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舉辦旗袍故事展 97歲老阿嬤秀出壓箱寶(圖)

2020-12-22 央視網

  中新網10月9日電 臺南縣長榮裡要舉辦旗袍故事紀錄展,目前已募集30多件旗袍。同時舉行「旗袍千歲姥姥」選拔,限65歲以上參加已有17人報名。長榮裡長潘美純說,旗袍是傳統中國女子優雅的穿著,眷村有的老奶奶存有上百件旗袍。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當長榮裡旗袍徵集啟事刊出時,眷村老奶奶奔走相告,大伙兒都把壓箱底的寶貝拿出來曬太陽,小區協會總幹事劉麗華翻出一堆衣裳來,但歲月催人「壯」,她看看30年前結婚訂製的旗袍與鳳仙裝,「現在只能穿到大腿」說完自己咯咯笑。

  也有老奶奶又到旗袍店去重新訂製,臺南市仍有專制旗袍的店家,但97歲的徐芝華奶奶,壓箱寶可是自己當年親手縫製的織錦旗袍,一抖出來是光芒萬丈,大家又看又摸,愛不釋手。

  潘美純的婆婆劉志才今年78歲,她的一身絲絨旗袍襯出老人家長身玉立,遙想當年,身材必然絕佳。劉志才說,早年訂製旗袍,先選布料,綢、緞、錦、麻紗、軟緞、蕾絲花都有,裁縫要細心量制身材各處尺寸,而穿旗袍的人,必須坐有坐相、站有站姿,才能展現旗袍的優雅。

