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之眼 今天 河南教育圈都在悼念這位老人

2021-02-25 河南廣電十八班


今天,在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和鄭州成功財經學院兩所河南民辦高校的校園網上,掛起了同一個訃告;


今天,在河南民辦教育界,大家都在念著同一個老人的名字;

今天,在河南教育圈裡,大家都在傳頌他的事跡。


他,就是著名臺籍教育家王廣亞博士,於2015年12月29日6時6分在睡夢中安詳離世,享年95歲。

他致力於海峽兩岸教育事業已逾六十年,為回饋桑梓在河南創辦了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和鄭州成功財經學院2所大學,培養大學生數十萬人。他被譽為「教育巨臂」、「杏壇楷模」,及「民辦教育的領軍人物」;他創辦的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被河南省教育廳稱之為「河南民辦教育史上的一座豐碑」,被社會譽為一顆璀璨明珠……

熱愛家鄉

「是耕讀傳家的家風教育了我,是敦厚的鄉風、民風影響了我,是祖國的優秀文化薰陶了我」

1922年農曆6月,王廣亞出生於河南省鞏義市海上橋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他在家鄉度過了童年和青少年時代,1947年旅居臺灣。

王廣亞先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他說,是耕讀傳家的家風教育了我,是敦厚的鄉風、民風影響了我,是祖國的優秀文化薰陶了我。由於歷史的原因,上個世紀中期,海峽冰封,大陸和臺灣長期隔絕,但他無論走到哪裡,都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國人,時刻謹奉「苟富貴,勿相忘」的古訓。

盼月兒圓,盼金甌全,盼寶島回歸,盼祖國統一,這是王廣亞先生多年珍藏內心深處的期盼。上個世紀八九十年,兩岸冰釋,令他喜出望外。

1990年9月,在闊別家鄉43年之後,他懷著萬分激動的心情回大陸探親,他為祖國大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感到欣喜;同時,又為家鄉河南的高等教育不發達、許多適齡青年無大學可上的現狀而感到焦慮。他說:「家鄉教育落後,多麼需要我去添一把柴,出一把力啊!對於生我養我的故鄉,我是空手而去,但不能空手而歸。尤其是作為從事教育事業40多年的我,更應為家鄉、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些貢獻。」於是,他決心回大陸辦學,把心交給故鄉,把根扎在河南,在鄭州創辦經貿大學,以感恩鄉裡,報效祖國。他說,這是自己耕耘,家鄉受益,國家收穫。

回饋桑梓

「我在河南創辦的大學所有收益,決不帶回臺灣一分一釐」


為表達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滿腔熱情,回饋桑梓、造福人民,先後在河南創辦兩所高等學府,為中原教育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1993年,王廣亞投巨資在省會鄭州新鄭市龍湖鎮創辦了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2005年,又在他的家鄉鞏義市建立了鄭州成功財經學院。他創辦的升達學院被河南省教育廳稱之為「河南民辦教育史上的一座豐碑」,被社會譽為一顆璀璨的明珠。

他曾多次講,我在河南創辦的大學所有收益,決不帶回臺灣一分一釐,以後,我要把這所學校捐給國家。而我本人,則無絲毫貪求,不求任何私利,不求任何回報。他在他的《升達與我》一書中曾這樣寫道:「我在此再次申明,升達學院不是我的個人私產, 升達是屬於國家的,屬於社會的。我創辦升達學院完全為回報國家,培育人才,回饋社會。人生天地間,日食不滿半升,夜臥不足七尺,赤條條的來,乾淨淨的去,浮名浮利,不足掛齒。這是我,一個老園丁的心語。」這不僅是一位老教育家的腑肺之言,而且是一位遊子對偉大祖國的真情告白。


他經常教育學生,我們的國家有五千年悠久歷史,有燦爛的民族文化,疆域遼闊,物產豐富,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山河雄壯美麗,我們沒有理由不熱愛她。我們每一個中國公民都有責任、有義務把祖國建設得更好。如果祖國遭到外族侵擾,我們應該義不容辭地起來捍衛她。」

從事教育事業60餘年,王廣亞先生在海峽兩岸及東南亞創辦學校10所,培養學生已達40餘萬,學子遍及世界各地,聲譽海內外。

奉獻社會

他支持成立河南省民辦教育協會,修公路,建學校,獻愛心,送溫暖


王廣亞還是一位德高望重、熱心公益事業的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他為社會做了不計其數的公益事業。

