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公務航空發展如何破局

2020-12-22 騰訊網

【作者】楊蕤、張童

【來源】民航管幹院-通航系

按部就班的鼠年春節被一場突發的新冠肺炎打得措手不及,面對疫情衝擊,一場計劃中的春運「大遷徙」瞬間降溫。覆巢之下無完卵,我國公務航空在艱難求生存的市場震蕩期內遭遇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面臨重重挑戰,未來一年將是企業優勝略汰的關鍵年,公務航空企業如何突破困局,生存與發展的出路何在?

一、疫情引發的市場陡降

作為交通運輸體系的必要組成部分,公務航空與其他交通方式的市場特徵呈現了明顯的差異,每年的春運都是交通運輸業的集中式年度大考,但是我國的公務航空活動卻在這段時期相對冷清,屬於公務航空活動曲線的年度波谷。今年的春運「波谷」疊加新冠肺炎疫情,真可謂是雪上加霜,這對原本就艱難發展的我國公務航空市場帶來了近乎致命的威脅。

1.交通運輸活動整體降至冰點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交通運輸業是受到衝擊最大的行業之一,春運期間交通運輸活動全面降至冰點。2020年1月10日到2月28日的40天春運期間,原本聲勢浩蕩的春運大潮悄然而退,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共發送旅客14.8億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50.3%。作為春節「空城」排名前三位的首都北京,今年春運運輸量大幅下降,北京鐵路局發送旅客同比下降48%,其中,節後25天客流量同比降幅達87.8%;首都機場春運旅客總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50%。受疫情防控、各地延遲企業復工、推遲學校開學等因素影響,此後的返程客流業很難再出現多重客流疊加的客流高峰現象。

北京是我國公務航空發展的最主要聚集地,全國近一半的公務機起降都集中在首都機場,今年春運期間,北京地區的公務航空活動也呈現出斷崖式下降。2020年春運40天內,首都機場的公務機起降架次約為700架次,平均每天僅為17.5架次,尚不足首都機場公務機高峰日起降量的三分之一。春運期間,公務機進出港旅客總量約為2600人,日均進出港旅客總量約為66人。在疫情蔓延初期,「恐慌式」出行使得首都機場公務航空活動量出現小幅上升,北京公務航空市場一度呈現運力緊張的局面,但此後,公務航空活動量迅速萎縮,尤其是境外公務航空來京旅客數量持續降低。

2. 公務航空尚屬受疫情影響較小的交通出行方式

綜合對比多種交通出行方式,新冠肺炎期間,雖然公務航空市場受到較大衝擊,但是,我們也應注意到,公務航空尚屬受疫情影響最小的交通出行方式。

2020年春運期間,全國鐵路發送旅客量同比下降47.3%,公路發送旅客量同比下降50.8%,水路發送旅客量同比下降58.6%,公共航空運輸發送旅客量同比下降47.5%。從北京地區的旅客出行數據看,北京鐵路局運送的旅客量同比下降48%,首都機場保障的航班架次和運送旅客數量較去年同期分別降低約37%和50%。與之相對應的是,首都機場春運期間,公務航空起降架次和旅客數量較去年同期分別降低約29%和27%,公務航空活動量的縮減幅度明顯低於其他交通方式。

3. 慘澹經營已成大部分企業常態

自2013年以來,連續的危機和難見起色的市場已成為我國公務航空業上下遊發展面臨的整體性困境。處於產業鏈中遊的公務航空運營市場尤為明顯,企業不斷遭遇新挑戰,甚至很多中小企業已經陸續退出市場。民航局公布的《2019年通用和小型運輸運行概況》(IB-FS-2020-017)顯示,2019年,暫停或中止運行的公務航空運營商有4家,分別是北京國都公務航空有限責任公司、漢華公務機航空有限公司、四川縱橫航空有限公司、星雅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僅最近一年內,暫停或中止運行的公務航空運營商超過企業總數的10%,且已超過此前暫停或中止運行的公司總量,此外還有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已瀕臨倒閉邊緣。

