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朋友都新晉升為新手媽媽,心裡由衷為她們感到高興。可高興之餘,也有擔憂,就是她們幾乎會天天追著我問,「寶寶到底吃飽了嗎?」
關於「我的寶寶吃飽了嗎」這個話題,其實我也曾無數次懷疑過自己,母乳是餵了,但看不清寶寶吃了多少,內心就會翻雲覆雨地問自己無數次他到底吃沒吃飽啊?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關於母乳餵養的話題,寶寶什麼樣子才算吃飽了呢?「按時餵養」和「按需餵養」,到底哪個更實用?新手媽媽,該採取什麼樣的餵養方式呢?
不能判斷寶寶吃了多少,也不知道自己的奶水有沒有被寶寶吸出來。其實,通過觀察這幾點,你就可以大概判斷寶寶有沒有吃飽:
1、觀察吃完後的狀態
一般吃飽的新生寶寶是一副「奶醉了」的狀態,睡眼惺忪、眼神遊離、昏昏欲睡的樣子,然後整個人看上去有種莫名的滿足感,有時還會對著你笑一笑,儘管他可能連你的樣子都沒看清楚。
2、觀察你家尿不溼的使用情況
新生兒一般吃多少,就會拉多少。所以,觀察你家的尿不溼使用情況,也是幫助你判斷寶寶有沒有吃飽的方法。一般來說,每天尿不溼的使用量-6-7片就算是正常範圍之內了,如果一天就2-4片,那基本是沒怎麼吃飽。
3、觀察寶寶的體重增長
我家寶寶出生時7斤半,滿月後11斤。兒保科醫生告訴我,一般新生兒都是一天長一兩,一個月增長個3斤左右都屬於正常範圍。若是滿月後,寶寶的體重才1-2斤,那很可能是奶水不夠或營養不足。
弄清了怎樣判斷寶寶有沒有吃飽,接著我們來了解什麼是「按時餵養」派和「按需餵養」。
1、傳統的「按時餵養」:有規律、但不能及時滿足寶寶
「按時餵養」應該是最傳統的餵養方式了,它提倡的主要是看著表踩著時間點來餵奶,基本是每3小時餵一次。
我媽就特別提倡這種方法,說這樣餵養出來的寶寶會比較有規律,我老老實實聽我媽的話,寶寶三個月之前都是「按時餵養」,確實寶寶比較有規律,這讓我輕鬆不少。
但長期以往,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不能及時滿足寶寶。比如到了後期,寶寶可能這一頓沒吃夠,下一頓不到3個小時就開始哭鬧,而我為了踩著點喂,只能強忍那個時間差讓寶寶陷入不斷的哭鬧中,這種方式我後來越來越無法忍受,因為我很清楚意識到我的寶寶肯定是非常不開心不滿足的。
2、新興的「按需餵養」:滿足了寶寶,忙壞了媽媽
「按需餵養」是這幾年比較流行的餵養方式,它提倡的就是:不管幾點鐘,只要寶寶想吃奶,就給他吃吧。
我有幾個同事就是這種方式,無論什麼時間,只要覺得寶寶想吃奶,就給他吃。每次她們都嘲笑自己是「奶牛&34;按需餵養」了。
但若你家寶寶屬於高需求的睡渣寶寶,而你奶水不夠 ,不可能做到「按需餵養」,這時你就得採取混合餵養了。像我,到了寶寶半歲之後 ,我基本是混合餵養。
在這裡分享一下我的餵養之路:三個月之前「按時餵養」;因受不了寶寶長時間哭泣,三個月後改成了「按時、按需混合餵養」;因奶水不夠,半歲之後改成「母乳、配方奶混合餵養&34;按時」或者&34;,畢竟我們養的是一個大活人,不是被程序固定好的機器娃娃。
只要你覺得不爽了,或者寶寶不爽了,隨時調整,才是打開餵養的正確方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