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李國權教授在2020第三屆傳神者大會上的講話,巴比特資訊經授權刊發。
首先,感謝大會的邀請。
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大家好,
今天我要講的主題是「全球數字經濟新版圖和中國的數字人民幣」。2020年是非同一般的一年,新中兩國政府都毫不例外地把工作重點之一放在了數字經濟的發展上。
我們注意到,近來各國對於傳統中心化的數字經濟,都開始採取一些相應的措施,試圖緩解或者避免出現壟斷和「贏者通吃」的行業架構,例如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管理總局最近發布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與此同時,我們發現新加坡和中國都在大力發展非中心化的新型數字通證經濟 (Token Economy) 必需的基礎設施。通證 (Token) 就是可流通的加密數字權益證明,把實體世界裡的各種資產和權益通證化 (Tokenisation),就可以創造一個更包容、更普惠、更有效率的通證經濟。最近常常有朋友會問起,看以前的報導,在中國進行各類通證包括加密貨幣的交易都是不合法,不合規的,那為什麼還要大力發展類似通證經濟的基礎設施呢?我們新加坡業界的認識是「沒有通證的區塊鏈就不是真正的區塊鏈」。這個認識看起來和中國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呀?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如果我們對於中國的政策,進行跨語言、跨文化、跨國情的解讀,我們會發現其實剛好相反!新加坡能深入解讀中國國情,文化與科技政策的微妙,新加坡政府和業界的跨語言、跨文化的溝通和解讀優勢,配合並發揮本身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優勢,能為新加坡創造機遇。我們知道,通證是公有區塊鏈的重要激勵機制。近期在全球通證市場上,的確存在著利用通證進行過度投機的濃厚氣氛。近日,比特幣不斷疾速上漲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新加坡金管局 (MAS) 最近通過建立新法案、修訂舊法案,已經將監管範圍相當全面和完整的覆蓋了虛擬資產 (Virtual Asset) 和數字通證,及時有效的監管,極大抑制了過度投機風氣。中國禁止通證的發行與交易,就是為了防範在這個領域內的過度投機,避免再次出現像P2P過度投機那樣,給普通民眾帶來重大財產損失並對社會造成傷害。一刀切的政策雖然看起來缺乏彈性,但是不得不承認,它立竿見影,迅速有效。那麼這會扼殺創新嗎?是否可以理解為中國將只發展不需要激勵機制的私有(企業)區塊鏈呢?完全不能這麼說,因為我們看到中國正在全球範圍內,通過組建全球公有鏈和聯盟鏈框架來部署區塊鏈服務網絡 (Blockchain-based Service Network),打造能夠覆蓋全球的第二代智能網際網路的網絡。新加坡在公有鏈和聯盟鏈領域的系統優勢非常明顯,這也就是為什麼,新中兩國能夠存異求同,尊重和理解彼此之間在區塊鏈與通證政策上的差異,雙方都將著眼點放在這些認知的互補性上。
再看新中兩國的央行數字貨幣,新加坡的烏敏島計劃 (Project Ubin) 數字新加坡元專注於國家與金融機構之間的結算和批發業務;而中國的數字人民幣 (DC/EP) 將重點放在零售業務上,解決商業和民眾數字支付需求,這種零售電子支付甚至可以是離線進行的。我們又一次看到了充分的互補性。今年6月新加坡金管局孟文能 (Ravi Menon) 局長在上海的陸家嘴論壇指出,在央行數字貨幣領域新中兩國可以進行深入的合作。中國的數字人民幣也可以延伸到海外市場,原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博士,近日就提議新中兩國的數字支付合作可以從零售業務起步,然後考慮把成功合作模式複製到東協各國,甚至其他東亞國家。12月8日也詳細的宣布新中合作範圍包括了:
(1)人民幣合作–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最近推出了一項新的人民幣250億元計劃,以通過其金融市場運作來增強人民幣市場流動性。該計劃將更好地滿足新加坡及該地區企業的人民幣融資和對衝需求。
(2)新加坡和中國交易所之間的合作–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CSRC)正在促進新加坡和中國交易所在交易所交易基金等新領域進行合作的努力。
(3)數字金融– MAS和中國人民銀行將加強數字金融方面的合作,以支持兩國之間的旅遊,貿易和電子商務。
(4)綠色金融– MAS將與中國中央和省級同行合作,擴大綠色金融合作。
所有這些舉措都無疑的把通證經濟和DC/EP的地位提高了。
有互補就一定有一致性,「區塊鏈是為人民服務的」,因為它的內置輔助性平衡機制,可以用來創造更公平而非壟斷性的數字世界,在這一點上,新中兩國的認識又是高度一致的。發展數字經濟,除了網絡和系統基礎設施,法律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是至關重要,在近日籤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RCEP) 中,在新中兩國的一致推動下,電子籤名的法律效力得到了協定的確認,數據存儲策略也有利於分布式帳本技術的應用,這都將大大加速新中兩國在東協各國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步伐。
