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熊孩子是怎麼產生的 | 社交型寶寶養成記04

2020-10-14 李昀宸LYC

某個周末,一個爸爸帶著他3歲的兒子來測評,小男孩剛到測評室的時候,像一陣風一樣衝了進去,到處跑來跑去。

01 一個「熊孩子」

我用玩具讓孩子安靜了沒1分鐘,他很快就盯上了我桌子上放著的測評記錄紙和黑色水筆。

好不容易把它們拿回來後,孩子又盯上了測評電腦,試圖去按開機鍵,當我向他解釋說:「這個不可以玩,你可以玩其他的玩具」。他反而對我一笑,快速地連按了幾下開機鍵。

孩子的爸爸看著我說:「這孩子就是皮,管不住,在家也這樣。」

我蹲下身,看著小男孩的眼睛,又堅定地說了一遍:「老師知道你很好奇,覺得這個好像很好玩,但你不可以按這個按鈕,因為按了它會把電腦關掉,如果你再按的話,你就不能和這些玩具玩了。」

小男孩這次到是聽話了,到一邊玩玩具去了。

這算是我遇到熊孩子的一次經歷,我想大家在生活中或者新聞上一定遇到過熊孩子,亂按電梯,亂翻東西,大聲喧譁,也許他們只是調皮搗蛋。

但是有的熊孩子在草莓中藏針,導致數千噸水果被銷毀,因為好奇孕婦摔倒是不是會流產,就猛推孕婦,這可就不單是惡作劇了,這是觸犯法律,甚至威脅到他人的人身安全。

02 「熊孩子」是怎麼產生的?

有的家長認為熊可能是【孩子的天性使然】,用一句「他還是個孩子」就一次次地寬容,或者說縱容了他,而可能恰恰是因為這樣的認識,熊孩子才會源源不斷地產生。

「上臺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需要爸爸媽媽在生活中反覆教育的,需要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幫助孩子形成清晰的邊界感。

有的家長認為【要給孩子自由,不用規則條條框框去束縛他】,會讓孩子失去想像力,創造力。好像規則和創造力是對立的事情,但其實越有規則才會越自由,越有創造力。

舉一個例子,孩子都想喜歡塗鴉,有些家長為了保護孩子的創造力,讓孩子在牆上,地板上,任何他想畫的地方畫畫,但這恰恰破壞了創造力,讓孩子很快失去對塗鴉的興趣。

什麼是創造力,創造是【需要孩子開動腦筋用新的辦法完成任務,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一個突破】。如果孩子可以隨處亂塗亂畫,孩子就不需要去開動腦筋。

但是如果告訴TA,你只可以在這張白紙上塗鴉,或者給孩子一個大箱子,讓孩子待在箱子裡,告訴他你可以在這個範圍內塗鴉,不能超出這個範圍。

孩子就會去想怎麼樣用力,怎麼樣握筆,怎麼樣控制自己的手臂,怎麼樣可以在這個範圍內盡情塗抹,利用一個有限的空間去創造,才能最大化地激發他的創造力

03規則對孩子的好處

所以,我們要讓孩子有規則,規則有利於孩子形成清晰的邊界感,有助於孩子創造力的培養,規則給孩子帶來的積極作用,挺多的。

比如規則是對孩子的保護,就像孩子小的時候,會在他的小床邊有一圈圍欄,保護她不滾到地上。

等孩子長到了,圍欄就關不住TA了,這時候就需要在孩子的心裏面建立一個安全的圍欄,TA可以知道哪些行為對我來說是安全的,哪些行為是危險的,讓自己在安全的範圍內,放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享受規則帶來的自由。

那麼,家長可以怎麼讓孩子理解規則並遵守規則呢?

