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亮:紮根鄉村35年教書育人愛洒家鄉熱土

2020-09-10 微巧家

記者 徐有定 鄭吉喜 饒兵

35年,他想得最多的事是不能耽擱學生;35年,他始終堅定一個目標就是教好孩子、教好每一個孩子;35年,他感到當老師是無比的光榮和自豪……

35年的時間紮根深山,詮釋著一位鄉村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和熱愛。他就是巧家縣小河鎮新田小學校長張興亮。日前,記者走進新田小學採訪了這位老師在教師崗位默默奉獻的感人事跡。

堅守鄉村

1985年3月,高中畢業的張興亮得知家鄉學校在招聘代課教師,但他因左手殘疾怕會對教學有影響不敢報名,在當地領導的關心鼓勵下,21歲的張興亮成為了新田小學的代課教師。後來,通過他自己的努力1989在昭通地區師範學校進修後轉為正式教師。

「初上講臺,看到一雙雙渴望求知的眼睛,想到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當好這個教師,讓家鄉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改變他們的命運。」當初的這句話成為他從教的誓言,他一幹就是35年,35年的時間裡,擔任過35年的任課教師,13年的班主任,22年的村校長。

張興亮說,雖然很累,但過得很充實。

新田小學當時不通電、不通水也不通公路,教室和教師宿舍就是幾間簡陋的瓦房,一遇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教室裡下小雨,操場也沒有硬化,風吹過,黃沙四起,漫天飛舞,下雨則滿地泥濘,有時連教室都沒有落腳的地方。山區學校基礎設施不完善,教室簡陋,經費有限,張興亮就帶著老師將自家的瓦片背來學校修補漏雨的屋頂,帶著老師動手維修已損壞的課桌椅。

在這艱苦的環境裡,張興亮選擇了堅守從教。

他站在講臺上,看著下面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那麼可愛的孩子讓他堅定著自己的選擇。「當時,學校有5個班,語文、數學和其它學科都交。」張興亮說,剛到學校的他幾乎天天呆在學校裡,離家近但回家的時間少之又少。高興的是2005年在香港苗圃的資助下修起了新的教學樓,學生宿舍,教師宿舍。同時,學校的電通了,水通了,硬化公路也修到了學校,新校園成為當地最好的建築群,師生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愛的澆灌

在學校裡,張興亮勇挑重擔,常常一個人包班,既代語文又代數學。他常常翻山越嶺到學生家中了解情況,與學生家長進行深入交流。課下,他對學生更是關懷備至。

「在學生管理上,我始終堅信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金鑰匙,不能讓一名學生掉隊,只要對問題學生有愛心、耐心、恆心,就沒有問題。」張興亮說,由於是農村小學,班上有多名留守兒童,他們思想消極,學習成績差,生活艱苦。對這樣的學生他總是給以更多的關心,及時了解他們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讓他們感到了家長一樣的溫暖,讓這些孩子在性格、學習等方面得到逐漸改善。

新田小學老師胡傳熒說:「張老師真的是以校為家,早晨最早一個就是他來開校門,晚上他把住校的學生安撫好之後最後一個關校門離開,假期天他也經常在學校裡邊,管理學校的花花草草和打掃學校的衛生。他對學生也是特別的關心,許多同學在學校生病了都是他帶去治療,家長給他醫藥費他也沒有要,這樣的事很多。」

楊秀婷是新田小學6年級的學生,家裡比較困難,冬天沒有添置棉衣,張興亮看到她穿得單薄便給她買來了新的棉衣。「還有一次張老師早上到班級裡檢查,看到我的鋼筆刮本子,下午就給我買了新的鋼筆,張老師真的很關心我。」楊秀婷感動的說到。

在張興亮的呵護下,一批又一批的學生走出了大山。

點亮希望

「小河鎮新田小學在張興亮校長的帶領下管理規範,從一到六年級每一個學科,都在我們轄區名列前茅,他帶領的新田小學在我們村級完小中起到了示範引領的作用。」小河鎮中心學校校長蘭從剛說到,他也是56歲的人了,每天都窩在學校裡,既要照顧學生的學習,還要照顧學生的生活。

