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析周星馳的電影並不容易,這就像是將一個完美的藝術品拆開來探究它的創造原理一樣,只能見其形,不能見其神。
在眾多喜劇電影泛濫的今天,我們稍作回憶就會發現,時隔20年,周星馳的喜劇片仍然是經典中的經典,這20年沒有任何電影在創意上超越他,甚至他自己也沒有,《大話西遊》是他創作的巔峰。今天的喜劇片雖多,拍的精彩的也有,可哪一部會讓你想去看第二遍呢?更不要說第三遍、第四遍……甚至在你不開心時候作為精神寄託的存在,我想,唯有周星馳的電影!它已然成為一個符號,在眾多經典影片的璀璨星河中成為最耀眼的一顆,始終佔據人們的視線,震撼眾生的心靈。
可這是為什麼呢?
對此現象我曾大為不解,經過無數遍看片和多年的人生閱歷,終於有了自己的理解:周星馳的電影絕不是簡單粗暴的插科打諢,也不是毫沒來由的無釐頭,相反,它是非常精密的影像、聲音、情感和戲劇因素的設計,有著大量巧妙的創意和神來之筆!而實際上這些也不過是它的外衣,僅憑此還談不上經典,其真正的藝術魅力來自它的悲喜交融,喜劇背後的真相往往是悲劇,而悲劇卻又用喜劇的形式來演繹,讓人分不清悲或喜……
所謂的悲劇和喜劇其實就是一回事,人生的喜劇中本就蘊含著悲,而悲劇中也同樣孕育著喜,或許這才是世界的真實狀態,而周星馳的電影正是這種狀態的完美演繹。
繼周星馳之後的眾多喜劇片大多是模仿他之作,卻只得其皮毛。這些喜劇片往往是笑料有餘而思想匱乏,徒有其表,沒有悲劇意義的喜劇只能是鬧劇。這也正是喜劇自身所遭遇的緊張,在消解了嚴肅性的同時,也消解了自身的意義,最終將淪為純粹的無意義。無意義的東西我們自然不會去看第二遍。而我們一遍又一遍翻看的周星馳電影確有其獨特的精神內核。
「人生的失落不在於你得不到,而在於你竭盡努力,得到了以後才發現,那不是你想要的。」這是周星馳影片《唐伯虎點秋香》的精神內核。
「我心又悲我心又痛,八個老婆如豺狼餓虎,人家當我享盡齊人福,其實空虛寂寞誰人知,誰人知?」這是唐伯虎面對命運的質問。影片一開頭就展示了一幕人生悲劇的畫面,而這一幕的展開竟是伴隨著八個老婆那熱鬧非凡的打牌、賭博場景,讓人滿眼驚駭,才子的詩集被拿來墊桌角,名畫被裁掉一塊充當麻將……讓我們不由替這位絕代才子感到悲哀,八個老婆沒有給他一絲的幸福感,更別提貼心知己。於是,唐寅在人生低谷開始了追求幸福的旅程,他不惜放棄身份,甚至連狗都不如的境況下去追求秋香,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有情人終成眷屬,可是接下來的一幕卻又讓他跌入冰窟:
唐伯虎:「人生大起大落的太快,實在太刺激了……」
秋香:「慢著,劃兩拳先……麻將、牌九、擲骰子四色牌,你總會一樣吧?」
最終他還是沒能得到自己心目中的愛情,秋香和他之前的妻子相比並沒有什麼不同,如果刨去片中的笑料,這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正如唐伯虎所說的,大起之後必有大落。愛情此時破滅成一個笑話,我們很難不發生這樣的疑問:它是否真的存在?
「封建社會權力奴役大眾,可打倒權力的法寶,卻依然還是權力,而有權利就有腐敗。」這是周星馳影片《九品芝麻官》的精神內核,可謂是封建時代平民的集體悲劇,弱勢群體永遠也逃不出的死循環。「要想打敗奸人,就要比奸人更奸!」這是包龍星之父臨死前告訴兒子的真理,也是他一生為官的經驗總結。那幅父親送給他的「廉」字寫得酷似「窮」字,也是對封建權力體制的深刻諷刺。想讓人為官清廉,可清官卻無一不是窮官哪!
當所有人都在對權力趨附而拼命掩蓋冤屈之時,只有一個小人物在為此拼命反抗,替人伸冤,令人不禁唏噓!而這微弱的反抗最終獲得力量的地方,竟是在汙穢的妓院,到這裡,影片對於封建權力的諷刺達到了高潮,想獲最高權力的支持打倒惡勢力竟還要通過要挾來完成。(皇帝支持的原因是自己嫖妓的把柄捏在別人手裡)
當然,片中關於正義的力量也給了我們很多啟發。正義永遠存於大眾心中,每當包龍星做了壞事總會有大量的垃圾扔來,而當他做了善事也總會受到人們擁戴。當他為民請命受挫後,在妓院老鴇吵架中竟明悟了對簿公堂的舌辯之才,苦練之後,最終憑驚人的辯才打敗壞人,替人伸冤,這讓我們明悟,在人生低谷隱藏著制勝的力量。想贏,永遠都不要放棄!
