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託車也終於開始了「裡程焦慮」話題的討論,尤其是在新規開始執行後;車速≥50km/h的電驅摩託分類兩級,分別為輕便電摩和普通電摩,這與燃油摩託車的分級標準完全相同,與電動汽車的使用規則也不再有差別。車輛均需要辦理牌照並投保車險,同時還要嚴格遵守交通規則了;那麼選擇電摩是不是就不划算了,因為續航能力遠不如油摩。解析這一問題需要從電動汽車的熱度提升作為參考,為什麼電動汽車不再被排斥了呢?
普通代步摩託裝備的發動機有兩個標準,實際NVH體驗都比較差。單缸;雙缸。價格≤5萬的摩託,不論是125cc的踏板,400cc的大單缸,還是500cc的雙缸發動機;這些機器的共同特點都是噪音非常大,而且行駛到某些(不同的)車速區間內會有明顯共振,即使是加入平衡軸的機型也不例外。
騎行這些車輛的實際感受並不是那麼理想,體驗的無非是發動機轟鳴的聲線,以及不同車型的設計美感;當然主要用於通勤的用戶不會有這麼高的要求,而以通勤兼顧騎遊的用戶,如果追求理想的NVH(噪音·振動·聲振粗糙度)則會把目標提升到5.0-10萬區間。只是權衡利弊後的最終選項,大多數還是選擇了汽車。
主流油摩雖然沒有理想的騎乘體驗,加速性能實際並不如同級別的電摩;但是燃油動力車型的加油畢竟很方便,沒有充電站的位置也會有加油站,而普通路邊快充盒實際只能為曾經老舊的鉛酸電瓶電摩充電,未來的高壓鋰電電摩需要的是高標準,接近或重合汽車使用的充電樁。所以有摩旅需求的用戶,現階段確實不適合選擇電摩;但是以城市道路通勤,或者預算為高端電摩的消費者是則例外。
鉛酸電瓶的電摩將會成為過去式,至少在標準摩託陣營中會是這樣。原因為鉛酸電瓶的質量能量密度很低,大塊頭的笨重電瓶充其量儲電≤1kwh(度);如果需要車速超過50km/h或者更高的話,使用的電機的功率總要超過1kw。電容量1度;每小時電耗1度。這種電摩實用性如何呢?似乎作為短途代步通勤尚可接受,不過隨著電池技術的提升,代步電摩的續航裡程將會迎來大幅升級。
「磷酸鐵鋰電池·LFP」將會替代鉛酸電瓶,電摩更換一組電瓶的費用總要接近1k,再少也要500元左右吧;而LFP電池的製造成本實際已經下探到<500元一度的範圍內了,有些水平中規中矩的電芯可以達到300元左右,所以從成本的角度分析是必然要淘汰鉛酸的。
而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是鉛酸電瓶的3~4倍,也就是說體積或質量相當的是鐵電池組,可以讓車輛的續航裡程翻倍的提升;至此電摩用於一線城市的通勤代步也是可以滿足的了,單次充電續航100公裡以上的電摩有很多了,那麼代步選擇這種車型還有沒有其他優勢呢?
成本優勢:電機無需更換機油。電機使用壽命超長。鐵鋰電池使用壽命極長。電驅費用很低。NVH良好。油摩的內燃機總是需要定期更換機油的,集成離合器的跨騎車型對機油品質的要求還比較高;但是電動機是不需要潤滑系統的,因為內部機械結構簡單,轉子與定子懸浮分離固定沒有磨損,所以核心忠誠無需保養;這也是很多汽車用戶會選擇電動汽車的原因之一,因為真的省錢。
鐵鋰電池的使用壽命可以達到數千次的完整充放電,是鉛酸電瓶的十倍以上的標準;隨著電池容量的不斷增長,充電的頻率從一天一次升級到數天一次,就算每年充電100次,是不是也要十年後才會明顯感覺到裡程的衰減呢?所以電池的更換成本也基本不需要考慮了,除非是用於配送使用的電摩,然而用車成本還是會比油摩低;因為這種車型的電耗充其量是1~2kwh百公裡,按照家用三階電-0.8元1度為標準,100km的成本還不到兩元錢。但是油摩卻要十幾二十元,高頻率用車是不是更省錢呢?至於NVH的優勢無需贅述,沒有磨損且不依靠燃燒做功的電機必然安靜。
未來電摩預測!電摩也會逐漸出現一批高端品牌與車型,因為電池技術即將解決續航焦慮的問題,可以預測的是高端電摩是有可能實現單次續航超過300公裡的。對於電動汽車而言300公裡確實是比較低的標準,因為兩個駕駛員連續駕車可以不考慮疲勞駕駛的問題;但是摩託車有300的續航也就足夠了,因為騎行車輛是非常消耗體力的。那麼快充樁如果能夠普及則「電摩·摩旅」也可以接受。(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已經有部分汽車整車廠研發高端電摩,其中包括帶有陀螺儀的「兩輪不倒翁」)
高端電摩的性能一定會比油摩強勁,這就像現階段的高性能汽車基本都是純電動或插電混動一樣。原因為電動機的能量轉化效率是內燃機的3倍左右,傳動過程中的損耗是極低的;同時電機還有恆扭矩的優勢,也就是在起步第一轉即可爆發最大扭矩,且轉速可以非常高。但是油摩的最大扭矩會在幾千轉的高轉速區間才能發力,所以電機就等於給油摩發動機加上「電渦輪、機械渦輪與廢氣渦輪」,所以在駕駛樂趣方式也不再會遜色。油摩現階段是更適合摩旅的選項,代步的體驗與成本不如電摩;未來的電摩會有很大的是用途擴展空間,尤其是摩旅可能會成為熱門。因為電動汽車的充電樁建設成本較高,停車場地的成本投入實際是最高的;但是電摩小巧的體積不會有障礙,只要高性能電摩普及,則路邊店的充電盒標準也會跟進升級。所以電摩未來大有可為,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