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揚青個人美妝品牌Code Mint將上市,明星熱衷跨界美妝待解研發難題

2021-01-08 北京商報

坐擁千萬流量的明星熱衷跨界美妝。1月6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微博獲悉,網紅周揚青推出個人美妝品牌Code Mint執素之膚。其實,明星跨界美妝已成為近幾年的常態。範冰冰、黃曉明、德雲社等都先後推出過自己的美妝品牌。業內人士表示,近幾年,美妝賽道不斷拓寬,眾多明星紛紛入局,希望藉助自身高流量獲得一定市場份額。不過,想要長久運營下去,這些擁有明星效應的品牌還需在產品研發和品牌運營上投入更多精力。

「紅人」頻跨界

1月6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微博獲悉,網紅周揚青推出個人美妝品牌Code Mint執素之膚,並將在1月20日正式上市發售產品。

自1月1日起,周揚青每天通過微博日記的形式,向粉絲介紹品牌背後的故事,而前期的造勢吸引了不少的流量,多數粉絲在評論區表示期待產品上市。

北京商報記者從國家藥監局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信息了解到,目前Code Mint品牌擁有14款產品實現備案,其中4款為腮紅,其餘10款均為口紅產品。其所有產品的委託生產企業為杭州減法美學科技有限公司,但實際生產企業為科絲美詩(中國)化妝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絲美詩」)。

據悉,科絲美詩創立於1992年,是韓國化妝品、保健食品、藥品OEM/ODM/OBM企業,目前合作客戶超過1000家,包括歐萊雅、雅詩蘭黛、資生堂、百雀羚、自然堂、完美日記、Mistine等品牌,為其代工的同時也是Code Mint品牌的天使投資人。

就投資Code Mint品牌的原因及未來發展規劃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對其進行採訪,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近年來,明星網紅跨界美妝領域的例子不在少數,比如2019年範冰冰推出自創美妝品牌FANBEAUTY;2017年,黃曉明夫婦聯合推出護膚品牌ah;張馨予推出MissZhang,謝娜推出nayoung娜樣彩妝;德雲社申請註冊化妝品商標等。

美妝行業營銷專家張兵武分析稱,從明星自身角度來說,其先天性有著一定的粉絲基礎,而基於這樣的粉絲基礎,推出自己的品牌以及產品很容易獲得市場。所以,很多明星、網紅不斷推出自己的品牌,進行流量收割,迅速獲得利益。

流量難長久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擁有明星效應的美妝品牌經過一段時間發展後,逐漸退出公眾視線。2019年,範冰冰推出美妝品牌FANBEAUTY,2020年的「6.18」期間,該品牌位於明星帶貨排行榜前五,然而現在隨著範冰冰的退出,該品牌已經銷聲匿跡。

同樣,黃曉明夫婦在2017年推出化妝品品牌ah,憑藉自帶流量,加速布局。2018年3月,ah品牌進軍CS渠道,據悉,ah品牌共12款單品均會布局CS渠道,並同時更新到ah天貓旗艦店及微店。但目前,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很難看到該品牌的身影。

張馨予的MissZhang、謝娜的nayoung娜樣彩妝,同樣沒有了聲音。在天貓平臺「misszhang化妝品旗艦店」裡可以看到,已經上線了的產品共有18件,產品有面膜、水乳霜、精華和防曬,不過銷量卻並不理想,最高的銷量僅在1000件左右,多數產品總銷量僅為兩位數。NaYoung天貓旗艦店在上線之際曾獲得了不少的關注,但目前線上卻難覓其蹤影。同樣,郭富城在2016年與屈臣氏及法國LMC實驗室合作,推出護膚品牌「奢睿」,推出之後由屈臣氏獨家代理。不過記者在屈臣氏天貓旗艦店內搜索,未能找到相關產品。

張兵武表示,對於化妝品行業而言,並不是說推出一個品牌憑藉一些流量就可以長久賺錢,品牌需要運營、需要不斷研發投入,才能保持長久的生命力。但作為明星,對於這一行來說是外行,而跨界必然面臨著風險,僅依靠流量卻沒有實現很好投入,只能是火爆一時,難以長紅。

