何功利色彩和附加條件的愛,是尊重和信任、寬容和欣賞、奉獻和給予。他願堅守這份愛,把當好一名鄉村教師作為一生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