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起搏器 還患者「尿」的自由

2020-12-20 濟南日報
  

記者 姜菲菲 通訊員 於莉娟
  55歲的李阿姨,3年前因腰椎受外傷在當地醫院做了腰椎手術。手術1年後,漸漸出現尿頻、尿急,排尿困難的情況,有時尿液會不自主地從尿道流出。而且還伴有長期便秘,一般7天大便一次,需用手輔助,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在這個年齡,李阿姨本該享受退休後的閒暇生活,卻因排尿困難而飽受折磨。由於大小便困難,經常尿褲子,李阿姨越來越自卑、抑鬱,和鄰居、朋友之間也越來越疏遠。幾年來,李阿姨四處求醫但卻始終無果。後來,經推薦來到齊魯醫院泌尿外科就診,檢查結果診斷為:神經源性膀胱合併便秘,充溢性尿失禁,腰椎術後神經損傷。尿流動力學檢查顯示,膀胱收縮乏力,尿瀦留。史本康教授團隊對李阿姨的病情進行了系統分析,決定為她實施國際上治療神經源性膀胱最新方法——骶神經調控術。在史教授的指導下,李巖醫師為李阿姨進行了手術。術後李阿姨排尿困難的情況得到明顯改善,大便也改為1~2天一次,大大提高了生活質量。
  史本康教授告訴記者,神經源性膀胱是泌尿外科常見病之一,尿不暢或尿瀦留是其最常見的症狀,包括由此誘發的泌尿系統併發症,如上尿路損害及腎衰竭等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此病發病機制複雜,多種原因包括腦血管意外、多發性硬化、糖尿病、脊髓病變、椎間盤病變及椎管狹窄均可能引發神經源性膀胱。另外,脊柱手術、婦科手術等也可能損傷排尿相關神經從而誘發神經源性膀胱。因為發病原因複雜,發病機制不明,神經源性膀胱的治療效果欠佳。另外,大量病人因為對此病的認識不足,羞於就醫,延誤治療的情況時有發生。在此,史本康教授強調,神經源性膀胱一定要早期治療、綜合治療,最大限度保護上尿路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史本康教授介紹,骶神經調控療法(俗稱膀胱起搏器植入法)切口小、療效好、恢復快,術後對工作和生活幾乎沒有影響,是目前治療神經源性膀胱、難治性膀胱功能障礙、間質性膀胱炎、慢性盆腔痛、頑固性便秘較好的方法。該治療技術在國外發達國家開展應用較早,手術例數較多,全世界已有二十萬人經過治療,並取得了滿意效果,被譽為對傳統治療方法的革新。我國近幾年也開展了一些該技術臨床應用,療效明顯。作為省內唯一一家開展骶神經調控術的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泌尿外科已為近20例患者免除排尿困難的痛苦,使其「重獲新生」。
  近年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泌尿外科史本康教授團隊一直專注於神經源性膀胱的臨床與基礎研究,臨床上開展了包括肉毒素注射、骶神經調控術等多種新技術,神經源性膀胱的診治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水平。2018年11月,史本康教授團隊完成了全球首例中國製造骶神經電刺激器置入術,為兩名尿頻尿急患者成功安裝了「膀胱起搏器」,打破了美國進口骶神經手術設備的壟斷,降低了治療價格,讓更多排尿功能障礙患者看到了治癒的希望。

■ 專家簡介
  史本康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泌尿外科二病區主任,二級教授、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泰山學者」特聘專家,山東省泌尿系疾病精準診療重點實驗室主任。目前擔任衛生部微創與腔鏡全國考評委員會泌尿科專業委員會副主席,中國醫師協會男科學分會專家指導委員會副組長,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泌尿生殖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委等多項職務。擅長泌尿男性生殖系腫瘤、前列腺疾病、膀胱疾病及女性泌尿科疾病的診治和微創手術,主要研究方向是泌尿系統感染與炎症和膀胱功能障礙性疾病,目前主持國家級課題6項,省部級課題10餘項。相關科研成果以第一位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四項,先後獲得科技部恩德思醫學科技獎內鏡微創名醫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內鏡與微創百位名醫等稱號。

