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首次探測到引力波:我們的徵途,在星辰...
這一切,僅僅是因為兩個叫做高新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的引力波探測器,在一個寧靜的夏夜,搜尋到了一陣時空的漣漪。隨之載入史冊的,也有這串漣漪的名字:GW150914,在2015年9月14日探測到的引力波。,以至於用雷射幹涉探測引力波這樣的想法顯得如同史前時代一般。
-
引力波研究科學家:引力波究竟是如何被探測到的,為什麼值得我們淚...
毫不誇張地說,未來由引力波探測帶來的新的發現,拿20個諾貝爾都輕輕鬆鬆。在後面的章節,我會具體提到引力波對物理各個方面的意義,為什麼我們願意花幾十億美元(甚至上百億),去研究、去探測一個看似和我們生活沒什麼關係的東西。但是在本節,我很想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它的意義,我想講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一個你我都參與其中的故事,一個我們這代人都值得驕傲的故事。
-
探測引力波已從公式發展到網絡 或帶來科技革命
百年引力波的魅力 10月16日,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對外發布一項重大發現,我國南極巡天望遠鏡追蹤探測到首例引力波事件光學信號。另外,我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望遠鏡在此次引力波事件發生時,成功檢測了引力波源所在的天區。
-
愛因斯坦都不敢想像,我們真的探測到了引力波!
到了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極具洞察力地論證了電磁場的統一性暗含了時間和空間的統一性:物理理論必須把時間和空間放在一起考慮,而時間和空間本身,失去了絕對意義。一個新的概念,「時空」,就這麼誕生了。
-
引力波是怎麼發現的_引力波有什麼實際意義(引力波對人類的意義)
引力波發現的時間 在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學合作組織和Virgo合作團隊宣布他們已經利用高級LIGO探測器,已經首次探測到了來自於雙黑洞合併的引力波信號。 引力波是怎麼發現的 北京時間11日晚上的美國自然基金會新聞發布會確認,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這可謂一件全球轟動性科學事件。
-
官方:LIGO直接探測到雙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
就在愛因斯坦預言引力波存在的同一年,另一位德國物理學家卡爾·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 意識到愛因斯坦的理論將允許黑洞的存在:這是一種奇異的天體,它的密度極高,引力極大,甚至連光線都將無法逃離它的束縛。儘管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們並不能直 接「看」到來自黑洞的光,但天文學家們早已通過對黑洞施加於其周圍空間與天體的特殊效應,收集到了關於黑洞存在的大量有力證據。
-
官方解讀:LIGO首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
我們在此報告愛因斯坦理論預言的兩個重要科學突破:首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和首次觀測到雙黑洞碰撞與併合。圖1(取自論文圖1):LIGO漢福德(H1,左)和利文斯頓(L1,右)探測器所觀測到的GW150914引力波事件。該圖展示了在兩個LIGO探測器中觀測到的由該事件產生的引力波「應變」(見下文)如何隨時間(秒)和頻率(赫茲)變化。
-
探測空間引力波,「太極一號」來了
如果以水面來比喻時空,引力波就可以看作是時空的漣漪。愛因斯坦基於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2016年2月,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宣布,LIGO(雷射幹涉儀)探測器觀測到了引力波發出的撞擊聲,人類由此第一次聽到了來自外太空的問候——雙黑洞併合產生的引力波。
-
愛因斯坦都不敢想像, 我們真的探測到引力波|深度專訪
今天,2016年2月11日,北京時間23:30分,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LIGO科學聯盟、以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向全世界宣布: 我們真的探測到引力波!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物理學家搞不清這個解的物理意義,更沒想到這個波可以有什麼觀測上的價值。在1960年左右,引力波的物理意義開始明朗,物理學家認為,引力波可以被看成是引力相互作用的傳播,並且可以被看成是攜帶著引力能。這就說明,引力相互作用是以光速傳播的。
-
從引力波到伽馬暴探測——記在GECAM衛星發射之時
在此之後的四百年間,天文望遠鏡技術取得長足發展,現在望遠鏡的觀測能力早已非當初可比,除了對「光」的觀測的革命性的發展,探測範圍也從最初的可見光波段擴展到了射電、微波、紅外、紫外、X射線、乃至伽馬射線的各個電磁波段,更大的飛躍是把人類認識宇宙的媒介從一種增加到四種,這四種媒介被稱為宇宙的「信使」,把來自遙遠的宇宙深處的天體信息帶給我們,它們是:電磁波(含可見光)、中微子、宇宙線和引力波。
-
陳雁北、範錫龍:愛因斯坦都不敢想像,我們真的探測到引力波!