  長榮裡除了舉辦旗袍展,也徵集旗袍的老故事,許多老奶奶寫出當年訂製第一件旗袍時的背景,穿上旗袍的故事,長榮裡將編集成「我的旗袍故事」一書,為歷史留下見證。

責編:孫潔

相關焦點

  • 重返18歲!70歲阿公阿嬤變身時尚模特拍寫真(圖)
    因為幾幅阿公阿嬤的時尚走秀照片,臺南市銀同小區在網絡上火熱起來。(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晚報》)中國臺灣網6月25日訊 因為幾幅阿公阿嬤的時尚走秀照片,臺南市銀同小區在網絡上火熱起來。據臺灣《聯合晚報》報導,位於開山路附近的銀同小區有四分之一都是老人,是全臺南老得最快的裡。
  • 紫苑幼兒園舉辦「巧手繪世界,秀出我色彩」親子手工展
    紫苑幼兒園舉辦「巧手繪世界,秀出我色彩」親子手工展    紫苑幼兒園舉辦「巧手繪世界,秀出我色彩」親子手工展    紫苑幼兒園舉辦「巧手繪世界,秀出我色彩」親子手工展    紫苑幼兒園舉辦「巧手繪世界,秀出我色彩」親子手工展
  • 臺南千佛山開山白雲長老圓寂 97歲高齡仍忙於解惑
    白雲長老見客時總是笑臉迎人;千佛山介紹他是「首位出家學士比丘」 中國新聞網消息,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南市千佛山開山方丈白雲長老,2011年5月18日因器官衰竭在高雄義大醫院過世,享壽97歲。弟子說,師父圓寂前仍忙著籌建佛教大學;上千信眾19日把法體安奉在他一手創建的臺南關廟千佛山菩提寺法堂,要讓白雲長老「放心得走」。白雲長老法體20日起開放瞻仰到22日。 白雲長老13日晚上九時許,在菩提寺因身體不適冒冷汗,被送到臺南市立醫院。隔天凌晨轉送義大醫院,18日下午6時許過世。
  • 臺灣臺南縣將辦刺青大展 秀出美與自信(圖)
    臺南縣將辦刺青大展 刺青人秀出美與自信(圖)  中新網11月29日電 一場罕見的刺青藝術展12月初將在臺南縣舉行,主辦單位28日邀來20多名刺青者一字排開,現場彷若人體畫展。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25歲的「阿玲」最近帶著52歲的媽媽給刺青師傅陳政雄刺青,「沒錯,是媽媽紋身,不是女兒!」師傅說,女兒之前去紋身,最近帶媽媽到他店裡,把刺青當成送媽媽的生日禮物,媽媽最後選了一個可愛的小圖案刺在左臂上。
  • 「泰山印象—泰山麗景特展」在臺南善化舉辦
    「泰山印象—泰山麗景特展」在臺南善化舉辦 2013年11月07日 09:2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泰安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11月7日泰安消息 日前,赴臺參加「2013臺灣·山東周」活動的泰安市經濟文化交流團一行來到位於臺南善化區小新裡的善化東嶽殿,舉辦了「泰山印象——泰山麗景特展暨泰安市人民政府惠贈泰山攝影圖片」活動,由泰安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雲鵬率領的交流團全體成員、臺南市議員李文俊、善化東嶽殿全體理事以及來自臺南、高雄、
  • 阿公阿嬤籃球秀走進埭頭社區 67歲阿嬤抱了個冠軍
    由海峽都市報和福建廣電網絡集團泉州分公司聯合舉辦的「阿公阿嬤籃球秀」,明天將移步海濱街道金山社區。如果你也想挑戰一下,那就拿起手機報名唄!  沒摸過籃球的阿嬤 抱了個冠軍  埭頭社區的阿嬤們有特色,戴著花頭巾,髮髻上戴著鮮花,「花樣阿嬤」們剛來的時候羞答答,聽說要來秀籃球,阿嬤們連連擺手:「籃球都沒摸過,不會玩!」「還要回家煮飯呢。」
  • 臺南眷村美食文物展 年貨有大陸家鄉味(圖)
    臺南眷村美食文物展 年貨有大陸家鄉味(圖) 2014年08月04日 11:29:57  來源:東南網
  • 晉江跨年美食展 濃濃臺南味(圖)
    晉江市民對臺南美食都很好奇,各式小吃都要嘗一下。圖片來源:臺灣《旺報》圖片來源:臺灣《旺報》  中新網12月31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福建省泉州晉江市政府今年的跨年有「臺南味」,邀請大臺南廟會文化觀光美食協會到晉江舉辦美食展,跨年晚會也由臺灣原住民擔綱演出,晉江市民對臺南各式小吃都很捧場,有些東西雖然吃不慣,還是要品嘗一下。
  • 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阿嬤家」揭牌(圖)
    馬英九(左)牽著前臺籍慰安婦陳蓮花阿嬤(右)的手,出席全臺第一座慰安婦紀念館揭牌儀式。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3月9日訊 「這是所有慰安婦阿嬤永遠的家,希望所有人來到這裡,都有回到自己阿嬤的家的溫暖感覺。」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昨(8日)舉行揭牌儀式。臺灣婦女救援基金會(簡稱「婦援會」)執行長康淑華表示,此一紀念館「不是記憶仇恨、而是展望未來。」
  • 臺糖育蝴蝶蘭 「黃金阿嬤」搶眼(圖)
    臺糖公司東區生產路蘭花展示場,展示臺灣阿嬤、黃金阿嬤、線條等各式蝴蝶蘭,吸引不少愛好蘭花民眾到場賞花,了解養蘭知識。展示場內的蝴蝶蘭都是臺糖公司自己栽培,從最早的瓶苗培育,再送到南投埔裏海拔較高的溫室培育,等到美麗的蝴蝶蘭開花,再運回臺南展示場。「蝴蝶蘭看起來柔弱嬌嫩,其實生命力強。」