在臺期間,他擔任臺灣河南運臺古物監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為監護當年由大陸運至臺灣的38箱約5000件河南古物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擔任臺灣私立教育事業協會理事長長達27年之久,促進了臺灣私教事業蓬勃發展;他資助河南省在臺同鄉的民間社團組織——中原文獻社,河南同鄉會、中原讀書會,弘揚中原文化,推動兩岸文化交流;他擔任臺灣世界華人社團組織——中華博遠文化經濟協會榮譽理事長,廣納全球各界華人精英,以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回到家鄉,除辦學外,他支持成立河南省民辦教育協會,曾被推選為名譽會長。他在家鄉捐資修公路,建學校,獻愛心,送溫暖,做了許許多多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群眾的公益事業:1985年至2005年,他捐資100多萬元人民幣修建海上橋村小學;海上橋村登山階梯,還捐資13萬元人民幣修建鞏義二中鐘塔。1990年,為少林寺捐資3萬元並捐贈木匾。1991年,為洛陽白馬寺捐贈《四十二章經》碑。1996年,為鞏義杜甫碑林捐款修建「杜甫像」;為鄭州黃河遊覽區碑林捐贈石刻;出資800餘萬元在鄭州興建「升達藝術館」。他還在鄭州大學、開封黃河水利學校、鄭州新鄭龍湖中學等設立獎學金。2010年後,又出資200萬元人民幣,在家鄉海上橋村修建文化廣場和文化大院;出資100多萬元,為家鄉海上橋村打機井,解決山區村民困難。

近二十年,每每天災降臨,他都向受災地區捐款捐物。1996年捐贈雲南震災同胞50萬臺幣;1998年捐贈河南臺前縣災區1666件棉衣;2008年、2010年捐贈汶川、玉樹震災同胞20多萬元人民幣。

另外,熱愛文化事業,熱心文化交流活動的王廣亞,從1985年到現在,他創辦的學校與他領導的社團組織、教育機構,先後接待全國各地的文化、藝術、教育等各類代表團,以及出訪對等的機構組織約有上百次,對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王廣亞個人簡介】

王廣亞,男,漢族,1922年6月30日出生,河南鞏義人,祖籍鞏義大峪溝海上橋村。畢業於日本亞細亞大學經濟系,先後獲得美國加州聯合大學榮譽教育博士、韓國清州大學名譽經營學博士、韓國南部大學校名譽教育哲學博士、日本創價大學名譽博士。

他畢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在海峽兩岸創辦學校10餘所,為社會培養人才近40萬;曾擔任臺灣私立教育事業協會理事長近30年。20世紀40年代他在臺灣創辦了臺北私立育達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後又創辦桃園育達高中、育達商業科技大學。改革開放以來,王廣亞博士又在大陸創辦了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內蒙古經貿外語學院、北京育達高級職業學校和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成功學院等,為社會培養了大量合格建設人才。

他是臺灣第一屆私校十大傑出教育事業家之一;曾榮獲「感動中原60年60人」、「全國教育行業最具影響力人物」、「中原之子」、 「中國民辦教育終身成就獎」、「中國突出貢獻教育人物」、「中國教育事業領軍人物」、「黃河之子」等殊榮;被譽為「教育巨臂」、「杏壇楷模」,及「民辦教育的領軍人物」;他創辦的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被河南省教育廳稱之為「河南民辦教育史上的一座豐碑」,被社會譽為一顆璀璨明珠……