周星馳電影悲喜交融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
《喜劇之王》用愛情來對抗人生和現實的冷酷,周星馳在懷疑努力和奮鬥的意義之後,卻是對愛情保有極大的信心,這是一場小人物事業的悲劇和愛情的喜劇;
《長江7號》看似喜劇的結局,其實代價卻是外星公仔的犧牲,同時犧牲掉的還有小狄那天真無邪的童真……人總要長大,長大的代價就是經歷人生的悲劇;
《食神》同樣讓主角經歷了一場由巔峰到低谷的跌宕人生,其間那深切的慘痛、一夜白髮的悲涼也唯有當事人才能深切體會;
《功夫》何嘗不是一場悲劇,讓人笑到捧腹的同時,周星馳的自嘲也達到了頂峰,現實中受制於人的無奈只能在電影中發洩,這跟阿Q的精神勝利法異曲同工;
《大話西遊》更是一場愛情的悲劇,至尊寶一生錯失愛情的悲哀、片尾那自嘲一般的無聲嘆息(這人好像一條狗啊!)不知讓多少人灑淚……這是一部擁有驚人內涵的電影,也啟發無數人在愛情面前充滿力量,否則將面對無盡的悔恨(筆者就曾看到「內牛」滿面);
《西遊降魔篇》同樣是這場愛情悲劇的延續,只不過從至尊寶轉移到了唐僧身上而已。
很多喜劇電影無視悲劇與喜劇的關係,只模仿周星馳的無釐頭碎片化情節,將之視為主幹,拋棄傳統理念,甚至犧牲劇情,最終淪為末流。其實周星馳電影看似混亂,卻總是由一條符合傳統價值觀的脈絡串聯,將故事講得很完整且飽含情感有血有肉,而搞笑只是點綴而已。所以,我們不用刻意去模仿其橋段,但周星馳電影中所採用的方法和技巧卻可以借鑑,無論是幽默搞怪,或是悲劇喜劇。
說到悲喜劇,周星馳已經運用到爐火純青,人的深層情感被這兩種情緒攪動得一塌糊塗,對戲劇沒有深刻理解的人是無法駕馭的,這也是周星馳電影的成功無法模仿的深層原因,是電影策劃的戰略制高點。這一戰略的實施策略有很多:比如特型演員、連環爆點、犀利臺詞、語言藝術、強烈對比、篡改經典、巧妙嫁接、張冠李戴、角色顛覆等等。周星馳就像一個文章高手,他的電影就像一篇篇精彩絕倫的散文,通過各種修辭和奇妙手法,給我們天馬行空地講述著一個又一個神奇的故事。
特型演員。周星馳電影最據特色的一點就是演員造型與個性的獨特性(這一點在香港電影圈裡還有一人也較為明顯,就是電影怪才徐克)。我們先來看一下周星馳所啟用的角色形象:
如花:橋頭一個婀娜多姿的身影孤孤單單的站在那裡,當某人上去呼喚他一聲後,轉過來的卻是一個身材壯碩,面目黝黑,滿臉青黑色胡茬卻又塗著一臉紅粉,並且挖著鼻孔粗著嗓子說:「你有什麼事嗎?」這就是周星馳電影中經典的美女形象「如花」,讓人一見難忘、幾欲嘔吐,堪稱周星馳第一御用特型演員;
田啟文(綽號田雞):《九品芝麻官》裡把肺咳出來的肺癆、《少林足球》的三師兄、《功夫》裡的斧頭幫師爺:「你有沒有公德心啊,又吵又鬧的,街坊們不用睡覺了?人家明天還要上班吶!」這是個經常被虐的角色;
黃一飛:《少林足球》的大師兄、《百變金剛》的有錢老爸、《大內密探零零發》裡的白雲城主葉孤城;
秦沛:《賭聖》中的洪爺、《審死官》中的八府巡按、《鹿鼎記之神龍教》中的吳三桂,一般充當反派大佬的角色;
劉家輝:《唐伯虎點秋香》裡的奪命書生很出彩;
谷德昭:《唐伯虎點秋香》裡的對穿腸、《食神》裡的唐牛、《少林足球》裡的豆腐金剛隊的隊長,此人十分有才,做過很多電影的編劇、導演,也是《唐伯虎點秋香》的編劇之一;
八兩金:《千王之王2000》的龍五、《食神》裡的小混混、《行運一條龍》的皇極驚天拳掌門吳留手,此人長相可謂極具特點;
劉以達:《食神》裡的少林寺方丈夢遺、《算死草》裡給周星馳剃腋毛的主持、《千王之王2000》的千面人;
羅家英:《大話西遊》裡的唐僧、《國產凌凌漆》裡的聞達西、《食神》裡的爆炸頭髮型的司儀;
陳百祥:《唐伯虎點秋香》裡的祝枝山、《鹿鼎記》裡的多隆、《武狀元蘇乞兒》吏部尚書;
醬爆:《功夫》裡的露股男「包租婆,怎麼突然,沒水了呢?」僅看造型就笑出來了;
……
周星馳的特型演員很多,這裡不一一例舉。幾乎每一個主配角均是造型各異,極為獨特,這是周星馳電影最大的特色,使得其電影充滿漫畫風,細看這些特型演員都有很強的漫畫感,加深觀眾印象的同時,也凸顯了角色個性和戲劇張力。同樣的,徐克影片裡的鬼腳七、牙擦蘇、烽火連城、東方不敗等等人物也都是造型獨特、印象深刻。僅從這一點可以斷定周星馳和徐克都是很懂戲劇的電影人。
連環爆點。受周星馳電影的啟發,現在很多喜劇片裡都會埋伏爆笑點,往往一場電影下來爆笑不斷,可是有一個問題,這些電影的爆點往往不連貫,或分布無規律,往往電影中會出現很長一段的冷場,影響整體觀感,更不用提經典戲劇三幕式的連環爆點推波助瀾將觀眾血液推向高潮了。這一點唯有周星馳做到了。
當然,並非他所有的電影都有這麼高的水準,但其幾部代表作無一不是連環爆點,三幕式一浪高過一浪。《唐伯虎點秋香》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有耐性扒片的話,你會發現周星馳電影其實就是爆笑橋段一段套著一段,環環相扣,紋絲合縫,毫無冷場,這不但要求編劇的功力,更是對多餘鏡頭的剔除,以及情節畫面轉場的要求極高,甚至在情節轉換、鏡頭切換之間都會爆出火花,進而根據整部影片的結構來調整爆點的節奏,讓整個戲劇起承轉合一步一步推向高潮。