相關焦點

  • 北京醫院:用「膀胱起搏器」還尿失禁患者「身心自由」
    為助力患者「尿」自由,恰逢世界尿失禁周來臨之際,北京醫院適時成立了骶神經調控臨床示範中心。膀胱起搏器植入位置示意圖張耀光介紹,膀胱起搏器類似於心臟起搏器,是一種植入體內長期使用的神經調節治療手段,通過弱電脈衝影響骶神經,調控膀胱、括約肌和盆底神經反射,使其準確向大腦送達「開」、「關」信號
  • 醫生給患者裝上膀胱起搏器,想尿就尿!
    ,結腸造瘻等方法治療,常常效果不佳,患者生活質量低。」孫小科副主任醫師介紹手術的從相關情況 西安市紅會醫院泌尿外科病區孫小科副主任醫師說,膀胱起搏器是骶神經調節的俗稱,是一種新的微創治療手段,近年來歐美流行,被譽為對傳統治療方法的革新,目前全世界已經有二十萬人經過膀胱起搏器治療
  • 膀胱起搏器專克「尿」問題
    據統計,我國有上千萬病人正飽受尿頻、尿急、尿失禁等排尿障礙的折磨,很多病人多次求醫,也吃了很多藥物,卻仍然無法有效改善這些症狀。&nbsp&nbsp&nbsp&nbsp尿失禁作為常見病之一高於糖尿病的發病率,在女性中非常多見,中國女性尿失禁患病率高達34%。這些疾病不僅可導致膀胱和腎臟的感染,而且還讓病情嚴重的患者羞於走向社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 紅會醫院膀胱起搏器手術助尿失禁患者重回生活
    點擊查看 「這20年來都沒辦法往人前湊,身上經常都是一股尿騷味兒,幾次手術不見起效,無意中聽一個老鄉說紅會醫院能治這個病,我想了很久,我還年輕,想體體面面的出現在人前,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我來到紅會醫院找到孫小科教授……」患者薛先生在病房裡滔滔不絕的給大家分享著自己這20年來所發生的事
  • 世界尿失禁周:排尿問題無需羞於見醫 膀胱起搏器助你「尿」自由
    長江商報消息 本報訊 (記者 李佳蕊)據統計目前全球約有兩億人遭受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困擾,其中女性尿失禁發生率就高達34%。在我國,同樣也有上千萬的人正飽受尿頻、尿急、尿失禁等排尿障礙的折磨,為了更好地造福飽受尿失禁疾病折磨的病患,同濟醫院泌尿外科引進高科技骶神經調節(膀胱起搏器)療法,為廣大病患送福音。
  • 膀胱起搏器 讓您告別「尿失禁」困擾
    患病初期往往表現為小便次數增多,不能控尿,如果能在發病初期及時發現並就診,通過藥物幹預即可治癒,如不重視病情延誤治療,再採用藥物治療作用是很有限的。  史本康教授提醒,35歲以上的女性朋友,平時一定要注意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多喝水,不要憋尿,還可以適當做一些膀胱功能訓練。
  • 小小膀胱起搏器,解決頑固尿失禁大問題
    第I期為體驗性植入階段,植入骶神經刺激電極後,連接體外臨時起搏器維持2-4周,讓患者充分體會治療所帶來的益處,以便決定是否繼續II期植入。一旦I期植入效果滿意,可隨之進行永久起搏器植入。以上所有治療過程均可以根據患者自身意願隨時終止,這也是此項治療同其他非可逆性的開放手術相比特別科學的地方。
  • 近五旬患者尿失禁,「膀胱起搏器」助其打敗「社交癌」
    日前,煙臺毓璜頂醫院完成了膠東地區首例「膀胱起搏器」手術,為患者劉某解除了困擾其多年的尿頻尿急和尿失禁症狀。這種手術已經被FDA批准應用於急迫性尿失禁(UI)、尿急-尿頻症候群(UF)、非梗阻性尿瀦留(UR)、排便功能障礙(FI)等疾病,也在臨床上逐漸拓展應用於間質性膀胱炎,神經源性膀胱,盆底疼痛症候群,慢性便秘,性功能障礙,腸易激症候群等,療效顯著且持久。
  • [特別關注-北京]新技術膀胱起搏器 幫助患者告別尿失禁
    [特別關注-北京]新技術膀胱起搏器 幫助患者告別尿失禁 新技術膀胱起搏器,幫助患者告別尿失禁。
  • 不妨試試「膀胱起搏器」
    原標題:不妨試試「膀胱起搏器」植入後,即可治癒或改善狀況尿頻、尿急、尿失禁、排便困難等難言之隱,常常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記者從西安交大二附院泌尿外科獲悉,一些頑固難治的膀胱控制障礙病症,通過在患者臀部皮下組織植入「膀胱起搏器」,就可使症狀消失或改善。
  • 世界尿失禁周:膀胱起搏器已成為「社交癌」治療新希望
