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和鄭州成功財經學院兩所河南民辦高校的校園網上,掛起了同一個訃告;
今天,在河南民辦教育界,大家都在念著同一個老人的名字;
今天,在河南教育圈裡,大家都在傳頌他的事跡。
他,就是著名臺籍教育家王廣亞博士,於2015年12月29日6時6分在睡夢中安詳離世,享年95歲。
他致力於海峽兩岸教育事業已逾六十年,為回饋桑梓在河南創辦了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和鄭州成功財經學院2所大學,培養大學生數十萬人。他被譽為「教育巨臂」、「杏壇楷模」,及「民辦教育的領軍人物」;他創辦的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被河南省教育廳稱之為「河南民辦教育史上的一座豐碑」,被社會譽為一顆璀璨明珠……
熱愛家鄉
「是耕讀傳家的家風教育了我,是敦厚的鄉風、民風影響了我,是祖國的優秀文化薰陶了我」
1922年農曆6月,王廣亞出生於河南省鞏義市海上橋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他在家鄉度過了童年和青少年時代,1947年旅居臺灣。
王廣亞先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他說,是耕讀傳家的家風教育了我,是敦厚的鄉風、民風影響了我,是祖國的優秀文化薰陶了我。由於歷史的原因,上個世紀中期,海峽冰封,大陸和臺灣長期隔絕,但他無論走到哪裡,都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國人,時刻謹奉「苟富貴,勿相忘」的古訓。
盼月兒圓,盼金甌全,盼寶島回歸,盼祖國統一,這是王廣亞先生多年珍藏內心深處的期盼。上個世紀八九十年,兩岸冰釋,令他喜出望外。
1990年9月,在闊別家鄉43年之後,他懷著萬分激動的心情回大陸探親,他為祖國大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感到欣喜;同時,又為家鄉河南的高等教育不發達、許多適齡青年無大學可上的現狀而感到焦慮。他說:「家鄉教育落後,多麼需要我去添一把柴,出一把力啊!對於生我養我的故鄉,我是空手而去,但不能空手而歸。尤其是作為從事教育事業40多年的我,更應為家鄉、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些貢獻。」於是,他決心回大陸辦學,把心交給故鄉,把根扎在河南,在鄭州創辦經貿大學,以感恩鄉裡,報效祖國。他說,這是自己耕耘,家鄉受益,國家收穫。
回饋桑梓
「我在河南創辦的大學所有收益,決不帶回臺灣一分一釐」
為表達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滿腔熱情,回饋桑梓、造福人民,先後在河南創辦兩所高等學府,為中原教育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1993年,王廣亞投巨資在省會鄭州新鄭市龍湖鎮創辦了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2005年,又在他的家鄉鞏義市建立了鄭州成功財經學院。他創辦的升達學院被河南省教育廳稱之為「河南民辦教育史上的一座豐碑」,被社會譽為一顆璀璨的明珠。
他曾多次講,我在河南創辦的大學所有收益,決不帶回臺灣一分一釐,以後,我要把這所學校捐給國家。而我本人,則無絲毫貪求,不求任何私利,不求任何回報。他在他的《升達與我》一書中曾這樣寫道:「我在此再次申明,升達學院不是我的個人私產, 升達是屬於國家的,屬於社會的。我創辦升達學院完全為回報國家,培育人才,回饋社會。人生天地間,日食不滿半升,夜臥不足七尺,赤條條的來,乾淨淨的去,浮名浮利,不足掛齒。這是我,一個老園丁的心語。」這不僅是一位老教育家的腑肺之言,而且是一位遊子對偉大祖國的真情告白。
他經常教育學生,我們的國家有五千年悠久歷史,有燦爛的民族文化,疆域遼闊,物產豐富,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山河雄壯美麗,我們沒有理由不熱愛她。我們每一個中國公民都有責任、有義務把祖國建設得更好。如果祖國遭到外族侵擾,我們應該義不容辭地起來捍衛她。」
從事教育事業60餘年,王廣亞先生在海峽兩岸及東南亞創辦學校10所,培養學生已達40餘萬,學子遍及世界各地,聲譽海內外。
奉獻社會
他支持成立河南省民辦教育協會,修公路,建學校,獻愛心,送溫暖