張興亮笑著說:「這裡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的根在這裡。!」

在張興亮的眼裡,堅守家鄉教學點是他的責任。

「張老師就像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他除了要求我們認真學習,還教我們為人處世。他一直都在跟我們說,我們都是農村的孩子,只有努力學習靠知識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走出大山。」羅龍兵曾是張興亮的學生,現在在小河鎮中心學校教書。他告訴記者,大學畢業以後,他也牢牢的記住了張老師當初的話,選擇回到了鄉村任教,用自己的知識來改變家鄉孩子的命運。

2020年9月9日,張興亮在昆明市參加了雲南省慶祝2020年教師節暨優秀鄉村教師獎勵活動,他與其他優秀鄉村教師一起接受了表彰,省政府還將為他發放十萬元獎金,這是對他35年紮根基層默默奉獻的認可,更是對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堅守的褒獎,正因為有了他們,大山深處、偏僻鄉村的孩子才有希望,我們的教育才有希望,家鄉的脫貧致富才有希望。

35年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走出大山,到外面去學習和工作,去實現他們心中的夢想,今天,張興亮仍堅守深山,點亮家鄉的希望之光。

相關焦點

  • 紮根鄉村20年 安徽教師孫浩當選「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9 月4 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20 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今年全國共有12 位教師入選。紮根鄉村,助力數百孩子走出村莊宿州市埇橋區汴河鎮位於皖北農村,這裡是孫浩的家鄉。
  • 紮根鄉村教書育人二十載
    9月4日,中宣部、教育部公布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全國12位教師入選,孫浩名列其中。得知獲獎消息後,孫浩很平靜,他照常備課、上課,課後和孩子們熱烈交流,晚上依然是鑽研教改。20年來,他紮根農村,默默守望鄉村教育,不知放棄過多少進城的機會,不知謝絕了多少名校的邀請,一心牽掛的是鄉村裡那一雙雙渴盼知識的眼睛。
  • 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菏澤成武九女集鎮侯闞寺小學教師——張玉坤
    教師張玉坤在備課日前,「2020年度齊魯最美教師」評選組委會公布了《「2020年度齊魯最美教師」和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人選名單》,成武縣九女集鎮侯闞寺小學教師張玉坤榮獲「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榮譽稱號。情灑教壇 紮根鄉村二十三載1997年7月畢業時,張玉坤的七個同學都去了縣城,只有她一個人選擇回到了農村。「人往高處走,你為什麼不去城裡?」面對眾人的疑惑,張玉坤總是微微一笑:「九女是我的家鄉,我在這裡上小學的時候,全校連一個正規學校畢業的老師都沒有,我不想讓家鄉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家鄉侯闞寺小學入職後,張玉坤才發現實際情況並不像她想像的那麼容易。
  • 王克華紮根鄉村用愛與責任鑄師魂
    「20年來,我立足三尺講臺,早已把學生融入我的生命;20年來,我時刻心系學生,守護他們的成長。從教的時間愈久,愈讓我真切地感受到鄉村教師的那份責任與使命。」不久前,鐵嶺市阿吉鎮中心小學教師王克華在全省教育系統表彰大會上的發言,道出了她紮根鄉村教育二十載的無悔心聲。因為熱愛,所以選擇。2000年7月,從師範院校畢業的王克華回到自己的家鄉,成為一名人民教師。
  • 河北省教書育人楷模王金湖:紮根鄉村教育的「紅荊條」
