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校長脫稿向學生報告基建分權等敏感話題

2021-02-07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微信ID:zqbcyol

  

原標題:

校情報告會「節外生枝」

復旦校長脫稿向學生報告基建分權等敏感話題


  5月20日晚間,在面向全體學代會代表的復旦大學2014年校情報告會上,校長楊玉良原本要就「深化改革——面向未來的內涵發展」作一個演講,但這名以風趣幽默、愛講真話聞名的知識分子,講著講著,又脫稿了。


  「我一直在學校BBS上『潛水』,BBS上獲得的信息,比學校辦公室報告給我的要快得多。」在學校BBS上,楊玉良看到最多的是「抱怨」,但他說,他喜歡看到這樣的抱怨,「說不好聽點,你因為關心學校發展而急得『罵娘』我都能忍受。沒有抱怨,就永遠沒有改進。」


  在長達一個半小時的「校情報告」過程中,楊玉良多次就學生、老師,甚至媒體關注的高校基建、課程改革、校長放權、章程「分權」等敏感話題作出回應,全程脫稿,「不管媒體怎麼寫,我還是要講點我自己的真實感受和看法。」


  為何要在大學基建之門還剩「一條縫」時,硬擠進去?


  基建是復旦師生最近最關心的話題。此前「復旦楓林校區(即復旦醫學院所在校區——記者注)改擴建工程」因動作巨大,動用資金龐大而一度在校內傳得沸沸揚揚。


  當天,楊玉良就此問題給出了明確答覆——2013年、2014年兩年預計開工19個項目、50萬平方米的工程,耗資40億元,「砸鍋賣鐵也要把醫學院修繕一新」。


  之所以重點談了基建,是因為此前「楓林校區改擴建工程」一度在校園BBS論壇上遭到學生「吐槽」。因為學生對這一問題高度關注,楊玉良覺得有必要告訴大家一些並不算太正面的「真相」。


  他說,自己帶著基建申報團隊到教育部去審批這項工程時,也被教育部的工作人員揶揄過,「人家學校該搞基建的都已經搞完了,教育部對基建的審批大門就要關了,還剩一條縫的時候,你復旦非要擠進來。」


  楊玉良說,之所以要對學校基礎設施做「空前絕後」的改造,是因為根據世界各國知名醫學院的經驗,這種條件「破得不行」的醫學院,如果再不改造,10年後,可能就要淪為三流醫學院了。


  「破得不行」的醫學院,因為實驗室空間有限,不僅學術骨幹難以引進,還走了一批人,「這讓我們不得不考慮修繕改造工程。但,這個背後,隱藏著一個『錢』的問題。」


  在談到「錢」時,楊玉良話鋒一轉,要求全校師生共同「勤儉節約」,「就拿光華樓一年的衛生間用紙舉例,你們知道這裡一年要用多少捲紙?40萬卷啊,同學們。」


  通識課程為何「水得很」?關鍵要破除「因人設課」


  除校園基建外,復旦早在多年前就實行的「通識教育課程核心課程6大模塊」(以下簡稱「六模課」)也是學生們「吐槽」的重點。學生們提出的問題頗為「尖銳」,「一些『六模課』『水』得很。」


  當著復旦各部處負責人以及全體學生代表的面,楊玉良毫不諱言「『水』課的確存在」。


  「每個院系都有那麼幾個科研學術搞得不怎麼樣,課也上得很少的老師。怎麼辦?那院系就說了,開門課吧。如果老師本人再不努力,那這門課就更『水』了。」楊玉良說,他去聽過某個院系自己開設的高數課,結果發現,這門高數課比高數公共課「『水』得多了去了」。然而,就是這門很「水」的高數課,當時開設的理由竟然是「高數公共課不適合本院系特殊性,我們要上自己的高數課」。


  楊玉良認為,「因人設課」和「教師藉機掙工分」是「水」課問題的關鍵,為防止該現象的出現,學校將在不久的將來設計一套科學的「課程準入體系」,「一門課有沒有必要開,全部按照準入標準來,不能說開就開。」


  此外,他還首次公開表態,復旦將高薪引進「全世界講某門課最好的老師」,「不看他SCI論文數,不看他科研多麼厲害,就看他是不是這個領域上課上得最好,看復旦自己是不是沒有上這一門課的老師。」


