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尿失禁周:膀胱起搏器已成為「社交癌」治療新希望

2020-12-20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尿失禁,名副其實的「社交癌」

「10 年了,我沒睡過一個好覺。」 五十多歲的黃阿姨想起過去的生活不禁潸然淚下。她近10 年來飽受尿頻尿急的痛苦,每半小時甚至十幾分鐘就得上一次廁所,晚上睡不著,白天沒精神,還經常發生讓她出現突然尿溼褲子的「尷尬狀況」,以至於她對見人充滿恐懼,整天不敢出門。

「天天困在家裡,真的讓我不想活了」,黃阿姨說,「這10年,偏方、中藥、西藥,膀胱灌注,水擴張各種療法只要聽說有效,就一定去試試」。黃阿姨拿出看病的各種單據,近10年來的看病記錄花費將近20萬。

「尿失禁對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來說,是名副其實的社交癌症。」北京醫院黨委書記、泌尿外科主任王建業介紹說,尿失禁這個名詞雖然大眾不是很熟悉,但它的發病率很高,我國部分地區開展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尿失禁發病率為18%~53%不等,老年婦女的發病率高達70%。美國泌尿學會的統計顯示,有超過50%的女性面受到尿失禁困擾。

「尿失禁不僅給病人帶來焦慮、尷尬和沮喪等不良情緒,而且嚴重地影響了病人的工作和生活。但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認為尿失禁是因為年齡增大而發生的自然現象而選擇默默忍受,這是一種十分錯誤的觀點。」王建業指出。

為了在世界範圍內提高尿失禁的疾病意識,2009年,國際尿控協會(ICS)發起世界尿失禁周(WCW)活動,並將每年6月份的最後一周定義為世界尿失禁周,並在此期間進行世界範圍內的尿失禁知識推廣。

為促進諸如難治性膀胱過度活動症等難治性功能性排尿障礙疾病的有效治療,2015年3月,由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尿控學組發起,王建業牽頭成立中國骶神經調節專家聯盟。據王建業教授介紹,聯盟的成立旨在促進難治性膀胱過度活動症等難治性功能性排尿障礙疾病的有效治療,通過普及、規範、發展骶神經調節(膀胱起搏器)治療手段,為廣大難治性膀胱過度活動症患者找到「新希望」。

膀胱起搏器對急迫性尿失禁患者治癒率達8成

「若每天正常喝水1500~2000毫升,正常得小便間隔應在2小時以上,每天正常上廁所的次數應在8次以內,晚上起床上廁所應在1次以內,超過這個次數就需要警惕是否患上了尿失禁。」王建業指出,許多人並不知道憋不住尿、漏尿等現象是疾病,需要治療。更有不少人因為羞於啟齒而耽誤寶貴的治療時間,還讓自己的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事實上,先進的醫學技術能夠很好地治療尿失禁所以尿失禁患者應及時向專業人士尋求治療,才有可能早日擺脫尿失禁的困擾與尷尬。

王建業介紹說,尿失禁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壓力性尿失禁,比如一些人在咳嗽、打噴嚏、大笑、跑步、下蹲等時候會漏尿;另一種是急迫性尿失禁,也就是憋不住,剛感受到尿意就已經要排尿了。對張力性尿失禁而言,女性由於尿道短,缺少彎折,相對於男性而言更容易患病,但可以通過鍛鍊來改善症狀,還有一些外科手術可以治療。而急迫性尿失禁往往源於膀胱過度活動,也就是控制膀胱收縮排尿的神經難以正確傳遞開關信號,在治療上就要困難得多。

急迫性尿失禁除了給人們帶來尷尬之外,還會引起其他一些問題。比如老年人跌倒意外,多數是在夜間,因為夜尿急迫,起身去廁所的途中發生的。如果能夠有辦法從根本上改善膀胱過度活動所產生的急迫性尿失禁症狀,許多跌倒意外都可以避免。

骶神經調節聯盟成員之一的朝陽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張小東教授是國內較早一批開展膀胱起搏器療法的專家,在膀胱起搏器診療領域具有豐富的經驗,據介紹,膀胱起搏器在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治療中成功率達8成左右。

