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蕤、張童
【來源】民航管幹院-通航系
按部就班的鼠年春節被一場突發的新冠肺炎打得措手不及,面對疫情衝擊,一場計劃中的春運「大遷徙」瞬間降溫。覆巢之下無完卵,我國公務航空在艱難求生存的市場震蕩期內遭遇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面臨重重挑戰,未來一年將是企業優勝略汰的關鍵年,公務航空企業如何突破困局,生存與發展的出路何在?
一、疫情引發的市場陡降
作為交通運輸體系的必要組成部分,公務航空與其他交通方式的市場特徵呈現了明顯的差異,每年的春運都是交通運輸業的集中式年度大考,但是我國的公務航空活動卻在這段時期相對冷清,屬於公務航空活動曲線的年度波谷。今年的春運「波谷」疊加新冠肺炎疫情,真可謂是雪上加霜,這對原本就艱難發展的我國公務航空市場帶來了近乎致命的威脅。
1.交通運輸活動整體降至冰點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交通運輸業是受到衝擊最大的行業之一,春運期間交通運輸活動全面降至冰點。2020年1月10日到2月28日的40天春運期間,原本聲勢浩蕩的春運大潮悄然而退,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共發送旅客14.8億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50.3%。作為春節「空城」排名前三位的首都北京,今年春運運輸量大幅下降,北京鐵路局發送旅客同比下降48%,其中,節後25天客流量同比降幅達87.8%;首都機場春運旅客總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50%。受疫情防控、各地延遲企業復工、推遲學校開學等因素影響,此後的返程客流業很難再出現多重客流疊加的客流高峰現象。
北京是我國公務航空發展的最主要聚集地,全國近一半的公務機起降都集中在首都機場,今年春運期間,北京地區的公務航空活動也呈現出斷崖式下降。2020年春運40天內,首都機場的公務機起降架次約為700架次,平均每天僅為17.5架次,尚不足首都機場公務機高峰日起降量的三分之一。春運期間,公務機進出港旅客總量約為2600人,日均進出港旅客總量約為66人。在疫情蔓延初期,「恐慌式」出行使得首都機場公務航空活動量出現小幅上升,北京公務航空市場一度呈現運力緊張的局面,但此後,公務航空活動量迅速萎縮,尤其是境外公務航空來京旅客數量持續降低。
2. 公務航空尚屬受疫情影響較小的交通出行方式
綜合對比多種交通出行方式,新冠肺炎期間,雖然公務航空市場受到較大衝擊,但是,我們也應注意到,公務航空尚屬受疫情影響最小的交通出行方式。
2020年春運期間,全國鐵路發送旅客量同比下降47.3%,公路發送旅客量同比下降50.8%,水路發送旅客量同比下降58.6%,公共航空運輸發送旅客量同比下降47.5%。從北京地區的旅客出行數據看,北京鐵路局運送的旅客量同比下降48%,首都機場保障的航班架次和運送旅客數量較去年同期分別降低約37%和50%。與之相對應的是,首都機場春運期間,公務航空起降架次和旅客數量較去年同期分別降低約29%和27%,公務航空活動量的縮減幅度明顯低於其他交通方式。
3. 慘澹經營已成大部分企業常態
自2013年以來,連續的危機和難見起色的市場已成為我國公務航空業上下遊發展面臨的整體性困境。處於產業鏈中遊的公務航空運營市場尤為明顯,企業不斷遭遇新挑戰,甚至很多中小企業已經陸續退出市場。民航局公布的《2019年通用和小型運輸運行概況》(IB-FS-2020-017)顯示,2019年,暫停或中止運行的公務航空運營商有4家,分別是北京國都公務航空有限責任公司、漢華公務機航空有限公司、四川縱橫航空有限公司、星雅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僅最近一年內,暫停或中止運行的公務航空運營商超過企業總數的10%,且已超過此前暫停或中止運行的公司總量,此外還有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已瀕臨倒閉邊緣。
二、未來市場趨勢預測
隨著全國疫情防控的逐步推進,相信不久的將來,疫情將得到有效緩解和控制,我國公務航空市場將逐步復甦,市場復甦過程可能會出現以下特徵。
1.疫情將激發對出行安全的強烈需求