  他請同學們「再忍耐一段時間」,「其實,哈佛大學當年課改後的課程比我們還『水』,你們聽聽幾個課程名字就能有感受了,有『怎麼炒中國菜』、『如何使用潛水設備』、『如何打好水球5號位』等課程。」


  校長要放權,學科就不能劃分得太細


  熟悉楊玉良的媒體記者都知道,他是國內不多的幾個堅定擁護、並努力貫徹「校長放權」的大學校長。他近期在推的,是「校院兩級管理體制」(以下簡稱「兩級體制」)。根據他的判斷,兩級體制實施成功與否,將決定復旦大學是否能在未來一定時間內「走向世界一流大學」。


  為了讓同學們了解「兩級體制」的重要性,他還刨出了一些因管理問題鬧得厲害的院系的「老底」。


  「我剛上任那會兒,學校有那麼一兩個院系,每隔兩三天就給我送來一封告狀信。其中有一個系,沒過多少時間,一下子走了五六個教授,這個學科一下子就癱掉了。」楊玉良說,後來學校派了「巡視組」去系裡了解情況,發現其實90%的告狀信都是「沒有根據」的,之所以系裡內訌嚴重,一個重要原因是「信息不透明,引起各種猜忌」。


  如果實行了「兩級體制」,學校層面今後將負責「監督」,學校資源將被整合後「打包」給院裡,再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方法統一進行配置。


  他介紹,在大學校園裡,校長如果要「集權」其實是最容易的,只要把學校的各個學科、部門劃分得越來越細小即可。


  「小部門多了,大家總會吵起來,一吵起來就要校長來行使權力做決定了。」楊玉良說,大學裡的知識分子有著學術思想獨立的本能,都想成立自己的研究中心,是「集權」的最佳試驗田。但由此造成的後果將是——學科建設越來越差。


  最有代表性的一個案例當屬各種「交叉學科」的頻繁出現。「你比如說一個化學學科,你偏要分成化學A、化學B兩個學科,然後都跑來跟我說,我們倆要搞交叉學科。」說到這裡,楊玉良自己也笑了,「我說,你們本身就是一個學科,還交叉什麼?!」


  楊玉良調侃,與自己私交甚密的一所國外院校的校長,在兩年時間裡把學校裡14個院系減少至4個,「這在我們這裡,阻力太大。我們的院系負責人,中國人講起來,都是處級幹部。」


  「有乾貨」的大學章程將在6月上交教育部


  受到社會各界關注的、遲遲未見出臺的《復旦大學章程》當天也終於有了新的消息。


  「我可以說,復旦的章程做得比其他所有學校都要細緻、認真。」楊玉良說,《復旦大學章程》的每一個條款都將涉及當前大學治理的難題。章程的制訂,由一個教師工作組專門負責,在制訂前,該工作組參考研究了世界各地、古往今來的各種大學章程,並對大學章程的理論體系做過專題研究,「《復旦大學章程》6月份經學校黨委通過,就能上交教育部。」


  2010年12月,教育部曾要求北京大學等26所高校推動建立健全大學章程建設。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6所高校章程已率先獲教育部核准。


  「復旦章程」的特殊之處在於,楊玉良校長曾在2010年年底向外界公開表示,將通過《章程》限制校長和其他行政管理者的權力。


  據悉,復旦大學章程制定工作小組早在2013年9月就已初步確定《復旦大學章程》將由序言、總則、學校主體、權力結構、組織形態、學校資產、外部關係、學校標識和附則9個部分構成。


  記者注意到,此前已向教育部遞交章程並獲核准的6所學校《章程》中均未出現「權力結構」這一項。此前,一些大學的章程曾因缺乏實質內容和進展而被媒體揶揄為「校長的遊戲」。


  「復旦章程」受關注的一個重要原因,來自於楊玉良對高校「分權」的決心。他在任期間,復旦大學曾要求學校領導和部處負責人退出學校學術委員會和教學指導委員會,並設計了專門的會議制度和「召見—問責」制度,即校學術委員會和教學指導委員會可以就他們認為重要的問題召見校領導,進行問詢,甚至問責。


  本報記者 王燁捷 周凱 《 中國青年報 》( 2014年05月27日 03 版)