「對於每天跑廁所多次的難治性膀胱過度症患者來說,膀胱起搏器可以有效緩解症狀,並幫助控制尿意,可以讓患者充分改善睡眠及生活質量。」張小東指出。

骶神經調節專家聯盟成員之一,北京博愛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廖利民教授介紹說,膀胱起搏器類似於心臟起搏器,是一種置入體內長期使用的電調節治療通過弱電脈衝影響骶神經,調控膀胱、括約肌和盆底神經反射。簡而言之,就是能讓主管膀胱和排尿的神經準確向大腦送達「開」、「關」信號。該治療尤其適用於因患各種疾病造成的急迫性尿失禁、尿頻尿急等膀胱過度活動症症狀,還有非梗阻性慢性尿瀦留、以及間質性膀胱炎排尿相關的等經保守治療效果不理想的病人。排尿症狀的改善,能使病人恢復日常活動,也避免接受膀胱擴大或尿流改道等創傷很大的手術。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17.5萬人受益於該療法。

膀胱起搏器治療分體驗治療和長期置入兩個階段。體驗治療可以讓病人在置入起搏器前親身體會這項治療對自己的效果,經過體驗治療,記錄排尿日記情況和評估症狀改善情況,如果病人在體驗期間能夠獲得症狀緩解,表示適合置入膀胱起搏器進行長期治療。

膀胱起搏器長期置入是將起搏器置入皮下脂肪組織並固定電極線,起搏器由醫用程控儀開啟並設定適當的刺激程序,病人另有一個體外遙控器可以開關和調節起搏器程序。患者可定期回醫院,請醫生隨訪病情,醫生再根據病情進展請工程師調節程序設定。手術完成兩三天就可以出院,兩周後打手機、用微波爐、下水遊泳等都不成問題。

廖利民介紹說,為了讓更多難治性膀胱過度活動症患者體驗到膀胱起搏器的「神奇」,美敦力公司新從國外引進了門檻更低的體驗電極,費用低,測試時間短,膀胱起搏器是否有效一試便知,且簡單微創,當天或第二天即可出院回家。