所以在重大的創新領域,戰略和競爭優勢不僅僅是來自成本和技術方面的商業競爭力。我們對於行業科技文化和政策的深入認識也是至關重要的,這樣的認識過程往往是跨語言、跨文化、跨國情、跨技術領域、跨行業、跨學科,甚至是跨意識形態的認識過程。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新加坡的優勢不但來自於完善健全創新的監管架構,而且來自於對各國科技發展和政策語境有效地深入地解讀。這種理解和包容「和而不同」的能力,本身就是一種競爭力。新加坡如果僅僅從政策的字面含義上翻譯中國對於通證基礎設施的理解,那麼就有可能錯失中國「由外而內」有序地部署公有鏈帶來的重大機遇和商業機會。又如,在數字貨幣領域,認識不到位,甚至會帶來不必要的擔憂和競爭。新加坡大多數的新技術創業者技術專長優勢明顯,政府也通過各項計劃為企業提供了大量的支持與資助,但是在交流中,我們發現我們的企業家應該更進一步提升對科技文化與政策語言的解讀能力,以便深入正確地理解他國政策的真正含意。我們的中國朋友也應該努力提升這種能力。新加坡企業家在理解中文技術語言和金融科技文化方面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亞洲將是「後疫情時期」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中心,為了充分利用亞洲地區的商機,新加坡和中國大學的科技與商業教育系統,應該著重幫助學生和企業家理解亞洲各國的國情,語言和文化。尤其是在中國、印度尼西亞、緬甸和越南的人文和地理環境和技術文化方面的認知要特別精通。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到提前布局,進入戰略藍海,獲得先發優勢,才能更有效地發揮企業在技術和商業模式等方方面面的綜合優勢。我們倡導的是「求大同、存小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式的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行業競爭與發展環境。所謂「君子其不爭,其爭也君子」。這一點上,新加坡和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的認識是不一樣的。
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 (SUSS) 和新加坡李白學院就致力於推動科學技術領域,特別是分布式技術、區塊鏈和金融科技領域的國際交流,旨在為亞洲正在蓬勃發展的新興金融市場,尤其是中國,提供前沿的新金融實務知識與最佳管理實踐,打造以實踐為導向的新金融應用與執行技能。大家都說「區塊鏈是信任機器」,跨語言和跨文化認知同樣也是幫助我們增進彼此的信任。那麼技術真的能徹底得替代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嗎?儘管技術可以降低在線信任的成本;但線下治理也至關重要,也必須健全,因為到目前位置,我們還沒有看到任何一條公有鏈是無需治理的,不管是中心化治理,還是非中心化治理;同時,設計道德也必須良好;只有技術、治理、設計思維的三管齊下才可以真正降低信任成本。 隨著數據、金融和貿易流動日益數位化,人們也相應需要安全可靠的交易方式。
為了配合數字法幣與經濟發展,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SUSS)與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nterprise Singapore(ESG)合作推出了區塊鏈互通互聯(BTC)網絡——一個一體化的平臺,使區塊鏈和其他技術能夠一起運作。這項計劃得到了國家研究基金會的支持。BTC網絡允許與多模式全球供應鏈公司、數字交易平臺和技術專家進行區塊鏈解決方案的創新和測試。該網絡將專注於通過整合網狀網絡來簡化現有系統或平臺之間的連接,從而增強區塊鏈之間的互操作性。為幫助本地企業和員工了解這項技術的潛力,該網絡還會為中小型企業制訂風險評估架構,以評估如何採用區塊鏈來滿足業務需要。最初BTC有6個商業合作夥伴(包括中國的區塊鏈服務網絡BSN、和公共企業區塊鏈唯鏈(VeChain),旨在創建、試驗和領導區塊鏈貿易與連接網絡的實施。此外,它將嵌入新加坡政府支持的貿易網絡GeTS,該網絡遍布亞洲,也有區塊鏈記錄驗證設施。此外,該網絡還得到了中國世界商品智能交易中心(CIC)的支持,CIC是在新加坡企業發展局支持下,由中國B2B行業領軍企業卓爾智聯,新加坡政府電子產品和服務供應商Crimsonlogic旗下子公司GeTS和新加坡交易所SGX三大巨擘聯手成立的合資公司,致力於打造一個便捷互通的全球大宗商品線上交易平臺CIC自2018年10月正式上線以來,CIC平臺已經累計實現交易額(GMV)達127億美元,擁有5000多個註冊用戶,覆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印度、中國、歐洲等國家地區。在這次合作中,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會與學者及業界人士緊密合作,策劃課程及項目,以提升本地員工的知識及技能。
數字人民幣 (DCEP) 要在全球發揮更大的作用,要和人民幣國際化政策並駕齊驅,要為「一帶一路」倡議做出應有的貢獻,沒有和世界各國構建廣泛的跨語言、跨文化、跨國情的理解、認識和信任,僅僅靠國家主權背書和技術的保障是不夠的。因此新加坡業界對數字人民幣結合人民幣國際化和「一帶一路」倡議,有了自己的構想,那就是「一帶一路一倡議」,「一網一融一通證」。
說到底還是人,這個行業人才的發展。中國擁有世界上人數最多的區塊鏈人才隊伍,新加坡是國際區塊鏈技術、經營、監管、創業和科研最重要節點之一。新中兩國在人才培養領域的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全球金融科技學院(GFI) 聯合上海財經大學和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SUSS) 共同推出「特許金融科技專業認證考試」 (Chartered FinTech Professional, CFtP),我們李白學院在未來,爭取能為中國培養更多「特許金融科技師」,他們將成為區塊鏈和金融科技領域的跨技術、跨文化的專才,他們懂技術、能創新、會管理、講合規。企盼新中兩國攜手打造更完善的行業生態,「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打造一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良性的行業人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