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量的多少,牽動著很多女性的心。多了不行,擔心這麼流會不會造成貧血,是不是子宮內部長了什麼東西;少了也不行,是不是出現卵巢早衰了,絕經期提前了呢?
其實有時候大家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每次來月經的量,是有一個「很大」的參考範圍的。今天我們就先來探討一下月經量少的問題(後面會再出一期月經量多的探討哦~)
正常月經量
大多數女性一個月經周期的出血量為20-60ml,雖然有時候看著量挺大,偶爾還有血塊,但大致都在這個範圍裡。而臨床上呢,允許的正常範圍是5~80ml。
5ml什麼概念?大概是一個礦泉水瓶蓋裝滿水的量。想像一下把一瓶蓋水倒進姨媽巾裡,恐怕連半片姨媽巾都溼不了。所以,整天擔心自己月經量少的朋友可以確定下,自己真的有這麼少嗎?
但月經究竟流多少血,這個很難用容器去衡量,實施起來太困難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醫生們一般建議用衛生巾的用量進行判斷。
正常情況下,女性月經周期平均每天使用的衛生巾約為4-5片,每個周期不超過兩包(每包10片)是正常的。
如果衛生巾用量超過3包,而且每片都溼透就屬於經量過多;如果有人整個經期連1包衛生斤都用不完,甚至根本用不到衛生巾,只用護墊搞定,那就屬於月經量過少。
● 月經的來歷
卵泡期:正常育齡期女性在每一個月經周期的前半期,卵巢中有一個卵泡發育長大,卵泡分泌雌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
排卵期:到月經中期卵泡成熟排出卵子,形成黃體;
黃體期:在月經後半期,黃體分泌孕激素,使子宮內膜轉化為分泌期;
月經期:當黃體萎縮,雌孕激素下降,子宮內膜剝脫出血,即形成月經,大姨媽來了。
月經量少是啥原因?如何診斷?
從上面可以看出,要讓月經的周期、經期、經量都正常,至少需要兩個條件:
卵巢要有排卵,有周期性的雌孕激素分泌;
子宮大小正常,內膜完整,無病變。
月經量太少的原因
如果沒有卵泡發育致使不排卵,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水平就低,子宮內膜就薄,月經量就少。
人流等宮腔手術,及盆腔結核或嚴重的盆腔感染,子宮內膜長不起來,月經量就少。
如何診斷呢?
先確定是不是月經過少(對照5ml的標準,其實許多人並不少!),同時了解月經周期和經期是否正常。
檢查卵巢功能和有無排卵。在月經第2~4天查性激素,判斷有無高催乳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儲備功能減退等,查甲狀腺功能看有無甲狀腺等疾病。同時B超監測有無卵泡發育、有無排卵。
在月經中後期,B超檢查來查看子宮內膜厚度,如果子宮內膜厚度<8mm,甚至更薄,且有人流或其他宮腔手術史,或有結核病史或嚴重的盆腔感染史,要考慮子宮內膜損傷。
月經量少會影響懷孕嗎?如何治療?
查出了病因,就要針對病因「對症下藥」。
如果沒有排卵,肯定不會懷孕。需要促排卵治療,以及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高催乳素血症,用溴隱亭治療;甲狀腺功能減退,給予補充甲狀腺素。
有排卵,月經中後期子宮內膜厚度>0.8cm,一般不會影響懷孕,不需要治療。
有排卵,但月經中後期子宮內膜厚度<8mm。使用雌激素促進內膜生長;如有宮腔粘連,可在宮腔鏡下行粘連分離術,同時使用雌激素增長子宮內膜。
好「孕」等你來
好孕顧問在線諮詢
▼
編輯排版 劉暢
審核 海葉醫生
設計 小貓
— THE END —
下方查看歷史文章
你點的每個在看,我都認真當做了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