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電子商務政策環境
《電子商務法》作為綜合性的法律,需要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和政策的配套與銜接,以全面解決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法律法規、政策的出臺與完善不斷推動和深化《電子商務法》落實與適用,促進電子商務法律法規政策體系的日益完善。
一、電子商務相關法律不斷完善
電子籤名是電子合同成立的重要基礎,但在立法時,考慮到網際網路經濟、電子商務發展實際情況,未允許土地、房屋等不動產權益轉讓活動使用電子籤名。隨著經濟的發展,相關交易已經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進行,因此2019年4月2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籤名法》的決定,這次修正允許土地、房屋等不動產權益轉讓使用電子籤名,以擴大電子合同在實踐中的適用範圍,為相關交易提供便利。
電子商務領域的不正當競爭問題是治理的重點之一。為了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2019年4月2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進行修改,增加網際網路不正當競爭條款以適應網際網路發展,規範電子商務交易、促進網絡經濟有序發展。
二、國務院陸續出臺電子商務相關法規政策
在促進農村電商發展方面,2019年5月1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提出加快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農村數字經濟、強化農業農村科技創新供給、推進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化信息惠民服務、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統籌推動城鄉信息化融合發展等重點任務的同時,提出深化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培育農村電商產品品牌。2019年8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推動流通創新發展,加快發展農村流通體系,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面,優化快遞服務和網際網路接人,培訓農村電商人才,提高農村電商發展水平,擴大農村消費。
為推動跨境電商規範快速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於2019年11月19日頒布《關於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複製推廣成熟經驗做法。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口管理模式,優化通關作業流程,建立全口徑海關統計制度。推進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際物流和貿易大通道建設。發展「絲路電商」,鼓勵企業在相關國家開展電子商務,推進商建貿易暢通工作機制。為進一步推動跨境電商政策法規的落實,2019年12月24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同意在石家莊等24個城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批覆》,同意在石家莊等24個城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提出有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對綜合試驗區建設的組織領導,健全機制、明確分工、落實責任,有力有序有效推進綜合試驗區建設發展。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加強對綜合試驗區的協調指導和政策支持。
優化電子商務營商環境是推動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2019年,國家持續優化電子商務營商環境,國務院聚焦平臺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於2019年8月8日出臺《關於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大政策引導、支持和保障力度,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落實和完善包容審慎監管要求,推動制訂《電子商務法》實施中的有關配套規則和建立健全適應平臺經濟發展特點的新型監管機制,著力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2019年10月23日,國務院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規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按照鼓勵創新的原則,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實行包容審慎監管,針對其性質、特點分類制定和實行相應的監管規則和標準,留足發展空間,同時確保質量和安全,不得簡單化予以禁止或者不予監管。隨著法規政策體系的不斷完善,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世界銀行發布的《2020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31位,較上一年度的第46位大幅提升。
三、國務院有關部門相關規章政策體系不斷完善
在推進《電子商務法》的實施過程中,國務院各部門不斷完善部門規章以及相關政策,大力促進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
2019年,國家有關部門大力推進農村電商工作,以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TK範為抓手,聚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不斷加強農村流通設施建設。2019年5月7日,財政部、商務部、國務院扶貧辦發布《關於開展2019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作的通知》,對於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促進產銷對接,探索數據驅動,打造綜合示範「升級版」,構建普惠共享、線上線下融合、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暢通的農村現代流通體系起到重要作用。
為促進平臺經濟生態發展,向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2019年2月12日商務部等部門發布《關於推進商品交易市場發展平臺經濟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要加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提升流通創新能力,以流通創新帶動產業升級,鼓勵商品市場轉變傳統經營模式,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探索交易模式和規則創新,穩步推進平臺經濟發展。推動商品市場以信用數據的信息化、標準化、指標化為導向,完善信用記錄、發布、披露、風險預警等制度,構建以市場信用評價為核心的平臺經濟共治體系。
在跨境電商領域,2019年2月23日,國家郵政局、商務部、海關總署發布《關於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寄遞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暫行)》,意見提出,要打造更多跨境寄遞服務通道平臺,促進跨境寄遞服務高質量發展,保障寄遞安全,改進用戶體驗,降低物流成本,維護公平競爭,形成線上線下協同發展新格局。在跨境電商稅收方面,2019年10月26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零售出口企業所得稅核定徵收有關問題的公告》。公告從核定徵收範圍、條件、方式、程序、優惠政策等方面對綜試區內跨境電商企業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相關事項進行了規定,旨在為綜試區內跨境電商企業提供更為便利的操作辦法。
為促進和完善「網際網路+」新業態發展,各有關部門陸續出臺新政策措施。在醫療領域,2019年8月17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印發《關於完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支持「網際網路+」在實現優質醫療資源跨區域流動、促進醫療服務降本增效和公平可及、改善患者就醫體驗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意見提出,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將線下已有醫療服務通過線上開展、延伸,提升醫療服務價格監測監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引導重構醫療市場競爭關係,探索新技術條件下開放多元的醫療服務價格新機制等主要思路。在社會服務領域,2019年12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商務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網際網路+社會服務」發展的意見》,要求緊密圍繞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統籌城鄉民生保障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的工作部署,推動「網際網路+社會服務」發展,促進社會服務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多元化、協同化,更好惠及人民群眾,助力新動能成長。
為促進電子商務經營者、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數據管理和自身治理能力的全面升級,維護交易安全,保障經營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2019年6月12日,國家郵政局、商務部出臺《關於規範快遞與電子商務數據互聯共享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保障電子商務與快遞數據正常傳輸,加強電子商務與快遞數據管控,加強電子商務與快遞數據互聯共享管理,建立電子商務與快遞數據中斷通知報告制度,提高電子商務與快遞數據安全防護水平,加強電子商務與快遞數據政府監管。
跟進完善政策法規,規範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為規範區塊鏈行業發展,2019年1月10日,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發布《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明確了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的信息安全管理責任,規範和促進區塊鏈技術及相關服務健康發展,防範區塊鏈信息服務安全風險,為區塊鏈信息服務的提供、使用、管理等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據。
2019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
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4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34.8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7%。
按交易主體分,對單位交易額20.4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5%;對個人交易額13.30萬億元,增長15.5%。對個人交易中,商品類交易額和服務類交易額的增速分別為17.1%和12.8%。
按交易對象分,商品類交易額25.5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3%;服務類交易額8.26萬億元,增長11.0%;合約類電子商務交易額1.05萬億元,增長10.1%。
圖表 2011-2019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20年中國電子商務融資情況
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4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16年之後,我國電商融資數量逐漸下降,2020上半年我國電子商務共發生融資事件為219起,同比下降30.03%;2018年之後,我國電商融資規模不斷下降,2020年上半年,我國電商融資總金額達474.56億元,同比下降57.7%,受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我國電商融資規模降幅為近年來最大。
圖表 2016-2020年我國電商融資數量
數據來源:網經社
圖表 2016-2020年我國電商融資金額
數據來源:網經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