戰略定位專家、上海九德戰略定位諮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分析稱,明星跨界美妝,只是基於現有流量進行一定的變現。真正想要做美妝,則需要大量的投入,無論是營銷還是產品研發等方面。顯然,明星在這方面是欠缺的。此外,一旦流量紅利已過,明星便不願有過多的投入,這也是產品被市場淡忘的因素之一。

研發短板

隨著美妝賽道不斷拓寬,入局者也不斷增加。數據顯示,在2019年,中國美妝市場便已經超過了4000億元,未來還將持續增長。這也使得美妝這一賽道異常擁擠,真正能留下來的卻屈指可數。

對於明星推出的品牌,想要邁過這道坎的關鍵因素在於產品研發的投入。據了解,Code Mint品牌產品全部來自代工,主要由科絲美詩為其提供服務。相比傳統美妝品牌的自主研發,明星品牌基本都來自於代工,這也為產品質量以及安全埋下了隱患。

反觀傳統美妝品牌,自主研發的投入都在不斷加大。作為美妝代名詞的完美日記2020年表示將不斷增加在產品研發方面的投入,預計將投入超7億元的研發費用。紐西之謎同樣不斷加大產品研發投入。而歐萊雅2019年的研發費為34億元。顯然,與這些品牌相比,明星自創的品牌基本來自代工,研發方面的投入微乎其微。

研發短板下,產品設計抄襲同樣成為消耗流量的因素。儘管有著羅志祥前女友的身份,並坐擁千萬的粉絲流量,但還未上市的Code Mint被不少網友指出包裝設計抄襲韓國品牌3CE,從其在微博發布的產品設計與形狀來看,確實與3CE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

另外,周揚青的服飾品牌grace show也曾多次被指抄襲。據了解,原創設計師金翀宇曾貼出兩款衛衣的對比圖指出grace show的抄襲行為,當天,周揚青便公開為此道歉。

