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中熊貓"獲譽拒馬河"英雄母親" 6年孵化成活19隻黑鸛寶寶

2020-12-22 人民網北京頻道

原標題:「鳥中熊貓」獲譽拒馬河「英雄母親」

  黑鸛。李理攝

  本報記者 於麗爽

  這兩天,在房山十渡地區拒馬河畔的崖壁上,三隻黑色的大鳥站在巢穴前的平臺上來回踱步,不時扇動翅膀,練習飛翔。它們是今年孵化成活的黑鸛寶寶。它們所在的3號巢穴,自2013年以來,連續6年累計孵化成活了19隻黑鸛寶寶,這對於有「鳥中熊貓」之稱的黑鸛種群的保護意義非凡。它們的母親——黑鸛「大壯」,因此被野保工作者們稱為拒馬河「英雄母親」。

  拒馬河滔滔奔流,河邊是幾乎直上直下高聳入雲的陡峭崖壁,黑色的鏽跡和黃褐色的石頭交錯,產生了一種迷彩般的掩護效果。在這崖壁之上,通過望遠鏡能觀察到黑鸛的巢穴。這兩天,民間野保組織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的工作人員發現,位於崖壁之上的3號巢穴有動靜:今年孵化的3隻黑鸛寶寶經常走到平臺上,一會兒扇動翅膀練習飛翔,一會兒用嘴啄旁邊懸崖上的樹枝玩,一會兒相互之間梳理羽毛。「看來它們準備離巢了。」黑豹隊員郭小民說。這讓18年來一直駐守拒馬河從事黑鸛棲息地保護工作的黑豹隊員們心情格外激動,因為,這是3號巢穴連續第6年成功孵化成活黑鸛寶寶了。

  「2013年,我們首次發現了3號巢穴,當年就孵化成活了一隻黑鸛寶寶。2014年,4隻;2015年,4隻;2016年,4隻;2017年,3隻;2018年,3隻。全部成活,簡直是奇蹟。」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理說。更神奇的是,這些小鳥有共同的母親——黑鸛「大壯」。

  2000年,由李理髮起,民間野保組織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宣布成立,目的就是保護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拒馬河畔的黑鸛。當時,由於環境變化、人為幹擾等因素,拒馬河地區的黑鸛數量急劇下降,只有三四隻左右。

  「黑豹」成立後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對當地的黑鸛進行普查。經過普查,拒馬河地區共發現黑鸛的巢穴11個,其中,還在使用的只有4個。「通常,黑鸛喜歡在同一個巢穴繁殖,但是,使用一段時間後,巢穴裡會產生很多寄生蟲,最致命的是蜱蟲,它們會寄生在小黑鸛的羽毛裡,吸食黑鸛的血,導致小黑鸛死亡。因此,有時候黑鸛不得不換巢穴。」李理介紹。2005年,黑豹隊員發現了「大壯」,當時它還是一隻幼鳥。2013年,隊員們發現3號巢穴的同時,驚喜地發現,它的主人正是隊員們熟悉的「大壯」。

  從那年孵化第一個寶寶開始,「大壯」就表現出了英雄母親的氣質:年年產卵,年年孵化成活。「大壯」的美名也由此而來。而其餘3個巢穴,1號巢穴在2008年至2014年,斷續孵化成活了6隻黑鸛寶寶;2號巢穴從2008年至2016年,斷續孵化成活了8隻黑鸛寶寶;4號巢穴從2009年到2018年,斷續孵化成活了8隻黑鸛寶寶。伴隨這些黑鸛寶寶的出生,拒馬河地區黑鸛數量持續增長,高峰時達70餘只。2014年,房山因此被授予「中國黑鸛之鄉」稱號。

  「英雄母親」明年還能再創佳績嗎?對此,黑豹隊員們有些擔憂。野生黑鸛的壽命,在十幾歲左右。而「大壯」今年也十三四歲了,對於在野外環境中生存的黑鸛來說屬於高齡。明年是否能繼續產卵孵化,隊員們也很期待。

  「紅顏色的嘴,紅顏色的眼斑,紅顏色的腿,腹部有白斑。其它部位為黑色,在陽光下,有銅綠色的反光,非常漂亮。」說起成年黑鸛的美,李理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這麼多黑鸛,隊員們又是如何區分誰是誰的?原來,這也是野保工作者們正在開展的一個課題。每一隻黑鸛都會有不同的眼斑,而李理是一位畫家,他通過畫下黑鸛的眼斑來區分不同的鳥。黑豹隊員們就是通過這種方式,來確認誰是「大壯」的。

  最近兩年,拒馬河流域黑鸛的數量有所下降。原來,小黑鸛成年後會開闢自己的領地,有時它們也會隨遷徙的候鳥去異地安家。除了房山,門頭溝、延慶、密雲、懷柔地區也能看到黑鸛的身影,北京黑鸛種群數量已達到100隻左右。而全世界,黑鸛的數量只有2000隻上下。

(責編:孟竹、高星)

