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當今年95歲、祖籍河南鞏義的臺灣著名教育家王廣亞博士逝世的消息傳出,包括河南社會各界在內的海峽兩岸人士紛紛以各種途徑表達哀悼。憶及這位教育巨擘執著於祖國教育事業特別是河南教育事業的一片熱忱,不少河南人更是潸然落淚。
王老先生何以贏得這麼多國人的敬重?正如不少人所說,無論是回饋鄉梓、報效祖國的事跡,還是厚德育人、大公無私的人格,他都堪稱楷模,讓後來人看到了熱情、動力、感恩及希望。
【消息】
王廣亞熟睡中在臺北逝世享年95歲
昨日上午,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鄭州成功財經學院均通過多種途徑發布訃告,告知了創辦人王廣亞博士逝世的相關情況。
訃告說,臺灣著名教育家王廣亞博士於2015年12月29日6時6分在睡夢中於臺北安詳離世,享年95歲。
訃告還說,王廣亞博士祖籍河南省鞏義市大峪溝鎮海上橋村,畢業於日本亞細亞大學經濟系,先後獲得美國加州聯合大學榮譽教育博士、韓國清州大學名譽經營學博士、韓國南部大學名譽教育哲學博士、日本創價大學名譽博士,還曾榮獲「感動中原60人」、「全國教育行業最具影響力人物」、「中國民辦教育終身成就獎」、「中國突出貢獻教育人物」、「中國教育事業領軍人物」、「中原之子」、「黃河之子」等殊榮。
訃告中還介紹,王廣亞博士生前為臺北育達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創辦人兼校長、桃園育達高級中學創辦人、臺灣育達科技大學創辦人、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創辦人、內蒙古經貿外語學院創辦人、鄭州成功財經學院創辦人、北京育達高級職業學校創辦人兼董事長、鄭州市升達藝術館創辦人、財團法人廣興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已培養學子百餘萬人。
記者注意到,分別位於我省新鄭、鞏義的這兩所民辦高校的官網主頁色調已經變為黑白,升達經貿管理學院的官網還放置了王廣亞的大幅照片。
【心聲】投身教育希望興旺民族造福國民
今年3月13日中午,已經74歲高齡的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董事長王淑芳,借回故土祭祖之機,向大河報記者談到父親王廣亞的生平和心路歷程。
王廣亞自1949年在臺灣創辦教育事業以來,可謂全力以赴,拼上了畢生精力。從創辦商業會計補習班起步,王廣亞經歷無數艱辛:1949年創辦臺北育達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1955年創辦臺灣桃園育達高級中學,1974年創辦臺北點點幼稚園,1993年合資創辦內蒙古經貿外語學院與泰國清邁省惠明中小學,1994年創辦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1999年創辦臺灣苗慄育達科技大學、合資創辦北京育達高級職業學校,2000年合作創建鄭州貝斯特教育機構,2004年創建鄭州成功財經學院。
「這些教育事業中,老父親最看重的就是在河南的兩所高校。」王淑芳說,「父親曾多次給我講,在河南創辦的大學所有收益,決不帶回臺灣一分一釐,以後還要把學校捐給國家。不求任何私利,不求任何回報。」
在《升達與我》一書中,王廣亞也曾這樣寫道:「升達學院不是我的個人私產,升達是屬於國家的,屬於社會的。我創辦升達學院完全為回報國家,培育人才,回饋社會……這是我,一個老園丁的心語。」
「60多年來,老父親嘔心瀝血、大公無私、東奔西走辦學,說桃李滿天下一點也不誇張。每每想起這些,我們晚輩都倍感珍惜,雖然我們年紀也不小了,但從來沒叫苦叫累。」王淑芳說。
王淑芳說,父親之所以投身祖國教育事業,是認識到教育事關民族興旺、人民福祉和國家未來,是國家發展的基石,這也是她和家人繼承和發展父親教育事業的堅定信念。