    紮根鄉村教育的「紅荊條」——記2020年度河北省教書育人楷模、黃驊市南排河鎮中心學校校長王金湖在大辛堡幼兒園,王金湖與幼兒互動。有一個人卻在這裡紮根33年,定要「把教育做成名片,讓校園成為最美的風景」,他就是2020年度河北省教書育人楷模、南排河鎮中心學校校長王金湖。「我是漁民的兒子,就是要讓教育惠及漁村的每一個孩子。」今年52歲的王金湖個頭不高,皮膚黝黑,像個老漁民,記者採訪過程中,每每講到他的學生、學校,他堅毅的眼神中都會透出溫柔。
  • 她紮根鄉村教育20年如一日用愛呵護村裡娃
    「20年來,我立足三尺講臺,早已把學生融入我的生命;20年來,我時刻心系學生,守護他們的成長。從教的時間愈久,愈讓我真切地感受到鄉村教師的那份責任與使命。」不久前,鐵嶺市阿吉鎮中心小學教師王克華在全省教育系統表彰大會上的發言,道出了她紮根鄉村教育20載的無悔心聲。
  • 傾情家鄉教育18年!鼎湖這位優秀鄉村教師的故事讓人難忘
    在鼎湖區沙浦鎮有一所農辦鄉村小學——沙浦鎮中心小學,有一位無怨無悔紮根學校十八年的優秀鄉村教師,名叫鄧鳳媚。2002年8月,鄧鳳媚懷揣對教育的夢想與渴望,毫不猶豫地回到了家鄉鼎湖區沙浦鎮。鄧鳳媚說,「家鄉的這片熱土養育了我,無數恩師培養了我,我要接過恩師們的接力棒,一生堅守在家鄉教育這塊沃土上,辛勤耕耘,播灑希望的種子,期待收穫的明天。」
  • 滑縣張玲:紮根鄉村教育 用愛耕耘 用心奉獻
    一支粉筆,三尺講臺,默默耕耘,13年來她潛心育人,播撒下無盡的愛與希望,用汗水書寫出一幅絢麗的從教畫卷。她就是滑縣王莊鎮前邢村小學老師張玲。多年來,她一直擔任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在學生眼中,她是大家的心靈導師,多次幫助調皮搗蛋的孩子重新走上學習的軌道。
  • 滑縣張玲:紮根鄉村教育  用愛耕耘  用心奉獻
    一支粉筆,三尺講臺,默默耕耘,13年來她潛心育人,播撒下無盡的愛與希望,用汗水書寫出一幅絢麗的從教畫卷。她就是滑縣王莊鎮前邢村小學老師張玲。多年來,她一直擔任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在學生眼中,她是大家的心靈導師,多次幫助調皮搗蛋的孩子重新走上學習的軌道。
  • 把愛灑向巴山蜀水的洪雅鄉村醫生——劉吉志
    四川新聞網眉山5月24日訊(邱毅 呂偉利 圖/文)他是一名普普通通鄉村醫生,在最底層醫療衛生戰線辛勤耕耘了22載。多年來,他不僅為家鄉父老默默地診療治病,更是把基層醫生的大愛之舉灑向震後災區。他就是洪雅縣三寶鎮衛生院兼村衛生站站長的共產黨員劉吉志——眉山市大美醫者候選人。近日,筆者帶著崇敬的心情慕名拜訪了他。
  • 紮根鄉村三十載辛勤耕耘育桃李——記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同心縣田老莊鄉深溝小學教師馬景林
    2020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編號:62 姓名:馬景林紮根農村教育,執著堅守在教育教學第一線,默默耕耘,矢志不渝,無悔守巢,關愛學生,教書育人......他用點滴平凡故事,書寫著鄉村教育者的「不平凡」。
  • 教師風採|紮根鄉村30載 三尺講臺育桃李--任新偉
    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為充分展示我縣教育工作者立德樹人、愛崗敬業的優秀事跡,在全縣倡導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進一步增強全縣教職工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引導廣大教職工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立德。「清清盧氏」對「2020年最美教師」事跡予以展播。
  • 「優秀教師專欄」吳晶珍:教書育人,紮根鄉村三十餘載