    據王建業教授介紹,聯盟的成立旨在促進難治性膀胱過度活動症等難治性功能性排尿障礙疾病的有效治療,通過普及、規範、發展骶神經調節(膀胱起搏器)治療手段,為廣大難治性膀胱過度活動症患者找到「新希望」。膀胱起搏器對急迫性尿失禁患者治癒率達8成「若每天正常喝水1500~2000毫升,正常得小便間隔應在2小時以上,每天正常上廁所的次數應在8次以內,晚上起床上廁所應在1次以內,超過這個次數就需要警惕是否患上了尿失禁。」王建業指出,許多人並不知道憋不住尿、漏尿等現象是疾病,需要治療。
  • 尿失禁兩年苦不堪言 膀胱起搏器輕鬆解決
    11月4日,在西安市紅會醫院普通外科與泌尿外科的病房內,患者常師傅的老伴兒告訴記者。至此,常師傅的膀胱起搏器植入手術二期已經完成。今年68歲的常師傅, 2004年得了腦梗,從2017年開始,常師傅經常出現尿失禁或是無法正常排尿的情況。
  • 頻繁尿失禁怎麼辦?煙臺毓璜頂醫院「膀胱起搏器」成功為患者解憂
    王輝告訴記者,「膀胱起搏器」也稱為骶神經調節術(Sacral Neuromodulation,SNM),是治療多種下尿路功能障礙的有效方法,目前在國內越 來越普及。
  • 有尿憋不住 給膀胱裝個「起搏器」·杭州日報
    本報訊(記者 餘敏 通訊員 宋黎勝)晚上起夜七八次,白天出門隨身帶個尿瓶子。盛大伯被折磨了10來年,最近實在受不了了,給膀胱裝了個起搏器,通過電極控制排尿的「開」「關」信號。這也是我省第一臺膀胱起搏器。 盛大伯有個難以啟齒的毛病:尿頻尿急。即使控制每天的飲水量,每天還得跑十五六趟廁所,晚上要起來七八次。
  • 一天十餘次尿失禁 老人決定給膀胱裝「起搏器」
    無法控制自己的膀胱,每天排尿近20次而且一分一秒也憋不住,這是種什麼感覺?年邁的陳女士(化名)就因這種名為「頑固性膀胱過度活動症」的疾病而飽受折磨,苦不堪言。近日,她選擇成為東北首例接受「膀胱起搏器」手術的患者,在體內植入了一個能控制膀胱的「電開關」,終於可以像正常人一樣控制自己的排尿了。
  • 南方醫院開展膀胱起搏器植入術
    原標題:南方醫院開展膀胱起搏器植入術  科技日報訊 (小楠 李曉姍)南方醫院泌尿外科日前成功開展InterStim膀胱起搏器置入術,標誌著該院功能性泌尿外科診療技術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據該院泌尿外科吳芃教授介紹,InterStim膀胱起搏器類似於心臟起搏器,是一種置入體內長期使用的電調節治療,通過弱電脈衝影響骶神經,調控膀胱、括約肌和盆底神經反射。簡而言之,就是能讓主管膀胱和排尿的神經準確向大腦送達「開」「關」信號。該治療尤其適用於因患各種疾病造成的急迫性尿失禁、尿頻尿急等膀胱過度活動症狀、非梗阻性尿瀦留及間質性膀胱炎等經保守治療效果不理想的患者。
  • 膀胱也能裝起搏器-光明日報-光明網
    尿頻、尿急、急迫性尿失禁……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人會出現以上這些煩惱。雖然不會危及生命,但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很多人被迫減少飲水,不敢參加社交活動,甚至出現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其實,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如今對這類疾病的治療有了新辦法。
  • 美敦力推出膀胱起搏器 四家定點醫院可做手術
    眾所周知,在心血管領域有心臟起搏器,而今在泌尿外科治療尿頻、尿急和排尿功能失常同樣有了起搏器。記者從日前在京舉行的「調亮生命」慈善項目啟動儀式上獲悉,由美敦力公司研發的膀胱起搏器已在我國開始臨床應用。
  • 我市完成首例膀胱起搏器置入術
    華龍網訊(首席記者李珩)人到中年以後,尿頻、尿急和尿失禁是正常現象嗎?其實不然,這些可能都是排尿功能障礙性疾病。7月5日,記者從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獲悉,該院成功完成我市首例膀胱起搏器置入手術,目前,患者術後恢復良好。
  • 膀胱「失控」 起搏器解決大難題
    前幾年劉阿姨經膀胱取活檢檢查明確為間質性膀胱炎,因膀胱間質有廣泛炎症刺激了神經,出現反覆尿路感染,另外還有盆腔疼痛症候群。在接受了藥物、水擴張、膀胱灌注、肉毒素注射等一系列治療後,尿頻尿急、盆腔疼痛的症狀始終纏身。最近,劉阿姨終於在中大醫院泌尿外科找到了對抗頑疾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