相關焦點

  • 黑鸛棲身拒馬河 「野味」餐廳變「野保」
    北京多地發現黑鸛身影黑羽白腹、紅喙紅腿,在河灣淺灘間,時而優雅涉水覓食,時而成群結隊遨遊天空,體態優美、活動敏捷,它們就是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黑鸛,作為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極其珍稀。時下正值候鳥遷徙季,四處遊憩的黑鸛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關於黑鸛的新聞也頻上熱搜:黑鸛25年以來首次重返永定河、黑鸛首次現身密雲水庫……事實上,房山拒馬河流域也是北京地區黑鸛的重要棲息地之一。黑鸛是一種生性極為挑剔的環境指示性動物。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副主任紀建偉介紹,黑鸛對棲息環境要求很高,特別是對覓食水域要求特別高,需要水體食物豐富、水質清澈。
  • 現場|零下8℃,17隻黑鸛拒馬河一早鵲橋會
    兩三隻、四五隻、六七隻,一隻只黑色大鳥降落水面,鮮紅的長嘴、長腿、眼斑格外醒目。鳥兒們聚集著。有大鳥,有小鳥。大鳥在鳥群裡穿梭引薦著,小鳥們精心梳理完羽毛後,展示著最美的儀態相互打量、試探著。好不熱鬧!「……15、16、17隻!17隻!相親大會開始了!」河邊的蘆葦蕩裡,北京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的隊員們在心裡激動地數著。
  • 黑鸛、䴉嘴鷸……京郊生態變好,罕見鳥類現身
    原來,拒馬河畔的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黑鸛開始進入相親階段了。「相親大會」將持續到明年2月。這時的黑鸛最注重梳洗打扮,也最漂亮。鏡頭中,有的黑鸛在引吭高歌,展示自己的與眾不同;有的為了爭搶異性跟「情敵」發生爭鬥;有的相親成功,含情脈脈地站在一起……這些大自然的精靈,給冬天的拒馬河增添了靈氣。
  • 7隻「鳥中大熊貓」黑鸛現身雲南保山青華海溼地
    原標題:7隻「鳥中大熊貓」黑鸛現身雲南保山青華海溼地   新華社昆明12月23日電(記者張雯)記者從雲南省保山市委宣傳部獲悉,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於12月21日起,持續監測到7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鸛。
  • 北京發現「鳥中熊貓」震旦鴉雀 屬全球瀕危鳥種
    原標題:北京發現「鳥中熊貓」震旦鴉雀 屬全球瀕危鳥種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北京野生動物種類增長至600種   北京發現瀕危鳥種震旦鴉雀   本報訊(記者 王斌)近日,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震旦鴉雀,在房山區牛口峪附近出現,這是該地區首次發現這種鳥類
  • 白俄羅斯「國鳥」的中國故事
    然而一個有意思的事實,作為國家代表之一的「國鳥」,兩國也有極大差別,只不過恰恰相反,國土宏闊的俄羅斯,選擇「鐵翅」為國鳥,「鐵翅」鳥,亦即一種鴿子,除頭尾黑羽外,通體雪白。白俄羅斯「國鳥」的個頭則大出許多:體長超過一米二的黑鸛。更有意思的事情在於,這兩種鳥,「鐵翅」鴿子原產於中國,黑鸛也中國分布甚廣,擁有極高的知名度。
  • 高臺縣:百鳥園飼養員和她的鳥兵鳥將
    2015年7月份的一天,高臺縣羅城鄉天城村兩名學生撿到了一隻受傷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最終被相關部門送往百鳥園予以救護,可這隻黑鸛翅膀和腿部受傷嚴重,雖經過張愛玲悉心餵養,但最終在4個月後死亡。 「那種感覺真是難以形容。
  • 科普宣教動畫片《黑鸛小西的一天》在常德首發
    科普宣教動畫《黑鸛小西的一天》首發儀式現場。紅網時刻12月7日訊(記者 廖晨昊 通訊員 餘汝心)12月7日上午,在第十一屆洞庭湖國際觀鳥節常德分會場上,舉行了科普宣教動畫《黑鸛小西的一天》首發儀式。這是一部以黑鸛為主角的科普動畫,講述了黑鸛小西從雛鳥到成鳥,並繁衍生息的故事。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其珍惜程度不亞於大熊貓,所以黑鸛又被稱為「鳥中熊貓」。2005年,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5隻黑鸛,那是黑鸛時隔20年後在西洞庭湖首次現身。2007年11月,又有23隻黑鸛來到西洞庭湖過冬,當時黑鸛在全球的數量約為3000隻,東部種群僅存100餘只。
  • 「鳥中大熊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出現在富川龜石溼地公園