在業內人士看來,美妝賽道不斷拓寬,明星藉助自身流量想要入局分羹無可厚非,但美妝品牌想要長久運營下去還需在產品研發和品牌運營上投入更多精力。

北京商報記者 錢瑜 張君花

相關焦點

  • 周揚青自創美妝品牌CODE MINT全新上市
    ,網紅藝人周揚青在新年伊始官宣了自創品牌——CODE MINT紈素之膚。這樣的選擇雖然堅持了「清潔」的原則,在產品上做減法,但對於一個剛剛創立的美妝公司來說,這卻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資金的支撐、產品的研發和設計,每一步都充滿洶湧的海浪,也是實打實的成本壓力。 在產品的設計上,CODE MINT也延續了做「減法」的態度,拋去一切繁複的花紋和包裝,選擇了極簡的線條設計和清新自然的「MINT」綠,從視覺上呈現簡單又時尚的理念。可以看出想要做到清潔美妝的去繁從簡,並不簡單。
  • 「美妝界的Supreme」?紐約美妝品牌Glossier的崛起之路
    為何美妝品牌如此賺錢?在瞬息萬變的美妝行業裡,沒什麼比了解消費者還要更重要的事。據普華永道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美妝行業銷售額規模已經達到4120億歐元,而且未來還將進一步增長,到2021年時年銷售額規模將超過5000億歐元。
  • 完美日記擬上市,看看乘風破浪的出海美妝品牌
    Google搜索數據顯示,從2015年到2018年,全球美妝工具類目在Google的搜索量平均年增加率為15%,而2018年較2015年搜索總量翻番。 借著全球美妝市場的東風,中國近幾年美妝行業也有不少突破。比如,2017年成立的美妝品牌完美日記就是小紅書「種草經濟」帶火的重點品牌之一。
  • 全面拆解 國貨美妝品牌的升級蛻變
    據悉,參與本次文化展的品牌,均是國內獨具代表性且有一定國牌象徵意義的行業代表,如在5G領域領先全球的華為,洗滌用品市場佔有率領先的立白,開啟美妝領域玻尿酸護膚新時代的頤蓮等。在此後三天的展會中,這些優秀民族品牌將在異域展示中國特色的創意產品,向世界展現中國品牌的創造力量。
  • 重新定義跨界合作,張大奕美妝品牌開啟新嘗試
    重新定義跨界合作,張大奕美妝品牌開啟新嘗試 2020年11月11日 16:5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聯名合作在我們的生活中十分常見,各種各樣的聯名讓大家看得眼花繚亂,而且很多聯名都是一成不變的,越來越缺少趣味,對此張大奕攜手美妝品牌玩轉潮流,打造不一樣的跨界合作。
  • 這場大會,將探索美妝與皮膚科醫生跨界合作的無限可能
    所以,在當下的市場環境,加強美妝行業與皮膚科醫生的跨界交流顯得非常必要,讓美妝品牌、專業美妝KOL、研發工程師,甚至MCN機構,與皮膚科醫生直接對話,共同探索未來強強聯合的方式,充分滿足消費者對解決肌膚問題的需求,乃至創立中國的Doctor Brand(皮膚科醫生品牌)。
  • 明星爭做美妝品牌 這塊蛋糕太好分?
    又一位明星投身美妝事業。  8月20日,因出演Netflix熱門劇集《怪奇物語》而受到關注的Millie Bobby Brown宣布成立個人美妝品牌Florence by Mills。這位出生於2004年的童星正式將明星美妝品牌帶入Z世代。  今年以來陸續有歐美明星試圖從美妝產業分一杯羹。
  • 2020年中國本土及國際美妝護膚品牌及營銷研究報告
    國際大牌注重品牌傳播,將品牌理念植入消費者心智,而國內部分新銳網紅品牌依靠爆品打開市場,消費者品牌心智培養有待加強。,注重品質消費,熱衷社交和分享,將好物推薦給小夥伴;此外,剁手買買買的同時也經常閱讀新聞資訊,關心時事,發表自己獨到見解,做有態度的閱讀者;追求便捷高效的生活,因此生活服務類APP使用也較多;享受音樂,治癒情緒,調節生活;注重顏值,經常使用美妝時尚類APP,提升自己外在美;熱愛遊戲,小夥伴一起酣暢「吃雞」,放鬆身心,舒緩壓力。
  • 格蘭瑪弗蘭跨界澳洲第一咖啡品牌,開首家美妝咖啡店
    品牌非常重視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去年底,格蘭在亞洲青年藝術展上正式啟動了2018年品牌「跨界藝術之旅」。作為 「跨界之旅」的首站,本月格蘭在位於廣州天河CBD的正佳廣場,開出了一家可以邊喝咖啡邊買美妝的跨界店鋪。
  • 不再做「大牌平替」,國貨美妝如何逆襲?
    與海外產品功效相同卻價格更低,你是否會選擇國妝品牌?2019上半年今日頭條發布的《美妝用戶洞察報告》中提及2019年國內美妝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4906億元,近幾年,國貨美妝在千億市場中保持遞增。前期依靠粉絲實現流量變現,後面如何讓粉絲對網紅個人的認可轉向對品牌的認可,同時實現出圈,在市場上形成持續的影響力。在產品打造和品牌塑造方面,仍有很大的探索和上升空間。經過上述對國貨美妝陣營的了解和探討,我們再來分析下國妝品牌是如何崛起和實現逆襲的。二、國妝品牌的崛起之路1.
