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衛生報·新湖南客戶端訊(記者 尹慧文 劉瓊 通訊員 姚罡 賀朝霞)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很多女性再一次收穫了當媽媽的喜悅,但有一種叫「社交癌」的疾病,卻常伴這種分娩的幸福悄然而至。
她輕易不敢笑,因為一笑可能會漏尿,更不敢咳嗽、打噴嚏。她不敢拎重物,就連走路、跑步、上下樓梯也隨時會有漏尿的尷尬。她常常控制不住尿意,必須隨身攜帶尿墊才敢出門。她長期默默忍受這種尷尬,不敢與人正常交往。故從心理角度定義,婦產科醫生把尿失禁稱為「社交癌」。
在邵陽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婦科門診中,這樣的病人並不罕見。自2016年該科在邵陽地區率先開展經陰道閉孔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術、率先開展盆底重建手術至今,已為近千例「社交癌」患者解除了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痛苦,讓無數女性重獲美麗幸福生活。
圖為盆底團隊在進行盆底手術。「社交癌」不可怕!是可以治癒的!
「謝謝醫生,我終於可以正常生活了!再也不用擔心尿褲子了……」近日,在邵陽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婦科病區,林阿姨緊緊拉著婦科副主任吳嘉的手不停地表示感謝,臉上笑開了花。原來。困擾她多年的尿失禁問題經婦科團隊的治療已經徹底解決了,她的心情特別激動。
原來林阿姨尿褲子的情況已經有三四年了,起初只是在打噴嚏、大笑時偶爾出現,身邊很多朋友都說有這個問題,林阿姨也就沒當回事。後來尿褲子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走路快一些、下樓梯都會漏尿。最近半年多來,林阿姨每天生活離不開尿墊,根本不敢出門,也不敢多喝水,嚴重地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和社交,這讓她苦不堪言。家人看著林阿姨被病痛折磨也特別著急,到處打聽能治療尿失禁的醫院。
前不久,林阿姨家人從朋友處得知,邵陽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是全市首家及唯一一家專業治療尿失禁的醫院,並且已經治療很多患者,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聽到這個好消息,林阿姨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了該院,經專家仔細詢問病史及查體,通過完善相關檢查,林阿姨被確診為壓力性尿失禁,並為其施行了經陰道經閉孔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術。術後第二天拔除導尿管,林阿姨自解小便正常,下床快走、用力咳嗽,經過一系列的「折騰」後,林阿姨驚喜地發現自己不再漏尿了。
究竟什麼是社交癌?它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邵陽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婦科主任嶽豔玲介紹,「社交癌」其實是臨床上對尿失禁的一種通俗的叫法。中國成年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高達18.9%,在50~59歲年齡段,其患病率最高,達28.0%。通常,壓力性尿失禁分為三個等級:輕度尿失禁發生在咳嗽、噴嚏時,不需使用尿墊;中度尿失禁發生在跑跳、快步行走等日常活動時,需要使用尿墊;重度者在輕微活動、平臥體位改變時即可發生尿失禁。林阿姨就屬於重度壓力性尿失禁。
「壓力性尿失禁並不可怕,是可以治癒的疾病。」嶽豔玲提醒廣大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是疾病,需要治療,也可以治好。 輕中度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可選擇非手術治療,包括凱格爾運動、盆底肌低頻電刺激、生物反饋以及藥物治療、生活方式幹預等。目前該院婦科盆底康復中心已規範開展電刺激等非手術治療並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或不能堅持和不能耐受、中重度壓力性尿失禁、生活質量要求較高、伴有盆腔臟器脫垂的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常需接受手術治療。近年來,一種全新的手術——經閉孔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術(TVT-0術)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該手術的穿刺路徑是經陰道經閉孔穿刺,利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聚丙烯網帶將尿道中段懸吊於閉孔窩內上緣。與傳統手術相比其遠離膀胱及尿道,幾乎沒有膀胱尿道損傷的風險,創傷更小,術中出血少,且手術療效顯著,易被患者接受。
