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小家裡,相比內向的先生,我肯定是相對情商高的那個人了。
而且從小到大,不管是親戚還是朋友,包括畢業後進入職場,直到結婚生子,每個階段相處過的人都會說我是個情商高的人。
所以我平時都特別注意以自己的言行舉止來影響小小魚,因為我希望他也成為一個情商高的人。
小時候在路上見到親戚,我會打招呼,他們都說我嘴甜;
現在為人母了,在路上遇到熟人,我會帶著小小魚一起打招呼,甚至還能站著拉一會家常,親戚熟人每次都誇小小魚很懂事,小嘴巴甜的很;
長大後每當有朋友來家裡玩,我都會熱情招待,活躍聚會的氛圍,他們都說我控場能力強,容易成為焦點;
現在為人母了,每次朋友帶孩子來,我都會讓小小魚幫忙招呼朋友的孩子,看他在一群小夥伴中談笑風生,我都覺得有我小時候小大王的樣子;
每次遇到小小魚暴走發脾氣的時候,我也是會充分考慮怎麼做能讓語言顯得柔和來替他打圓場。
小小魚是個特別有秩序感的人,他的玩具都擺放的特別整齊,別人動了哪個部位他都能馬上知道。
每次有人玩他的玩具結束後沒有恢復原位他都會發火,直接兇別人,還說我以後再也不給你玩了。
這時候我都會幫他打圓場:小小魚很會整理,都會把玩具擺的很整齊哦,看你們誰能超過他吧。
被兇過的孩子的家長聽到這話也會馬上打配合說:哇,那小小魚是特別棒,我家的都不會,到處亂扔,要多向小小魚學習。
受到表揚的小小魚就不好意思發火了,每次還都會教其他小夥伴把玩好的玩具恢復原位。
很多父母都特別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紀就會懂得安慰人。
會安慰別人的孩子情商都不低,這個父母可以平時與孩子多練習怎麼安慰人。
第一次見面的人常常都會總結性的評價小小魚:講的都是很成熟的大人話,還會懂得安慰別人。
小小年紀沒有做什麼事情,僅僅是因為安慰別人幾句,就讓大人很喜歡他,這說明語言的力量有時候是真的強大。
比如孩子摔倒受傷的時候,你抱著他,關心他會不會很疼,然後給他吹一吹,或者給他上點藥,洗澡的時候不要碰到他的傷口,這些行為和留意都是在安慰他。
孩子會在很多次這樣的互動裡感受到被安慰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他也會去模仿大人的樣子安慰別人。
小小魚經常和隔壁的弟弟妹妹一起玩耍的時候碰到他們摔倒的情況,他都會扶他們起來,然後問他們會不會疼,還會幫他們吹一吹被磕到的地方;
就像平時我一說哪裡被碰腫了,他都會說:來,我給你吹一吹就好了。
小孩子的模仿能力真是非常強。
我科三第一次路考沒過,整個人很沮喪,回到家的時候,小小魚正在玩他的車子玩具,只是和我打了招呼。
我主動湊過去告訴他我考試沒有通過,不能開車載他去玩了,我現在很失落不開心,希望他能安慰一下我。
他馬上過來抱著我說:沒關係,那我就讓爸爸載呀,反正他又會開車。
他顯然是不知道路考還可以補考,也只想到了我不能開車載他了,所以用一種替代方案來安慰我。
我想起他有次在幼兒園親子活動中沒有拿到第一名哭鼻子的時候,我也是這樣安慰他的,那次我是用『反正第一名的獎品我又不喜歡』來轉移安慰的。
這樣的轉移方式對他起到安慰作用了,所以他就模仿運用了,而我也被安慰到了。
中國人不太習慣表揚別人,尤其當了父母之後,要讓他們學會表揚孩子,感覺更是艱難!
其實,當孩子表現出一些高情商的行為或舉動時,這時候父母的表揚是會起到很好的化學反應的!
你的表揚會讓孩子心理產生喜悅感,人對快樂的追求是生來就自帶的天性,他以後就會記住這種感覺且會不斷的去獲取。
最近一次我們在娘家,有天晚上我媽吃壞東西腹瀉,我們出去玩很晚回家的時候我媽已經睡著了,我姐講完這個事情,我們都沒在意。
第二天早上,小小魚見到我媽的第一句是:外婆,你今天好點了嗎?你肚子要不要去醫院給醫生檢查一下!
把我媽高興的呀,瞬間覺得自己被治癒了,開始給他忙活弄吃的。
外婆的表現行為讓他意識到這種關心會讓外婆很高興,還會煮東西給他吃。
而我也會表揚他,我告訴他:你很棒,你都懂得關心外婆,她非常高興,因為你的關心,她現在肚子已經不疼了。
從小到大每一次當他對我表現出關心的時候,我都直接的告訴他:因為你的關心,媽媽覺得現在舒服多了;
我生病他給我端水蓋被子,我會表示感謝,並告訴他,因為你的照顧和關心,媽媽好的特別快。
你的肯定和表揚給他帶來喜悅感的行為多了,孩子的情商就在無形中得到提高了。
時間久了,你想要的高情商孩子就塑造成型了。
高情商的孩子講出來的話,確實會讓人聽著很舒服。
但如果當孩子講出的話讓別人開心了,贏得別人表揚的時候,父母沒有很好的引導,會讓孩子誤以為只要講好聽的話,別人就會開心,就會表揚我。
家長要引導孩子認識一個觀念:
高情商不是只會講好聽話,哄人開心,也不是隨口承諾,而是真誠的做出回復,並付諸行動。
那天我爸給小小魚買早餐,他們之間進行了這樣的對話。
我爸:外公買的早餐好吃嗎?
小小魚:好吃,很好吃!
我爸:那你有沒有說什麼?
小小魚:謝謝外公!
我爸:你長大會給我買好吃的嗎?
小小魚:會的,會給你買好吃的,你要相信我!
反正我就聽到我爸哈哈笑,嘴裡念叨著:你這個小傢伙,就靠一張嘴,誰知道以後你還記不記得啊。
對話內容很熟悉吧,很多大人會和孩子進行這樣的對話,但都不會去計較他說的真假,現在也確實無法看到以後孩子會不會兌現承諾,但聽到這話的我爸很確定是開心的。
我爸爸的開心大笑,讓小小魚意識到承諾也一定會對外公好,會讓他很開心,還會有很美味的早餐吃。
而我這時候要做的是,告訴他我們都相信他以後一定說到做到,但是如果現在就做對外公好的事情,那就更棒了。
接著引導他:外公剛才買早餐回來腳都走酸了,你給他按摩一下吧。
這時孩子就會屁顛屁顛的回覆:好呀!然後跑過去給外公按摩。
肯定加上說明加上引導付出行動,更能讓孩子清楚的知道,所謂的答應對別人好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都說父母與孩子是這世上唯一一種最終需要走向分別的關係。
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讓孩子成熟到有辦法獨自面對自己的生活。
一個情商高的孩子,在之後的生活裡,一定比情商低的人過的相對順暢一些。
因為大部分人都喜歡和情商高的人相處,高情商的人也不至於總是被人針鋒相對!
那就做孩子的鏡子,也自查自省,和他一起提高情商。
相信,高情商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一定情商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