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測評,我接待了一對雙胞胎,是兩兄弟。兩個小傢伙長得幾乎一模一樣,穿得衣服也一樣,連臉上的小酒窩都在同一個位置,但是這兩個小傢伙的個性特點卻很不一樣。
媽媽和我說,大寶比較活潑好動,整天爬上爬下,翻箱倒櫃;小寶就比較安靜,有點怕生,看到陌生人會躲到媽媽身後。
在做測評的時候,大寶和小寶的表現確實有差異,比如注意力測評的時候,大寶堅持了一會兒就被其他東西吸引了注意,跑開了,而在體能測評的時候,大寶就完成得很好。
小寶在注意力測評時,能在引導下堅持一段時間,但因為對陌生環境比較警覺,一會兒就想要媽媽抱抱,同時,由於平時都不怎麼愛動,在體能項目的完成度上沒有大寶好。
媽媽說她能感覺到兩個孩子挺不一樣的,但是她覺得自己對孩子們的教育上,還是比較一致和平等的,買一樣的衣服和相同的玩具,制定同樣的規則,但是他們之間的差異還是表現得越來越明顯。
哎~都是同一個媽媽帶,為什麼兩個孩子的差異這麼大呢?
那是因為這兩個孩子的氣質是不同的。
俗話說「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有二胎的家庭會發現,二寶跟大寶有時天差地別,一個生活很規律,特別好帶;一個對刺激特別敏感,一點聲響就會讓TA躁動不安。
這是什麼原因呢?
因為每個寶寶是帶著不同的氣質特點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剛出生的嬰兒,最先表現出來的差異就是氣質的差異。
這裡說的氣質【指一種典型的、穩定的心理特點,主要受遺傳的影響】,而性格更多帶有後天的教養成分。
所以,即使是同一個媽帶,對待不同氣質類型的孩子,需要有不同的應對方法,才能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就像讓一顆橡樹種子成長為一棵橡樹,一顆蘋果種子成為一棵蘋果樹。
想要培養一個具有良好社交能力的寶寶,就要因材施教,了解孩子的氣質類型,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區別化、個性化的教育。
研究發現,寶寶的氣質特點與爸爸媽媽的教養方式存在相互作用。
心理學家切斯和託馬斯在探討氣質與教養關係的時候,提出來「最佳適配狀態」的理念。
根據這種理論,不同氣質的寶寶的潛能是否能夠充分釋放,關鍵在於家長的教養行為是否與寶寶的氣質特點達到良好的契合。
當二者契合時,寶寶與家長之間很少出現衝突,寶寶能夠更好地適應環境,當二者不契合的時候,寶寶容易出現持續的行為問題,
比如對於敏感的寶寶,家長就不宜採用嚴厲的方式,就像在開頭提到的小寶,就屬于謹慎型寶寶。
媽媽跟我講道,有的時候,兩個孩子在外面都不願意喊人,媽媽跟大寶說你要喊人,大寶就會去喊一聲,然後跑開。
但是讓小寶喊人的時候,媽媽說了好幾遍小寶都不理她,如果媽媽的語氣稍微重點,小寶就嘟著嘴,眼淚汪汪了。
那麼,不同氣質特點的寶貝,爸爸媽媽要怎麼培養呢?
在與家長諮詢中,經常會困擾爸爸媽媽有三種典型的氣質類型,他們分別是活躍型氣質、敏感型氣質和謹慎型氣質。
(1)活躍型氣質
家裡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寶貝,是一件讓人特別幸福的事情。但是,如果孩子的精力特別旺盛,整天調皮搗蛋,惹下一大堆的麻煩,那麼父母也會變得焦頭爛額。
擁有活躍型氣質的孩子【顯得有朝氣、有探索性,接受的信息量較多】,但有時會影響他們做事情的堅持性,而且會缺乏一定的規則意識,常常會干擾他人。
面對精力旺盛的孩子,父母需要用適當的渠道讓孩子發洩精力,運動便是一個最為有效的方式。為活躍型氣質的寶寶尋找一項適合他的運動,讓TA通過運動發洩自己的精力。
體能的提升也鍛鍊了孩子的自信,就像有的孩子學會了前滾翻就會經常展示給大家看,掌握了一個新的技能,會讓孩子很興奮。
每天有固定時間和場所讓孩子盡興活動,但時間不要太久,要針對孩子的體力來衡量和安排。
因為活躍型的孩子的探索欲望很強,所以教會TA們遵守規則和自我保護是很重要的,對TA們一些不好的行為要及時約束,讓孩子明確什麼不能做,什麼能做,從而規範孩子的行為。
在生活中,要明確而具體地告訴TA們,周圍哪些東西是危險的,不能碰,比如開水壺,插座,刀具,做好保護或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2)敏感型氣質
由於遺傳因素的影響,敏感型氣質的孩子天【生敏感性比較強,一些小小的刺激也容易引起孩子強烈的反應】。
比如突然的手機鈴聲,敏感的孩子會覺得受到了驚嚇;走路的時候絆倒了,敏感的孩子會感到比其他寶寶更加強烈的疼痛。
對於敏感型氣質的寶寶,最重要的教養原則就是2個字:溫和。
溫和不僅體現在養育環境,同時也在教養的態度上。
家長要給孩子創造比較溫和的環境,避免一些突然的刺激,比如突然地大聲說話,突然出現的燈光等。
教養態度要溫和,父母要理解孩子的敏感性,這些孩子的感受性生來比其他的孩子強,父母應該體諒。同時,父母要讓孩子學會情緒調節能力,更堅強地面對疼痛。
每當孩子哭鬧、發脾氣的時候,要耐心地幫助孩子尋找背後的原因,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是嚴厲地對孩子進行呵斥,這不利於問題的解決,也會影響敏感型孩子的安全感。
不過,敏感型的寶寶天生更具有豐富的情感,他們的同理心的發展比一般的寶寶更具有優勢,爸爸媽媽可以幫助寶寶發揮這種優勢。
(3)謹慎型氣質
謹慎型氣質的寶寶,在爸爸媽媽看來就是【膽子小,對新事物易迴避,顯得「怕生」,不願意嘗試新東西】,剛開始學習時顯得難以接受新知識、新的老師。
謹慎型的寶寶比較慢熱,爸爸媽媽需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接觸新事物和新環境,不可操之過及。
同時,多鼓勵孩子去嘗試,父母可以先示範技巧,比如要他打招呼之前,爸爸媽媽可以先打招呼,當孩子做到後,對TA剛才的行為及時給予口頭表揚。
謹慎型寶寶需要有計劃地逐漸進入新環境或者是接觸新的人,因此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這樣孩子的焦慮情緒才會少一些。
在前4篇文章中,我們提到的懂禮貌,自信,有同理心,有規則感,大部分是屬於寶寶的性格方面。雖說氣質是天生的,但是找到與孩子匹配的教養方式,依然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性格特點和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