七玄琴/編輯

|「時話實說」聲明|

本公號由東方今報「時話實說」工作室出品,所有文章版權未經東方今報官方正式授權,謝絕其他媒體、自媒體微信號轉載。違者必究。個人轉發,請正確標明來源,及作者名。

合作或投稿:shssnews@126.com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時話實說」

相關焦點

  • 各界人士前往靈堂悼念梅葆玖 有老人跪地悼念
    各界人士前往靈堂悼念梅葆玖 有老人跪地悼念 2016-04-27 00:25:02梅葆玖先生的徒弟李勝素(左一)等在靈堂。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前來弔唁的除了一些機關、社會團體外,還有不少戲迷自發前來,甚至有一些上了歲數的老人。  工作人員表示,今天一大早,京劇演員于魁智就來了,還有其他一些曲藝界人士也都過來悼念梅先生,「具體來弔唁的人數不好統計,但就一直沒斷過。梅葆玖先生的弟子李勝素老師也一直沒有走,陪在左右」。  約下午4時許,記者在看到,一位老人在兩位年輕人的陪伴下來到靈堂。
  • 不少社區居民悼念離世百日的百歲老人李君輝
    原標題:不少社區居民悼念離世百日的百歲老人李君輝   昨天是鄞州首南街道陳婆渡社區李君輝老人去世後的百日祭辰,今年1月,這位老人在百歲生日前兩個月,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然而到了現在,還是有不少社區居民來到老人生前住的地方,悼念她。
  • 在關注高考高分扎堆時,別忘記河南有40萬學生考不過七旬老人
    河南40萬考生考不過七旬老人今年河南七旬老人柳玉春五戰高考在網上大家為這位老人的精神而感動,也獲得了廣泛讚美。可是別忘記了另外一件事情,河南一共115.8萬考生245分按照排名至少有40多萬考生沒有這位老人考的好。
  • 和高以翔同期錄製的藝人,黃景瑜暴瘦,陳偉霆追悔,這位現場悼念
    11月27日,高以翔不幸離世的悲劇發生之後,人們在悼念、痛惜、追責的時候,也對一同錄製的藝人們表達了關心和擔憂之情。各家粉絲都在第一時間呼籲終止錄製,網友們也建議對在場目睹悲劇的藝人進行心理疏導。27日凌晨悲劇事發,幾個小時之後黃景瑜團隊就宣布取消原定於29日舉辦的生日直播。
  • 今天是K-Bo十周年忌日,那一年的秋天整個說唱圈都在悼念她的離開
    在2020年回望2010年,似乎一切都顯得相當遙遠。智慧型手機還沒有普及到如今人手一部的程度,網際網路上的「非主流」文化也還勢頭正勁,年輕人的潮流標誌是玩著火星文,打字時用頓號代替所有的標點符號。正如幼稚園殺手在2017年的今天所說,「…我們或多或少都改變了,而你的樣子還停留在那一年的秋季。」十年的時間太久,足夠讓K-BO的音容笑貌、生平事跡,甚至她被害的真相,都陷入歷史的迷霧之中。在今天,她十周年的忌日,讓我們撥開重重迷霧,重新了解這位「說唱女王」。謹以此文,作為對她最好的懷念。
  • 「東方之星」沉船遇難者「頭七」:今天一起悼念逝者
    按照中國傳統習俗,今天(6月7日)是「東方之星」遇難人員「頭七」祭奠日。
  • 深切悼念陝西省百歲抗戰老兵王蒙芳
    王蒙芳於1938年7月隨部隊開赴晉西南中條山參加抗戰,參加了有名的「六·六」戰役、血戰永濟等戰鬥;部隊調防河南後,參加了豫中會戰、豫西鄂北會戰等;抗戰勝利後返鄉務農。 王蒙芳老人錚錚鐵骨,敢於直言,當聽說有人宣傳他所在部隊因不敵日寇,於「六·六」戰役中有800甚至3000官兵跳黃河後,拍案而起,說出了下邊這段話:「六·六」戰役中跳黃河的官兵有,但不可能有800人之多,後來越說越玄,竟說有3000人之多,那就更離譜了。山西芮城立跳黃河碑時也把我請去了,我在車上就說沒有此事,但沒有人聽我說。
  • 上海今天這樣悼念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
    今天,全國舉行哀悼活動,深切悼念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今晨,全市下半旗誌哀。上午10時,防空警報鳴響,市領導李強、龔正、蔣卓慶、董雲虎、廖國勳等肅立默哀3分鐘,與各界群眾一起緬懷犧牲烈士、悼念逝世同胞。
  • 山下智久悼念喜多川 傑尼斯旗下藝人紛紛悼念社長
    山下智久悼念喜多川 傑尼斯旗下藝人紛紛悼念社長原標題:山下智久悼念喜多川:永遠都不會忘記他據港媒報導,7月10日,山下智久在個人社交網站公開自己的童年照,並用日文及英文感謝喜多川,大讚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製作人,從他身上學了很多東西,最難忘是少年時一個暑假帶他們到美國,認識更多不同音樂、時裝及藝術等,令他們眼界大開。
  • 河南泌陽:這位102歲老人,身板硬朗幹活兒麻利!
    1942年河南大饑荒蝗災年代,為了活命,康秀花的母親帶著她從西平縣盆窯鄉於營村康莊逃荒要飯來到了泌陽縣雙廟鄉周莊,認了個乾姊妹,落戶泌陽,就地找了個婆家嫁給附近閆窪村的李炳山為妻,養育了一個兒子四個閨女。
  • 美德懿行,她是用生命在做教育——沉痛悼念朱小蔓教授!
    在這本書的自序裡,她寫道:「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我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究竟是什麼東西在人的內心持續、內發、內控地生長、壯大著品性,從而使一個人成為善人、好人、有德之人呢?」朱小蔓的一生,是在踏踏實實地用生命踐行著她所倡導的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生命教育。今天,我們重溫朱小蔓教授關於道德情感教育的深刻哲思。
