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之夢,雅典喪失霸權的原因?

2020-12-25 徐子毅

爆發於公元前431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是希臘世界最重要的戰爭之一。此戰註定了希臘強權雅典的衰弱,雖然斯巴達短暫取得了霸主地位。但因國力損耗,也在數十年後,將霸主地位拱手讓給了後起之秀馬其頓王國。而雅典為什麼會戰敗,這也是後世的人們非常難以理解的事情。

雅典只有陸軍稍稍遜色於斯巴達,海軍以及經濟基礎,對於斯巴達都是壓倒性的優勢。雖然公元紀元前,陸軍是戰爭的主要力量,只有通過陸軍佔領敵方的土地,才能徹底打敗對手。海軍只是起輔助作用,然而希臘世界的群島地形結構卻讓海軍的重要性陡然上升。畢竟你就算陸軍再強,如果沒有海軍的保護。

想要在群島之間自由穿梭,運送兵力,是不可能做到的。由此來看,就算雅典陸軍再弱,只要在海軍上掐住了斯巴達的脖子,那即使不能戰勝斯巴達,也不至於戰敗。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戰爭會耗費大量的金錢,斯巴達的經濟基礎不如雅典,因此主動退出戰爭的可能性很大。如此一來,雅典便會不戰而勝。

怎麼看,雅典都沒有輸的可能。但問題是,雅典確實輸了,而且輸得很慘。慘到一蹶不振,再也沒有能力挑戰斯巴達的霸權。那具有優勢的雅典為什麼會戰敗呢?這個問題很值得深思,本文今天會儘可能簡短的為大家說明其中的原由。如果說戰略和戰術上,雅典的輸點,大概就是沒有考慮到斯巴達會採取和自己的一樣的戰術。

導致自己反而被斯巴達消耗,雅典的「長牆堅守」策略有一個先前沒有預計到的重大缺陷:疫病。當時的人沒有意識到城市公共衛生的重要性,城市人口聚集後必然造成疫病流行。前430年在雅典爆發了瘟疫,約四分之一的居民死亡,伯裡克利死於前429年。這可能是鼠疫,也可能是伊波拉、炭疽病或傷寒。而在伯裡克利死後,不但消耗戰術受到質疑被廢止,雅典還選擇了主動出擊。

去挑戰自己難以戰勝的斯巴達陸軍,這種不明智的舉動,為雅典造成了嚴重損失。不過實際上,這也對斯巴達造成了一定損失。畢竟斯巴達陸軍再強,雙方交戰,斯巴達也不可能毫髮無損。因此只是這個舉動,還不至於讓雅典承受多大損失。而導致雅典戰敗的關鍵性因素,則是雅典不切實際的帝國之夢。雅典不只是想要取得希臘世界的霸權,他還要講希臘世界置於他的統治之下。

因此,在伯羅奔尼撒戰爭還沒有分出勝負的關鍵時期,雅典竟然還荒唐地派出了軍隊去遠徵西西里。為什麼呢?因為西西里當時也是希臘世界的殖民地。這個在雅典人看來萬無一失的遠徵,最後卻以失敗告終。由於這次遠徵消耗了雅典大量的國力,導致實力對比翻轉,斯巴達對雅典佔據了絕對優勢。

而雅典的戰敗也就只是時間問題了,各位網友對此又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與我交流。

