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最最躲在電影院後排角落裡,靜靜看完了《無問西東》。四個故事獨立而彼此勾連,串成了一曲「只問真心,無問西東」的讚歌。
憋了很久,還是忍不住偷偷的抹著眼淚,本來也想學人自拍一張,然後朋友圈發一條「聽從你心,無問西東」以抒懷……然鵝,但又立馬想到,還有試沒考,還有實習作業沒有做。於是,屁顛屁顛趕回宿舍看書去了。
據說這部影片2012年就開拍了,後來因為一些原因,遲遲無法上映。6年的等待,將這部電影醞釀的越發醇厚芳香,畫面質感依舊清晰靈動,但是隔著6年的光陰,那種在時光裡停留的味道,令人心中生出情懷的感動。
《無問西東》上映以後,最最看到了來自兩個不同方向的評論。
有人感動於它的情懷,在電影院裡哭得稀裡譁啦,紙巾一包接一包地抽個不停;有人讚嘆於它的製作,歷時幾年才過審的時代感,並配有章子怡、王力宏這樣的豪華陣容,讓很多人抱有期待。
影片裡,章子怡真的好美,黃曉明,王力宏,張震,陳楚生真的真的真的好帥,最最又犯花痴了,當然,影片不僅表現了演員的美和帥,還有善念的傳遞和青春的不朽
如果你問最最這部片子到底怎麼樣?
最最的回答是,它不完美,它有缺點,但它又是那麼值得去看,去感受一番。
當然網上也有人質疑說:「無問東西,什麼東西?清華北大的超長宣傳片嗎?科普西南聯大和中國近代史?還是小學生作文大賽視頻範例?」更有人直接指出了影片中故事情結交代不夠具體,銜接處不夠流暢等問題。
最最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回答:「我覺得倒不是說是拍給讀書人看的,應該說是拍給還相信一些東西的人看的。而依然熱忱,純粹,相信的人太少了。如果你還相信一些東西,那共情之處自然共情。 如果你不信了,那它只是清華主旋律宣傳片。 很遺憾,確實太多的人不信了。「
確實,這部影片值不值得去電影觀看,又或者需不需要二刷,其實都取決於你最後從這部片子裡讀出了什麼?當我看到影片開頭的英文翻譯【forever young】時,我就知道,這是一部和我,和你,和青春有關的電影。
歷經在這個時代,身處於這個年紀,可能的確需要這樣一部價值觀「正」得出奇的「雞湯」來叩問一下內心,撫平一下躁動了。
如果說這是一部青春片,那麼它與現如今紅火的青春網劇相比,《無問西東》可能少了你要的甜齁度,更沒有你想的那些讓人血脈噴張的群架情節。關鍵時刻,每一個主人翁的選擇都是那麼的偉大、光榮、正確,價值觀上更是無可挑剔。
就連我們本來反感因為自保不敢站出來的支邊醫生李想,也在影片最後得到升華:荒蕪的雪地裡,將僅有的口糧留給別人完成了自我犧牲,從而找到自己的珍貴。
有人批評說「主角們拍得都太過乾淨了,一點也不真實,」但我卻恰恰覺得,正是因為這樣的「不真實」,《無問西東》想要告訴我們的那句:「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自己心底裡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才更加「真實」,更具有說服力。
如果說這是一部文藝片,那麼它與不久前上映的《芳華》又有些不同:那種對「大學精神傳承」的立意點,那些狂出清華Logo的特寫鏡頭,不禁會讓年輕的你甚至感慨,「還是要上一所好大學啊。」
但電影中這場穿越時空卻又交相呼應的劇情,沒有一處不是在用盡全力地回答你,最開始的問題:「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面對的人生,你也依然有勇氣前來。」
有人嘲諷說「清華是國家的資源」、「這輩子我可能都不會考上清華這樣的好大學,」但怎樣的大學才算是一所好大學?我們又為什麼要上一所好大學?其實這些都不重要,因為《無問西東》引出了真正的問題:上了一所好大學以後,它改變了你什麼,你又能為了它改變什麼?
四段不同時期裡清華學子的故事,他們身上所經歷的,正如現在的你所面臨的種種抉擇。
最令最最【羨慕】的是西南聯大的那一段。
暴雨傾盆,水流如注,擊打在鐵皮做的屋頂上,淋溼在教室裡的人身上,淹沒了教授講課的聲音,教授只得轉過身在黑板上寫下「靜坐聽雨」四個字。
窗戶外面,是撒網捕魚的農夫,是喊著口號訓練的體育生,是泥濘的球鞋,和充滿朝氣的面孔。
敵機來襲,炮彈轟炸,師生們頭戴編織帽躲進山坳,帶著書本、恐龍化石一起遷移,偶然找到一片山洞,教授們便能開始教課,學生們就能開始聽課,山谷裡,傳授授業之聲不絕於耳。
先前那熱鬧的招生詩社、圍坐聽詩的眾人、穿著好看裙子的女學生、打招呼的朋友和商販,都在那一瞬間,閃回到腦海中,無比感動。
這樣的校園、這樣的師生,是我不曾看到過的,卻也是我最羨慕的。
而最令人陷入【沉思】的,是吳嶺瀾這個角色的故事。
1923年在北平讀書的吳嶺瀾著一襲長袍,在榜單上看到自己的物理成績落在了無列,但英文和國文卻穩居第一,梅老師勸他轉專業,他迷茫不絕,只因為在那個年代,「最好的學生都念實科。」
這好比我們在高三時填寫目標大學一樣,清一色的北大、清華、金融系、計算機系,可當我問你為什麼要選這個時,你卻回答:「因為所有人都說這個學校好」,「因為讀這個專業好找工作」。
梅老師的一番尊尊教誨,已經足夠點醒吳嶺瀾,才會讓吳嶺瀾在雲南的山洞外給學生上課時說道:「當我在你們這個年紀,有段時間,我遠離人群,獨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應該怎樣度過?某日,我偶然去圖書館,聽到泰戈爾的演講,而陪同在泰戈爾身邊的人,是當時最卓越的一群人(即梁思成、林徽因、梁啓超、梅貽琦、王國維、徐志摩),這些人站在那裡,自信而篤定,那種從容讓我十分羨慕。
而泰戈爾,正在講「對自己的真實」有多麼重要,那一刻,我從思索生命意義的羞恥感中,釋放出來。原來這些卓越的人物,也認為花時間思考這些,談論這些,是重要的。今天,我把泰戈爾的詩介紹給你們,希望你們在今後的歲月裡,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
「什麼是真實?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無論你來自哪所學校,學的什麼專業:都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
逝者已去,生者如斯。
百年前的清華北大與西南聯大,成為傳奇
我們身不能至,心嚮往之。
感謝《無問西東》,
又把我們的嚮往,加深了一次。
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forever young,這是芳華,亦是風骨。
無問西東,又何止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