犀利臺詞。周星馳電影的臺詞看似碎片化、無釐頭,但其內涵十分犀利,往往能一針見血,且不乏幽默。
1.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你的劍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不用再猶豫了!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出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大話西遊》
2.做人如果沒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分別?——《少林足球》
3.我對皇上景仰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鹿鼎記》
4.你可以說我是跑龍套的,但是你不可以說我是「臭跑龍套」的!——《喜劇之王》
5.你快回火星吧,地球很危險。——《少林足球》
6.不開心,就算長生不老也沒用,開心,就算只能活幾天也足夠!——《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
7.我正在談兒女私情,國家這種小事改天再說啦!——《國產凌凌漆》
8.不是我喜歡打架,是有很多人喜歡被我打!——《鹿鼎記》
9.雖然你們是扮演路人甲乙丙丁,但是一樣是有生命、有靈魂的。——《喜劇之王》
10.大哥你別鬧了,看看你那麼乾淨,進去化個妝再來吧。你看看我,爛命一條,滿手爛瘡,你怎麼慘得過我啊?——《唐伯虎點秋香》
11.如花!真的是你!——《九品芝麻官》
12.面子不是被是給的,是自己湊上來丟的。——《回魂夜》
13.實不相瞞,我看閣下從頭到腳指頭,沒有一處不入乞丐的型格啊!——《武狀元蘇乞兒》
這些臺詞的風格被稱為「無釐頭」,「『無釐頭』是粵方言,本應寫作『無來頭』,因粵方言『來』與『釐』字讀音相近,故寫作『無釐頭』。指一個人言行毫無意思,莫名其妙。」故意將一些毫無聯繫的事物現象進行莫名其妙的組合串聯或歪曲,以達到搞笑或諷刺目的的方式。無釐頭語言或行為實質上有著深刻的社會內涵,透過其嬉戲、調侃、玩世不恭的表象,直接觸及事物的本質。周星馳電影受人喜愛的原因之一就是:違背常理的語言,直擊本質的幽默。而這一切都脫離不開其對語言藝術的掌控。
…………………以下內容引用了相關學術理論,有些深度,喜歡小白的童鞋可以直接跳到最後…………………
語言藝術。
幽默是周星馳電影的生命力所在,而語言又是構成幽默的主要元素。相比於花哨的畫面,周星馳電影的語言更為出彩。毫無疑問,周星馳製造了銀幕上的語言狂歡,讓人們從語言規範的嚴格束縛中解脫出來,給了語言一定的自由空間,也為幽默語言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借鑑。
周氏幽默的生成並非無章可循,其在電影語言中運用了大量比喻、誇張、排比、反覆、借代、寄寓、互文、設問、引用、呼告、頂真等等修辭格。修辭學、語法學、語用學為漢語言文學研究的三大基礎學科,用這三大方法可以解析所有文化作品,包括所有類型文學和影視創意作品。語法和修辭我們都不陌生,語用學是語言學各分支中以語言意義為研究對象的新興學科領域,其最關鍵的元素一個是語義,另一個是語境,是專門研究語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學問,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話語,研究如何通過語境來理解和使用語言。語用學對周氏語言有很強的解釋力,我們可以用語用學的合作原則、關聯理論和預設理論,以及語法和修辭學對周星馳電影的幽默語言進行深刻的剖析,找出周星馳電影成功的秘訣所在。
首先,我們從語法學角度分析偏離理論:語音偏離、詞彙偏離、語法偏離、語義偏離。王希傑先生在他的《修辭學通論》指出:「修辭學不能迴避現實;現實是:一切都是對理想狀態的變異和偏離,不過程度有所不同罷了。」他闡述了一組重要的概念:零度和偏離。零度是理想化的狀態,而偏離就是面對現實的策略和方法。許多笑話和幽默都是偏離引起的,這也正是周星馳電影的一大特色。
1.語音偏離,故意錯讀。
包龍星:不行,我是一個好官(小聲)。混你的帳,天子犯法,與「蔗」民同罪。
有為:庶民。(《九品芝麻官》)
這一看似錯誤的改動,不但加強了喜劇效果,而且從側面反映出官場的黑暗,包龍星目不識丁,連庶民都能說成蔗民,無疑是對官場的一大諷刺。再如:
皇上:小寶,你沒事吧?
