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書本、畫作……400件宋慶齡文物講述「為新中國奮鬥」的故事

2020-12-20 新民晚報

「為新中國奮鬥——宋慶齡文物文獻特展」,於今天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開幕,展覽用400餘件來自京滬兩地的文物文獻照片講述「為新中國奮鬥」的故事,其中100餘件展品首次在滬展出。展覽名稱取自宋慶齡1952年9月出版的文集,開幕式上,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院長兼藝術總監蔡金萍朗誦了其中宋慶齡著作篇目《向中國共產黨致敬》。

圖說:宋慶齡文物文獻特展今天開幕 官方圖

書本裡的故事

展覽的起始處,就展示了《為新中國奮鬥》一書的中英日文三個版本。《為新中國奮鬥》一書收錄了宋慶齡從1927年至1952年間發表的講演、文章和聲明等共64篇,都由宋慶齡親自選定。書名由周恩來總理題寫。書中扉頁上有宋慶齡的獻詞:「獻給 朝鮮人民軍 中國人民志願軍——人民事業的英勇保衛者」。文集出版後,宋慶齡將部分稿酬捐獻給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委員會使用。該書首版現收藏於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該書的中文版和英文版分別由人民出版社和外文出版社於1952年9月出版,1953年12月,日本中國問題研究中心出版了《為新中國奮鬥》的日文版,名為《宋慶齡選集》。

圖說:《為新中國奮鬥》 官方圖

旗袍和畫裡的故事

有兩件宋慶齡穿過的旗袍是首次在上海展出,其中一件是宋慶齡贈送給美國友人波利·巴布科克的。宋慶齡鼓勵她穿上這件旗袍,向美國人民作有關中國問題的演講,為中國工合運動募捐。由波利·巴布科克本人捐贈,北京宋慶齡故居藏。

圖說:宋慶齡鼓勵美國友人波利·巴布科克穿上的旗袍 官方圖

另一件藍底小圓點的,正是右牆上1938年6月14日,宋慶齡在香港發起組織「保衛中國同盟」時照片中所穿。

作為新中國福利事業的開創者和領導人,宋慶齡為保護婦女兒童的權益傾注了大量心血。她強調「有些事情是可以等待的,但是少年兒童的培養是不可以等待的」,並提出「締造未來」思想,開創了新中國婦幼事業的新局面。1949年初,宋慶齡決定藉助張樂平筆下的漫畫人物三毛,募集基金,創辦「三毛樂園會」,救助與三毛同樣遭遇的苦孩子。4月4日至9日,中國福利基金會在大新公司(今上海第一百貨商店)四樓舉辦「三毛生活展覽會」與「三毛原作展覽會」,並招募「三毛樂園會」會員,舉行義賣活動,為救助現實生活中的「三毛」募集基金和物資。展品中就有宋慶齡邀請畫家張樂平繪製的三毛水彩畫,參加「三毛樂園會」義賣。

圖說:宋慶齡在香港發起組織「保衛中國同盟」時照片中所穿旗袍 官方圖

此外,宋慶齡保存的國民傷兵醫院服務章、宋慶齡在抗戰募捐收據上使用的金戒指印章、國際友人贈送的紀念物、宋慶齡創辦的《中國建設》創刊號等一件件珍貴的文物,無聲地講述著宋慶齡為締造新中國、建設新中國不懈奮鬥的歷史故事,講述著那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和建設道路。展覽還專門闢出了一個板塊展示宋慶齡各個時期的個人照片影像。

圖說:宋慶齡在香港發起組織「保衛中國同盟」時的照片 官方圖

展覽系列活動

展覽特別邀請專家為文物故事錄製音頻,讓觀眾在大咖們的聲音裡聆聽文物背後的故事。展覽選用《紅蓮頌——獻給宋慶齡名譽主席》作為背景音樂,展示了宋慶齡同志70年奮鬥歷程的歷史資料視頻。

圖說:宋慶齡在抗戰募捐收據上使用的金戒指印章 官方圖

圖說:宋慶齡保存的國民傷兵醫院服務章 官方圖

圖說:宋慶齡珍藏的景泰藍和平鴿香薰爐(北京宋慶齡故居藏) 官方圖

針對青少年群體的興趣和需要,展覽同步推出系列「喜迎華誕物語慶齡」系列活動和2019京滬兩地時代小先生「講好中國故事」系列活動。「喜迎華誕物語慶齡」系列活動包括「慶齡初心」、「慶齡足跡」、「慶齡童心」、「慶齡雅韻」四個專題系列,使親子家庭在聆聽故事和互動體驗中真切感懷偉人宋慶齡為新中國奮鬥的光輝歷程,每周末及法定節假日在展館內舉行。小先生「講好中國故事」系列活動在京滬兩地同時開展,招募並培訓「小先生」,在展廳內外、學校社區等廣泛開展宣講宋慶齡文物故事,培育青少年愛國情懷,展示新時代小先生風採。

