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羊爸爸話育兒
分享美食技巧、育兒乾貨!
很多寶媽都很糾結的一件事,寶寶每天喝多少奶合適?自己的母乳夠寶寶吃嗎?母乳不夠該怎麼辦?
對於寶寶而言,我們推薦的是母乳餵養,採取「按需餵養」的方式。但是,「按需餵養」不是隨時隨地餵、也不是寶寶哭鬧就喂,當成精神慰藉品。而是寶寶餓的時候再喂。
所以,雖然沒有絕對的奶量標準,但是,我們可以學會識別寶寶的飢餓信號來判斷奶量是否充足。
哪些方法可以鑑別寶寶是否吃飽了呢?
一、寶寶吃的夠不夠,生長曲線才是硬指標
寶媽不能盲目的把自己寶寶的飯量和周圍的寶寶對比,而是要觀察寶寶的生長發育曲線是不是在正常範圍內,而且一直處於平緩的上升趨勢。
什麼是生長曲線?
其實很好理解,寶寶是一天天長大的,他們的發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我們不能拿某一天的身高體重來判斷娃發育是否正常,而要長期、持續的觀察,把娃多個時期的生長數據都記下來,然後再連成一條線看整體趨勢,這個趨勢圖就是生長曲線。
生長曲線需要測量身高和體重的數據
寶寶在前 3 個月長得非常快,3~6 個月開始減速,一歲後變得更慢,我們要根據寶寶的發育規律來測量。
● 0~6個月,每月測量一次;
● 6-12個月,每2~3月測量一次;
● 1~3歲,每半年測量一次;
● 3歲以上,每年測量一次。
對於小月齡寶寶來說,數值受測量方法的影響很大。測量體重時,儘量安排在餵奶前和換完尿不溼後。測量身高時,要平躺測量。
怎麼畫出寶寶的生長曲線?
大家要這樣做: 把寶寶每次體檢的數據畫在對應的節點上,然後把節點連起來,就可以得到寶寶的生長曲線。
生長曲線參考標準是什麼?
寶寶的生長曲線畫出來後,拿什麼作標準來對比?目前最科學和準確的,就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生長標準曲線。
當生長曲線出現以下情況時,家長要重視:
1、生長曲線超過97%百分位線、低於3%百分位線;
2、生長曲線出現大幅度的波動,完全偏離原來的軌道;
3、生長曲線出現停滯或急速增長,並且趨勢無緩解。
以下情況都不需要擔心:
1、雖然有暫時下滑或緩慢增長,但生長曲線整體趨勢平穩;
2、生病時生長變慢或體重下降,但疾病後恢復正常。
二、寶寶的吃奶方式
如果寶寶大聲哭鬧,在吮吸母乳時猛吸並且大口的吞咽奶水,基本能說明寶寶是真的餓了。但是如果寶寶吮吸不是特別用力,容易被周圍的事務分散注意力,說明寶寶不是特別餓,多半是在尋求安慰。
三、觀察寶寶的排便情況
如果寶寶吃不飽或者進食量不及時,那大便可能會發綠且偏稀,可以適當給寶寶增加奶量或延長餵奶時間。
所以,媽媽們做到按需哺乳,學會判斷寶寶飢餓的信號,參考科學的生長曲線標準, 就可以更加安心的養娃了。
說完寶寶吃奶量的問題,我們再說說母乳不足怎麼辦?
隨著寶寶吃奶量的增加,到一定月齡以後,母乳開始不夠寶寶吃了,為了保證寶寶正常的營養攝入,媽媽們會開始對寶寶進行「混合餵養」。
但是,對於新手媽媽來說,怎麼來判斷母乳夠不夠呢?可以從這3點來看:
1、寶寶前3個月,純母乳餵養的體重每天平均增長28克;在3-6個月之間,體重每天增長14克左右。
2、在寶寶出生的前1個月,純母乳餵奶次數需要8-12次;滿月後,24小時內至少要餵養7次。
3、寶寶在吃奶後,無哭鬧現象,並且有滿足感,表示母乳是可以滿足寶寶的。
如果寶寶能滿足以上的情況,那麼媽媽不用過度擔心,母乳多半是夠的,可以繼續純母乳餵養。
如果真的出現母乳不足,該怎麼辦呢?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固然配方奶是寶寶最好的食物來源,不過必要情況下的混合餵養既能讓寶寶吃到母乳,又能保證寶寶生長所需的奶量。
不過,混合餵養也是要有正確方法的:
寶寶每一次奶都應該先母乳餵養,直到寶寶主動表示不吸了,有可能還會哭鬧起來,這就代表母乳已經沒有了。這時,家長再給寶寶衝調一定量的配方奶。
混合餵養時配方奶的量如何把控?
開始時,家長可以多衝調一些,如果寶寶幾次都沒有喝完,媽媽們就可以通過觀察剩餘量,大概推算出寶寶需要的奶量。反之,如果寶寶每次都能把奶喝完,而且還意猶未盡,說明衝調的奶量有些少,可以多衝調幾次觀察。
隨著寶寶年齡的長大,寶寶需要的配方奶量也是不斷變化的,家長要細心觀察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