    近日,多隻「鳥中大熊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出現在富川龜石溼地公園,這一景況實屬罕見。廣西林業勘測設計院確認,就是黑鸛,沒錯!看這裡,看這裡······「鳥中大熊貓」——黑鸛黑鸛是一種體態優美、體色鮮明、性情機警的大型侯鳥,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美媒盤點動物界「英雄母親」:沙漠蜘蛛將自己餵給寶寶
    根據檔案,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5月12日總結出了一系列動物界英雄母親的故事:對於塔伊塔山蚓螈蠕動的子女來說,沒有什麼比媽媽蛻下來的皮更美味的食物了。這些生活在肯亞南部森林裡的陸生無腿兩棲動物熱衷於蛻下厚厚的富含蛋白質的皮,蚓螈媽媽在餵寶寶時,它們會失去身體十分之一的重量。
  • 小鴨子當起"雞媽媽" 孵出10小雞成活6隻
    ▲ 小鴨子每天領著自己的"雞寶寶"在樹林中覓食。  半島都市報7月30日訊(記者 龐遠棟)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可是近日在港城卻發生了這麼一件稀奇的事情:經過21天的孵化期,半個月前市民王樂守家裡的一隻鴨子成功孵化出了10隻小雞,成活了6隻,他家裡還有一隻老母雞一周前也孵化出來一窩小雞,每天老母雞和鴨子都帶著各自的「孩子」在樹林裡玩耍,不過被鴨子孵化出來的小雞都一直跟在鴨媽媽身後。
  • 18隻熊貓寶寶共同慶生 迎接1歲生日
    新京報快訊(見習記者 徐美慧)今日(25日)下午,18隻熊貓寶寶在臥龍神樹坪基地熊貓幼兒園一起迎來了它們的1歲生日。工作人員介紹,18隻熊貓寶寶9雄9雌,均於去年誕生於臥龍神樹坪基地。今日,18隻熊貓寶寶在臥龍神樹坪基地共同迎來周歲生日。
  • 「熊貓血」中的「熊貓血」「黃金寶寶」大換血
    寶寶已經變成了「黃金寶寶」據了解,甜甜是第三胎39周足月兒,在寶應當地醫院出生,體重3.7kg,出生後即開始全身出現黃疸,後轉至寶應縣人民醫院,膽紅素仍在快速上升。於是寶應縣人民醫院立刻向蘇北醫院提出轉院求助。當晚19點12分,等甜甜被醫護接到蘇北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時,她已經變成了「黃金寶寶」,生後才14小時,膽紅素竟高達335.5umol/L,同時還伴有吃奶少、驚跳。
  • 「鳥中熊貓」翩翩來 安營越冬到黃龍
    近日,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黑鸛,再次成群出現在陝西延安市黃龍縣石堡川河周圍,它們已連續多年在這裡越冬,成為這裡的「常客」。黑鸛屬鸛形目、鸛科,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對生態環境要求極高,目前全世界僅存3000隻左右,珍稀程度不亞於大熊貓,屬於國寶級珍禽。其體態優美,頸、腳很長,嘴和腳呈紅色。
  • 青島護鳥志願者撿21枚綠頭鴨蛋 已人工孵化5隻小鴨
    青島野生動物救助協會志願者經過20多天人工孵化,已經有5隻綠頭鴨寶寶破殼而出。1個多月後,這些人工孵化的小綠頭鴨將重返千劍湖。  志願者幫小鴨破殼  上午9時許,記者在青島野生動物救助協會同樂三路救助點看到,志願者正在悉心照料剛孵化出來的5隻小綠頭鴨。鴨寶寶在孵化器裡瞪著大眼睛,好奇地看著外面的世界。
  • 四川繁育出12隻「鳥中大熊貓」綠尾虹雉
    綠尾虹雉 圖據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近日,有著「鳥中大熊貓」之稱的綠尾虹雉籠養種群迎來了一個重大突破:截至2019年,四川共繁育成活綠尾虹雉12隻,實現籠養種群翻一番的目標。而就在兩年前的2017年底,全世界綠尾虹雉籠養種群僅剩11隻個體。
  • 《太空熊貓之英雄誕生》定檔12.19
    《太空熊貓之英雄誕生》定檔12.19 1905電影網訊 日前,又一部《太空熊貓》系列動畫電影《太空熊貓之英雄誕生》正式宣布定檔於2020年12月19日全國上映,並發布定檔海報
  • 「送子鳥」白鸛首次在長沙成功孵化
    今年,長沙生態動物園繼羊駝產下一子、盤羊生了3隻新生命、斑馬也一馬當先添丁之後,近日長沙生態動物園「百鳥谷」的一對白鸛夫婦也孵出了3隻白鸛寶寶,這是長沙生態動物園首次成功孵化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鸛。  白鸛羽毛以白色為主,翅膀為黑色羽毛,成鳥具有細長的紅腿和細長的紅喙。白鸛一般一夫一妻,但非終生,雌鳥通常每年產3到4枚卵。在傳說中,白鸛會將嬰兒送到家中,所以有「送子鳥」之稱。
  • 日全食時 熊貓基地6隻敞放的幼年大熊貓有5隻「上當」
    面對這500年才能等來一次的科研機會,昨日,成都動物園、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等單位都做好了充分準備,以進行觀察。而在動物園、熊貓基地、鳥語林、天府廣場,記者看到在太陽被月亮遮掩的那一刻,各種動物奇妙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