相關焦點

  • 尿失禁周|給膀胱加上「開關」,打破「社交癌」魔咒
    2009年,國際尿控協會(ICS)發起國際尿失禁周(WCW),並將每年6月的最後一周定義為國際尿失禁周,並在此期間進行世界範圍內的尿頻、尿急、夜尿和尿失禁等尿控相關疾病普及,目前已連續舉辦八屆。國際尿失禁周在2010年由中華醫學會泌尿分會尿控學組首次引入中國。
  • 膀胱起搏器專克「尿」問題
    這其中近 6成患者是很難找到合適治療方法的膀胱過度活動症患者,基本上喪失正常的社交生活,因而被稱為「社交癌」。&nbsp&nbsp&nbsp&nbsp膀胱過度活動症,被定義為一種以尿急症狀為特徵的徵候群,常伴有尿頻和夜尿症狀,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
  • 世界尿失禁周:排尿問題無需羞於見醫 膀胱起搏器助你「尿」自由
    長江商報消息 本報訊 (記者 李佳蕊)據統計目前全球約有兩億人遭受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困擾,其中女性尿失禁發生率就高達34%。在我國,同樣也有上千萬的人正飽受尿頻、尿急、尿失禁等排尿障礙的折磨,為了更好地造福飽受尿失禁疾病折磨的病患,同濟醫院泌尿外科引進高科技骶神經調節(膀胱起搏器)療法,為廣大病患送福音。
  • 小小膀胱起搏器,解決頑固尿失禁大問題
    據了解,這已經是該院近期(1月內)植入的第三例膀胱起搏器了。而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膀胱起搏器已使數以萬計的病人恢復了正常的排尿功能,開始了嶄新的生活,其療效長期穩定。膀胱起搏器治療手術創傷小,安全性高,不破壞身體組織,並可根據病人的病情進行體外無創性參數調整,以獲得最佳療效。
  • 近五旬患者尿失禁,「膀胱起搏器」助其打敗「社交癌」
    日前,煙臺毓璜頂醫院完成了膠東地區首例「膀胱起搏器」手術,為患者劉某解除了困擾其多年的尿頻尿急和尿失禁症狀。這種手術已經被FDA批准應用於急迫性尿失禁(UI)、尿急-尿頻症候群(UF)、非梗阻性尿瀦留(UR)、排便功能障礙(FI)等疾病,也在臨床上逐漸拓展應用於間質性膀胱炎,神經源性膀胱,盆底疼痛症候群,慢性便秘,性功能障礙,腸易激症候群等,療效顯著且持久。
  • 北京醫院:用「膀胱起搏器」還尿失禁患者「身心自由」
    為助力患者「尿」自由,恰逢世界尿失禁周來臨之際,北京醫院適時成立了骶神經調控臨床示範中心。折磨兩億人的「社交癌」65歲的朱阿姨(化名)並沒有迎來令人歡喜的退休生活。隨著年紀的增長,她的尿失禁病情愈發嚴重,連正常喝水和「動彈」都成了奢望。
  • 膀胱起搏器 讓您告別「尿失禁」困擾
    、尿急、尿失禁等症狀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痛苦,而這些症狀和痛苦也正是許多患者羞於說出的隱患。  患病期間,李女士跑過無數家醫院,口服藥、注射藥等治療方式都用過,但都收效甚微。這讓她一度對人生失去信心。  今年12月份,李女士又來到齊魯醫院泌尿外科就診,在泌尿外科二病區主任史本康的介紹下,李女士免費安裝了醫院剛剛引進的InterStim膀胱起搏器,成為第一位在齊魯醫院免費體驗膀胱起搏器的患者。
  • 一天十餘次尿失禁 老人決定給膀胱裝「起搏器」
    無法控制自己的膀胱,每天排尿近20次而且一分一秒也憋不住,這是種什麼感覺?年邁的陳女士(化名)就因這種名為「頑固性膀胱過度活動症」的疾病而飽受折磨,苦不堪言。近日,她選擇成為東北首例接受「膀胱起搏器」手術的患者,在體內植入了一個能控制膀胱的「電開關」,終於可以像正常人一樣控制自己的排尿了。
  • 紅會醫院膀胱起搏器手術助尿失禁患者重回生活
    點擊查看 「這20年來都沒辦法往人前湊,身上經常都是一股尿騷味兒,幾次手術不見起效,無意中聽一個老鄉說紅會醫院能治這個病,我想了很久,我還年輕,想體體面面的出現在人前,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我來到紅會醫院找到孫小科教授……」患者薛先生在病房裡滔滔不絕的給大家分享著自己這20年來所發生的事
  • 頻繁尿失禁怎麼辦?煙臺毓璜頂醫院「膀胱起搏器」成功為患者解憂
    尿失禁對老年人而言可謂「難以言說之痛」,別人出門帶水杯,這類病人可能需要隨身攜帶方便的尿瓶,稍不注意就因氣味難聞而被隔離在 社交圈之外。這類隱疾是否有比較好的處理方式呢?近日,記者採訪了煙臺毓璜頂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王輝,聽聽他的妙招。
  • [特別關注-北京]新技術膀胱起搏器 幫助患者告別尿失禁