疫情消退是逐步緩解的過程,在疫情緩解之後的一段時間內,仍將對旅客產生較持續的心理影響,這將促進旅客更加注重交通運輸中的安全性、私密性、高效性等可能與衛生防疫直接或間接相關的要素。公務航空高效便捷,私密性強,在疫情防控方面,可以更加有效的避免與過多人員接觸,降低感染風險。預計疫情消退後一段時期內,這種旅客對出行安全和私密性的需求將會刺激一定數量新用戶的公務機消費。此類消費群體一方面來自高淨值人群的商務和出遊的旅行需求,另一方面也來自企業和政府包機需求。新用戶的出行需求主要集中在包機運輸服務,目前,很多公共航空運輸公司也著力推廣包機運輸的產品形式,這也與疫情之下的客戶對於更安全的運輸服務需求相契合。
2.公務航空比公共航空運輸復甦更快更早
當下我國公務航空發展困局,一方面來源於中長期市場周期的市場低迷,另一方面來源於疫情帶來的短期影響。
中長期的市場低迷與我國整體的政治經濟環境緊密相關,有賴於產業促進政策出臺、經濟的穩定增長、國際貿易環境的改善、企業自身的不斷創新等,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相對較長的時間周期。
隨著各個行業復工復產的不斷推進,疫情帶來的短期困境將很快迎來「報復性」反彈,這和其他交通產品和服務的總體市場趨勢基本保持一致。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公務航空產品特點,高淨值人群在疫情之後更願意為更加安全的出行方式付費,以避免接觸更多的同行旅客。因此,與公共航空運輸相比,公務航空市場的復甦將來的更早一些,更快一些。
3. 國際業務復甦將出現一段遲滯期
我國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許多國家或地區均出臺了疫情管控政策,禁止我國旅客入境或要求隔離14天,這使得公務航空國際業務受到較大衝擊,首都機場的國際公務機進出港業務幾近腰斬。
隨著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個國家的快速蔓延,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全球公務航空市場的國際飛行都將出現恐慌性萎縮。
考慮到我國對疫情管控的嚴格程度,公務機客戶重拾國內出行的信心將明顯早於國際出行。由於國際疫情的傳播,出於輸入性疫情管控的需要,政府勢必將逐漸加強國際到港旅客的管理,因此,預計公務航空國際業務的低迷將持續更長時間。
三、未來發展建議
面對這樣的發展困境,我國公務航空企業如果變挑戰為能力,快速突破困局,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苦練內功應對可能延期的寒冬
持續幾年的市場低迷期,已經使得公務航空產業鏈上下遊的市場參與者都感受到了寒意,企業賺錢的難度在不斷提高,加之疫情發展難以精準預測,公務航空企業要做好寒冬期可能延長的準備。未來一年,將是落後企業淘汰的關鍵年,很多企業將面臨生死大考。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苦練內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只有充分發揮企業的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厚積而薄發,才能迎來市場的春天。
2、拓展營銷渠道與手段
公務航空企業應注重拓展營銷渠道和手段,尤其是基於網際網路的營銷方式,便於在疫情期間更多的發展新客戶。從疫情爆發後的企業生存態勢來看,在絕大部分行業中,有線上能力的企業,受到的衝擊會小一些。建議公務航空企業不斷創新發展線上營銷模式,抓住疫情之後可能出現的新客戶、新市場、新趨勢,提早準備,提早布局,才能更好的變危為機,突破發展過程中的困境。
3、著力提升服務品質
服務品質是公務航空企業生存的根本。公務航空企業應結合疫情發展態勢,優化服務流程,加強疫情防控管理,提升服務質量,優化客戶體驗。注重關注運輸服務的疫情防控,尤其是針對包機服務,儘量減少乘客不必要的人員接觸,並儘可能保證旅客接觸的人員可控、可預期、可追溯。加強與客戶之間信息溝通,讓客戶更全面的了解企業所採取的防控措施的有效性。通過優化特殊時期的客戶體驗,形成良好的消費評價,不僅能提高老客戶的客戶粘性,而且能夠促進公務航空新用戶消費習慣的逐漸形成,逐漸將短期紅利轉化為長期效益。
4、科學合理進行運行管理
疫情管控期間,公務航空企業需要更加科學的運行管理。尤其在機組和一線服務保障人員排班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疫情防控的影響,合理安排人員生產計劃,提高管理效率。對於生產任務不飽和的人員,可充分利用疫情管控時期加強人員培訓,提升企業的整體安全水平和品牌影響力。
注:原文發表於《中國民用航空》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