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呱呱墜地,到緩慢爬行,再到學會走路,這其中的每一步,都是孩子成長的標誌,也是父母得意和幸福的時刻。很多寶爸和寶媽都會清晰的記得自己孩子什麼時候會翻身,什麼時候會走路等等,因為在父母的眼裡,孩子的成長太重要了。
但是,最近看到一個十分意外的現象,很多孩子其實都可以自己走路了,但是和家長在一起的時候,還是想要讓家長抱抱,如果家長不抱,孩子就不願意自己走路。這樣的親子現象,在後臺接收到了很多父母的留言和反饋,這也讓照顧孩子的寶爸或者寶媽感到頭疼。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其實,從孩子的成長規律、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來看,能夠很清晰的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首先,孩子的身體發育還未成熟。有的孩子看似會走路,只是處於剛開始的階段,肢體的協調能力和四肢的靈活性不是很強,有待於鍛鍊和提高。因此,孩子在走一段路的時候,就會覺得很累,然後想讓家長抱著走。
此外,有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很強。比如:父母牽著孩子一起逛街或者遊玩的時候,孩子覺得自己和父母的距離不如之前親密,而且對父母的依賴性很強,所以內心會缺乏安全感,想要讓家長通過抱抱,來提高自己的安全感。
還有就是,有的孩子想要通過父母的抱抱,來看得更遠。小孩子的身高和視線,或許沒有父母視野看起來開闊,伴隨著好奇心的驅使,孩子就會想要讓父母在走路的時候,抱著自己,這樣就能看到很多高處的新鮮事物。
所以,當孩子想要讓家長抱抱時,並不是一件壞事情,反而這個時候,需要去關心孩子,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在和孩子一起走路的時候,家長儘量放慢速度,陪伴孩子一起走好每一步;當孩子走累了,家長可以抱一抱孩子,給到他們溫暖和關愛,讓孩子感受到幸福和喜悅,這種由內到外的情感,會給孩子的人生帶來很多好處,並且能夠促進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更多關於早教和育兒相關的知識,大家可以關注紐哈頓國際早教,我們會及時給大家分享,歡迎大家留言區評論互動,轉發關注,點讚分享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