本次展覽還展示了孫中山宋慶齡系列主題圖書和文創產品。

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周慧琳出席開幕式。(記者 徐翌晟)

相關焦點

  • 宋慶齡的兩枚中英文戒指印章,時隔多年在上海「重聚」-宋慶齡,中國...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9月4日報導:宋慶齡所著《為新中國奮鬥》、宋慶齡保存的國民傷兵醫院服務章、宋慶齡在抗戰募捐收據上使用的金戒指印章、抗戰期間宋慶齡贈給美國友人的旗袍、國際友人贈送的紀念物、宋慶齡創辦的《中國建設》創刊號……一件件珍貴的文物,正無聲地講述著宋慶齡為締造新中國、建設新中國不懈奮鬥的歷史故事,講述著那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和建設道路。
  • 宋慶齡上萬件遺物展出 展品多為首次露面(組圖)
    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從館藏文物中精選出70餘件與宋慶齡相關的文物史料,包括夫婦二人共同使用的物品、孫中山贈送給宋慶齡的書籍、宋慶齡與宋美齡的合影、宋慶齡保存的魯迅素描像等,大部分是首次對外展出。   淮海中路1843號的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收藏有上萬件宋慶齡文物,此次展覽以「優雅·時尚」為主題,展示宋慶齡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穿著的上衣、旗袍、褲裙等服裝,她佩戴過的手錶、項鍊、絲巾等飾品,還有她曾經使用的口紅、粉餅、香水等化妝品。展品全部為館藏真品,時間跨度達50年之久,絕大部分是首次與公眾見面,因此被稱為宋慶齡的「壓箱底」衣裳。
  • 宋慶齡紀念館正式開館 盡覽宋慶齡一生影像
    40周年紀念封,宋慶齡和中國福利會兒童劇院孩子們的合影……眾多首次展出的實物在1100平方米的展廳內,以圖片、視頻以及現代化的多媒體手段,為觀眾講述了一個真實的宋慶齡。宋慶齡陵園管理處研究室主任張潔明表示,展廳以「出身宋氏家族」、「矢志民主革命」、「為新中國奮鬥」、「締造民族未來」、「致力世界和平」和「閃耀千秋光華」六大專題,分別介紹宋慶齡家庭背景,以及她投身革命,為中國的獨立、民主和富強,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所作的傑出貢獻。在這次展覽中,有不少實物與照片是首次展出。
  • 宋慶齡一封信追回孫中山22件珍貴文物
    這封信翻譯成中文約400多字,主要內容是講過去宋慶齡一直將孫中山文稿等遺物珍藏在莫利愛路寓所裡, 1937年日本侵略軍佔領上海,宋慶齡被迫離開上海前往香港,寓所遭日本憲兵搜查,孫中山先生文稿及其他物件全部被劫掠。上海失陷,孫中山遺物被日本憲兵劫掠市檔案館一位長期研究民國史的專家向記者介紹了孫中山珍貴文物遺失的來龍去脈。
  • 600件流失文物講述「回家故事」:蘇聯三次返還64冊《永樂大典》
    圓明園六件獸首銅像背後,是一幅海晏堂復原的場景圖;清漪園(頤和園前身)的清代銅鶴在燈光的映襯下,散發出悠悠微光;彩繪浮雕武士石刻栩栩如生,透著威嚴的氣勢……國家博物館展廳裡,600餘件海外流失文物講述「回家故事」。
  • 宋慶齡紀念館展出最後信件 重現20分鐘英文講話
    本版圖片均為晚報記者 龔星 現場圖片  □晚報記者 孔同 報導  宋慶齡曾穿過的藍底白點旗袍,宋慶齡寫給金仲華表示願意提供莫裡哀路房子作為國共談判的信函,宋慶齡從莫斯科帶回的十月革命勝利40周年紀念封,宋慶齡和中國福利會兒童劇院孩子們的合影……眾多首次展出的實物在1100平方米的展廳內,以圖片、視頻以及現代化的多媒體手段
  • 「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開幕 600餘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17日訊(記者 成琪)伯遠帖、五牛圖、王處直墓浮雕石刻、龍門石窟石刻佛像、秦公墓地金飾片、皿方罍、圓明園青銅虎鎣、曾伯克父青銅組器......等這些曾經流失海外的珍貴文物今天齊聚國家博物館,向我們講述其回歸的曲折歷程與精彩故事。
  • 孫中山給宋慶齡的結婚禮物竟是這?宋故居內「小先生」成一道風景
    「這個旗杆高16米,升掛二號國旗,國旗尺寸為2.4米長、1.6米寬。宋奶奶是新中國的締造者之一,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唯一被授予國家名譽主席稱號的國家領導人…」在宋慶齡同志故居的院子內,經常會有小學生、中學生戴著綬帶,穿著中山裝和套裙,為前來參觀的遊客、外賓講解。
  • 孫中山宋慶齡主題實驗舞臺劇《莫利愛路寓所的一天》完成2019年度...