二、未來市場趨勢預測

隨著全國疫情防控的逐步推進,相信不久的將來,疫情將得到有效緩解和控制,我國公務航空市場將逐步復甦,市場復甦過程可能會出現以下特徵。

1.疫情將激發對出行安全的強烈需求

疫情消退是逐步緩解的過程,在疫情緩解之後的一段時間內,仍將對旅客產生較持續的心理影響,這將促進旅客更加注重交通運輸中的安全性、私密性、高效性等可能與衛生防疫直接或間接相關的要素。公務航空高效便捷,私密性強,在疫情防控方面,可以更加有效的避免與過多人員接觸,降低感染風險。預計疫情消退後一段時期內,這種旅客對出行安全和私密性的需求將會刺激一定數量新用戶的公務機消費。此類消費群體一方面來自高淨值人群的商務和出遊的旅行需求,另一方面也來自企業和政府包機需求。新用戶的出行需求主要集中在包機運輸服務,目前,很多公共航空運輸公司也著力推廣包機運輸的產品形式,這也與疫情之下的客戶對於更安全的運輸服務需求相契合。

2.公務航空比公共航空運輸復甦更快更早

當下我國公務航空發展困局,一方面來源於中長期市場周期的市場低迷,另一方面來源於疫情帶來的短期影響。

中長期的市場低迷與我國整體的政治經濟環境緊密相關,有賴於產業促進政策出臺、經濟的穩定增長、國際貿易環境的改善、企業自身的不斷創新等,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相對較長的時間周期。

隨著各個行業復工復產的不斷推進,疫情帶來的短期困境將很快迎來「報復性」反彈,這和其他交通產品和服務的總體市場趨勢基本保持一致。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公務航空產品特點,高淨值人群在疫情之後更願意為更加安全的出行方式付費,以避免接觸更多的同行旅客。因此,與公共航空運輸相比,公務航空市場的復甦將來的更早一些,更快一些。

3. 國際業務復甦將出現一段遲滯期

我國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許多國家或地區均出臺了疫情管控政策,禁止我國旅客入境或要求隔離14天,這使得公務航空國際業務受到較大衝擊,首都機場的國際公務機進出港業務幾近腰斬。

隨著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個國家的快速蔓延,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全球公務航空市場的國際飛行都將出現恐慌性萎縮。

考慮到我國對疫情管控的嚴格程度,公務機客戶重拾國內出行的信心將明顯早於國際出行。由於國際疫情的傳播,出於輸入性疫情管控的需要,政府勢必將逐漸加強國際到港旅客的管理,因此,預計公務航空國際業務的低迷將持續更長時間。

三、未來發展建議

面對這樣的發展困境,我國公務航空企業如果變挑戰為能力,快速突破困局,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苦練內功應對可能延期的寒冬

持續幾年的市場低迷期,已經使得公務航空產業鏈上下遊的市場參與者都感受到了寒意,企業賺錢的難度在不斷提高,加之疫情發展難以精準預測,公務航空企業要做好寒冬期可能延長的準備。未來一年,將是落後企業淘汰的關鍵年,很多企業將面臨生死大考。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苦練內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只有充分發揮企業的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厚積而薄發,才能迎來市場的春天。

2、拓展營銷渠道與手段

公務航空企業應注重拓展營銷渠道和手段,尤其是基於網際網路的營銷方式,便於在疫情期間更多的發展新客戶。從疫情爆發後的企業生存態勢來看,在絕大部分行業中,有線上能力的企業,受到的衝擊會小一些。建議公務航空企業不斷創新發展線上營銷模式,抓住疫情之後可能出現的新客戶、新市場、新趨勢,提早準備,提早布局,才能更好的變危為機,突破發展過程中的困境。

3、著力提升服務品質

服務品質是公務航空企業生存的根本。公務航空企業應結合疫情發展態勢,優化服務流程,加強疫情防控管理,提升服務質量,優化客戶體驗。注重關注運輸服務的疫情防控,尤其是針對包機服務,儘量減少乘客不必要的人員接觸,並儘可能保證旅客接觸的人員可控、可預期、可追溯。加強與客戶之間信息溝通,讓客戶更全面的了解企業所採取的防控措施的有效性。通過優化特殊時期的客戶體驗,形成良好的消費評價,不僅能提高老客戶的客戶粘性,而且能夠促進公務航空新用戶消費習慣的逐漸形成,逐漸將短期紅利轉化為長期效益。

4、科學合理進行運行管理

疫情管控期間,公務航空企業需要更加科學的運行管理。尤其在機組和一線服務保障人員排班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疫情防控的影響,合理安排人員生產計劃,提高管理效率。對於生產任務不飽和的人員,可充分利用疫情管控時期加強人員培訓,提升企業的整體安全水平和品牌影響力。