相關焦點

  • 復旦校長
    復旦校長脫稿向學生報告基建分權等敏感話題5月20日晚間,在面向全體學代會代表的復旦大學2014年校情報告會上,校長楊玉良原本要就「深化改革——復旦大學副校長談投毒案:培養完整人格學生10日,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復旦大學副校長蔡達峰做客「新華網全國兩會訪談」時表示,高校應該培養完整人格的學生
  • 「仙交大」開學典禮,校長第一句話引來掌聲笑聲不斷!全程脫稿
    有一位「寶藏校長」是怎樣的體驗?在百年未遇之大變局、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時代背景下,世界向何處去,是值得每一位學子深思的問題。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證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立於世,人類要構建全球命運共同體,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大學需要主動投身社會實踐,主動融入社會發展,大學生要在多元文化交流、學習中不斷進步,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 「仙交大」開學典禮,寶藏校長第一句話引來掌聲笑聲不斷!全程脫稿
    有一位「寶藏校長」是怎樣的體驗?在百年未遇之大變局、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時代背景下,世界向何處去,是值得每一位學子深思的問題。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證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立於世,人類要構建全球命運共同體,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大學需要主動投身社會實踐,主動融入社會發展,大學生要在多元文化交流、學習中不斷進步,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 關於「就業」 復旦大學校長這麼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篇幅雖然只有往年一半,但內容沒有減少,改革舉措更是乾貨滿滿。「就業」更是報告中的一個高頻詞。報告指出,加強對重點群體就業支持,今年高校畢業生達874萬人,高校和屬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斷線」的就業服務。
  • 給復旦大學許校長的一封信
    其實呀它是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中「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強不息。下面我們來看一看這位優秀的章魚國小國民寫給復旦大學校長的一封信!給復旦大學許校長的一封信2020年章魚國春季網課班 四段 江海莘
  • 復旦青年對話中大青年:校長許寧生
    許寧生1957年生於廣東,是「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於2010年任中大校長。 「平易近人,談起事情也很隨和」 「校長午餐會」的提案是在2012年中大「十大提案」活動中提出的。對於此提案,許寧生校長在給學生的回信中表示「你的建議很好!
  • 對話復旦青年:我們眼中的許寧生校長丨中青報導
    昨晚一條名為「楊玉良卸任復旦校長,中大校長許寧生調任」的消息引起了中山大學和復旦大學兩校同學的關注。 許寧生1957年生於廣東,是「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於2010年任中大校長。
  • 章益:民革先賢 復旦校長
    最終,章益和100多名學生憤然離校。  5月下旬,19歲的章益回到家鄉滁縣,他聯絡旅外學生聚會舉行愛國示威遊行,散發傳單、演講、貼標語,通電支持北京學生鬥爭,並創辦宣傳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刊物《清流聲》。暑期結束後,章益從家鄉回到上海,繼續投入到學生運動中。學潮過後,章益面臨升學問題,他和被開除的同學們向幾所高等學校詢問,都因他們沒有中學畢業文憑不準報考,他們很著急。
  • 復旦大學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是誰?是李登輝
    1913年,馬相伯退休,中山先生等人推舉登輝繼任,出任復旦公學校長。1917年,在登輝的主持下,復旦公學擴充為復旦大學。登輝擔任復旦大學校長。登輝執掌時期,復旦大學培養出了無數人才,眾多學生循著他的足跡,孜孜於中國高等教育的建功立業,有數十人出任各大學校長。比如: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清華大學校長羅家倫、河南大學校長許心武等等。
  • 復旦大學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是誰?是李登輝!
    1917年,在登輝的主持下,復旦公學擴充為復旦大學。登輝擔任復旦大學校長。登輝從1913年以校長身份出席校董會算起,到1941年11月25日國民政府行政院通過私立復旦大學改為國立為止。登輝擔任復旦大學校長達二十八年之久,連同在復旦公學在內,他在復旦校園內服務了約40年。