女性應重視盆底功能障礙疾病
48歲的李女士6個月前自覺陰道脫出腫物,因受傳統思想影響,她未及時到醫院就診。隨著時間的推移,脫出物逐漸增大,並伴有腰骶部酸痛、下墜感,給日常生活帶來了不便,李女士遂慕名來到邵陽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婦科就診。
婦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徐春煥為李女士做了仔細檢查,見李女士會陰陳舊性裂傷,陰道前壁部分膨出於陰道口外,宮頸脫出於陰道口外,宮體部分脫出於陰道口外,陰道後壁鬆弛。診斷為子宮脫垂(II度 重型)、陰道前壁膨出(II度)、陳舊性會陰裂傷(I度)。鑑於李女士病情比較嚴重,手術治療是最佳選擇。
圖為盆底團隊在進行盆底手術。 傳統的手術方式需行子宮全切+陰道壁修補,將本來正常的子宮切除,術後盆底解剖結構改變,易復發,而且術後陰道長度改變,可能影響性生活。考慮到李女士的年齡及保留子宮的意願,經過詳細的術前評估、精心準備,徐春煥率領吳嘉副主任醫師、屈振超主治醫師組成的盆底專科團隊為李女士實施了經陰道子宮骶棘韌帶固定術+陰道前後壁修補+會陰陳舊性裂傷修補術。手術過程順利,經陰道完成,將子宮懸吊在骶棘韌帶上,恢復子宮的正常位置,同時修補了膨出的膀胱、陰道壁和會陰,恢復了陰道的長度、緊緻和會陰的外形。術後李女士恢復良好,很快康復出院。
盆腔臟器脫垂的治療有非手術治療及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為一線治療,包括凱格爾運動、盆底肌低頻電刺激、生物反饋以及藥物治療、生活方式幹預等。對於脫垂超出處女膜的有症狀的患者可以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有3種方式,應個體化選擇。一是子宮全切+陰道壁修補術:為傳統手術方式,將正常的子宮切除,術後盆底解剖結構改變,易復發,術後陰道長度改變,可能影響性生活。二是盆底重建手術:通過吊帶、網片、縫線將脫垂的組織物固定於骶骨前、骶棘韌帶等。子宮可以不切,術後恢復脫垂組織正常位置,恢復陰道正常長度。手術可經陰道或腹腔鏡完成,手術創傷小。三是陰道封閉術:術後失去性交功能,適合年老體弱者。目前該院婦科盆底康復中心已規範開展電刺激等非手術治療並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女性在懷孕分娩後,盆底肌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損傷。若沒有得到良好的康復治療,隨著年齡增長,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也會層出不窮。臨床上可能會因盆腔支持結構缺陷或退化、損傷及功能障礙等引起子宮脫垂、陰道前後壁膨出、壓力性尿失禁等;而妊娠和分娩是造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邵陽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婦科主任嶽豔玲提醒廣大女性,輕度盆腔臟器脫垂患者一般無明顯症狀,但隨著病情發展,脫垂逐漸加重,可以出現腰骶部酸痛、下墜感、便秘、尿頻、排尿困難或尿失禁,暴露在外的子宮和陰道壁長期與衣褲摩擦出現了潰瘍、感染,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應及早做盆底功能篩查,輕度患者及時做盆底康復治療,預防脫垂加重,避免或延遲手術幹預。她也呼籲全社會都應該來關注女性這種「尿失禁」的現象,一定要把盆底功能障性疾病的治療前移,讓廣大女性重視並了解盆底疾病。她說,女性盆底疾病的普及、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尤為重要。很多早期患者,往往只需要簡單的自我康復訓練就可以完全免去尿失禁這種「社交癌」的痛苦。
為此,早在2017年年初,該院就專門成立了婦科盆底康復中心及開設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專病門診,引進了最先進的進口高端診療設備與康復技術,率先在邵陽地區開展盆底重建手術。
圖為邵陽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婦科團隊。 經過4年的發展,該院婦科能全面有效地預防和治療已婚已育女性因盆底功能障礙導致的尿失禁、盆腔臟器脫垂、性功能障礙、反覆泌尿生殖系統感染、慢性盆腔疼痛等疾病,幫助廣大女性恢復身體機能,解決廣大婦女姐妹們羞於啟齒的煩惱,提高廣大婦女姐妹們的生活質量,重拾優雅與自信。
[責編:吳婕]
[來源:大眾衛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