注:原文發表於《中國民用航空》2020年第4期。

相關焦點

  • 疫情下中國支線航空的機遇以及破局之路
    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航空業帶來了重大的衝擊和挑戰,支線航空在疫情恢復階段為保障生產運輸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國更多航空公司計劃引進和運營支線飛機。阿拉善通勤航空試點將原來旗與旗之間公路6~8小時的車程縮短為航空出行的1~1.5小時,在方便百姓出行的同時,潛移默化的改變著當地百姓出行方式和生活節奏,讓我國民航「發展為了人民」的理念惠及大漠百姓。破局:雙循環下的民航強國建設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航空運輸業,全球航空業需求減少,國際航空運輸市場進入了冰封期。
  • 專訪林毅夫:疫情及單邊主義雙壓力下 中國經濟發展如何破局
    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進入衰退,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實現了V型反彈,成為全球唯一經濟正增長的國家,呈現不斷向好的發展趨勢。這種勢頭能否繼續保持?面對疫情和單邊主義,中國如何破局?10月23日,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接受央視記者專訪,對這些問題進行解讀。
  • 在危機中創造機遇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泰國旅遊如何發展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泰國接待的中國遊客數量驟減,不少媒體都報導了泰國旅遊業因疫情而遭受重創的情況。泰國旅遊業管理部門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制定對策,力求在危機中創造機遇,並希望借鑑中國防疫與保持經濟活力並舉的成功經驗。
  • 麥肯錫新冠肺炎疫情簡報中文摘要
    麥肯錫新冠肺炎疫情簡報中文摘要(英文報告發布時間:2020年3月25日)一、當前形勢及發展趨勢在撰寫本文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已超過380,000,並且在世界範圍內迅速增長,15%的住院率可能導致醫院系統超負荷運行。
  • 後疫情時代,研學行業的「破局」契機
    加之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事件的影響,研學行業更是「雪上加霜」——業務停滯、現金流壓力、行業信心、經濟損失、生存危機......一系列的問題降之而來,可以說對行業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然而,這一「世紀暫停鍵」,也讓我們有時間、停下來、靜下心對行業進行反思和思考:研學行業的商業模式是否成熟、粗放式發展野蠻式增長帶來的弊端、行業抵禦風險的機制與能力、行業定位與規範等諸多問題。
  • 新發展格局下體育產業如何破局?中國體育改革,呼喚更多的姚明!--上觀
    編者按:從全球來看,新冠肺炎疫情沒有結束。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預測:全球疫情在1-2年內不會結束,但在世界重新開放和防疫常態化的背景下,精準防疫在未來可能會逐漸成為全球的共同選項。
  • 低成本航空公司如何應對後疫情時代?酷航靈活敏捷、直面未來的破局...
    受疫情影響,低成本航空市場面臨著尤其嚴峻的挑戰。如何在2021年逐漸回暖的市場中抓住機遇,也成為各大低成本航司亟待思考的問題。  就在不久之前,酷航正式恢復鄭州航點,這令酷航擁有了廣州、南京、天津和武漢以外的第五條新加坡往返中國大陸的航線,並且五條航線均將以每周一班的頻率運營。
  • 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合理選擇祛痰藥?
    作者 | 甄霞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呼吸道感染、流感、感冒等疾病以各種病菌為武器發動了進攻,在這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季節,我們一旦與之不期而遇,常見的呼吸系統症狀也就如影隨形。咳痰是很多朋友都體驗過的症狀,下面為您介紹祛痰藥大家族,在藥師的幫助下,更加科學合理用藥,減輕疾病困擾。為什麼使用祛痰藥?
  • 臺灣星宇航空剛開航就遇新冠肺炎疫情 董事長回應:還好飛機少
    航空圈訊 臺灣星宇航空修護棚廠2月29日在桃園機場開工動土,對於星宇航空(STARLUX Airlines)剛一開航就遇上新冠肺炎疫情,出師不利,長榮航空前董事長、星宇航空創辦人、董事長張國煒表示:「還好啦!」
  • ICY全球設計師平臺董事長顧瑩櫻:疫情之下,新消費品牌如何破局
    [億歐導讀] ICY全球設計師平臺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顧瑩櫻發表了主題為「疫情之下,新消費品牌如何破局」的演講。其中ICY全球設計師平臺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顧瑩櫻發表了主題為「疫情之下,新消費品牌如何破局」的演講,其核心觀點為巨大的社會事件和變化會帶來新舊交替,新品牌有更強的變通能力,因此疫情對於新消費品牌是巨大的機會,可以通過產品、渠道、品牌破局來抓住機遇。以下是顧瑩櫻演講速記,經億歐編輯整理:各位好,我是顧瑩櫻!這次跟大家分享在疫情之下的新消費品牌如何破局。