04 怎麼培養一個有規則的孩子

一般孩子在2歲左右,孩子的自我抑制功能開始發展,這個時候是培養孩子自我控制和規則意識的敏感期。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我想分享5個注意點。

(1)明確什麼情況下要立規矩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的情況出現,爸爸媽媽不一定都能事先考慮到,定好規則。

因為規則定了就是要去執行的,所以在定規則之前,要考慮一下有哪些需要孩子學習的家庭規則和社會規則,明確哪些事情是一定不可以的,哪些事情是可以有一定彈性的

(2)立規矩,親子關係是前提

每個人都不喜歡被約束,大部分時候,孩子是因為跟你關係好,才願意聽你的。所以,在跟孩子立規矩之前,你們的親子關係是基礎。

同時,要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要定這個規則,跟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有眼神交流,看著孩子的眼睛說,讓TA注意到你,讓孩子知道你在說一件重要的事情,而不是隨便說說的,但是態度要尊重,語氣要溫和,一次只講一件事。

(3)規則要具體並給孩子選擇權

給孩子的規則要簡單具體,比如排隊的規則,你可以告訴TA:大家都想玩滑梯,如果你想滑滑梯的話,你需要站在那個小朋友的身後,等他滑下去以後,你才可以坐到滑梯上。

定規則的時候要和孩子商量,讓孩子參與到規則的制定,給TA一定的選擇權,這樣TA才會覺得是自己的事情。比如寶寶需要刷了牙才能睡覺,這也許是爸爸媽媽定的,但是TA可以選擇用哪只牙刷,用什麼牙膏刷牙,和誰一起刷牙。

(4)定完規則要堅定執行

立了這些規則後,一定要遵守,比如說吃飯的時候不準看電視,那就每次吃飯的都不準看,不能今天心情好,就同意看,改天心情不好了,又不能看了。

而且,爸爸媽媽要以身作則,站在統一戰線上,和寶寶一起遵守所有的規則,自己吃飯的時候也不能看電視。如果孩子遵守的規則,也要記得及時鼓勵。

(5)違反規則要有懲罰措施

當孩子違反了規則,我們可以和孩子商量一個懲罰的措施,建議使用現實後果懲罰,即【利用行為可能產生的現實後果去懲罰行為本身】。

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飯會有什麼樣的現實後果?挨餓啊。

因為TA在該吃飯的時候沒有好好吃。因此,對於不好好吃飯的孩子,你要做的是問問TA現在是不是不想吃飯,如果TA說是的,告訴TA如果現在不吃,什麼時候才能吃,並且中間沒有零食吃。當有了幾次餓肚子的體驗後,就會明白自己不吃飯就會挨餓。

培養一個有規則意識的孩子,我們最終的目的是期望孩子夠有自我管理的能力,明白錯誤行為導致的後果,而不是要求孩子「聽話」

在孩子規則意識的養成上,總體態度就是【有愛有規則】,父母需要先和孩子搞好關係,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跟孩子制定規則,並在執行的過程中,做到「不含敵意的堅決」,跟孩子強調規則,溫和地說不。

