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八佾篇》淺析:品德高尚的人就像一張白紙,不會受到汙染

2020-12-16 教育思享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子夏問孔子道:「古詩說:『美的笑容,酒窩微動;美的眼睛,黑白傳神;潔白紙上,燦爛顏色。』這是什麼意思?」孔子回答道:「你看繪畫,不是先有白色的底子,然後才在它上面作畫嗎?」

子夏又問道:「那麼,是不是說禮也是後起的事呢?」孔子道:「子夏啊!啟發我的是你呀,這樣我可以與你講《詩經》了。」

本章孔子講的是禮。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這一句出自於《詩經·衛風》之《碩人》篇。「巧笑」,即好看的笑容;「倩」,形容笑的表情很自然,很好看;「美目」,即漂亮的眼睛;「盼」,形容眼睛黑白分明的樣子;「素」,指的是素顏;「絢」,有文採,此處指面容給人一種很有藝術的感覺。

子夏在此處引用了《詩經》上的名句,表面來看,是為了向孔子請教其中的道理。然而,深入分析之後,就可以發現,子夏此舉實則是為了與孔子論《詩經》中的意義而進行的鋪墊準備。也正是因為此原因,子夏才會在第二詢問孔子時,提出「禮」這個概念。

「繪事後素」:「繪事」,指的是繪畫這件事情;「後」,在……之後的意思;「素」,即素色,也就是白色。孔子回答子夏的疑問時,並沒有直接進行解釋,而是從另外一個事例講起,雖然給人一種不相及的感覺,但卻是能恰到好處地說明之自己的觀點,可見其在教授弟子這件事情之上,並不墨守成規,而是因時、因事、因人而異。這也讓孔子對弟子的教育,要好於其他人的講授。

「禮後乎」:「禮」,此處指的是孔子所提倡的「禮」這種思想;「後」,在……的後面。子夏這一句話,也是接著之前孔子的話而說出來的,表達出他對於「禮」這件事情的思考。

「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起」,通「啟」,就是啟發、啟示的意思;「予」,指的是「我」,即孔子本人;「商」,指的是子夏;「始」,從這個時候開始的意思;「已」,已經。

孔子一直都把《詩經》這本書的地位擺得很高,因為他覺得從其中可以學到很多的知識,明悟很多的道理。此處,孔子見子夏能夠從《詩經》之中悟出「禮」的道理,心中欣喜而讚揚其學識、悟性。同時,孔子還覺得子夏能夠啟發自己,讓自己又有所獲,所以才會說出「可與言《詩》」之言。

子夏問《詩》這一章,目的是為了說明「禮必有本」之意。從論語中可以看出,孔子向來是講倫理和「禮」「樂」的,「禮」是外在的表現,是其本身品德的具體表現。孔子認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就好像一張「素色」的白紙一樣,沒有受到任何汙染。而正因如此,這樣的人就可以在自己這樣的品德之上,描繪出更多更好的「色彩」,達到普通人不能達到的高度。