  • 等不到道歉 臺籍慰安婦小桃阿嬤病逝屏東醫院
    小桃阿嬤病逝屏東醫院,始終等不到日方對慰安婦一句道歉。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華夏經緯網1月1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被迫當起慰安婦的「小桃阿嬤」鄭陳桃,終其一生都在為日本政府親口承認錯誤而努力,去年底她感冒住院,健康狀況持續不見好轉,11日晚間因肺炎病逝屏東醫院,享壽94歲,期盼已久的道歉再也無法親耳聽見。
  • 旗袍故都瀋陽永久舉辦旗袍節 向世界傳遞新名片
    中國網現場還了解到一則好消息,此前瀋陽已成功舉辦兩屆國際旗袍文化節,鑑於本次旗袍節的成功舉辦——未來,瀋陽將有可能成為中國旗袍文化節的永久舉辦地。公元1636年,旗袍定為旗人的法定服飾。因此這一年被專家學者認為是中國旗袍的元年。2017年、2018年,瀋陽成功舉辦了兩屆國際旗袍文化節,通過整合多方資源,營造濃厚氛圍,搭建交流平臺,弘揚了旗袍文化。同時,瀋陽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旗袍故都」的稱號,被中國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等授予旗袍「中國起源地文化項目」。
  • 藝術跨越疫情阻隔 兩岸少兒美術大展高雄舉辦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在高雄舉辦,吸引本地民眾參觀。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7月21日電 (記者 路梅)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20日起在高雄舉行。這項連續舉辦11年的兩岸少兒美術盛會,在兩岸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種種困難,在兩岸都實現了線下展覽。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2009年發起於廈門,過去10年累計收到兩岸、港澳及海外華僑華人少兒畫作逾20萬份,展出50場次,觀展人數超過百萬。參展作品《穿梭時光》,作者肖宇純,11歲,來自成都。
  • 南京梅花山奼紫嫣紅 江南「阿姨」旗袍秀別樣廣場舞
    泱波 攝 一群四、五十歲的江南「徐娘」,風韻猶存,身著手繪梅花的傳統旗袍,在梅花叢中跳起了優美的《中華韻》。 梅寧 攝  中新網南京2月16日電(記者 申冉)16日,一年一度南京梅花山「國際梅花節」又迎來花季。已有21年歷史的「國際梅花節」,今年適逢南京藍天白雲水晶天,來自各地的遊客和當地市民,紛紛出遊賞梅。
  • 潮汕老物件之:阿公阿嬤遺留的油紙傘
    它雖然平凡,卻穿越了近百年的風風雨雨,無聲地講述著一段塵封的愛情故事——這把油紙傘骨架已經不完整,傘面更是被時光的風風雨雨衝刷得千瘡百孔,傘面曾經的精美圖案、昔日那淺褐色的散發著濃鬱香氣的熟桐油,都隨著油紙傘在為主人遮風擋雨的千千萬萬個日子裡慢慢消磨,以至不復存在。
  • 阿公阿嬤籃球秀走進見龍亭社區 阿公單手運球很勵志(圖)
    風雖然有些涼,可阿公阿嬤們在籃球場上秀球技的熱情卻不減。由海峽都市報和福建廣電網絡集團泉州分公司聯合舉辦的阿公阿嬤籃球秀,昨天在泉州市區北峰街道見龍亭社區聚集近百名阿公阿嬤,有組團來的,有聽人拍報趕來的,投籃、運球,阿公阿嬤們越玩越興奮,圖的就是個樂!
  • 臺南最老菩提樹平臺 不同角度體驗老樹風情(圖)
    臺南最老菩提樹平臺   中新網2月5日電 90歲的臺南公園樹木參天
  • 旗袍、書本、畫作……400件宋慶齡文物講述「為新中國奮鬥」的故事
    「為新中國奮鬥——宋慶齡文物文獻特展」,於今天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開幕,展覽用400餘件來自京滬兩地的文物文獻照片講述「為新中國奮鬥」的故事,其中100餘件展品首次在滬展出。圖說:宋慶齡文物文獻特展今天開幕 官方圖書本裡的故事展覽的起始處,就展示了《為新中國奮鬥》一書的中英日文三個版本。《為新中國奮鬥》一書收錄了宋慶齡從1927年至1952年間發表的講演、文章和聲明等共64篇,都由宋慶齡親自選定。
  • 首屆中國旗袍文化節5月在"旗袍故都"瀋陽開幕
    中國網4月4日訊 首屆中國旗袍文化節暨盛京1636第三屆瀋陽國際旗袍文化節將於2019年5月下旬在瀋陽盛大開幕。為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旗袍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圍繞本屆旗袍節活動主題,向全社會公開徵集旗袍文化歌詞、詩歌作品。公元1636年,清朝定都盛京,旗袍成為后妃等旗人的法定服飾。
  • 善於開發「副業」臺灣的博物館策展很有道
    臺灣歷史博物館前身是民國時期的河南博物館,除了收藏大量青銅器和陶瓷之外,還經常舉辦臺灣本土攝影家和雕塑家作品展等主題展覽。甚至在當年張大千常在二樓面對臺北植物園作畫的地方,建起了一個休閒區域,希望參觀者能夠一邊憑欄遠眺「蓮葉何田田」的美景,一邊慢慢消化展館中上至商周下到明清的歷史文化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