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品牌貝爾科教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提供線上線下融合,一站式多品類STEAM教育服務的科教平臺,公司沿教育產業鏈打造課程體系、軟硬體產品以及賽事體系的教育服務閉環。截至2020年5月,貝爾科教累計收穫4輪融資,據悉,2019年公司營收達到10億元。
具體來看公司業務線,公司盈利來源主要分為課程、比賽和產品。課程方面,除去機器人編程課,貝爾科教也推出子品牌「鯨冪數理思維」和「田丁少兒美學」;賽事體系上,貝爾科教通過擁有自主IP的RA國際機器人大賽鼓勵孩子們把所學知識應用於實踐;同時,在產品上,根據貝爾官網,公司擁有如下產品:智慧機器人Mabot、Thunbot、Rebot,智能教室,遊戲化學習系統以及在線教育服務平臺貝爾雲課堂。為支持上述業務,貝爾分別設立創研院和產業大學,承載了課程研發以及教師培訓的功能。
貝爾科教的機器人編程、數學思維以及少兒美學課程均以線上+線下的形式向用戶開放,線上平臺使用自研的「貝爾雲課堂」,線下教育服務機構包括貝爾機器人編程中心(直營)和瑪酷機器人編程中心(加盟),在全國範圍內累計開設1000家以上門店。公司今年通過收購線下美學品牌,推出的自有OMO新品牌田丁少兒美學,貝爾科教藉助公司數位化優勢,完成對收購公司的科技升級。
關於行業空間,貝爾科教認為素質教育在未來的增長動力在於:首先經濟發展帶來精英家庭需求提升,教育觀念的改變使得傳統教育無法再滿足新需求;其次新技術崛起,STEAM教育符合未來趨勢,由於家庭對現有體制內教育不滿,這也符合焦慮的家長對未來人力資源競爭力的研判;最後是國家戰略的大力倡導,例如高校自主招生對編程的重視程度在增加。
從行業的競爭格局來看,少兒編程賽道採用線上模式的公司佔到大多數,然而,對於在線編程教育機構,尤其是成立在2016年以後的公司,模式上比較相似,區分度低、辨識性差,想要獲取競爭優勢存在挑戰;線下模式的機構中分為課程服務商和硬體供應商兩種服務模式,貝爾科教屬於同時兼顧兩條線的機構,除此以外還向數理思維和少兒美學做了品類延展。
關於公司的競爭優勢,創始人王作冰認為貝爾科教的護城河是組織能力以及團隊的應變和高效執行能力。在一家好公司,團隊應對變化的能力更強,戰略落地的程度更高。貝爾科教是技術驅動的教育公司,本身積累了教育的經驗,並形成了以核心理論指導課程及產品開發。素質教育領域或許會誕生一個學而思級別的公司,在這個行業的終局一定是多品類競爭,不設邊界,需求多樣化,因此企業就更加需要不斷適應變化。
新一輪融資後,貝爾科教計劃在產業鏈上遊進行縱深布局,圍繞機器人編程、數學思維、少兒美學等多個品類提供STEAM教育服務,並通過貝爾產業大學培養師資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