相關焦點

  • 淺析《論語·八佾篇》:好的音樂可以陶冶情操,還能改善品德行為
    《論語·八佾篇》第二十三章記載:子語魯太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此時,無論是演奏之人,還是賞樂之人,在一片悅耳的音樂聲中,無不興奮而振作。隨著演奏的持續,金革土匏各種各樣的聲音和諧地交織在一起,即保持著自己獨特的音色,讓聽者能夠清晰分辨;又相互配合、相互協調,演奏出一曲動人的樂曲。而後,在這樣的樂聲之中,整個演奏的過程,慢慢地結束。在孔子的觀念之中,音樂的作用與為政的道理是相通的。
  • 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論語·八佾篇第三
    八佾(yì):佾,行列。古時祭祀時的舞蹈,天子八佾,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每佾人數有兩種說法:一說每佾八人;一說每佾人數與佾數相同,即八佾每佾八人,六佾每佾六人,四佾每佾四人,二佾每佾二人。 [2]忍:有兩種解釋:一作容忍講,一作忍心講。這一章的意思是:孔子談季氏:「在自己家廟的庭中使用六十四人的舞列,這樣的事他都忍心去做,還有什麼事他不忍心做呢?」
  • 《論語·八佾篇第三》3.6:季氏旅於泰山
    關注我們 「每日一句論語」專欄系列連載的第44篇文章 大家好,歡迎打開#每日一句論語#專欄, 每天花5
  • 《論語》九大處世名句,都是做人的道理!
    出自《論語·子路》。人生最可怕的是驕傲自滿,自以為是,一旦陷入這種狀態之中,就會無限誇大自己的能力,致使自己利令智昏。一切品德高尚的人都有很好的修養,他們不但謙虛謹慎、虛懷若谷,而且彬彬有禮、與人為善。三、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 論語大義(崔栢滔)子張篇 第一章
    【本篇引語】本篇相當於孔門弟子的畢業論壇,畢業論文展,也相當於學術報告會,集中展示孔門弟子的成就,表現了孔子對後代的教化之功,而孔門學問承襲脈絡,在此也能略現端倪。在《論語·憲問篇》,子路問成人,孔子回答時就提到「見危授命」這樣的說法。「見得思義」。取得了事功,利益名譽、鮮花美酒當前,就要考慮是不是符合義的要求,是不是當得之利。不符合於道義的,如果不是出於自己的努力,意外、沒有來由、無故得來的利益,則有所不取,是不要的。
  • 《論語》警示名言103句!乾貨!
    摘自《論語·子路篇》解釋:君子和周圍的人和諧融洽,但他對待事情有獨立的見解;小人和周圍的人見解一致,但實際並不講求真正的和諧融洽。6.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摘自《論語·八佾篇》解釋:漂亮的臉笑的美啊,美麗的眼黑白多分明啊,潔白的脂粉,更把她裝扮的楚楚動人啊。
  • 《論語·八佾篇》淺析:要知禮節、懂禮貌,學會觀察、汲取經驗
    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孔子進入太廟之中,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問上一句。有些人便不解地問道:「不是說那個年輕人(指孔子)是鄹邑一個頗有學問的人嗎?(為什麼)他進入太廟的時候,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問上一句呢?」
  • 《論語》經典名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人生道路上都謹記這一點!
    ——《論語·裡仁篇》大意:見到一個品德能力超過自己的人,就要想著自已要努力跟他一樣;見到一個不如自己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一樣的缺點。3、君子不器。——《論語·為政篇》大意:君子不應拘泥於手段而不思考其背後的目的。
  • 《論語·學而篇》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經文簡釋★ 曾子說:「恭慎端肅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誠敬莊嚴地追祭遠逝的祖先。人皆 如是,民風自然會歸於醇厚。」 ★子衿心悟★ 民德乃立國之本,民風為安邦之基。民德仁厚,則國固邦寧;民風淳樸,則 國治民安。自古為政治國莫不重德,興德莫不重孝,興孝莫不重禮,興禮莫不 重喪隆祭。
  • 國學經典:論語中的十大名句,句句讓我們成長!
    ——《論語·子罕篇》譯文:孔子說人要杜絕四種毛病:不憑空臆測,不絕對肯定,不固執己見,不自以為是。2、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論語·八佾篇》譯文:已經做過的事就不用提了,已經完成的事就不用再去勸阻了,已經過去的事也就不必再追究了。4、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篇》譯文: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挽回,未來的歲月還可以迎頭趕上。