    ,1988年參加工作,已經在農村教育戰線上工作了33個春秋。她對學生的愛猶如慈母,農村留守學生較多,她自願承擔「代理媽媽」的職責,學生劉方磊生病,父母不在身邊,她聯繫車子送到縣醫院,後又轉院上饒,在醫院照料他徹夜未眠;好幾位貧困學生得到她捐贈的衣物。在她所任教的班級裡,始終洋溢著一股暖流,似一團和風細雨,感染著整個班級,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中。
  • 2020齊魯最美教師王鵬:紮根鄉村教育,把愛灑向每一位學生
    我1993年7月中師畢業,分配到巨野縣大謝集鎮第二中學擔任語文教師和班主任工作至今。在鄉村教育的道路上一幹就是27年,其間放棄了許多調崗換行的機會,只緣於心中那份對鄉村教育的執著和熱愛。紮根鄉村教育,矢志不渝奉獻青春、不負韶華我從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擔任語文教學,認準了語文教學這條線,瞄準了語文教學這個點,在語文教學的路上深挖細探,追根求源。以認真的備課,紮實廣博的學識,以精練巧妙的教學設計,以對學生循循善誘的引導,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工作27年來從沒敷衍上過一節課。
  • 項城:「80後」鄉村女教師的20年堅守
    教書育人是人民教師的天職。20年來,項城市官會鎮第四初級中學80後女教師馬俊英將她全部的知識與愛都灑在了鄉村教育這片沃土上。在教學過程中,她既為人母,更為人師,她用辛勤的汗水和愛心培育出了滿園桃李,她在貧困的鄉鎮,在偏僻的鄉間,默默地守候著那份簡單而執著的人生信念。她20年堅守如初,用青春譜寫鄉村教師的讚歌。
  • 紮根鄉村灑愛心 鑄造師魂書人生——記第四屆「如皋市十佳鄉村教師...
    2015年,他被評為第四屆「如皋市十佳鄉村教師」。雄鷹選擇了天空,才有那翱翔九天的壯美;瀑布選擇了懸崖,才有那奔騰不息的勁歌;珍珠貝選擇了創傷,才有那光彩奪目的明珠。他選擇了鄉村教育,選擇了堅守,選擇了奉獻,才有那桃李天下。——題記自1983年走上三尺講臺,陸傑堅守鄉村教育已有32年。
  • 楊芙蓉:紮根鄉村教育,詮釋師者初心
    高坪區會龍第二小學教師楊芙蓉,憑著對教育的熱愛和對學生的關愛,紮根鄉村教育22年,播撒無盡的愛與希望,用汗水書寫教書育人的青春答卷由於父母常年在外務工,唐小天只能靠年邁且體弱多病的奶奶照看著,成為了留守兒童。由於奶奶眼睛不好,楊芙蓉經常為唐小天修剪指甲。 「這些年紀小的留守兒童是最需要關愛的,我的辦公室常年都備著指甲剪,專門為這些孩子剪指甲。」 楊芙蓉說道。 1998年,21歲的楊芙蓉從南充師範學校畢業後,義無反顧地留在會龍第二小學擔任語文教師,一幹就22年。
  • 「膠鞋法官」袁佔科紮根基層35 年,願做一輩子鄉村法官
    他是當事人口中的「 袁法官」,大家都管他叫「袁清天」,腳上的膠鞋為他帶來「膠鞋法官」的綽號,他就是自願紮根基層35年, 願做一輩子鄉村法官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榮譽天平獎章」獲得者袁佔科。我想,這應當是我在基層法庭工作35 年的最大心得吧!」 8 月30 日, 面對記者的鏡頭,沅陵縣人民法院官莊人民法庭員額法官袁佔科謙遜地表示。袁佔科,年近六旬,沅陵縣人民法院官莊人民法庭員額法官,1984 年至1987 年在桃源縣人民法院工作,1987 年後一直在沅陵縣人民法院基層法庭工作,至今已達35 年之久。
  • 五峰「深山紅燭」向宏佳紮根深山24年
    他叫向宏佳,紮根深山教書育人24載,幫助500名山裡娃走出了大山,用執著和堅守書寫了一名鄉村教師的情懷。他先後獲得全國德育先進教師、全國百佳鄉村英語教師、湖北省農村優秀教師、宜昌楷模等30多項榮譽,近日獲評2月至10月「荊楚楷模」月度人物。
  • 「湖南教書育人新楷模」張光柱:不想當校長 最愛是講臺
    (資料圖片)通訊員 攝科教新報·華聲在線記者 董以良■名片張光柱,男,苗族,1964年8月出生,湘西州龍山縣人,龍山縣石牌鎮初級中學教師。40年紮根鄉村教育,執教學校成為龍山縣教學質量長期保持前三名的農村中學。獲評「全國模範教師」「湖南最可愛的鄉村教師」「湖南好人」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