  • 2019年度中國公務與通用航空十大新聞正式發布
    活動旨在以專業客觀視角,盤點中國公務與通用航空市場發展精彩瞬間,並積極探討新形勢下公務與通用航空發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經驗,為推動中國公務與通用航空穩健快速發展貢獻力量。編輯點評:FBO(固定基地運營商)是公務航空發展的基石,中國公務航空市場可否進一步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FBO布局的通達性、功能的完善度和收費的合理性。本次首都公務機價格方案的優化,可以說是在中國公務航空收費改革中做到了先試先行。期待FBO合理收費、規範收費後的良性發展,為支撐中國公務航空市場蓬勃發展發揮關鍵作用,為經濟發展帶來強勁動力。
  • 【圖集】從國泰航空重組,看疫情下的航空業如何自救
    航空業所受到的影響,也間接提供一些啟示,比如針對更易被裁員的員工群體,企業如何調整未來的資源配置。不過裁員也只是航空公司應對疫情的方式之一。讓我們跟隨這些圖集,看看全球範圍內的航空公司如何在疫情下自救。
  • 全球首家 阿聯航空為旅客負擔新冠肺炎費用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鄭雪 報導:為讓旅客安心旅行,阿聯航空在業內首推為旅客負擔新冠肺炎相關費用的新政。若旅客遠離家鄉卻不幸在旅行期間確診新冠肺炎,阿聯航空將承擔最高15萬歐元的醫療費和14天內每天100歐元的隔離費用。
  • 夏春:新冠肺炎疫情被列為「全球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會如何?
    在2003年非典肺炎SARS疫情和甲型H5N1流感(即「禽流感」)疫情爆發和得到控制之後,世衛各成員國意識到全球化下的人口流動速度前所未有,公共衛生安全不再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自己的事情,已經成為需要全球協作解決的問題。
  • 美國航空、英國航空等寰宇一家成員啟動旅客新冠肺炎檢測計劃
    新京報訊(記者 王勝男)疫情的持續給全球航空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衝擊,為了促進國際航班逐漸復甦,近期美國航空、英國航空和其他寰宇一家航空聯盟成員,在從美國到倫敦希思羅機場的部分航班上啟動了基於新冠肺炎防疫的醫學測試試驗,希望以科學的方式證明新冠肺炎檢測可以促進重新開放國際旅行,並減少旅客在抵達後進行檢疫的需要
  • 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國成立的首家航空公司開通首條國際航線
    航空圈訊 中州航空首條國際航線——福州至馬尼拉全貨機航線2021年1月8日開通。據福州空港地勤公司消息, 2021年1月8日13點15分,一架滿載著貨物的B737全貨機從福州機場順利起飛,前往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這標誌著福州機場開通了首條定期全貨機亞洲國際航線。
  • JSSI與中國公務航空集團建立戰略聯盟
    美國著名公務飛機地面小時維護領導品牌JSSI(Jet Support Services, Inc.)公司近日在美國公務航空展(NBAA)上與中國公務航空集團宣布建立戰略聯盟。中國公務航空集團提供飛機購買的一站式服務,包括後期的維護。
  • 體育培訓暑期如何「破局」?
    (新華社)本專題撰文周婉琪 張喆 黃維 楊敏 白志標隨著國內大部分地方逐漸恢復常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按下暫停鍵的各類體育培訓也全面進入復工復產狀態,疫情期間的損失已成事實,能否利用好下半年,尤其是比別人獲取更多客源,在培訓內容上有更多創新,這些都成為體育培訓機構「破局」的關鍵。
  •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高考命題淺析
    本文通過分析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高考命題風向,思考應該如何開展學生的高考複習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問題。關鍵詞:新冠肺炎;命題風向;時事熱點;愛國主義一、導語最近一段時間,可能是中國人的愛國熱情空前高漲的階段,中國面對疫情,用大國風範獲得了世人的矚目和認同
  • 國泰航空獲390億港元「輸血」 跨境航線依賴下如何抵禦疫情衝擊波?
    自2019年中旬至今,國泰航空接連遭遇兩次「黑天鵝」,一次是「修例風波」導致赴港遊客數量驟降,另一次便是新冠肺炎疫情。由於國泰航空業務主要依賴跨境航線,而在疫情期間,跨境旅遊持續受到嚴格限制並需要遵守檢疫規定,難以在短期內恢復正常,導致國泰航空自2月以來每月虧損現金達到25億港元至30億港元。那麼,390億港元的「輸血」能否真正拯救國泰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