  • 50歲工藤靜香髮長文悼念亡父表歉意,戴父親最後送的耳環自拍,眼泛...
    據日本媒體7月17日報導,日本歌手工藤靜香更新社交帳號,發表長文悼念已去世15年的父親,靜香回憶起讓亡父傷心的往事深表歉意。 靜香寫道:今天是已故父親的生日。每年今天餐桌上會有父親的位置,全家一起吃晚飯。父親情深義重、是位非常帥氣的人。不管過了多少年,一到七月,時常會淚眼模糊。
  • 河南老人救下一日本傷兵,養在家中47年,日兵回國後如此報答!
    今天要講述的歷史故事,就是那時的一位河南老人孫邦俊放下仇恨,收留日本兵的故事,這也充分體現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寬容,可以放下仇恨與世界和平交往,在和平基礎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精神!河南老人救下一日本傷兵,養在家中47年,日兵回國後如此報答!
  • 又一老戲骨走了,《暖春》小花奶奶去世享年92歲,齊如意發文悼念
    這個突如其來的噩耗,讓人一度難以接受,圈內明星紛紛發文悼念,這位傳奇人物,將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爺爺去世後,齊如意公開發文悼念,字裡行間都可以看出她的難過和不舍,她還特意寫了一篇短文,來記錄與爺爺的曾經,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這樣的爺孫情更讓人感動。
  • 不起眼的洋蔥用這種做法,鹹香酥脆,簡單快手,老人孩子都愛吃
    不起眼的洋蔥用這種做法,鹹香酥脆,簡單快手,老人孩子都愛吃放寒假好幾天了,回到家裡這幾天去了奶奶和姥姥家一趟,然後窩在家裡待了一整天,這不感覺今天的太陽還是很好的,所以開車來了嫂嫂家。小侄子六七歲的年齡,特別喜歡粘著我讓我和他一起玩,俗話說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嫂嫂正在廚房做炸洋蔥圈。洋蔥圈是一道小吃也算是一種小零食,外面可以買到,但是在衛生和質量上總讓人不太放心,所以嫂嫂經常在家做給小侄子吃。洋蔥圈顧名思義就是用洋蔥做成的,說到洋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一年四季在菜市場裡都是很常見的一種食材,價格便宜一兩塊錢一斤。
  • 60歲依舊雙目有神,風靡老人圈的眼貼究竟是什麼?
    與他們深入接觸之後,你會發現,他們都有一種非常獨特的護眼方法,甚至每天都熱情的在自己的朋友圈、微信群給親朋好友分享!那麼,究竟風靡老人圈的獨特護眼方法是什麼呢?桐***7(匿名):之前自己不怎麼用,都是給爸媽用,這周我自己貼了一片試試,才體會到它的強大作用,用一下立馬就緩解很多,清清涼涼的很舒服,看來以後可以給家裡常備一些,現代人手機電腦看的太多,眼睛疲勞酸脹是常有之事,真的有效果。j***4(匿名):寶貝收到了,貼一貼,潤潤的很不錯,吸收很好,很喜歡。
  • 這位日本共產黨老人說
    」從這一句簡簡單單的話便不難看出,川崎老人是一位多麼樸素的人啊!2018年的時候,川崎老人時年74歲,如今川崎老人仍然在世,今年76歲了。從2013年到現在,川崎老人一直像一個布道者一樣,他希望把中國的循環農業和堆肥技術以及文明禮儀規矩都引到中國農村。
  • 悼念!
    悼念!,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們以國之名悼念逝者不為延續仇恨只為警醒:吾輩自強!維護歷史的真相2000年10月起談臻、吳明秀等律師代理了夏淑琴老人訴日本右翼分子名譽侵權案開在我國境內起訴日本右翼分子之先河在國內勝訴後東中野修道在日本
  • 河南老人自稱是「皇室後代」,長相酷似朱元璋,家中藏有祖傳聖旨
    即使到今天,他的成就仍舊被人們所銘記。曾經有一位河南老人他自稱是朱元璋的後人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更為重要的是他的長相與朱元璋很是相似,家中還有祖傳的聖旨和冰盤,對於他的身份也引起了無數人民的好奇心,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沉痛悼念 | 朱小蔓:情感教育研究的開拓者
    沉痛悼念 | 朱小蔓:情感教育研究的開拓者這位可親可敬的教育家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離開了她所熱愛並為之奉獻一生的教育事業。著名教育學家朱永新老師發微博沉痛哀悼:#日有所記# 沉痛悼念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會長,原中央教科所所長朱小蔓教授!小蔓大姐的教育情懷與道德文章一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小蔓大姐近年來一直頑強地與病魔鬥爭,從不言棄,讓人感佩而心疼。願一路走好!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先生說:「我們失去了一位很有思想、非常勤奮的教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