小寶:嗯,幸好有件天蠶寶衣穿在裡面,皇上龍體無「羔」吧?
皇上:我沒事,這次你護駕有功。(《鹿鼎記之神龍教》)
韋小寶大字不識,卻還常常在皇帝面前拽文,常常錯誤百出讓人哭笑不得。這裡的錯讀不僅為我們製造了笑料,更為塑造韋小寶的滑稽形象增色不少。
2.韻律偏離
「圖畫裡龍不吟虎不哮,小小書童可笑可笑。棋盤裡車無輪馬無疆,叫聲將軍提防提放。」
「十口心思,思君思國思社稷。八目共賞,賞花賞月賞秋香。」(《唐伯虎點秋香》)
在這兩句對白裡,本來嚴肅典雅的對聯,用上了無釐頭式的押韻,傳統文化在他的語言裡被做了大膽的修改,成了戲弄太師爺的工具。
3.詞彙偏離,詞語改裝
「根據表達的需要,抽換現成詞語中的某些語素,仿擬構成一個臨時性的新詞,換上的語素可突出強調表達的重點,表達也往往幽默風趣」,周星馳在電影中主要採用了這種方式對我們熟知的成語、歷史名詞和俗語進行了改裝。例如:
到了現在這個地步,我沒辦法不表達我的真正身份,其實我就是射鵰英雄的傳人,東方不敗的師傅——西方失敗。(《鹿鼎記之神龍教》)
如此將人們耳熟能詳的金庸小說人物拿出來惡搞一下,並且改造出了東方不敗的對立詞「西方失敗」,使觀眾既感熟悉又覺陌生,不禁莞爾。又如:
宋世傑:大人,請準許我幫我的女兒換尿片。
尋夫達人:混帳,公堂之上竟然做這種事。
(這時,陪審的何大人放了一個響屁)
宋世傑:公堂之上,只準州官放屁,不準百姓拉屎。(《審死官》)
這一段將「只準州官防火,不許百姓點燈」進行了改裝,雖說改的粗俗,在當時的情況下,卻也合情合理,甚是巧妙。
4.語言對象偏離:人物與語言的錯位
(韋小寶見到海公公戴墨鏡)
韋小寶:不過以公公你如此英俊挺拔,器宇不凡,還做太監做到長鬍子這麼有突破性,不必用眼鏡也夠酷的了。(《鹿鼎記》)
韋小寶口中的英俊挺拔、器宇不凡完全不符合海公公的形象,表面看似在稱讚海公公,實則是對他的取笑。
5.語法偏離:變換語序
白晶晶:放過你?你給我一個不殺你的理由!
至尊寶:正在想……你給我個殺我的理由先!(《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
至尊寶:想殺我哪有那麼容易,問問我兄弟們先!(《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
韋小寶:我有事走先!(《鹿鼎記》)
「……先」是周星馳電影中的經典句式,廣為流行。這種偏離常規的語序,讓人眼前一亮,語言表達俏皮幽默。
6.搭配偏離:詞語超常規搭配
唐伯虎:我感動的有點想哭。你的觀察力真是驚天地,泣鬼神。如果唐伯虎能有你這位紅顏知己,真是死而無憾!