相關焦點

  • 雅典遠徵西西里:雅典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尤其是斯巴達,當初他許諾為伯羅奔尼撒同盟的盟友們討回公道,擊垮雅典帝國,如今卻主動求和,顏面盡失,斯巴達昔日的盟友們怨氣重重,紛紛背棄斯巴達,甚至斯巴達自己也開始動搖,反對雅典的呼聲日益喧囂。 就在停戰的這段時間裡,雅典政局也出現了新變化。 一個叫阿爾西比亞德的小夥子在政壇上嶄露頭角。
  • 希臘史22:從提洛同盟到雅典帝國——雅典是怎樣成為海上帝國的?
    二、提洛同盟性質的演變公元前479年希波戰爭結束後,雅典同盟的性質逐漸發生變化。下列事件可以說明雅典帝國是怎樣形成的:公元前476年,雅典人從波斯人手中奪取斯特裡夢河畔的愛昂(Eion),把城中的居民變為奴隸;接著,攻下愛琴海的斯基洛斯島,把包括多洛皮亞人在內的居民變為奴隸;公元前472年,徵服卡利斯圖,強迫其人盟。
  • 斯巴達與雅典之戰
    雅典的軍事霸權帶來的結果是:1。民主政體在希臘大部地區和小亞細亞沿海地區廣泛建立;2。雅典的貨幣成為國際硬通貨和各國的儲備貨幣;3。雅典的經濟高度貨幣化,大量出口葡萄釀造品、橄欖油以及各種製成品,糧食三分之二依靠進口。4。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感受到了雅典的威脅。
  • 國王阿蓋西勞斯:斯巴達霸權的「毀滅者」
    西方很多學者將他與斯巴達霸權的衰落聯繫在一起。包括海爾茨伯格、漢密爾頓在內的許多學者認為,阿蓋西勞斯的對外政策,尤其是他針對底比斯的一系列行動,是斯巴達霸權覆滅的一個重要原因。漢密爾頓更具體地強調阿蓋西勞斯對於底比斯偏執的仇恨影響了他的外交政策。
  • 「民主」衰落,「帝國」崛起,希波戰爭成為雅典政治變革的助燃劑
    當時雅典公民參政議政 ,投票表決的意識非常強烈,並且非常積極,這使得民主政治得到了充分發揮,使雅典成為當時半島上最強大的城邦之一。波斯帝國大軍入侵之前,雅典的民主政治平穩運行,公民的集體意識和城邦意識非常強。而此時的波斯帝國,卻是一個與雅典民主政治截然相反的專制主義。
  • 坤鵬論:古希臘哲學緣何在雅典達到鼎盛?(上)
    大部分城邦選擇後者,而雅典選擇了前者。而雅典確實也有底氣,它主要從事陶罐的生產開發,並將之出售給周邊的各城邦,在以陶器工人為主的小規模產業爆發後,它藉此逐漸發展為希臘地區最富庶的城邦之一。雖然,雅典的選擇使它付出很多,但是,得到的也最多。
  • 與雅典相比,同樣是城邦起家,羅馬為何能實現城邦向帝國的轉化?
    從雅典的社會發展進程來看,城邦自治、獨立、民主的原則實際上成為了雅典無法實現帝國轉化的阻力,而羅馬則在其發展進程中,適時的變更統治形式,擴大公民權,逐漸打破狹隘城邦的理念,接收和促使民族同化,成為羅馬向帝國轉化的重要原因。
  • 伯羅奔尼撒戰爭——斯巴達認為是自己的勝利,卻被波斯帝國打臉
    從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失敗的原因說起,戰爭並非斯巴達的勝利而是雅典的失敗伯羅奔尼撒戰爭是公元前431年到前404年,古希臘世界內部發生的一場大規模的城邦戰爭。這場戰爭的主角分別是斯巴達和雅典,兩者都是希臘世界的主要同盟提洛同盟和伯羅奔尼撒同盟的領導者。這場戰爭一共持續27年之久,給整個希臘文明帶來了厄運。
  • 雅典早在3000年前,就提出「德智體美勞」五育,深度剖析雅典教育
    同時,由於地理位置三面環山一面傍海的原因,雅典商業十分發達,作為商人,還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和能力,具有良好的美德和心靈,懂得美、創造美。為此,它們提出了和諧發展的培養目標。接下來,我將從經濟、政治、公民教育理念、教育制度、科學文化發展等方面剖析雅典教育繁榮的原因。
  • 雅典和斯巴達的伯羅奔尼撒戰爭:摧毀希臘的戰爭
    修昔底德分析了這場戰爭的原因和背景,他的分析對歐洲的歷史學是有先驅作用的。修昔底德後色諾芬在他的《希厄洛》中繼續了修昔底德的工作,記錄了前411年後的事件。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臘人並不稱這場戰爭為伯羅奔尼撒戰爭,這個名稱是後來的人起的。修昔底德本人稱之為伯羅奔尼撒人與雅典人之間的戰爭:「雅典的修昔底德紀錄了伯羅奔尼撒人與雅典人之間的戰爭。
  • 提前2000多年上演的「美蘇冷戰」,古希臘的斯巴達與雅典爭霸
    像美蘇曾聯手對付德國一樣,雅典和斯巴達也曾在希波戰爭中聯手對抗外敵波斯帝國,但是在打退了波斯帝國對希臘的入侵之後,卻也因為在政治和利益上差異,最終陷入了全方位的對抗,不過他們的冷戰對抗,因為沒有核武器的恐懼,所以最後導致了著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
