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成語叫「耳濡目染」,現在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很重視對寶寶的啟蒙教育,如果從小就讓寶寶在美妙的音樂或詩詞朗讀等環境中成長,就可能激發孩子在這方面的興趣和天賦。
研究表明,人類對單純的聽覺記憶,要遠遠高於視覺記憶。比如,孩子在看電視時聽到和看到的畫面,遠不如從廣播或只有聲音的媒體上得到的記憶深刻。現在我們可以很輕易的利用各類純聲音媒體來幫助寶寶的啟蒙,像手機、智能音響、專門的兒童學習類設備等等都是啟蒙教育的工具,在各類APP中也很容易找到音頻資源。
下面推薦幾種0~5周歲的寶寶適合聽的啟蒙內容:
一、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
《三字經》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三字經》取材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可以了解常識、傳統國學和相關的歷史故事,以及故事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百家姓》是中國主要姓氏的彙編,根據姓氏排序和聲韻編成,在讀起來琅琅上口,還能學到很多人名的姓氏。寶寶的小夥伴裡可能有不同的姓氏,這就能增加他們對文字內容的興趣。
《千字文》與上面相比,近代學者章太炎評價說,《三字經》和《百家姓》有兩個不足,即「字有重複、辭無藻採」。《千字文》在文採上獨領蒙學讀物風騷,堪稱訓蒙長詩。
二、《聲律啟蒙》和《弟子規》
《聲律啟蒙》為古時兒童學習的啟蒙讀本之一,是為了練習聲律。古人都要學習詩詞文章寫作,而且古代漢語強調押韻和音律,因此非常適合幼兒學習。不過就內容上來說,有大量的生僻字,因此我們主要以聽為主,用聽覺去感受音韻之美。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顧名思義。內容主要是教孩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這些都對孩子幼年良好習慣和優良品質塑造有益。
三、詩詞古文
說到啟蒙教育,怎麼能少了唐詩宋詞呢?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些流傳千百年的詩詞,最早是配樂的,同樣韻律優美,同時詩詞特別是唐詩的絕句,短小精悍,聽幾次寶寶可能都會背了。這不但能提升寶寶的成就感,父母也一定會因此而開心。
四、純音樂與樂器演奏
多數父母都會給寶寶放一些兒歌,兒歌旋律歡快當然適合給寶寶聽。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兒歌輪播,你會發現新的兒歌非常少,現在能聽到的兒歌幾乎都是我們小時候聽過的,長期下來寶寶常常沒有接收到新的旋律。這時候非常推薦父母們給孩子選一些諸如鋼琴、小提琴、口琴、吉他、古箏等中外樂器的演奏,也可以播放類似班得瑞風格的純音樂。這些樂器和音樂,可以增加孩子對聲音的新鮮感,且大多數樂曲都是非常經典的曲目,這對塑造寶寶的早期音樂素養是非常有益的。
上面這些內容,非常推薦父母們長期讓寶寶聽,剛開始也許他們並不知道其中的含義,但這些旋律一定會在孩子的記憶裡打下深深的烙印。我自己至今還能背誦小時候聽過背過的一些好文章,也能很容易哼唱起小時候看過的電視劇主題曲,也許就是這個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