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火了,看西南聯大最後一位翻譯家給我們留下什麼?

2020-12-23 哲學園

這個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

而是從心底給出的

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

把自己交給繁忙

得到的是踏實

卻不是真實

無問西東,

只問自由,只問盛放,只問深情

只問初心,只問敢勇,無問西東。

願你在被打擊時

記起你的珍貴

抵抗惡意

願你在迷茫時

堅信你的珍貴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

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什麼是真實

做什麼和誰在一起

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

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

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何必執著

刻骨不過空歡喜

愛你所愛,無問西東

不要放棄對自己的思索

對自己的真實

如果你們提前了解了

你們要面對的人生

你們是否有勇氣前來

你別怕

我就是那個給你託底的人

我會跟你一起往下掉

不管掉得有多深

我都會在下面給你託著

我最怕的是

掉的時候你把我推開

不讓我給你託著

我在你們這個年紀

有段時間,遠離人群,獨自思索

我的人生到底應該怎樣度過

某日,我偶然去圖書館

聽到泰戈爾的演講

而陪同在泰戈爾身邊的人

是當時最出名的學者

(梁思成、林徽因、梁啓超、梅貽琦、王國維、徐志摩)

這些人站在那裡

自信而篤定

那種從容讓我十分羨慕

而泰戈爾

正在講「對自己的真實」有多麼重要

那一刻

我從思索生命意義的羞恥感中

釋放出來

原來這些卓越的人物

也認為花時間思考這些

談論這些,是重要的

今天

我把泰戈爾的詩介紹給你們

希望你們在今後的歲月裡

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

對自己的真實

西南聯大留給我們的

最後一位翻譯家

何兆武先生譯作

首次結集出版

囊括

《思想錄》

《社會契約論》

《西方哲學史》

《哲學問題》

《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德國的浩劫》

權威精校版思想經典

最接近原著的中文譯本

清華大學著名學者劉瑜:

「閱歷的豐富常常使很多人變得渾濁,卻能使另一些人變得更清澈。何兆武先生是後一種人。近一個世紀的動蕩經歷,在他身上留下的不是哀怨,而是孩童般的單純。或許頭腦越單純,思想才能越深邃,而唯有思想家才能真正勝任翻譯家。在何先生的譯著系列裡,我們能讀到這種單純中生長出來的深邃。」

何兆武,歷史學家,清華大學教授,也是西南聯大留給我們的最後一位翻譯家,他所翻譯的《思想錄》、《社會契約論》、《西方哲學史》、《法國革命論》、《歷史理性批判文集》等,皆為權威的西方學術著作,成為影響數代中國人的經典。