秋香:你別逗我了!(《唐伯虎點秋香》)
「觀察力」與「驚天地,泣鬼神」屬於語義上的超常規搭配。常常用「驚天地,泣鬼神」來形容人的舉止、行為等,與觀察力搭配有些大材小用,且不符合人們的表達習慣,但此處說話人想恭維對方以博取好感,就用了如此誇張的搭配,收到了幽默風趣的效果。
7.語義偏離:貶義褒用
包龍星:你真的欣賞我?老頭子。
戚老:沒有你這種貪官,我們奸商就沒有好日子過了。
包龍星:原來都是自己人。(《九品芝麻官》)
包龍星因為貪贓枉法,顛倒是非,深遭百姓痛恨,人見人打,但他遇見戚老之後,戚老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而是對他十分友善,所以有了上面的一番對話。用「貪官」指稱包龍星,而自稱「奸商」,很明顯的不是自我貶低,而是貶義褒用,以這種方式向包龍星示好,暗示他們應是自己人,是知己。表面貶低實則恭維,也只有這樣的偏離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綜上所述,偏離是對周星馳電影語言製造幽默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周星馳電影中各種語言因素被充分調動,通過對於語言世界的語音、詞彙、語法、語義的偏離形成了語言不同層面的手段協調和創新,給人以新鮮感、詼諧風趣,達到了最佳的幽默效果。
接著,我們從修辭學角度來分析。
從本質上講,「修辭就是一種為了達到一定意圖而有意識、有目的、正確、合理、有效地運用語言的個性化手段的言語交際行為。」在言語交際過程中,對各種語言要素的選擇、組合及修辭手段的運用方面常常表現出一定的個性特徵,或為表現人物的話語特徵,或為反映人物的知識水平,又或者為達到某種特殊的表達效果,是塑造語言個性的重要手段。周星馳電影的幽默語言深深地打上了無釐頭的風格烙印,其語言和行為沒有明確的目的、粗俗隨意、荒誕可笑,修辭手段的運用上也鮮明地體現出這一風格特徵。
1.詞語錘鍊個性化:使詞語使用的語言環境陌生化
(唐伯虎與一人比慘,慘人的小狗突然死去)
旺財……旺財……旺財你不能死啊,旺財,你跟了我這麼多年,對我有情有義,肝膽相照,但是到了現在我連一頓包飯都沒讓你吃過,我對不起你啊,旺財!(《唐伯虎點秋香》)
「有情有義」「肝膽相照」是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的高尚的友誼的,一般用在較為莊重的場合,而此處卻用在了人與死去的狗之間,這樣的語境對這兩個詞來說是陌生的,荒唐之至,但正是這樣的荒唐博得了觀眾的笑聲。
2. 詞語的語體色彩陌生化
(零零漆受了槍傷,阿琴幫他取出腿部的子彈)
零零漆:子彈射入了我的大腿骨,壓住了我的大動脈,擋住我的三叉神經,現在我左邊腦部缺氧麻痺,右半身開始癱瘓,(撕開褲子)一定要用刀割開傷口把子彈取出來。(《國產零零漆》)
零零漆是市井小民卻滿口現代醫學詞彙,儼然一個醫學專業人士.」大動脈」「三叉神經」等如此專業的醫學術語從零零漆的口中說出,既不符合他的身份也不符合當時的口語交談,而且在當時緊急情況下,還能如此滔滔不絕,讓人覺得荒唐可笑。
3. 靈活選擇句式
至尊寶:我就是你五百年後的老公五百年後你因為我而放棄現在這段感情我千辛萬苦回到這來和在這兒做的所有這些事情全都是為了你晶晶我想念你我真的想念你我太——想念你了!你相不相信?
白晶晶:不相信。(《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
至尊寶在五百年前巧遇自己要找的白晶晶,內心喜悅,激動無比,急於告訴她一切,所以用了一個超長的緊句,將正常情況下應有的標點停頓全部省去,結構上高度集中如此多的語義內容一氣呵成。雖然違反了人們固有的表達習慣,但在當時的情境下,這樣反常的句式處理卻生動刻畫了至尊寶巧遇白晶晶的喜悅和急切心情。再如:
看看你這副德性,鬼鬼祟祟,丟人現眼,披頭散髮,人模狗樣,怎麼跟我出來闖蕩江湖,啊?(《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
一個簡單的意思,說話人分成了若干個短句,將信息點擴散開,結構過於鬆散,說話人的慢條斯理無形中加強了語義,將恨鐵不成鋼的心情步步升華,突出了自己的強勢地位,這樣囉嗦的鬆散表達,新穎獨特,惹人發笑。
4.句式整散的錯綜配合
對!不過她們已經跳槽到我這邊來了,難道她們沒有告訴你呀?你人又老,錢又沒有,連妓女都跑路,你不死也是個廢物,你做人不精,做鬼不靈,投胎不濟,來生定是個菠蘿心(吃完就被人扔了)。(《九品芝麻官》)
