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失控」 起搏器解決大難題

2020-12-20 南報網

2018-02-26 15:01圖文來源:新華報業網

9年沒睡過一個好覺,每天跑二十幾趟廁所,盆腔疼痛難忍,人都抑鬱了……劉阿姨(化姓)多年來飽受膀胱疾病折磨,苦不堪言,嘗試多種療法無果,如今終於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泌尿外科找到了「克敵制勝」的秘密武器。

劉阿姨今年51歲,9年來度日如年,尿頻尿急,每天跑二十幾趟廁所,幾乎每隔一小時就要去一次,夜裡要起來七八次,更加折磨人的是盆腔區域劇烈疼痛,需長期吃止疼藥。剛開始吃止疼藥還能管一陣子,後來漸漸也不太管用了。

這些年,劉阿姨為治頑疾多次求醫,起初在當地醫院就診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症,原以為手術後症狀會大大緩解,沒想到仍無改善。前幾年劉阿姨經膀胱取活檢檢查明確為間質性膀胱炎,因膀胱間質有廣泛炎症刺激了神經,出現反覆尿路感染,另外還有盆腔疼痛症候群。在接受了藥物、水擴張、膀胱灌注、肉毒素注射等一系列治療後,尿頻尿急、盆腔疼痛的症狀始終纏身。最近,劉阿姨終於在中大醫院泌尿外科找到了對抗頑疾的好辦法。

尿液由腎產生,經輸尿管到達「水庫」——膀胱,當儲存到一定容量時,人體就有了尿意,再由大腦發出指令,「水庫」就放閘,尿液由尿道排出體外。對於劉阿姨而言,由於主管膀胱和排尿的神經功能紊亂,無法準確向大腦傳送「開」「關」信號,大腦也就不能發出準確的指令,導致膀胱失控,出現尿頻尿急等一系列排尿障礙的症狀。

為了解決劉阿姨的大難題,中大醫院副院長陳明教授帶領的泌尿外科團隊將一個電極裝置通過局麻下微創手術植入到患者的骶神經根處,通過持續、微弱的電流刺激調節骶神經功能,從而抑制異常信號,協調膀胱與括約肌功能,促進膀胱排空。據該院泌尿外科劉寧主治醫師介紹,目前,劉阿姨先接受了一期的試驗植入,刺激一周後排尿間隔從1小時延長至2小時,盆腔疼痛從7級(重度疼痛,需要止疼藥甚至麻醉)降為3級(輕度疼痛),說明對劉阿姨的病症確有療效,2-4周後可考慮行第二次治療,植入兩個一元硬幣大小的膀胱起搏器,可長期使用。

劉寧主治醫師指出,一般來說膀胱起搏器可將膀胱-尿道功能性疾病患者的症狀緩解50%-80%,但它並非適用所有的膀胱疾病。對於排尿困難如頻繁如廁、尿不出、尿不盡、漏尿等患者,首先膀胱訓練、藥物治療等,一般療法不見效或者不耐受這些療法的可嘗試膀胱起搏器。目前,間質性膀胱炎、盆腔疼痛症候群、神經源性及特發性膀胱排尿困難等可嘗試電極刺激神經。

專家提醒,如果每天正常飲水1500-2000毫升,正常排尿間隔要在2小時以上,上廁所在8次以內,晚上起夜1次以內。若每天跑廁所超過8次,需引起警惕,建議到醫院就診排查是否存在膀胱功能疾病。