相關焦點

  • 西南聯大為何讓人熱淚盈眶?立言立德,無問東西
    西南聯大讓我們熱淚盈眶的,是全體師生在那個國難當頭、戰火紛飛的時代,那些本是站在三寸講臺,教誨於學生的師者,滿懷著國家有難,大丈夫有責任之豪情,戰鬥在民族興亡第一線,用自己的身軀充當最堅實的壁壘,用自己的靈魂喚醒萬萬國民。
  • 看完《無問西東》後,你覺得它的中心思想到底是什麼
    看完《無問西東》後,你覺得它的中心思想到底是什麼一開始以為《無問西東》是獨立的三個故事,直到電影三分之二才知,這是一個代代相傳的故事,關於正直,同情與愛的傳遞。每一個時代,都有無私奉獻的人們,才有了我們現在社會的高速發展,無論是科技人員,軍人,還是學者,那些人都是值得我們去敬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很感激那幾輩人的無私付出,換來如今的生活。我一直很敬佩那些在戰亂時期,在建國初期,不計兒女私情,為民族為國家浴血奮戰、獻身科學的人,時勢造英雄。我們無法成為戰亂時期以身報國的人,但可以成為和平時期,以真心待人之人。
  • 西南聯大的國文課,就是西南聯大的精神遺產
    錢老的這兩個感慨,也是我們心裡一直以來的疑惑。這也促使人們頻頻回顧、屢屢望向坐落於昆明的那所傳奇名校——「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蹟」——西南聯大。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西南聯大辦學極其不易,要向內地逃難、要躲避空襲、還要保護人才,可謂是顛簸流離。
  • 許淵衝:從西南聯大出發,詩譯英法翻譯家
    馮友蘭教授撰寫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寫道:「聯合大學以其兼容並包之精神,轉移社會一時之風氣,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違千夫之諾諾,作一士之諤諤。」這幾句話把聯大學術自由、民主堡壘的特點作了精確的表述。學術和文化,思想和教育,不論從哪個角度緬懷西南聯大,都無法繞開西南聯大師生的日記和回憶錄。在我的藏書中,有一個小的專題是關於西南聯合大學的。
  • 《我們的西南聯大》將播,主角顏值高,演繹熱血革命歲月
    電影《無問西東》就是致敬了那段光輝歲月。而這部即將播出的歷史革命劇《我們的西南聯大》,故事同樣圍繞西南聯大展開。《我們的西南聯大》由高翊浚(《大漢天子》《武則天傳奇》)、王鵬執導,青年演員王鶴棣、周也、葉祖新、胡連馨、王羽錚領銜主演。
  • 《西南聯大》:火的洗禮,鳳凰涅槃
    費孝通這樣寫到:我在這些日子把翻譯《人文類型》排成早課,因為翻譯不需要系統的思索,斷續隨意。很適合警報頻繁時期的工作。1940年10月13日,西南聯大遭遇了最嚴重的一次空襲,整個師範學院被夷為平地。而費孝通的家被炸毀。好好的一個院子,成了一片廢墟。前後房子都倒了,滿院頹垣斷壁,破爛的書報、玻璃……埋在一寸厚的灰塵下。
  • 西南聯大三部曲:先生之風
    在那個雨打風吹的年代,西南聯大務實又浪漫,艱苦而活潑,大師星布,盡顯風流。今天,讓我們隨著這套《西南聯大三部曲》,一起走進西南聯大,了解她的前世今生,探索她得以在逆境中創寫輝煌篇章的奧秘。全書共三冊:《先生之風:西南聯大群英譜》《風流絕代:西南聯大生活錄》《大師之大:西南聯大生活記》
  • 是什麼造就了西南聯大的傳奇?
    1938年,三校在昆明聯合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抗戰勝利後,聯大「勝利關閉」,三校各自北歸復校。 在這裡,走出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71位兩院院士……是什麼造就了西南聯大的傳奇?
  • 西南聯大的老教授和段子手
    電影《無問西東》的成功讓西南聯大再度進入普羅大眾視角,成為日常津津樂道的談資,這一結果是影片發起方清華大學的初衷,也是令人深覺喜聞樂見的必要之舉。西南聯大雖僅存短短八年,卻有「中國教育史上之珠穆朗瑪峰」之美譽。
  • 西南聯大80年③|為什麼是西南聯大:三校八年何以合作無間
    然而,無論是與西南聯大同期設立的國立西北聯合大學(主要由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洋工學院三所國立大學組成),還是遲至抗戰全面爆發5年後的1942年合組的國立東南聯合大學,都存在幾校間意見不合的情況,維持時間短則半年,長則不到兩年,均告分立。這也給中國教育史留下了一個謎題:為什麼只有西南聯大走到了最後?不僅如此,還人才輩出,弦誦不絕?
  • 許淵衝——西南聯大文學翻譯家,九十四歲高齡獲得國際翻譯最高獎