昨日下午,記者聯繫到鄭州成功財經學院的前任院長張平之。得知學院創辦人王廣亞溘然長逝,躺在病床上的張平之教授說「這是兩岸教育事業的巨大損失」,堪稱「巨星隕落」。與張平之教授一樣,很多網友也認為,王廣亞已經成為了一個符號,「對他最大的緬懷,就是繼承和發揚先賢的遺志」。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發布公告稱,該校將在校內設立靈堂,於今日上午9時始接待師生、校友和其生前好友弔唁。
【追憶】
學生們說他是「學校的精神旗幟」
「我們還沒來得及跟您一起拍畢業照,還沒來得及見您最後一面,您怎麼就走了!」升達經貿管理學院2011級畢業生小袁說,今天他的朋友圈被「滿臉淚痛哭」的表情刷屏,見證了大家對先賢王廣亞的敬重和緬懷。
網友「龍湖沉吟」還說:「驚聞噩耗,肝腸寸斷,猶記新生入校軍訓匯演、各屆春秋季運動會、校園偶遇創辦人的種種場景,現在卻突然……」他認為這是「精神旗幟轟然倒塌,突然覺得升達少了些什麼……願廣亞爺爺在天國安好。」
曾與王廣亞有過多面之緣的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系2011級畢業生魯陽婷說,今年5月份,王廣亞來校視察時曾在餐廳就餐,她作為學生助理上菜,「『這道菜是煨絲瓜面炕雞,爺爺請慢用!』報完菜名,爺爺還笑著跟我說『謝謝』,每上一道菜,他都會說。雖然講話力氣不大,卻很慈祥,讓我很感動。」
她還追憶說,大一軍訓匯演時,趕上了難熬的高溫天氣,很多人傳言王廣亞身體不太好不會來了,「沒想到,他真的從臺灣飛到鄭州了。王廣亞出現在操場時,大家都歡呼起來!」
「廣亞爺爺畢業時會親自為大家撥穗,沒想到和他合影的畢業照,竟成永別。」她說。
鄉親們說他能叫出不少鄉親的名字,曾答應「常回家看看」
得知王廣亞老先生逝世的消息,來自鞏義市大峪溝鎮海上橋村的駐村幹部李東方連說了幾個「太突然了」。
他說,就在本月初,王廣亞老先生還來到海上橋村,參觀指導依託王廣亞祖居修建的海上橋書院的建設,「當時,老爺子精神狀態很好,真沒想到還沒出一個月,老先生竟然走了!」
「現在,書院已經建成掛牌了,可再也等不到老先生了。」李東方說。
據海上橋村的不少村民介紹,王廣亞非常關注家鄉的發展,不光是創辦學校,還資助家鄉打井、修路,解決了很多鄉親的生活難題。在王廣亞的全方位帶動下,海上橋村如今已經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今年3月13日,王廣亞老先生還與子女一起,專程從臺灣趕到海上橋村,參觀了王氏宗祠,還徒步登上村外溝坡,趕到祖墳上祭奠。
隨後,在村頭文化廣場前,他還與不少熟識的村民一起觀看豫劇演出,激情演講並互動,用「尊老」「孝親」「勤儉」「感恩」寄語鄉親。雖然年事已高,但他依然能叫出不少鄉親的名字。臨走時,王廣亞與鄉親握手話別,潸然淚下,答應「常回家看看」。誰也不會想到,王老先生的這個夙願,再也無法實現了。
臺商們說他是「一代臺商的偶像」,是河南和臺灣民辦教育的開山者
「半年前見他還精神飽滿,我們一下子都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昨日下午,豫臺有約網創辦人、鄭州市臺資企業協會理事吳天璽表示,臺商協會已經委託在臺臺商前去王廣亞家弔唁,鄭州臺商也將去升達學院弔唁。
提起王廣亞,吳天璽直言佩服,「他是一代臺商的偶像」。作為早期共同在鄭創業的臺商,吳天璽深知王廣亞創校時的艱辛不易。
吳天璽回憶說,上世紀90年代初,已經在臺灣創辦多所學校、培養眾多臺灣企業家的王廣亞心裡裝著一個更大的夢:回到老家河南,為家鄉教育貢獻一把力。「常在臺灣往返鄭州的航班上碰到他,下了飛機,他就直奔教育局和高校。」她說,那時候關於民辦教育的政策並未開放,辦學過程中頗有波折,找地、建校、尋老師,他事事都要親力親為。
「不論對河南民辦教育還是臺灣民辦教育而言,王廣亞都是名副其實的開山者,為社會培養了大批經濟人才。」吳天璽說,生活裡的王廣亞很低調,不論何時總是笑眯眯的,沒有一絲架子。「生活很簡樸,很少見他大魚大肉,總是清粥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