此例是妓院老闆娘與他人吵架時的對白,散句中夾雜著整句,「做人不精,做鬼不靈,投胎不濟」都是四個音節,結構相同,整齊均勻,增強了語言的氣勢,用在吵架的場合十分恰當巧妙;散句的配合使語言表達生活化,符合人物的身份,隨意活潑,這效果是整句所達不到的,整散的錯綜配合,急緩有致,效果獨具。再如:
你是檸檬頭,老鼠眼,鷹鉤鼻,八字眉,招風耳,大翻臉,老薑牙,燈芯脖子,高低膊,長短手,雞胸,狗肚,飯桶腰,我要是你,我早就自盡了。(《九品芝麻官》)
該句用了大量的三字短語,且都是偏正結構,表達整齊,頗具氣勢且生動活潑,最後以散句表達收尾,整散結合,對人物進行了誇張諷刺式的描述,喜劇效果突出。
5.誇張修辭格
內容上的誇張:
我對你的景仰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有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鹿鼎記》)
將虛幻的「景仰」同現實中的「滔滔江水」做比,如此劃帳出人意料,令人稱奇。觀眾不禁為這種創新式的荒誕感到可笑。
形式上的誇張:
你想要啊?悟空,你想要的話你就說話嘛,你不說我怎麼知道你想要呢。雖然你很有誠意地看著我,可是你還是要跟我說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嗎?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難道你真的想要嗎?……
悟空他要吃我,只不過是一個構思,還沒有成為事實,你又沒有證據,他又何罪之有呢?不如等他吃了我之後,你有憑有據,再定他的罪也不遲啊!(《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
《大話西遊》給我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囉嗦的唐僧了,唐僧給觀眾帶來了太多的笑聲。影片塑造的唐僧形象顛覆了我們頭腦中固有的傳統形象,將語言的形式誇張用到了最大程度,我們不能不為周星馳電影的大膽創新感到驚嘆。
6.仿擬格
仿擬也叫套用,或翻造,是一種積極的修辭手段。仿擬格是為了實現一定的辭效,適應特定的語境,故意仿效既有的詞、語、句子或作品的格調,創造偶發性的語言成分或言語作品的一種修辭方式。
周星馳電影對仿擬辭格也進行了大膽的創新,突破仿擬辭格固有內容,將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語言形式作為仿擬的對象,如專有名詞、經典電影對白、廣告語、電影頒獎典禮語言等等。
經典電影對白的仿擬:
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我沒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重新來過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大話西遊》)
這段被無數青少年奉為經典的愛情告白模仿自影片《重慶森林》的一段對白「1994年5月1日,有個女人對我說了一聲生日快樂。因為這句話,我會一直記得這個女人。如果記憶是一個罐頭,我希望這罐頭永不過期,如果一定要加上一個日期,我希望是一萬年」。
對廣告的仿擬
華夫人:剛才你吃的東西已經被我下了天下第一奇毒——一日喪命散。
唐伯虎:哈哈哈……天下第一奇毒那輪得到你的一日喪命散,應該是我們唐家的含笑半步癲才對。
華夫人:哈哈哈……廢話,我們一日喪命散是用7種不同的毒蟲加上鶴頂紅提煉七七四十九天,無色無味,殺人於無形。
唐伯虎:我們唐家的含笑半步癲是用蜂蜜、川貝、橘梗、加上天山雪蓮製成,不需冷藏也沒有防腐劑,除了毒性猛烈以外,味道還很好吃。
華夫人:吃了我們「一日喪命散」的人,一日之內會武功全失,經脈逆流,胡思亂想,而致走火入魔,最後會血管爆炸而死。
唐伯虎:沒有錯!而吃了「含笑半步癲」的朋友,顧名思義,決不能走半步路,或者面露笑容,否則也會全身爆炸而死。實在是居家旅行——
華夫人:殺人滅口——
兩人:(齊聲)必備良藥!(《唐伯虎點秋香》)
片中唐伯虎和華夫人都吃了對方的毒藥,為了比出誰的毒藥更厲害,兩人竟對著鏡頭做起了廣告,尤其最後的幾句更是典型的廣告語,在片中顯得十分突兀搞笑。
7.修辭格之反覆
至尊寶:可是我怎麼會愛上一個我討厭的人呢?請你給我一個理由好不好?拜託!
菩提: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
至尊寶:不需要嗎?
菩提:需要嗎?
至尊寶:不需要嗎?
菩提:需要嗎?
至尊寶:不需要嗎?
菩提:哎,我是跟你研究研究嘛,幹嘛那麼認真呢……需要嗎?