    這是西南聯大的校歌,也是當時顛沛流離的聯大師生最強大的精神動力!而我國著名的翻譯家許淵衝先生也是這奮發圖強中「個人理想與國家意志相一致」的學生之一。2014年8月,許淵衝先生以93歲高齡獲得了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北極光獎,這是中國文化的無上榮光之一,也是亞洲翻譯家首次斬獲如此殊榮。許淵衝也被譽為當代中國「歲月困不住的翻譯大師」。但凡能稱得上大師的民國知識分子,大都來自文風厚鬱的書香家族。
  • 我們為什麼懷念西南聯大 | 冰點特稿
    西南聯大哲學系的老師們都是帶著自己「一生研究的問題」站在講臺上講課的。鄭敏印象最深的一位教授,講的是康德。這位教授站在臺上,一邊抽著菸斗,一邊把自己對康德理論思考的過程拋給學生。包括他自己正在懷疑的、不確定的,都講出來,讓學生跟著他一起思考,而非僅僅是提供一個標準的答案或考試大綱。 「這種求索的傳統和質疑的智慧,現在大學已經丟失了。」
  • 每年的教師節,為什麼我們都會懷念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是一個時代的記憶,在今天教師節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們走進那個時代,向那個艱苦卓絕的時代救亡不忘向學的教授們致敬。有人說聯大教授陣容之鼎盛,在古今中外大學中,堪稱絕無。在逃命的路上,聞一多撞見了臧克家,後者見一多,很驚愕地問:「那麼多名貴的珍本你都不要了?」聞說:「大片國土都丟了,幾本書算什麼!」若是留下來,日本承諾繼續教學,年金豐厚。當教授,有保姆、廚師、洋車夫,但聞一多帶著餅乾、孩子,拂袖而去。
  • 《無問西東》什麼是真實?做一個善良的人?
    今天顛姐要介紹的電影是《無問西東》,這部電影的誕生主要是為了慶祝清華大學的百年校慶,電影主要講述了跨越民國、西南聯大、中國的第一個核彈以及1942年,泰戈爾訪問清華大學,並進行了一次演講,正是這次演講,讓他最後決定遵循自己的內心轉讀文科。影片中梅貽琦校長對於&34;是這麼定義的「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 西南聯大與梅貽琦日記
    今天我們研究這本日記,很希望知道當時針對那些困難的局面是怎樣考慮的,最後怎樣作出決定的。這方面,可惜他留給我們的太少了。」 邵可侶是法文和歷史學者,祖輩是巴黎公社革命家,父輩也是歐洲著名的無政府主義者,與包括巴金在內的中日兩國左翼知識人都有交往。邵1928年來到中國,先後在中法大學、北大和西南聯大等院校執教,弟子中有學者金克木、翻譯家葉汝璉等人。抗戰期間,邵毫無保留地站在中國人民的立場上,與中國知識人一道,抵抗日本軍國主義的暴虐。
  • 《無問西東》只問敢勇,心之所向、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有一段內容讓我潸然淚下。那就是這群年輕人在西南聯大讀書生活。1937年抗日戰爭,清華北大南開合併成一個,叫西南聯大。又搬到了昆明,叫西南聯合大學。這裡我找到了一張西南聯大舊照。這裡說個題外話你們知道當年這個學校怎麼從長沙搬到昆明去的嗎?他們是走過去的。
  • 西南聯大為何讓人熱淚盈眶
    80年過去了,提起「西南聯大」,國人依然百感交集,熱淚盈眶。一 看《無問西東》,第一次感覺心臟受到撞擊,是「靜坐聽雨」一段:昆明的驟雨打在教室的鐵皮屋頂上,聲若雷鳴,教授一次次提高音量,學生們仍然聽不見。
  • 如雲、如海、如山的西南聯大精神
    清華智慧如雲,北大寬容如海,南開堅定如山,如雲、如海、如山的三校結合體——西南聯大,在那個時代下培養孕育了一批刻著西南聯大風骨的校友們。《不問西東》是作者丁元元從2014年起開始尋訪西南聯大在滬的老校友的訪談錄,他追尋這些老前輩的地址,去傾聽他們的往事
  • 永恆的西南聯大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這是電影《無問西東》的經典臺詞。西南聯大可謂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個傳奇,從那裡走出的一批曠世奇才更是光照千秋。觀罷這部電影,近距離瞻仰西南聯大校址的渴望越發迫切。  去年初夏去昆明,第一個念頭就是前往西南聯大。
  • 西南聯大的國文課本為何讓人念念不忘?|薦課
    說起中國教育,總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即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錢老的這兩個感慨,也是我們心裡一直以來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