相關焦點

  • 小小膀胱起搏器,解決頑固尿失禁大問題
    原標題:小小膀胱起搏器,解決頑固尿失禁大問題 昨天上午,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泌尿外科的衛中慶主任和丁留成博士在短短的30分鐘內,將一個微型膀胱起搏器乾淨利落成功地植入60歲的王阿姨的臀部皮下。至此,王阿姨徹底擺脫了10年多漏尿的痛苦日子。
  • 醫生為15歲少女植入膀胱起搏器解排尿難題
    健康一線(vodjk.com)訊:近日,浙滬兩地專家攜手為一位骶骨整塊缺失的花季少女植入膀胱起搏器,解決了困擾她兩年多的排尿難題。1個月前,浙江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徐智慧接診了一位15歲少女。由於女孩在兩年前做了骶骨腫瘤手術,術中她失去了整塊骶骨,骶3神經不幸受了損傷。
  • 膀胱起搏器 讓您告別「尿失禁」困擾
    史本康教授告訴記者,InterStim膀胱起搏器類似於心臟起搏器,是一種置入體內長期使用的電調節器,通過弱電脈衝影響骶神經,調控膀胱、尿道括約肌和盆底神經反射。簡而言之,就是能讓主管膀胱和排尿的神經準確地向大腦送達「開」、「關」信號,從而使膀胱恢復正常功能。先體驗後置入 免去患者疑慮  InterStim膀胱起搏器在國外已經經過十幾年的研究,最近一兩年才引入到國內。
  • 不妨試試「膀胱起搏器」
    原標題:不妨試試「膀胱起搏器」植入後,即可治癒或改善狀況尿頻、尿急、尿失禁、排便困難等難言之隱,常常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記者從西安交大二附院泌尿外科獲悉,一些頑固難治的膀胱控制障礙病症,通過在患者臀部皮下組織植入「膀胱起搏器」,就可使症狀消失或改善。
  • 尿失禁兩年苦不堪言 膀胱起搏器輕鬆解決
    至此,常師傅的膀胱起搏器植入手術二期已經完成。今年68歲的常師傅, 2004年得了腦梗,從2017年開始,常師傅經常出現尿失禁或是無法正常排尿的情況。針對常師傅的情況,孫大夫決定為患者做膀胱起搏器植入手術。「大部分腦梗的人都會覺得是自己身體各項機能下降,導致前列腺出現問題,於是做一個膀胱造瘻,插一個尿管,湊合生活。但其實,腦梗會造成身體各項神經的紊亂,比如這次安師傅的情況,是由於腦梗導致其骶神經出現問題,才會發生排尿不暢等情況。因此我們要對症下藥,為其安裝膀胱起搏器,刺激骶神經。」
  • 膀胱起搏器專克「尿」問題
    而膀胱過度活動症的常規治療手段則包括行為治療、藥物治療、生物反饋治療等,有些病人通過常規治療手段不能很好地改善症狀,或者不能耐受藥物的副作用,生活質量受到很大影響,膀胱起搏器給這些病人帶來了福音。&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膀胱起搏器,克服排尿障礙新希望&nbsp&nbsp&nbsp&nbsp膀胱起搏器類似於心臟起搏器,是一種植入體內長期使用的神經調節治療手段
  • 南方醫院開展膀胱起搏器植入術
    原標題:南方醫院開展膀胱起搏器植入術  科技日報訊 (小楠 李曉姍)南方醫院泌尿外科日前成功開展InterStim膀胱起搏器置入術,標誌著該院功能性泌尿外科診療技術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據該院泌尿外科吳芃教授介紹,InterStim膀胱起搏器類似於心臟起搏器,是一種置入體內長期使用的電調節治療,通過弱電脈衝影響骶神經,調控膀胱、括約肌和盆底神經反射。簡而言之,就是能讓主管膀胱和排尿的神經準確向大腦送達「開」「關」信號。該治療尤其適用於因患各種疾病造成的急迫性尿失禁、尿頻尿急等膀胱過度活動症狀、非梗阻性尿瀦留及間質性膀胱炎等經保守治療效果不理想的患者。
  • 我市完成首例膀胱起搏器置入術
    7月5日,記者從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獲悉,該院成功完成我市首例膀胱起搏器置入手術,目前,患者術後恢復良好。這也意味著,複雜性排尿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治療完成了從藥物控制治療向個體化精準有效治療的轉變。首例受益患者劉某是四川達州人,今年47歲,10年前她開始出現尿頻、尿急症狀,白天小便次數達15—20次,夜間3—6次。
  • 膀胱也能裝起搏器-光明日報-光明網
    很多人都知道,心臟不行了可以裝個起搏器輔助其恢復活力,同理,膀胱神經出現問題時,也可以裝上個起搏器,幫助它控制住小便。膀胱起搏器是骶神經調控的俗稱,它是一種植入體內並可調的神經調節系統,用於治療較頑固的尿頻—尿急症候群,急迫性尿失禁和非梗阻性尿瀦留,目前也有一部分膀胱(盆底)疼痛患者從中受益。
  • 國內首個膀胱起搏器公益基金在仁濟醫院南院成立