  • 又一女明星進軍美妝界,Lady Gaga推出彩妝品牌Haus Laboratories
    近日,Lady Gaga已與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籤署獨家協議,其個人首個彩妝品牌Haus Laboratories於7月15日開始預售,全系列將於今年9月在品牌官網和亞馬遜獨家上線發售。    Haus Laboratories也是亞馬遜首個獨家經銷的彩妝產品線,同時將在美國、英國、日本、法國等9個國家上線,其中不包括中國。
  • 國潮青年愛國潮美妝,這7個國潮品牌好用到吃土也要買!
    4個關鍵詞,了解國潮美妝國潮美妝產品將古典美學形式以華麗或簡約的當代表達融入國貨品牌,用新東方美學重新定義「潮」的概念,使新潮味與中國元素相得益彰。其中,更有不同主題特色的國潮美妝產品,引爆了一次又一次國貨美妝熱點,讓更多人愛上了「Made in China」。關鍵詞一:宮廷風跨界隨著《延禧攻略》、《如懿傳》等古裝大劇在螢屏上颳起一陣「宮廷風」,周邊話題熱度高漲,席捲社交網絡。
  • 深度|網紅美妝也就是一陣風?
    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隨著千禧一代和Z世代群體開始青睞性價比和社交媒體話題度都更高的小眾品牌,網紅美妝品牌的賽道變得十分擁擠。美妝博主Huda Kattan於2013年推出的個人美妝品牌Huda Beauty獲得了一大批擁簇者。
  • 強生五大美妝護理品牌登陸美博會
    上海2017年5月8日電 /美通社/ -- 2016年,強生(中國)有限公司總裁謝冰女士提出強生要做成長速度較快的個人護理跨國公司的願景,並預告未來美妝護理品類將會是強生的發力點。
  • 水果+美妝、文創 上海嘗試地產水果跨界銷售新模式
    記者12日獲悉,上海市林業總站攜手企業、園區等,開啟水果與美食、美妝、文創的跨界銷售創新模式,希望打造出上海的「爆款水果」。11日,多方共同推出本地水果跨界整合營銷年度計劃,將致力加強產學研合作,打通產業全鏈條,依託「網際網路+」創新平臺,匯聚眾智眾力,增強創新力和競爭力。
  • 大IP紛紛推出美妝品牌,能否長久是關鍵
    ,聯名美妝品牌層出不窮,到底他們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v>>> 各界大IP跨界彩妝,想要分一杯羹 除了美妝時尚博主會推出聯名彩妝以外,娛樂圈也愛湊熱鬧——紛紛跨界彩妝。 號稱「斷貨王」的北美流行音樂小天后蕾哈娜今年瞄準了美妝行業,據悉,蕾哈娜將推出自有品牌化妝品Fenty Beauty。據悉,此品牌首個系列是口紅,將於今年秋季上市。首發市場將包括美國、加拿大、歐洲以及亞洲地區,渠道是絲芙蘭美妝連鎖店。有一位品牌高管表示,與蕾哈娜有關的所有事情都能打破業績記錄,背後就是蕾哈娜有巨大的社交媒體影響力,其INS粉絲量達到了5000多萬。
  • 美妝研究院,研究美妝的什麼?
    近些年來,美妝行業談起技術之聲是此起彼伏。這意味著,行業開始進一步成熟。因為,不管時代巨潮如何湧動,技術一直承載著底層邏輯推動者的角色。 青眼注意到,近年來美妝行業湧現了一批新型、獨立的美妝研究院,如創美研究院、博德創研研究院、華淼研究院、荃智研究院等等,致力於為企業和品牌提供研發技術支持。
  • 桃花姬再一次跨界出圈,榮獲芭莎美妝大獎!
    在10月15日剛結束的芭莎國際美妝大獎盛典中,「桃花姬阿膠糕」與國內外一線知名品牌躋身「2020年芭莎國際美妝大獎」,憑藉卓越的養顏實力和口碑在這場盛宴中成功「跨界出圈」,一舉斬獲「時尚芭莎2020年美妝大獎·年度美顏零食獎」!
  • 範冰冰推薦的面膜早賣斷貨了,她的個人美妝品牌FANBEAUTY呢?
    與此同時,她還漸進式地在小紅書上當起了美妝博主,分享自己試過的好用的不好用的化妝品,甚至是錄製化妝的教學視頻,有模有樣地講解步驟或是把不同色號的口紅塗在手臂上給觀眾做對比,還會叮囑粉絲敷面膜不要偷懶。以一線明星的身份擔任美妝博主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她推薦過的所有面膜、護膚品、彩妝迅速在全球賣斷貨,引發海外代購們「快樂的抱怨「。
  • 藍月亮離上市更進一步,立白想跨界做美妝?洗護品牌域名大PK!
    11月12日,提交招股書近半年終於通過聆訊,不日便可在港交所上市。藍月亮誕生於1992年,是國內早期從事家庭清潔劑生產的專業品牌之一。2008年,藍月亮率先向全國推廣洗衣液,打破十幾億中國人的洗衣習慣,開創中國洗衣「液」時代。藍月亮洗衣液、洗手液品牌力指數連續9年第一,連續12年入選《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