  • 七常委脫稿講過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總理剛才的報告,對中央關於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作了深入淺出的闡釋,而且完全沒有念稿子。」在李克強的報告結束後,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如是說。   「政事兒」發現,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李克強等政治局常委多次提出改會風、改文風,要求「不準念稿」,並率先垂範,在多個場合脫稿發言或即席講話。常委們脫稿發言的內容涉及不同主題、講話風格也各不相同。
  • 1905年的今天復旦大學開學!解放前的復旦校長有多牛
    1905年9月4日,也就是今天,復旦公學開學。震旦學院因學潮解散後,馬相伯、嚴復、熊師復等即籌辦復旦公學,該校「系考取中學較深之學生,以英文教授高等普通科學,使能直入歐洲專門大學為宗旨」。請兩江總督周馥撥銀1萬兩為開辦費,劃吳淞營地70餘畝為校園,並暫借吳淞提督行轅為臨時校舍。
  • 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讀大學要「悟道」
    12日上午舉行的復旦大學2014年本專科新生開學典禮少談專業學習,聚焦愛心、傳統、大道等價值觀主題,校長楊玉良更是直截了當地告誡學生:「僅僅靠知識和技能並不能使得人類獲得快樂而又有尊嚴地生活」。 來自世界各地近3000多名2014級中外新生參加了今天的復旦大學開學典禮。校黨委書記朱之文向來自志德、騰飛、克卿、任重、希德五大書院的2014級新生代表授書院旗。
  • 復旦校長迎新致辭:連續反思教育功利主義
    原標題:復旦校長迎新致辭:連續反思教育功利主義   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在今年的迎新致辭中說:「 如果要問復旦和一般的大學有何區別,從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方面或許和很多大學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我想最大的差別就在於人文情懷的培養和薰陶。
  • 西湖大學校長特別感謝的5人中,2人原在復旦浙大行政崗任職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曾在學校成立大會上特別感謝了5名放棄原職位、加盟西湖大學的成員,其中2人此前在高校行政崗位任職。10月31日,微信公號「西湖大學WestlakeUniversity」發布消息稱,10月20日,西湖大學第一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在浙江杭州召開。
  • 復旦大學八大知名校長
    2000年,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復旦大學。今天我們來歷數下復旦大學最具代表性的八大校長,他們為北大都作出不容忽視的貢獻,你知道其中的哪幾位?他為復旦大學所培養的學生多學有所成,其中擔任大學校長的至少有二十六人,這在中國近現代教育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極為罕見,他被世人譽為「人倫師表」,為維持和發展復旦大學作出了巨大貢獻。
  • 最長復旦校長,培養26位校長,後者把名聲搞臭
    他為復旦大學所培養的學生多學有所成,這在中國近現代教育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極為罕見,他被世人譽為「人倫師表」,為維持和發展復旦大學作出了巨大貢獻。1906年,出任復旦公學的教務長,兼授英、法和德文等科目。1912年,因復旦公學的吳淞校址毀於戰火,遂遷入上海徐家匯的李公祠。次年,校董事會成立,董事孫中山先生等推選李先生為校長。1917年,復旦正式改組為大學,設文、理、商三科,1947年11月19日,李先生因腦溢血在上海逝世,享年七十五歲。
  • 校長在教研活動上如何脫稿做總結講話?這位校長的發言讓老師佩服
    >點擊右上角關注【教育好文】,遇見更多教育類文章和材料本文字數1809字,閱讀需要3分鐘,發言講話需要15分鐘左右購買專欄後,進入本專欄第一篇文章獲得該專欄全部word電子文檔該材料結構清晰,校長只需要記住提綱便可輕鬆實現脫稿講話發言
  • 李登輝在復旦大學當了20多年校長,64歲時,他被軍警毆打
    1917年,在登輝的主持下,復旦公學擴充為復旦大學。登輝擔任復旦大學校長。 登輝擔任校長時期,復旦大學培養出了無數人才,眾多學生循著他的足跡,孜孜於中國高等教育的建功立業,有數十人出任各大學校長。比如: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清華大學及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河南大學校長許心武等等。
  • 復旦前校長創辦中國版諾丁漢大學 推行英式教育
    魯登斯坦說,「我作為校長,責任有三:一是在世界範圍找人;二是在世界範圍找錢;三是任免院長;其他事務均由常務副校長負責。」這類職責,讓楊福家很猶豫。後來,有人向他解釋:英國的校長(Chancellor)沒有募錢的任務(英國名校都依靠政府),也不是日常工作主管,他才表示可以考慮這個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