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微信ID:zqbcyol
原標題:
校情報告會「節外生枝」
復旦校長脫稿向學生報告基建分權等敏感話題
5月20日晚間,在面向全體學代會代表的復旦大學2014年校情報告會上,校長楊玉良原本要就「深化改革——面向未來的內涵發展」作一個演講,但這名以風趣幽默、愛講真話聞名的知識分子,講著講著,又脫稿了。
「我一直在學校BBS上『潛水』,BBS上獲得的信息,比學校辦公室報告給我的要快得多。」在學校BBS上,楊玉良看到最多的是「抱怨」,但他說,他喜歡看到這樣的抱怨,「說不好聽點,你因為關心學校發展而急得『罵娘』我都能忍受。沒有抱怨,就永遠沒有改進。」
在長達一個半小時的「校情報告」過程中,楊玉良多次就學生、老師,甚至媒體關注的高校基建、課程改革、校長放權、章程「分權」等敏感話題作出回應,全程脫稿,「不管媒體怎麼寫,我還是要講點我自己的真實感受和看法。」
為何要在大學基建之門還剩「一條縫」時,硬擠進去?
基建是復旦師生最近最關心的話題。此前「復旦楓林校區(即復旦醫學院所在校區——記者注)改擴建工程」因動作巨大,動用資金龐大而一度在校內傳得沸沸揚揚。
當天,楊玉良就此問題給出了明確答覆——2013年、2014年兩年預計開工19個項目、50萬平方米的工程,耗資40億元,「砸鍋賣鐵也要把醫學院修繕一新」。
之所以重點談了基建,是因為此前「楓林校區改擴建工程」一度在校園BBS論壇上遭到學生「吐槽」。因為學生對這一問題高度關注,楊玉良覺得有必要告訴大家一些並不算太正面的「真相」。
他說,自己帶著基建申報團隊到教育部去審批這項工程時,也被教育部的工作人員揶揄過,「人家學校該搞基建的都已經搞完了,教育部對基建的審批大門就要關了,還剩一條縫的時候,你復旦非要擠進來。」
楊玉良說,之所以要對學校基礎設施做「空前絕後」的改造,是因為根據世界各國知名醫學院的經驗,這種條件「破得不行」的醫學院,如果再不改造,10年後,可能就要淪為三流醫學院了。
「破得不行」的醫學院,因為實驗室空間有限,不僅學術骨幹難以引進,還走了一批人,「這讓我們不得不考慮修繕改造工程。但,這個背後,隱藏著一個『錢』的問題。」
在談到「錢」時,楊玉良話鋒一轉,要求全校師生共同「勤儉節約」,「就拿光華樓一年的衛生間用紙舉例,你們知道這裡一年要用多少捲紙?40萬卷啊,同學們。」
通識課程為何「水得很」?關鍵要破除「因人設課」
除校園基建外,復旦早在多年前就實行的「通識教育課程核心課程6大模塊」(以下簡稱「六模課」)也是學生們「吐槽」的重點。學生們提出的問題頗為「尖銳」,「一些『六模課』『水』得很。」
當著復旦各部處負責人以及全體學生代表的面,楊玉良毫不諱言「『水』課的確存在」。
「每個院系都有那麼幾個科研學術搞得不怎麼樣,課也上得很少的老師。怎麼辦?那院系就說了,開門課吧。如果老師本人再不努力,那這門課就更『水』了。」楊玉良說,他去聽過某個院系自己開設的高數課,結果發現,這門高數課比高數公共課「『水』得多了去了」。然而,就是這門很「水」的高數課,當時開設的理由竟然是「高數公共課不適合本院系特殊性,我們要上自己的高數課」。
楊玉良認為,「因人設課」和「教師藉機掙工分」是「水」課問題的關鍵,為防止該現象的出現,學校將在不久的將來設計一套科學的「課程準入體系」,「一門課有沒有必要開,全部按照準入標準來,不能說開就開。」
此外,他還首次公開表態,復旦將高薪引進「全世界講某門課最好的老師」,「不看他SCI論文數,不看他科研多麼厲害,就看他是不是這個領域上課上得最好,看復旦自己是不是沒有上這一門課的老師。」
他請同學們「再忍耐一段時間」,「其實,哈佛大學當年課改後的課程比我們還『水』,你們聽聽幾個課程名字就能有感受了,有『怎麼炒中國菜』、『如何使用潛水設備』、『如何打好水球5號位』等課程。」