一個社交型的寶寶,TA一定是能夠理解規則、遵守規則和尊重規則的孩子。


往期文章— 社交型寶寶養成記系列

相關焦點

  • | 社交型寶寶養成記05
    想要培養一個具有良好社交能力的寶寶,就要因材施教,了解孩子的氣質類型,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區別化、個性化的教育。那麼,不同氣質特點的寶貝,爸爸媽媽要怎麼培養呢?04 不同氣質特點的孩子該怎麼帶謹慎型寶寶需要有計劃地逐漸進入新環境或者是接觸新的人,因此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這樣孩子的焦慮情緒才會少一些。在前4篇文章中,我們提到的懂禮貌,自信,有同理心,有規則感,大部分是屬於寶寶的性格方面。雖說氣質是天生的,但是找到與孩子匹配的教養方式,依然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性格特點和行為習慣。
  • 「我特沒安全感,擔心孩子會和我一樣」 | 社交型寶寶養成記06
    安全型依戀模式可以幫助孩子在建立人際關係時更願意信賴他人,在關係中獲得滋養,而不安全的依戀模式會讓孩子不能很好地相信對方,為人際關系所累。一個人如果需要【向外建立信任的】關係,TA需要在【內在有足夠的】安全感。怎麼了解一個孩子的安全感呢?
  • 熊孩子養成記:這6種行為最容易慣壞孩子,家長要注意
    熊孩子養成記1、熊孩子養成記:不能獨立的娃娃朋友們都聽說過這樣的事情,孩子離開家之後不會洗衣服,不會自己穿衣服,也不會疊被子。這樣的孩子就是自理能力差,不能獨自生活,而這樣的情況也不是個例,甚至有的不會自己吃飯。
  • 愛打招呼的小男孩,第一印象就很甜 | 社交型寶寶養成記01
    在工作中發現,爸爸媽媽對於寶寶的社交能力發展尤其重視,所以想分享一些自己的經驗。在工作中接觸了很多小朋友,每次遇到小朋友,我都會主動與他們打招呼,但是每個孩子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有些孩子會躲在媽媽身後,害羞地拉起媽媽的裙角;有的孩子會呆呆地站在原地,像被「定住」了一樣;而有的孩子會先盯著你看一會,然後開心地咧著嘴朝你笑。
  • 有條件的愛讓TA變得沒自信 | 社交型寶寶養成記02
    但孩子做得結果並不好,在好幾個詞彙選錯後,媽媽有些責怪道:「你怎麼連睡覺的床是什麼都不知道,媽媽不是在家教過你嗎?」依依聽到後明顯有些不開心,將頭轉向別處,似乎不想繼續做了,媽媽觀察到依依的情緒後,安撫道:「好了,不說你了,你好好做,做好了給你買吃的。」媽媽一邊說著,一邊將依依抱到懷裡。依依又開始配合繼續測試。
  • 熊孩子是怎麼產生的?怎麼管?
    熊孩子真的熊嗎每天出門,都會遇到看到很多所謂的---熊孩子。但這是孩子的責任嗎?哪個孩子天生就是熊孩子呢?每個孩子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性格和處事都是在家庭和生活環境中影響形成的。每個熊孩子背後絕對有一個熊家長這是至理,也就是說熊孩子在外面所作所為,是傳遞他的家庭教育和他家長的觀念。
  • 熊孩子要拆家?當「可怕的兩歲」到來,你該如何應對?
    熊孩子拆家孩子處於「可怕的兩歲」這個階段,就會出現各種各樣「出格」的行為,父母可通過尊重和引導孩子,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給孩子足夠的關愛這三種方法來幫助孩子度過這一時期這和家長沒有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3.缺乏安全感兩歲之所以被稱為「Terrible Two」,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是「可怕」的,「小霸王」、「小魔鬼」通常會成為他們的代名詞。對兩歲的孩子來說,他們認為能堅持做自己的事情,就可以找到安全感。
  • 你家「熊孩子」是不是人緣極差?如何培養被拒絕型孩子社交技能
    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這些學生封閉的心靈,由此,開啟了他的音樂教學之旅……電影中的這些孩子可以說是一群「熊孩子電影中這類型的孩子或許被人放大了他們的缺點,但不可否認,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這些「熊孩子」,而教育專家們給了他們一個統一的稱號——被拒絕型孩子。被拒絕型孩子內心其實是很渴望被理解,渴望交友,但常常由於缺乏合適的社交技能和社交策略,喜歡採用一些不友好的交往方式導致被同伴拒絕,排斥,在同伴關係中的社交地位低。
  • 「熊孩子」養成記,你家的孩子也有這些情況麼?
    對於「熊孩子」這個稱呼想來大家並不陌生了,這是泛指那些惹人討厭的孩子,常常被用來形容調皮,歲數小不懂事,無法無天,並且暫時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孩子。那這些「熊孩子」是怎麼出現的呢?小編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
  • 中國家庭對孩子的溺愛很可怕