【100年前,當愛因斯坦預測引力波的存在的時候,他不曾想過,有朝一日,人類能夠真正觀測到應力波:這個效應是如此的微弱,無法察覺…… 2016年2月11日,北京時間23:30分,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LIGO科學聯盟、以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向全世界宣布: 我們真的探測到引力波!
-
兩個黑洞的合併,讓我們探測到了引力波
引力波可以由很多系統產生出來,比如我在臺上走來走去,手揮來揮去,也可以產生引力波,但這樣的引力波是非常小的。 什麼樣的系統輻射出的引力波可以被探測到呢?一定是質量非常大,速度非常大才可以。
-
引力波探測,一種證明量子理論的方式
但隨著LIGO對引力波的直接探測,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些引力波的存在是證明——第一次證明——引力確實是一種本質上的量子力的關鍵。下面是我們的方法:任何在引力場存在下加速的物質都會產生引力波,引力波是以光速在空間中傳播的一種能量形式。
-
墨子量子獎解讀:從引力波探測中的壓縮光到光原子鐘
1.用壓縮光探測引力波 這是引力波探測中的量子噪聲問題。對用來探測引力波的雷射幹涉儀,Carlton Caves分析了海森堡不確定關系所帶來的測量精度極限,並且提出了用壓縮光來克服這個極限。這個方法已經被探測引力波的雷射幹涉儀實際採用,而且最近已經發揮了作用。
-
中國第一顆空間引力波探測衛星定名:太極一號
8月31日,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首發星,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也是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現在,這顆衛星終於有了自己的正式名字——「太極一號」。
-
我是馬普引力物理所的博士生,引力波如何被發現?發現引力波的意義...
我是馬普引力物理所的博士生,引力波如何被發現
-
中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 「太極一號」完成在軌交付
IT之家1月9日消息 中科院官網消息顯示,1月8日,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在軌交付儀式在京舉行。由中科院主導研製的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於2019年8月31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作為中科院空間科學(二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首發星,「太極一號」的主要任務是開展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所需載荷和衛星主要關鍵技術的首次在軌驗證,包括高穩定雷射器、超高精度幹涉儀、高靈敏度引力參考傳感器、無拖曳控制技術、微牛級微推進技術、超穩超靜太空飛行器等。
-
「逼格」很高的引力波有何現實意義
【環球網綜合報導】美國科學家11日宣布第一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實驗驗證中最後一塊缺失的「拼圖」,它的發現是物理學界裡程碑式的重大成果。引力波是一種時空漣漪,如同石頭被丟進水裡產生的波紋。黑洞、中子星等天體在碰撞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引力波。
-
什麼是引力波?
【張天蓉:終於探測到了引力波】 與電荷運動時會產生電磁波相類比,物質在運動、膨脹、收縮的過程中,也會在空間產生漣漪並沿時空傳播到另一處,這便是引力波。 愛因斯坦在100年之前預言存在引力波,但是,由於引力波攜帶的能量很小,強度很弱,物質對引力波的吸收效率又極低,一般物體產生的引力波,不可能在實驗 室被直接探測到。
-
引力波背後的華人科學家,用通俗語言讓你秒懂其意義
那~那~你們怎麼還沒有探測到引力波?同學你問得好,問的我們無地自容,但又有點小委屈,真想嗷一句:皇上,臣妾做不到啊!2、探測引力波的意義註:本節可能會涉及一些別的學科的知識,如果表述不正確,請大家指出。引力波界大佬之一Bernard Schutz上幾個月前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