王廣亞還是一位德高望重、熱心公益事業的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他為社會做了不計其數的公益事業。
在臺期間,他擔任臺灣河南運臺古物監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為監護當年由大陸運至臺灣的38箱約5000件河南古物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擔任臺灣私立教育事業協會理事長長達27年之久,促進了臺灣私教事業蓬勃發展;他資助河南省在臺同鄉的民間社團組織——中原文獻社,河南同鄉會、中原讀書會,弘揚中原文化,推動兩岸文化交流;他擔任臺灣世界華人社團組織——中華博遠文化經濟協會榮譽理事長,廣納全球各界華人精英,以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回到家鄉,除辦學外,他支持成立河南省民辦教育協會,曾被推選為名譽會長。他在家鄉捐資修公路,建學校,獻愛心,送溫暖,做了許許多多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群眾的公益事業:1985年至2005年,他捐資100多萬元人民幣修建海上橋村小學;海上橋村登山階梯,還捐資13萬元人民幣修建鞏義二中鐘塔。1990年,為少林寺捐資3萬元並捐贈木匾。1991年,為洛陽白馬寺捐贈《四十二章經》碑。1996年,為鞏義杜甫碑林捐款修建「杜甫像」;為鄭州黃河遊覽區碑林捐贈石刻;出資800餘萬元在鄭州興建「升達藝術館」。他還在鄭州大學、開封黃河水利學校、鄭州新鄭龍湖中學等設立獎學金。2010年後,又出資200萬元人民幣,在家鄉海上橋村修建文化廣場和文化大院;出資100多萬元,為家鄉海上橋村打機井,解決山區村民困難。
近二十年,每每天災降臨,他都向受災地區捐款捐物。1996年捐贈雲南震災同胞50萬臺幣;1998年捐贈河南臺前縣災區1666件棉衣;2008年、2010年捐贈汶川、玉樹震災同胞20多萬元人民幣。
另外,熱愛文化事業,熱心文化交流活動的王廣亞,從1985年到現在,他創辦的學校與他領導的社團組織、教育機構,先後接待全國各地的文化、藝術、教育等各類代表團,以及出訪對等的機構組織約有上百次,對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王廣亞個人簡介】
王廣亞,男,漢族,1922年6月30日出生,河南鞏義人,祖籍鞏義大峪溝海上橋村。畢業於日本亞細亞大學經濟系,先後獲得美國加州聯合大學榮譽教育博士、韓國清州大學名譽經營學博士、韓國南部大學校名譽教育哲學博士、日本創價大學名譽博士。
他畢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在海峽兩岸創辦學校10餘所,為社會培養人才近40萬;曾擔任臺灣私立教育事業協會理事長近30年。20世紀40年代他在臺灣創辦了臺北私立育達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後又創辦桃園育達高中、育達商業科技大學。改革開放以來,王廣亞博士又在大陸創辦了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內蒙古經貿外語學院、北京育達高級職業學校和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成功學院等,為社會培養了大量合格建設人才。
他是臺灣第一屆私校十大傑出教育事業家之一;曾榮獲「感動中原60年60人」、「全國教育行業最具影響力人物」、「中原之子」、 「中國民辦教育終身成就獎」、「中國突出貢獻教育人物」、「中國教育事業領軍人物」、「黃河之子」等殊榮;被譽為「教育巨臂」、「杏壇楷模」,及「民辦教育的領軍人物」;他創辦的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被河南省教育廳稱之為「河南民辦教育史上的一座豐碑」,被社會譽為一顆璀璨明珠……
七玄琴/編輯
|「時話實說」聲明|
本公號由東方今報「時話實說」工作室出品,所有文章版權未經東方今報官方正式授權,謝絕其他媒體、自媒體微信號轉載。違者必究。個人轉發,請正確標明來源,及作者名。
合作或投稿:shssnews@126.com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時話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