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日本人,名叫川崎廣人。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名日本共產黨員,在退休之後來到中國參加了推廣堆肥技術的工作,不少人問他:「川崎老師,你為什麼要到中國來?」川崎廣人笑著回答道:「我是為了替日本軍人贖罪,除此之外,也為了尋找個人價值。」從這一句簡簡單單的話便不難看出,川崎老人是一位多麼樸素的人啊!
2018年的時候,川崎老人時年74歲,如今川崎老人仍然在世,今年76歲了。從2013年到現在,川崎老人一直像一個布道者一樣,他希望把中國的循環農業和堆肥技術以及文明禮儀規矩都引到中國農村。很多人並不理解這位已經年逾花甲的老人為何選擇在退休以後前往中國,但對於川崎老人而言,儘管在他進入中國的幾年裡引發了種種文化碰撞,但如今真正能夠使用他帶過來堆肥技術的農民,幾乎沒有。
在人們的印象當中,川崎老人是固執的,當地農民很佩服川崎老人的努力,但卻有很少人提醒他,他腦海中的這些理念和中國現實是有很大落差的,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種落差簡直是一種懸殊啊!既然中國的現實和川崎老人內心中的想法有懸殊之差,那麼這也就意味著他內心裡的初衷,有可能這輩子都不可能在中國實現,在中國農村實現。
在河南小劉固農場裡,有這麼一位70多歲,喜歡帶著鑲有五角星的迷彩軍帽的一位老頭,這位老頭就是川崎老人。他曾經親口對農場主李衛說過:「請你幫我準備好葬禮,我要死在中國。」此話一出,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內心真的酸了一把,我真的沒有想到日本人之間竟然還有這種對中國重情重義的人。
川崎老人說:「在中國推廣循環農業,我很幸福。」是啊,川崎老人此話不假,他從2013年就來到了中國,到今天為止,他已經在中國呆了整整7年有餘。在此期間,他堅持在中國農村推廣循環農業,雖然他已過古稀,但這種精神卻值得國人為之敬佩。
2006年,川崎老人在日本消費者合作社工作,那一年的他正面臨著退休。如果不是偶然之間被以農業研究者的身份邀請到青島農業大學進行訪問,他有可能這一輩子都不會選擇來中國。訪問青島農業大學期間,他通過調研發現,我國農村因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等化學物質而導致土地汙染,水汙染以及土壤板結現象時有發生且汙染程度已經極為深刻。
2013年10年,69歲的川崎老人開始背起了鼓鼓的行囊,決定紮根中國農村,向中國農民推廣在日本普遍使用的循環農業技術。進入中國之後,川崎老人最後將目的地選在了河南,那個時候她已接近70歲,再來中國的時間內,他做過除草工,也睡過大通鋪,有些時候竟然過上了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的日子。直到經過中國朋友的介紹,川崎老人來到了位於河南的小劉固農場。正是在這種機緣巧合之下,身懷「推廣堆肥技術」的他開始了和農場主李衛一起改造這片農場的進程。
川崎老人來中國的原因還有一點,川崎老人曾經說過:「在日本,60歲退休的老人便沒有工作了,這種情況之下,老人呆久了就會生病。但是我在中國推廣循環農業,這種人生價值在日本根本享受不到,所以我很幸福。」讀到這裡的時候,不知道大家作何感想,這位已經年過古稀的老人,甘願承受著身體佝僂的艱難而跋涉至中國境內,身為一個日本人,他卻在我國奉獻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並以此為幸福的資本。試問天下人,川崎老人的這種精神,難道不該被我們所認同嗎?
2018年的時候,川崎老人在微博上的粉絲已經超過了27萬人。因為年老身體體力的原因,他開始將循環農業交付給一些「新農民」,什麼是所謂的「新農民」麼?川崎老人解釋說,新農民就是擁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年輕人,因為只有這樣,這批新農民才能在很大程度上理解他所推廣的這種在日本普遍使用的循環農業技術。唯有這樣,這些人才能接過他的擔子,將循環農業推廣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