  • 這些出自儒家經典的好名字,品德高尚,文採斐然
    仁遠「仁遠」是出自《論語·述而第七》:「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中,在文中講述了,仁愛其實就取決於自己的內心,只有你心中有仁愛之心,那仁就離我們很近。所以,為孩子起「仁遠」這個名字,是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有道德和品德高尚的人,並且,這個名字適合男孩起名。
  • 孔子論語精選:絕美的女孩名字,芬芳暖陽
    名稱是用以識別某一個體或群體(人或事物)的專門稱呼,世間一切事物無不有其名稱。一個好聽、好看、含義好且有著美好意境的名字,將更容易受到他人的關注與重視。有句古話說得好:賜子千金,不如賜子好名。自古以來,人們就十分珍視自己的名字,它是每個人的第一張名片,凝聚了父母期望,充滿了深刻意義。
  • 這裡有出自典籍《論語》的50個名字精選!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蘊藏著豐富的人生哲理,並且裡面的文化也值得我們傳承和借鑑。所以,為了讓寶寶的名字更加有寓意,我們可以參考論語中的一些字詞起名。所以,起名網就為大家精選了50個出自論語的名字,希望你們會喜歡。
  • 淺析孔子的孝政思想
    【摘要】     《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其思想內容涉及文化、政治、倫理、哲學等諸多領域,對中國乃至整個世界影響深遠。孔子主張施行「仁政」。在《論語·為政篇第二》中,孟懿子、孟武伯、子遊和子夏分別向孔子問孝,所得答案不盡相同。本文通過討論孔子與魯國孟孫氏的關係,簡單地分析、梳理孝和政之間的聯繫,從而淺析孔子的孝政思想。
  • 淺析《論語·學而篇》:與朋友交往,就要言出必行、言而有信
    ——子夏說:「一個人對待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父母,盡心竭力;服侍君王,奉身盡職;同朋友交往,誠實守信。這種人雖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是有學問。」子夏此篇之言論,與孔子「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內容有異曲同工之意。兩者都是從品德出發,而後論及學習。
  • 夢見白紙條有字是怎麼回事,夢見白紙
    夢見白紙條有字白紙是德,白紙潔白無暇,象徵著品德。夢見白宣紙,是好兆頭。夢見寫有字的白紙,也是吉兆。未婚男人夢見白紙,預示會娶一位家世純正,背景純潔的妻子。未婚少女夢見白紙,預示會嫁給一位品德高尚、品性高潔的男人。
  • 論語札記
    ◎ 王國華 是可忍孰不可忍 人皆知「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含義:連這種事都可以忍,還有什麼不能忍的呢?喻某些人做事讓人受不了。 但在源出處,卻似乎不是此意。《論語》中的原話是:「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生活的時代,季孫氏當政魯國。其時,對各種儀式中的「舞」有嚴格要求。佾(音義)指行列。古舞以八人為列。
  • 高尚的品德是怎樣養成的——讀《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有感
    通過學習我深刻的認識到,修養是一個需要長期錘鍊的過程,修養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每個人能否堅持不懈地學習和實踐。當前,每個黨員都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使命感,帶頭加強黨性的修養和鍛鍊,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用高尚的品德規範自己的言行。
  • 論語大義(崔栢滔)八佾篇 第一章
    【本篇引語】本篇內容主要講禮樂制度,剖析禮樂文化的內涵,沒有按全書通例使用季氏作為篇名,而是選用八佾,以之取其象而比其類,可見,《論語》作者在命篇名時既遵循一定規則又有所變通,而表達特別的用心。《論語》全書在首篇以「學」立意之後,明確學問的方法和途徑;次篇講為政立德,確立指導思想;接下來的本篇,則重在禮樂制度,屬於手段和措施,為政立德通過禮樂文化具體落實實施。這就已經見到了《論語》整體謀篇布局的大義。
  • 多才賢能,品德高尚的寶寶名字 典雅尊貴
    每個人名字的風格都不盡相同,若你正想為孩子起一個多才賢能,品德高尚的名字,那就不要錯過下面多才賢能,品德高尚的名字大全,也許其中就有符合你心意的那一個。多才賢能,品德高尚的寶寶名字 典雅尊貴!  多才賢能,品德高尚的寶寶名字 典雅尊貴!  書詩  書:書寫,記錄,記載。  詩:本義為詩歌。在人名中引申為多才賢能,品德高尚,多為女性起名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