    熊孩子雖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袒護熊孩子的父母。父母不讓別人指責孩子做錯了,自己也不告訴孩子哪裡錯了,孩子就無法分辨是非。犯了錯,意識不到,也不用付出代價,對孩子來說,這是多麼可怕的認知。「他還是孩子」,不是孩子逃避錯誤和責任的藉口。
  • 遇到熊孩子,對方家長說"孩子還小",你該如何有效教育熊孩子?
    熊孩子是怎麼養成的?第1、 父母的縱容孩子性格的養成肯定是離不開父母的培養的,在&34;的成長之路上,父母必定推波助瀾不少。陳鶴琴先生也說過&34;父母如果格外溺愛孩子,孩子的性格上的一些陰暗面就會被放大,也就成了&34;的熊孩子。最可怕的是父母在孩子犯錯之後的一味包容和推卸責任。
  • 2歲寶寶「強迫症」太可怕,寶媽別擔心,這正是養成好習慣關鍵期
    原創|小豆芽育兒記寶寶的成長過程中,需要度過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意義,當孩子們處於特殊階段時,還會伴有一些特殊行為,這時候寶媽就需要特別注意了!2歲寶寶「強迫症」太可怕,不合心意就哭鬧小劉的寶寶現在只有2歲,是一個活潑好動的男寶寶,最近小劉發現寶寶出現了很多奇怪的行為,就像是得了「強迫症」。
  • 金貴寶寶壞習慣養成記
    但是呢,大人又缺乏正確的育兒常識,這不孩子越養越淘氣,簡直就是壞習慣養成記。 眾所周知,寶寶的輔食添加次序是由精細軟爛到多樣耐嚼的,而大人生怕仔仔噎著了,所有的食物能煮爛絕不限於煮軟,能煮軟的食物還得用剪子剪一下才給仔仔吃,基本上仔仔不用費嘴嚼就把東西咽下去。
  • 天使寶寶養成記
    寶寶誕生日:2020.5.15基礎數據:體重6.3斤,49釐米每個寶寶都是墜落人間的天使,感謝你選擇我做你的媽媽,我定溫柔待你。從發現有你的那天開始到孕期結束,沒有一點孕期反應,能吃能睡,簡直是個快樂的小孕婦。
  • 你是怎樣把乖寶寶變成熊孩子的
    這隻帥氣的狐狸先生,因為家長對熊孩子的看管不力,變成了這樣……雖然十月菌覺得很心疼,但這些還不算什麼,一大波吐槽熊孩子的網友留言正在湧來……那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寶寶不會變成熊孩子呢?別急,咱們先來說說,熊孩子是如何「養成」的?第一步: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對寶寶的性格形成有著巨大的影響。
  • 孩子的社交能力,來自於自我控制,這句話太對了
    學會自我控制,有助於孩子獲得良好的社交能力表現,自我控制能幫助孩子控制情緒,控制行為,能幫助孩子養成用腦思考、理智處理人際關係的習慣,在處理各種人際關係時,獲得更多加分。舉個慄子(看圖說話):從這位愛咬人的寶寶可以看出,一個孩子的自控能力是何等的重要。
  • 面對「熊孩子」拆家,奶奶無奈躺陽臺,教你2步搞定「拆家娃」
    「熊孩子」的破壞能力就跟核爆炸一樣可怕,稍微一不留意,孩子就能把整個家給拆得面目全非。孩子總是喜歡搞破壞,父母該怎麼引導?3到6歲是孩子行為習慣跟性格品質養成的關鍵時期,爸爸媽媽要在這個黃金時期,幫助孩子認識物品所有權,讓孩子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隨意亂動,讓孩子學會對破壞行為負責。
  • 孩子內向不可怕,怕的是養成「迴避型人格」,家長要知道早預防
    那什麼是迴避型人格呢? 「迴避型人格」是以全面的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對負面評價極其敏感為特徵的一類人格障礙。這樣的孩子總覺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 缺乏吸引力,在各方面都處於劣勢,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得過分敏感和自卑。 這樣的孩子在面對群體、陌生人、陌生環境的時候總是表現得很謹小慎微、恐懼、抗拒。那麼這是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就需要家長早些發現,早預防了。
  • 不怕孩子內向,只怕養成「迴避型人格」,這些表現希望你娃沒有
    孩子內向不可怕,可怕的是形成"迴避型人格",那才會對心理造成傷害我們最害怕的,是孩子養成"迴避型人格"。04、怕出糗被嘲笑,不在社交場合說話內向的孩子身處社交場合中,可能因為不願說話而沉默,也可能因為害羞而不敢大聲發言;而迴避型人格的表現,比之嚴重許多。
  • 《寶寶抱抱》聚焦育嬰 張丹峰全能奶爸養成記
    張丹峰洪欣夫婦與女兒合影  搜狐娛樂訊 近日,有遼寧衛視打造的國內首檔嬰兒成長類真人秀節目《寶寶抱抱》第二季開機發布會在廈門舉行明星夫妻張丹峰、洪欣以及萌寶小彤彤在第一季的節目中人氣飆升,倍受觀眾的喜愛,而張丹峰更是上演了一場全能奶爸的養成記。  《寶寶抱抱》第一季火熱 再度出擊萌點多  《寶寶抱抱》自第一季開播以來收視破表、好評如潮,迅速「闖進」國內綜藝節目十強,2014年國家廣電總局為節目頒發了嘉獎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