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健康報記者 王嘉譯
為了在世界範圍內提高尿失禁的防治意識,國際尿控協會(ICS)將每年6月份的最後一周定為世界尿失禁周。
尿失禁是產後及中老年女性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具有高發病率和低就診率的特點。很多中老年人在打噴嚏、咳嗽或大笑時出現漏尿,嚴重時會因身上異味而不敢出門,時間久了還會出現暴躁、抑鬱等不良情緒。所以尿失禁在西方社會被稱為「社交癌」。
因為尿失禁
她幾乎拒絕了所有社交活動……
52歲的張女士氣質優雅,談吐不凡,但卻得了一種令她難以啟齒的病。十多年來,她都不敢大聲說話或大笑,因為情緒一激動,嗓門兒一提高,下面就會控制不住,出現漏尿的情況。
「記得有一次,我因外出辦事乘坐地鐵,結果,地鐵發動起來有些猛,我下肢一使勁,當時就感覺內褲溼了,羞得無地自容。怕別人發現,我一路上都沒敢挪動一下,愣是坐到了地鐵的終點站,還是最後一個下車……」張女士回憶道。
從那之後,張女士幾乎拒絕了一切社交活動,儘量避免跟其他人打交道,人也變得有些孤僻。在她看來,自己得了一種罕見的「怪病」,她從不與人說起,更不願意找醫生諮詢。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中心尿失禁專病門診副主任醫師任亞鋒表示,張女士得的不是什麼「怪病」,而是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一種——尿失禁,多見於女性產後、絕經後,該病的發生率達30%~50%。
不少人被尿失禁這個問題困擾多年,起初漏的量不大,墊上護墊即可。到後來問題越來越嚴重,護墊換成了衛生巾,最後竟用上了紙尿褲。她們覺得這是忍忍就可以過去的問題,無需治療。殊不知,由於私處經常處於密閉不透氣的狀態,再加上因漏尿而潮溼,有異味不說,還會導致下身的溼疹問題,嚴重者會出現會陰部糜爛的現象。
盆底肌像彈簧床一樣,支撐著諸多盆底臟器
據任亞鋒介紹,女性的盆底肌,指骨盆底部的肌肉,它就像彈簧床一樣支撐和承託著子宮、直腸、膀胱等盆腔臟器,同時具有多項生理功能,如控制排便、控制排尿、承託盆腔臟器、維持優美體形、維持陰道緊縮度、提高性慾等。
但是在女性十月懷胎的過程中,盆底肌則承受著相當大的壓力。在孕激素的作用下,盆底肌本身就會變得鬆弛。隨著胎兒的發育,胎位逐漸下移,盆底則會受到越來越多的擠壓,使盆底肌在鬆弛的基礎上「雪上加霜」,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
而在分娩過程中,部分肌肉韌帶直接松裂,導致「彈簧床」的彈性變差,無法將子宮、膀胱等器官固定在正常位置,同時也無法起到很好的括約(控制)大小便的作用,從而出現臟器下垂、脫出、大小便失禁、陰道緊縮度減退等功能障礙。
除此之外,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年期前後的女性,因為激素水平再次發生了大的變化,盆底肌力量呈現出斷崖式下降,從而導致嚴重的尿失禁、便秘、臟器脫垂等問題。
那麼,得了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該如何治療?
任亞鋒表示,手術治療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並非一勞永逸,因為手術不能解決盆底肌無力這個根本病因,所以手術後經常會再次出現類似的問題。
據統計,美國在盆底功能障礙中僅尿失禁一項,每年就需要花費10億元。因此許多國家已經把產後早期盆底康復治療列入醫保必須治療的項目,如果不進行盆底康復治療,更年期後出現相關症狀,國家醫保將不予報銷。
任亞鋒建議,無論順產還是剖腹產的女性朋友產後都需要做盆底功能評估及盆底康復治療,從而避免更年期後症狀的進一步加重,造成無法挽回的嚴重後果。
尿失禁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
任亞鋒介紹,門診上有不少年輕、未婚的女性也面臨著尿失禁的情況,有的是因為服用減肥藥物所致,還有的是患有遺尿症。
一個15歲的女孩,即將步入高中的大門,因為小時候有遺尿現象一直沒治好便落下了病根兒,每天凌晨開始「畫地圖」。
《2017中國兒童和青少年遺尿症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顯示,我國超過10%的5歲兒童依然會每月尿床,10歲以上兒童每月尿床的比例達到了3%,儘管每年有15%的遺尿症兒童可自發緩解,但仍有一部分未經治療的兒童遺尿症患者可能一直持續到成年,調查顯示,成人遺尿症仍有1%的發生率。
任亞鋒在診斷後為其制訂了治療方案:盆底康復治療+中藥輔助。在治療了一段時間後,這個女孩的症狀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之前懼怕軍訓時候出醜的擔憂也煙消雲散。
盆底肌肌力訓練,應在專業運動治療師指導下進行
人類的盆底肌纖維基本分兩類,一類負責承託臟器,另一類負責控制排便。第一類肌纖維無力會導致臟器的下垂、脫出,大小便排出困難等。第二類肌纖維無力則會導致患者出現大小便失禁、陰道緊縮度減退等症狀。
這兩種不同的肌纖維無力,分別有多種不同的治療方法及肌力鍛鍊模式,有些人儘管注重盆底保健,但是對於盆底肌肌力訓練,她們卻選擇對著網絡上「來歷不明」的視頻在家裡練習。但這樣練習會「練多錯多」,可能無法達到有效治療的目的,還可能使臟器脫垂症狀加重。
任亞鋒表示,以提肛訓練為例,儘管動作難度較小,但是要求卻很高,正確的提肛運動是腹部絕對不能用勁的,很少有人在沒有專業運動治療師指導的情況下訓練達標。醫院還有專門的儀器測試腹壓,每一次訓練都將在全程規範化指導下進行。
目前,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中心開展了盆底功能康復治療,具體包括:
1.傳統治療:中藥辨證施治、電針、頭皮針、耳針、灸法、燙熨、穴位注射、穴位貼敷、真氣運行法等特色中醫治療。
2.物理因子治療:電子生物反饋、陰部/盆底磁刺激治療、射頻電治療、低頻/中頻脈衝電治療、衝擊波治療、紅外線治療等。
3.超聲下肉毒素A注射治療。
4.間歇導尿、控尿/排尿訓練。
5.盆底肌肌力訓練、家庭指導性訓練、排便體操、姿勢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