    方翔 攝新民晚報訊 (首席記者 方翔)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五四運動一百周年。2019年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所著《實業計劃》成書一百周年。孫中山先生《實業計劃》中所構畫的振興中華願景,在新中國得以一一實現。
  • 電影頻道《足跡》開播 講述銀幕上的新中國故事
    電影頻道《足跡》開播 講述銀幕上的新中國故事 1905電影網訊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電影頻道特別推出大型專題片《足跡——銀幕上的新中國故事
  • 宋慶齡與宋美齡合影原照等展出(組圖)
    蔣介石夫婦結婚照  本周,為紀念宋慶齡誕辰120周年,由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籌辦的 《不朽的歲月——宋慶齡在莫利愛路寓所》展覽正式展出,70餘件展品中有50餘件是首次展出,其中孫中山和宋慶齡共同生活時期所使用的物品
  • 從名媛旗袍、姚明球衣到市民70年帳本,上歷博展示市民捐贈
    據上歷博(上革博)介紹,上歷博開館一周年來接受社會各界文物捐贈總計80組536件,向上歷博捐贈文物的有社會賢達、有上海老字號、有上海基層單位,更多的是來自上海的市民,這些攜帶著上海市民珍貴歷史記憶的文化遺產,如涓涓細流匯入上歷博的館藏,在公眾面前呈現出新的光輝。
  • 500名學生參加宋慶齡故居線上研學實踐活動
    12月8日至9日,宋慶齡故居連續開展兩場線上研學實踐活動,河北省阜平縣白河學校100名小學生、寧夏回族自治區彭陽縣城陽中學400名學生遠程參加。宋慶齡故居的老師以《我不能失信》課文為基礎,向阜平縣白河學校的孩子們講述宋慶齡的故事。
  • 宋慶齡在莫利愛路寓所展覽開展
    蔣介石夫婦結婚照   本周,為紀念宋慶齡誕辰120周年,由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籌辦的 《不朽的歲月——宋慶齡在莫利愛路寓所》展覽正式展出,70餘件展品中有50餘件是首次展出,其中孫中山和宋慶齡共同生活時期所使用的物品
  • 畫給孩子的國家寶藏,讓孩子輕鬆讀懂文物,解密國寶背後的故事
    這是一本漫畫國寶的兒童讀物,立足於兒童視角,以幽默好玩的語言,解讀了國家寶藏背後的故事,展現出華夏文明悠久璀璨的歷史。作者文筆活潑,敘述簡潔,符合孩子的認知,6~14歲的孩子都可以閱讀。《畫給孩子的國家寶藏》五大特色【觀國寶,學知識】每一件文物都是一座知識寶庫!本書從萬千件文物中精挑細選出幾十件,均為大國重器,蘊含著深厚的歷史底蘊,透過一件件文物,孩子不僅能看到人類幾千年光輝燦爛的文明,更能培養他們的歷史眼光。
  • 我們用五個人物故事,為你講述勞動最光榮!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這個特殊的年份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勞動的榮光分外耀眼,奮鬥的強音激蕩人心。 今天,川報觀察特別推出「五一奮鬥者」特別策劃,用五個人物故事為你講述,勞動最光榮!
  • 創業維艱、奮鬥以成——習近平講述的那些奮鬥故事
    【編者按】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創業維艱,奮鬥以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勞動、奮鬥的意義,也深情講訴了許多奮鬥故事。人民創造歷史,勞動開創未來。我們當下所處的新時代需要無數奮鬥者,也必定會產生無數奮鬥者。
  • 「馬爺」新作大侃文物前世今生 馬未都:講國寶故事就是在講歷史
    被粉絲尊稱為「馬爺」的著名收藏家、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近日攜新書《國寶100》接受了生活報記者的微信採訪。這部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作品,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
  • 長沙這群初中學生手工製作400餘件「文物」 將課堂搬進博物館
    22日舉行的總結匯報會現場,400多件(套)手工「文物」驚豔亮相,更是見證了同學們深度學習的滿滿收穫。鏡頭一 《彩耀中華》展中華早期文明漩渦紋彩陶腹耳甕、瓜稜紋彩陶腹耳壺、花型紋彩陶缽……此次在長沙博物館舉行的總結匯報會展出現場,《彩耀中華》系列掛軸作品是亮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