(至尊寶陷入沉思)
這則對白用了間隔反覆,談話雙方三次反覆,展開關於愛情的辯論,最後以菩提的妥協而告終。辯論看似沒有結果,但菩提最後一次若有所思的重複「需要嗎」三個字,將至尊寶帶入深深的思考,從影片後來的發展來看,至尊寶受了菩提的啟發對愛情有了新的認識。此處的反覆,雖沒有語言內上的變化,但無形之中強化了語義,層層深化,步步加強。
8.修辭格之比喻
悟空:哈哈哈哈哈!大家看到啦?這個傢伙沒事就長篇大論婆婆媽媽嘰嘰歪歪,就好像整天有一隻蒼蠅,嗡……對不起,不是一隻,是一堆蒼蠅圍著你,嗡…嗡…嗡…嗡…飛到你的耳朵裡面,救命啊!(《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
此處比喻為明喻,孫悟空將自己的師傅唐僧比喻成一堆蒼蠅,相當貼切。
9.修辭格之呼告:
小強!小強你怎麼了小強?小強,你不能死啊!我跟你相依為命,同甘共苦了這麼多年,一直把你當親生骨肉一樣教你養你,想不到今天,白髮人送黑髮人!(《唐伯虎點秋香》)
如此感人至深的悼念,任誰聽了都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但當鏡頭切換到周星馳對著一隻剛剛被踩死的蟑螂說出這番話的場景,痛苦和悽涼的感情立刻變得虛假起來,一切都變得那麼滑稽可笑。
最後,我們用語用學的合作原則、關聯理論和預設理論來分析。
1.合作原則之關係準則
當說話人對所談論的話題做出了一個不關聯的答覆,例如突然改變話題,或者故意對對方作出不符合目的的答覆那麼說話人就違反了關係準則,周星馳的電影常常出現一些毫無關聯、東拼西湊的對白,讓人捧腹大笑。例如:
至尊寶:看到你我不用再回去了,我們成親。
白晶晶:我剛剛睡醒,經過外面無所事事,就順便進來拜師學藝的。你突然跟我提到成親的事……我牙齒還沒刷呢!(《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
這幾句對白語言關係比較混亂,毫無邏輯可言,牙齒還沒有刷勉強可以和剛剛睡醒扯上點關係,但與拜師學藝,成親卻完全扯不上關係,純粹是胡亂堆砌,缺乏關聯。但正是對關聯準則的有意違反,讓我們看到了白晶晶複雜的心理活動,一方面為至尊寶要與她成親而竊喜但又覺得成親之事來得過於突然,所以故意改變了話題,正是語言關係上的混亂將她這種複雜心理生動刻畫了出來。
2.合作原則之方式準則
方式準則要求我們在會話中要做到簡潔條理,儘量避免晦澀、歧義。但對方式準則的違反可以提供給我們更多另類幽默的手段,在周星馳的電影中,說話囉嗦、表達晦澀、歧義都是通過方式準則的違反製造幽默的好方法,並且取得了很好的喜劇效果。
故意將話說的晦澀難懂,晦澀表達往往會讓聽話一方會錯意,通過理解上的失誤來製造幽默。例如:
方唐鏡:多謝,多謝……聽聞大人令母交遊甚廣,無論華洋黑白,一律照殺,大人逢人叫乾爹的功夫,在下早就想請教了。
包龍星:不用這麼客氣,不過我老媽她的確是很好客。
有為:不對啦,他說你媽媽當妓女。
包龍星:你是說我老媽她做妓女,對不對?(《九品芝麻官》)另如:
星星:除了唱歌,我找不到別的方法來表達我內心的興奮和對你的仰慕。哇!好正點吶!
阿梅:我不好看了,你別笑我。
星星:你看這饅頭多正點!嗯…哇!好吃啊!(《少林足球》)
在這幾句對白中,星星違反了方式準則,用了歧義表達,故意隱去「正點」的指稱對象,使得「正點」有了兩層含義:一是稱讚阿梅漂亮,而是用來形容饅頭的美味,這樣就造成了理解上的模稜兩可。星星的目的是試探阿梅的反應,博得她的好感,企圖獲得免費的饅頭吃,但造成了阿梅的誤會,所以最後星星點明饅頭正點,打消了阿梅的一廂情願。
3.關聯理論之關聯錯位
說話人首先給出一定的命題,誘導聽話人做出具有最大關聯性的理解,然後為了出其不意再道出一個與先前話題相反或相異的命題,使聽話人的第一理解短路,先前做出的努力成了無用功,而在第一理解的基礎上再對後一命題做出努力,便會產生意外之效,使聽話人或大吃一驚或忍俊不禁。
船夫:公子,你還真識貨,這麼多船,你偏偏挑中了我這條船,我可是出了名的快啊!
唐伯虎:是嗎?
船夫:當然了!
唐伯虎:哎——你的船在下沉哎!