    骶神經調控療法(又稱為膀胱起搏器)作為微創療法,是當前泌尿神經調控領域的最前沿水平和高端技術,但因受經濟原因限制,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往往無法得到及時治療。「蒲公英關愛基金」旨在為遭受尿失禁、排尿障礙、神經源性膀胱患者提供手術治療補貼的公益救助,切實幫助廣大排尿功能障礙疾病患者尤其是經濟困難的患者第一時間得到有效的救治。
  • 膀胱裝起搏器告別20年尿頻
    近日,在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泌尿外科,醫生終於幫她找到解決痛苦的辦法。  裴奶奶剛退休時,是出了名的活動積極分子,經常跟著老年舞蹈隊到處演出。可自從20年前得了一種難以啟齒的疾病後就慢慢淡出了舞蹈圈。原來,她自更年期後就出現了尿頻、尿急、尿痛、尿不盡的現象,最高一天能跑60多次廁所,一晚上起夜20多次。
  • 國內首個膀胱起搏器公益基金——「蒲公英關愛基金」在仁濟醫院南...
    這三年,四處求醫的他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可還是需要他每天自己導尿才能解決小便問題,這讓他十分痛苦。經多方打聽目前新的膀胱起搏器技術可以解決這一排尿問題,他慕名找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南院(下文簡稱「仁濟醫院南院」)盆底中心呂堅偉副主任醫師,經檢查被確診為神經源性膀胱,的確只有膀胱起搏器是他恢復正常排尿的唯一希望,但十幾萬昂貴的費用是他所承受不起的。
  • 美敦力推出膀胱起搏器 四家定點醫院可做手術
    眾所周知,在心血管領域有心臟起搏器,而今在泌尿外科治療尿頻、尿急和排尿功能失常同樣有了起搏器。記者從日前在京舉行的「調亮生命」慈善項目啟動儀式上獲悉,由美敦力公司研發的膀胱起搏器已在我國開始臨床應用。
  • 醫生給患者裝上膀胱起搏器,想尿就尿!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趙 園 記者 阮班慧)患者小陳,在工作中因事故造成腰1骨折引起脊髓損傷,不能自主排尿,依靠留置尿管導尿,經常出現泌尿系感染,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大便也非常困難,常常需要家人用手從肛門往出摳,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多方治療,吃了很多種藥,效果不佳,情緒非常低落,近日來到西安市紅會醫院治療,該院泌尿外科孫小科副主任針對小方的病情,採取骶神經調節治療法,在體內植入膀胱起搏器
  • 紅會醫院膀胱起搏器手術助尿失禁患者重回生活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據孫小科副主任介紹,薛先生這個病在醫學上稱為逼尿肌無力型神經源性膀胱,主要表現為尿瀦留,頑固性便秘。目前以間歇性導尿,膀胱造瘻,結腸造瘻等方法治療,常常效果不佳,患者生活質量低。膀胱起搏器是骶神經調節的俗稱,是一種新的微創治療手段,近年來歐美流行,被譽為對傳統治療方法的革新,目前全世界已經有20萬人經過膀胱起搏器治療,並取得了滿意效果。
  • 女子尿頻每天跑廁所20多次 安醫大一附院醫生為其植入膀胱起搏器
    日前,安醫大一附院泌尿外科為一位長期尿頻且排尿困難的患者實施了骶神經調控療法,也就是植入「膀胱起搏器」,徹底解決了困擾多年的病痛。據悉,這項技術是安醫大一附院率先在省內成功開展,目前已有4位患者獲益。
  • 膀胱起搏器 還患者「尿」的自由
    後來,經推薦來到齊魯醫院泌尿外科就診,檢查結果診斷為:神經源性膀胱合併便秘,充溢性尿失禁,腰椎術後神經損傷。尿流動力學檢查顯示,膀胱收縮乏力,尿瀦留。史本康教授團隊對李阿姨的病情進行了系統分析,決定為她實施國際上治療神經源性膀胱最新方法——骶神經調控術。在史教授的指導下,李巖醫師為李阿姨進行了手術。術後李阿姨排尿困難的情況得到明顯改善,大便也改為1~2天一次,大大提高了生活質量。
  • 一天十餘次尿失禁 老人決定給膀胱裝「起搏器」
    無法控制自己的膀胱,每天排尿近20次而且一分一秒也憋不住,這是種什麼感覺?年邁的陳女士(化名)就因這種名為「頑固性膀胱過度活動症」的疾病而飽受折磨,苦不堪言。近日,她選擇成為東北首例接受「膀胱起搏器」手術的患者,在體內植入了一個能控制膀胱的「電開關」,終於可以像正常人一樣控制自己的排尿了。
  • 北京醫院:用「膀胱起搏器」還尿失禁患者「身心自由」
    在他的建議和手術下,植入了膀胱起搏器。膀胱起搏器植入位置示意圖張耀光介紹,膀胱起搏器類似於心臟起搏器,是一種植入體內長期使用的神經調節治療手段,通過弱電脈衝影響骶神經,調控膀胱、括約肌和盆底神經反射,使其準確向大腦送達「開」、「關」信號
  • 世界尿失禁周:膀胱起搏器已成為「社交癌」治療新希望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尿失禁,名副其實的「社交癌」「10 年了,我沒睡過一個好覺。」 五十多歲的黃阿姨想起過去的生活不禁潸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