  • 殖民、霸權和帝國的空間批判
    近現代以來的國際政治中,殖民、霸權和帝國問題是關鍵。從政治哲學的空間視野來分析這些問題是有意義的。後殖民批判中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殖民不僅是一種政治和經濟的活動,而且是一種以帝國為中心的對殖民地國家的他者進行地方性建構的文化活動。如果說霸權是一種優勢,那麼這種優勢可以做空間角度的理解。在當代新帝國主義研究中,資本的積累繼續進行是關鍵,而這裡,國家的領土邏輯和資本的盈利邏輯相互為用、相互支持。
  • 英國貨幣史:大英帝國下英鎊霸權形成記
    ,英鎊英鎊成功地走向世界,成為了紙幣之王,和黃金享有著同樣的世界貨幣地位,與此同時,英鎊霸權也悄然形成。在國際金本位的統一貨幣體系框架下,以及在大英帝國的軍事和經濟霸權庇護下,英鎊成為了紙幣之王,和黃金享有著同樣的世界貨幣地位。在倫敦的國際貿易結算中,使用的大多都是英鎊紙幣(主要是英格蘭銀行券),紙幣相比於黃金,支付結算、流轉起來更便利,也不需要繳保管費或運輸費。
  • 一個帝國佝僂的背影:當欠債超GDP1.3倍,美國五大霸權凋零剩幾何
    這,就從一個極其有力的角度,驗證了當年的美國「文化霸權」的厲害性。不過,如同工業霸權一樣,如今以好萊塢大片為象徵的文化霸權,在世界範圍內都已經喪失了數十年前攻城略地的威能。美國最後的一項霸權、也是最核心的霸權,正是美元霸權回到美元霸權,更耐人尋味的是,大半個世紀前,美元霸權就經歷過一次系統性崩塌。彼時的美元處境,和如今的美元處境,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 從城邦到大帝國:通過地圖了解下希臘文明的發展歷程
    在公元前6世紀,世界第一個帝國——波斯帝國建立。公元前500年,希波戰爭戰爭正式爆發。小國寡民的城邦無法抵禦強大的波斯帝國,於是希臘城邦聯合起來,多次擊敗波斯。在希臘各邦中,雅典最強。前478年形成了海上同盟(提洛同盟),雅典成為了提洛同盟的領袖。前449年,提洛同盟在賽普勒斯擊敗波斯,宣告希波戰爭結束。希波戰爭對雅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 主要由於雅典和斯巴達不是「一條心」
    而在希臘世界的內部, 最強大的兩個城邦,就是雅典和斯巴達。 這兩個城邦之間的 內戰十分頻繁, 實際上也是希臘一直未完成統一的重要原因。本文就通過分析雅典和斯巴達城邦之間的矛盾,來分析希臘世界未完成統一的原因。
  • 古希臘地圖顯示,城邦是如何成為一個帝國的
    古希臘的地中海國家由許多城邦組成,直到馬其頓國王菲利普和亞歷山大大帝將他們併入希臘帝國,才統一。希臘位於愛琴海的西側,北部是巴爾幹半島的一部分,南部是伯羅奔尼撒半島,由科林斯地峽與北部陸地隔開。北部地區以雅典城邦而聞名,伯羅奔尼撒人,斯巴達人。在愛琴海也有數以千計的希臘島嶼,在愛琴海的東部有殖民地。
  • 首席將軍伯利克裡,怎樣帶領雅典走向富強,進入「黃金時代」
    在這次改革之後,雅典的民主政治再次得到了發展,整個希臘社會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也正是由於此次改革,使得雅典民主政治最終確定並由此達到了頂峰,被後人稱為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代。與梭倫出生在一個落魄貴族之家不同,伯裡克利可謂是出生在一個真正的名門貴族之家。
  • 從西方文明的開端研析"法之理"
    柏拉圖在對話中保存了關於古典城邦的「記憶」,反思了古典城邦衰落的原因。在其後的兩千多年中,正是柏拉圖的對話為我們提供了關於古典城邦的想像。同時,柏拉圖也在對話中傳達了一種新的精神,對話的主角蘇格拉底代表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通俗化」之後,成為了其後產生的希臘化帝國的文化基礎,並最終為「基督教柏拉圖主義」的誕生作出了鋪墊。
  • 智墨薦讀:雅典的公共精神是如何敗壞的?
    這部史詩般的「故事之河」既有支流也有幹流,它們共同構成一個結構複雜且彼此關聯的「流域系統」:其中的「支流」即著作家間或轉移話題追根溯源,如王朝世系、民情風俗、地緣風物,而「幹流」則是波斯的崛起與衰落,即從前547年呂底亞遭遇滅國至前478年薛西斯遠徵希臘失敗,前後持續正好七十年時間,這也是之後雅典帝國的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