船夫:我不是說了,沉也沉得快嘛。(《唐伯虎點秋香》)
按常理講,說自己的船快常常指速度快,不會涉及其他含義,所以當船夫給了唐伯虎這樣的明示後,便誘導唐伯虎進入了「船的速度快」這樣的認知語境,加上船夫的進一步明示唐伯虎更加相信自己的推理,但第二輪交談,唐伯虎發現自己獲得了與先前期待相反的結果,船在下沉,而船夫又給出了出其不意的解釋,與先前的語境假設完全矛盾,聽話人出乎意料而產生了幽默效應。
3.預設理論
違反預設的合適性製造幽默
所謂預設的合適性就是說預設要與語境緊密結合,預設是言語行為的先決條件。預設合適,才能通過邏輯、語境等因素將其推導出來,言語交際才能有效進行,但有時為求得特殊表達效果,言語交際雙方有意或無意地說出和預設矛盾的話,違背預設的合適性,反而會產生出人意料的幽默效果。
(深圳某一才是常規一豬肉攤前)
某女甲:你以為躲起來就找不到你了嗎?沒有用的!像你這樣出色的男人,無論在什麼地方,都像漆黑中的螢火蟲一樣,那樣地鮮明,那樣地出眾。你那由於的眼神,唏噓的胡茬子,神乎其神的刀法,和那杯Dry Martine都深深迷住了我。不過雖然你是這樣的出色,但是行有行規,無論怎樣你要付清昨晚的過夜費呀!叫女人不用給錢嗎?(《國產零零漆》)
這是影片中一個妓女的一段獨白,前面大部分臺詞非常的抒情化和文學化,用詩一樣的語言向某人表達她的愛慕之情,我們不難分析出話中隱含著這樣的預設,但這番抒情話語在菜市場這樣的語言環境裡對著一個豬肉小販說出,實在是格格不入,先前的預設很不切合現有的語境。後面的部分妓女恢復了她的本來面目,變成了粗俗的市井語言,語言風格突然轉換,進一步取消了先前預設的合適性,詩一樣的語言頓失美感,只是讓人覺得滑稽可笑。
利用預設的可取消性製造幽默
可取消性是預設的顯著特徵之一。預設和會話含義一樣,可能會因為某種語境因素的影響致使一句話中原有的預設不復存在。把一句帶有預設的話置於突然改變的話語環境之中,原話的預設便會消失,從而產生強烈的幽默衝突效果。周星馳電影這方面的例子很多,例如:
包龍星:他現在氣勢旺,我故意先壯大他的膽子。他膽子一大,就會做錯事,氣勢就會軟弱。到時候我再出其不意地去煎他的皮,拆他的骨。(轉頭看見豹子頭)幹什麼?我在研究怎麼吃乳豬,你連這個也要偷聽?(被豹子頭扯住耳朵拉了出來)
豹子頭:聽說你是這裡的官?(《九品芝麻官》)
此例中,包龍星的獨白前三句預設著「要想辦法抓住豹子頭」,但他在被豹子頭發現後馬上用新的預設「我在研究吃乳豬」取消了先前的預設。二者實力上的懸殊不得不取消先前預設,為的是不讓豹子頭識別他的動機,從中可以表現出包龍星的機智靈活。新預設成功騙過豹子頭,又形象諷刺其為豬。新預設的出現讓觀眾不知所措,唯有付之一笑。
周星馳電影中採用了大量的語境和語義的錯位和衝突,使觀眾在觀影時腦中不斷進行衝突風暴,戲劇張力不斷被強化,情感在無休止的波動中跌宕起伏,妙趣橫生。
綜上可以看出,無釐頭語言雜亂、惡搞的表象之下並非無章可循,周氏的反常規也是從規範的角度出發,仍舊延續著傳統的語言模式,常人思維受文化體制的限制無法像他那樣自由發揮。如果將傳統語言規範比作古箏的琴弦,那麼周氏語言就是一組鏗鏘無比、美妙絕倫的彈奏,是對語用規範的巧妙偏離,是語言世界的縱橫捭闔,雖處處與常規背道而馳,對傳統語言進行誇張解構,但深層上並沒有衝破傳統的底線,而恰恰是對傳統語言的繼承和發展。
然而,現實中,人們對周星馳電影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些更是口誅筆伐。周氏風格對一些人而言就是囂張瘋癲、庸俗無稽,與垃圾無異,然而這些「垃圾」卻有效的表達出人物的內心世界,突出人物性格特徵,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無釐頭(沒來頭)效果——透過粗俗隨意、調侃自嘲和玩世不恭的表象,折射出豐富的社會和人文內涵。在搞笑背後對現實世界進行了深刻的諷刺和揭露,還蘊含了人與人之間深厚的傳統倫理情感,其深層上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發揚。將最抓觀眾、最感人肺腑的部分著力在傳統道義情理觀念上,繼承了儒家崇尚真善美、懲罰假惡醜的傳統精神,滲透出最真實的情感。其實,所有的文化創意作品,包括文學、戲劇和影視在內,最大的價值就是其中那感人至深、發人深省的部分。
如果把《大話西遊》中的喜劇逗笑和旁支情節剔除,只留下這飽含情感的部分,那麼,我們很快就能明了周星馳電影是如何觸動人心的。請觀看《大話西遊》真情版:
《大話西遊》你真的看懂了嗎?
排除掉誇張的演繹和花哨的情節,我們才能看到周星馳為我們準備的禮物。愛情,其實是周星馳電影中一個永恆的主題,在顛覆了所有的經典,打破一切的價值之後,我們發現,只有愛情被周星馳放到了架子的最上層。正如周星馳曾經說過的:他信仰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