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對老年人而言可謂「難以言說之痛」,別人出門帶水杯,這類病人可能需要隨身攜帶方便的尿瓶,稍不注意就因氣味難聞而被隔離在 社交圈之外。這類隱疾是否有比較好的處理方式呢?近日,記者採訪了煙臺毓璜頂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王輝,聽聽他的妙招。
王輝告訴記者,「膀胱起搏器」也稱為骶神經調節術(Sacral Neuromodulation,SNM),是治療多種下尿路功能障礙的有效方法,目前在國內越 來越普及。該方法利用介入技術將低頻電脈衝連續施加於特定骶神經,以此興奮或抑制神經通路,調節異常的骶神經反射弧,進而影響並調節膀 胱、尿道/肛門括約肌、盆底等骶神經支配靶器官的功能,從而達到治療效果的一種神經調節技術。
骶神經調控術治療排尿功能障礙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1997年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了SNM用於治療急 迫性尿失禁,1999年又批准用於治療尿頻-尿急症候群和非梗阻性尿瀦留。
王輝稱,在過去十幾年中,SNM經歷了巨大的技術革新,包括倒刺電極、術中X線透視技術、小型化刺激器的應用等。2016年國產骶神經刺激 系統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同時,超聲引導穿刺技術、3D列印輔助電極植入的探索性研究也相繼在中國進行。2019年此項新技術落地在煙臺毓 璜頂醫院。
骶神經調節術的適應症有哪些?「以前是知症狀沒辦法,現在則是找到了更好的治療方法。」王輝介紹說,SNM的適應證是難治性膀胱過度活 動症(OAB)、非梗阻性尿瀦留(NOR)和大便失禁。我國專家將SNM探索性應用於神經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礙(NLUTD)、間質性膀胱炎/膀胱疼 痛症候群(IC/BPS)及其他排便功能障礙。
2019年,煙臺毓璜頂醫院完成了膠東地區首例「膀胱起搏器」手術,為患者劉某解除了困擾其多年的尿頻尿急和尿失禁症狀。這種手術已經被 FDA批准應用於急迫性尿失禁(UI)、尿急-尿頻症候群(UF)、非梗阻性尿瀦留(UR)、排便功能障礙(FI)等疾病,也在臨床上逐漸拓展應用於間 質性膀胱炎,神經源性膀胱,盆底疼痛症候群,慢性便秘,性功能障礙,腸易激綜合症等,療效顯著且持久。
「SNM是保守治療失敗的大便失禁患者的有效療法。」王輝稱,其他腸道症狀主要指功能性便秘和難治性排糞困難,這一領域的治療仍有爭議 。建議在行SNM之前,先選擇侵入性更小的內外科治療。
王輝告訴記者,骶神經調節術是一種植入式、可程控的骶神經調控系統,該系統在完全不改變人體結構的前提下,以局麻方式將刺激電極植 入骶3神經孔,通過對骶神經的持續性低頻電刺激,達到治癒疾病的效果,是一種全新的「電子藥物」。術後可逆,不損傷自身器官;且手術 方式為微創,在局麻下進行,創傷極小;可調節,術後可根據自身病情進行差異性調控,優勢很明顯。
專家介紹:
王輝,煙臺毓璜頂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及Houston University訪問學者,山東省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尿 控學組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男科學會青年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學會雷射醫學分會外科學組委員,煙臺中西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副主任委 員。一直從事泌尿外科臨床、科研教學工作,在泌尿外科微創、腔內治療以及腎臟移植方面均有豐富經驗和獨到理解。尤其擅長婦科泌尿及 神經泌尿疾病的診治,負責尿動力學檢查工作,在前列腺增生症、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神經源性膀胱等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方面均居省內領先 地位。在膠東地區率先開展了膀胱起搏器植入手術。主持並參與數項相關課題研究,曾獲得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煙臺市科學技術進步獎 等多項獎勵。近年來發表核心期刊論著10餘篇,其中SCI收錄6篇,副主編或參編人民衛生出版社著作4部。
(通訊員 李成修 馬瑾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