校長要放權,學科就不能劃分得太細
熟悉楊玉良的媒體記者都知道,他是國內不多的幾個堅定擁護、並努力貫徹「校長放權」的大學校長。他近期在推的,是「校院兩級管理體制」(以下簡稱「兩級體制」)。根據他的判斷,兩級體制實施成功與否,將決定復旦大學是否能在未來一定時間內「走向世界一流大學」。
為了讓同學們了解「兩級體制」的重要性,他還刨出了一些因管理問題鬧得厲害的院系的「老底」。
「我剛上任那會兒,學校有那麼一兩個院系,每隔兩三天就給我送來一封告狀信。其中有一個系,沒過多少時間,一下子走了五六個教授,這個學科一下子就癱掉了。」楊玉良說,後來學校派了「巡視組」去系裡了解情況,發現其實90%的告狀信都是「沒有根據」的,之所以系裡內訌嚴重,一個重要原因是「信息不透明,引起各種猜忌」。
如果實行了「兩級體制」,學校層面今後將負責「監督」,學校資源將被整合後「打包」給院裡,再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方法統一進行配置。
他介紹,在大學校園裡,校長如果要「集權」其實是最容易的,只要把學校的各個學科、部門劃分得越來越細小即可。
「小部門多了,大家總會吵起來,一吵起來就要校長來行使權力做決定了。」楊玉良說,大學裡的知識分子有著學術思想獨立的本能,都想成立自己的研究中心,是「集權」的最佳試驗田。但由此造成的後果將是——學科建設越來越差。
最有代表性的一個案例當屬各種「交叉學科」的頻繁出現。「你比如說一個化學學科,你偏要分成化學A、化學B兩個學科,然後都跑來跟我說,我們倆要搞交叉學科。」說到這裡,楊玉良自己也笑了,「我說,你們本身就是一個學科,還交叉什麼?!」
楊玉良調侃,與自己私交甚密的一所國外院校的校長,在兩年時間裡把學校裡14個院系減少至4個,「這在我們這裡,阻力太大。我們的院系負責人,中國人講起來,都是處級幹部。」
「有乾貨」的大學章程將在6月上交教育部
受到社會各界關注的、遲遲未見出臺的《復旦大學章程》當天也終於有了新的消息。
「我可以說,復旦的章程做得比其他所有學校都要細緻、認真。」楊玉良說,《復旦大學章程》的每一個條款都將涉及當前大學治理的難題。章程的制訂,由一個教師工作組專門負責,在制訂前,該工作組參考研究了世界各地、古往今來的各種大學章程,並對大學章程的理論體系做過專題研究,「《復旦大學章程》6月份經學校黨委通過,就能上交教育部。」
2010年12月,教育部曾要求北京大學等26所高校推動建立健全大學章程建設。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6所高校章程已率先獲教育部核准。
「復旦章程」的特殊之處在於,楊玉良校長曾在2010年年底向外界公開表示,將通過《章程》限制校長和其他行政管理者的權力。
據悉,復旦大學章程制定工作小組早在2013年9月就已初步確定《復旦大學章程》將由序言、總則、學校主體、權力結構、組織形態、學校資產、外部關係、學校標識和附則9個部分構成。
記者注意到,此前已向教育部遞交章程並獲核准的6所學校《章程》中均未出現「權力結構」這一項。此前,一些大學的章程曾因缺乏實質內容和進展而被媒體揶揄為「校長的遊戲」。
「復旦章程」受關注的一個重要原因,來自於楊玉良對高校「分權」的決心。他在任期間,復旦大學曾要求學校領導和部處負責人退出學校學術委員會和教學指導委員會,並設計了專門的會議制度和「召見—問責」制度,即校學術委員會和教學指導委員會可以就他們認為重要的問題召見校領導,進行問詢,甚至問責。
本報記者 王燁捷 周凱 《 中國青年報 》( 2014年05月27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