    [特別關注-北京]新技術膀胱起搏器 幫助患者告別尿失禁 新技術膀胱起搏器,幫助患者告別尿失禁。
  • 尿失禁兩年苦不堪言 膀胱起搏器輕鬆解決
    至此,常師傅的膀胱起搏器植入手術二期已經完成。今年68歲的常師傅, 2004年得了腦梗,從2017年開始,常師傅經常出現尿失禁或是無法正常排尿的情況。針對常師傅的情況,孫大夫決定為患者做膀胱起搏器植入手術。「大部分腦梗的人都會覺得是自己身體各項機能下降,導致前列腺出現問題,於是做一個膀胱造瘻,插一個尿管,湊合生活。但其實,腦梗會造成身體各項神經的紊亂,比如這次安師傅的情況,是由於腦梗導致其骶神經出現問題,才會發生排尿不暢等情況。因此我們要對症下藥,為其安裝膀胱起搏器,刺激骶神經。」
  • 醫生給患者裝上膀胱起搏器,想尿就尿!
    ,吃了很多種藥,效果不佳,情緒非常低落,近日來到西安市紅會醫院治療,該院泌尿外科孫小科副主任針對小方的病情,採取骶神經調節治療法,在體內植入膀胱起搏器,手術後第二天,小方排氣明顯增多,兩周後可自主排尿排便,看見這種驚人的效果,小陳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要求永久刺激器植入,現在小陳排尿排便和受傷前一模一樣,即將康復出院的小陳非常高興。
  • 膀胱起搏器 還患者「尿」的自由
    由於大小便困難,經常尿褲子,李阿姨越來越自卑、抑鬱,和鄰居、朋友之間也越來越疏遠。幾年來,李阿姨四處求醫但卻始終無果。後來,經推薦來到齊魯醫院泌尿外科就診,檢查結果診斷為:神經源性膀胱合併便秘,充溢性尿失禁,腰椎術後神經損傷。尿流動力學檢查顯示,膀胱收縮乏力,尿瀦留。史本康教授團隊對李阿姨的病情進行了系統分析,決定為她實施國際上治療神經源性膀胱最新方法——骶神經調控術。
  • 膀胱也能裝起搏器-光明日報-光明網
    尿頻、尿急、急迫性尿失禁……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人會出現以上這些煩惱。雖然不會危及生命,但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很多人被迫減少飲水,不敢參加社交活動,甚至出現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其實,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如今對這類疾病的治療有了新辦法。
  • 不妨試試「膀胱起搏器」
    原標題:不妨試試「膀胱起搏器」植入後,即可治癒或改善狀況尿頻、尿急、尿失禁、排便困難等難言之隱,常常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記者從西安交大二附院泌尿外科獲悉,一些頑固難治的膀胱控制障礙病症,通過在患者臀部皮下組織植入「膀胱起搏器」,就可使症狀消失或改善。
  • 成年人也會尿褲子!尿頻、尿急很可能是膀胱失靈了!
    本文專家:呂堅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教授,上海交大尿失禁及盆底重建診治中心副主任。擅長:女性尿失禁、膀胱過度活動症、慢性盆底疼痛、盆底鬆弛、頑固性排尿功能障礙等盆底相關疑難疾病「不是在廁所裡,就是在去廁所的路上;突然有尿意後一刻都不能忍,尿急的同時還伴有無法抑制的漏尿,根本控制不住,尿就順著褲子流下來… …」這是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生活狀態。
  • 美敦力推出膀胱起搏器 四家定點醫院可做手術
    眾所周知,在心血管領域有心臟起搏器,而今在泌尿外科治療尿頻、尿急和排尿功能失常同樣有了起搏器。記者從日前在京舉行的「調亮生命」慈善項目啟動儀式上獲悉,由美敦力公司研發的膀胱起搏器已在我國開始臨床應用。
  • 有尿憋不住 給膀胱裝個「起搏器」·杭州日報
    本報訊(記者 餘敏 通訊員 宋黎勝)晚上起夜七八次,白天出門隨身帶個尿瓶子。盛大伯被折磨了10來年,最近實在受不了了,給膀胱裝了個起搏器,通過電極控制排尿的「開」「關」信號。這也是我省第一臺膀胱起搏器。 盛大伯有個難以啟齒的毛病:尿頻尿急。即使控制每天的飲水量,每天還得跑十五六趟廁所,晚上要起來七八次。
  • 盆底肌受損,警惕「社交癌」 五種方法幫你遠離尿失禁
    □大河健康報記者 王嘉譯  為了在世界範圍內提高尿失禁的防治意識,國際尿控協會(ICS)將每年6月份的最後一周定為世界尿失禁周。  尿失禁是產後及中老年女性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具有高發病率和低就診率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