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西方思維差異後對英語學習有什麼幫助?

2020-08-08 艾瑞克來開門

第一是中方的求同思維和西方的求異思維

中式思維趨於求同,比如常見的成語:驚天動地,天涯海角等等。驚天和動地都是形容聲勢浩大,天涯和海角都是形容距離遠。

中文當中對這種重複含義的表述並不介意,反而非常鍾愛,會顯得氣勢磅礴。

但是由於西方思維是求異的,討厭重複和累贅的表述。

比如說翻譯這句話:

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國防建設來增強我們的防禦實力。

用中式思維會翻譯成:we must further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national defence in order to enhance our defense strength.

事實上不需要這麼累贅,而是翻譯成:we must further strengthen our national defence.

因為西方思維認為增強國防建設就是為了增強國防實力,不可能是為了經濟建設或者其他,所以按照西方思維,這個翻譯裡的兩次陳述卻表達了一個事實,顯得十分冗餘。

第二是中方的整體性和西方的個體性

因為中式的思維的整體性,中文當中會注重統一,喜歡給事物進行歸類。比如說我們會把事物表面一層的組織稱作「皮」,然後我們有「人皮」,「樹皮」,「書皮」等等。

但是在英語當中這些都是進行分別命名,人皮是skin,樹皮是bark,書皮是cover等等。它們之間毫無關聯,是相互獨立的個體單詞。

第三是中式的主體思維和西式的客體思維

中式思維強調「天人合一」,人與大自然融合,所以人的主觀意識非常地強烈,反映在語言上就是人常常作為主語出現在句子中,善用動詞。

而西式思維注重「主客二分」,主體的人是理性客觀地審視和探索大自然的,所以在英語表達上,常常是描述的事物作為主語,善用名詞。

舉個例子來說:A bad beginning makes a bad ending.

直譯來翻:一個差的開頭導致一個差的結果。

但是按照中文的主體思維來翻,則是:不善始者,不善終。

這句翻譯就把人作為主體,一看就非常契合中國人的品味。

第四是中式的曲線思維和西式的直線思維

用中式思維說話常常是先進行鋪墊,渲染,介紹背景等等,最後才說明要點。

而用西式思維說話卻是開門直接了當,開門見山地表達想說的要點,之後再闡述細枝末節的內容。

在中文中,我們會習慣地先說因為,再說所以;

而在英文中,會直接先說出結論,再加個because闡述原因。

以上就是四個常見的中西方思維差異導致的語言差異。

只有先意識到這些差異,我們才能在英語學習當中掙脫出Chinglish的囚籠。

相關焦點

  • 中英思維的差異究竟在哪?一文道破中英思維差異
    我們通常都這麼認為:想學好英語就要多記多背多練。然而,學好英語不只是學語法記單詞,更要學習西方人的文化,了解西方人的思維方式,這樣才能提升學習效率。但還有很多人不清楚中英文思維的差異到底在哪裡呢?難道英語思維就是所謂的「語感」?這種說法未免也太籠統了。
  • 英語教學以及中西方文化差異
    英語教學以及中西方文化差異在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學生文化知識的欠缺和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問題已經會影響到學生對於所學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其中包括對西方的文化,社會習俗和典故的理解。文化的差異中國人見面後會問吃飯了嗎
  • 大學英語教學中,明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並運用
    在英語教學中,讓學生學習,了解掌握外國文化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語言是文化的符號,文化是語言的內涵。如果我們想讓學生把英語這門外國語言掌握好,並能夠正確地運用,那麼就必須讓學生理解英語語言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
  • 研途遊學丨解讀:中西方教育模式的差異
    在此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中西方教育從理念到模式,這之間的區別到底在哪?同樣,今天我們有請到資深國際教育解讀人 — Diana 老師,她將會有很多的故事和心得來分享給各位家長。更加清晰地幫助我們家長和孩子去分析這個中西方的教育模式,他的關鍵點差異到底是在哪裡。
  • 淺析英漢思維差異對英語學術論文寫作的影響
    由於思維模式的不同,國內學者在使用英語進行論文寫作時,往往會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語思維的影響。英漢思維存在巨大差異,主要表現為邏輯性與直覺性、客體性與主體性、直線式與螺旋式。這些差異對國內學者的英語學術論文寫作產生了很大影響,寫作時往往在詞語和句子層面出現大量失誤。
  • 體驗中西方節日文化差異
    「我們國家有哪些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的由來是什麼?」  「西方國家有哪些節日,節日那天又做些什麼呢?」  近日,黔西南日報小記者訓練營來到小倫敦英語,在外教Nadia老師的帶領下,小記者們了解體驗中西方節日文化的差異,一起輕鬆學習、快樂遊戲。
  • 中西方商業倫理有何不同
    原標題:中西方商業倫理有何不同   【摘要】中西方商業文化存在顯著的差異。在經濟全球化和我國企業國際化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們有必要充分認識和了解中西方商業文化的差異。中西方商業文化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價值觀、決策方式、思維模式、商業倫理等幾個方面。
  • 中文思維和英語思維的差異
    漢語句子一般以邏輯關係和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列,一般先敘事,後下結論,由遠及近,重心落在句尾。英文和中文在句中結構上的差異體現了直入與螺旋的不同的思維方式。中國學生在英語寫作時往往會受漢語思維的影響,寫出下面的句子:When I stayed in Beijing last month, you helped me.
  • 中西方婚禮的差異,到底差在哪?
    中西方的差異化除了文化還有飲食以及一些生活習慣。所以在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儀式上——婚禮。也是會存在很多差異的,在中西方不同文化的薰陶下也逐漸呈現出了不同的風俗習慣,那麼中西方婚禮差異到底有哪些呢?中國婚禮和西方婚禮的區別有主要在哪呢?今天我們從四個方面來了解一下。
  • 學翻譯對英語學習有什麼幫助?
    英語作為一種世界語言,其地位越來越重要,對英語的要求也隨之不斷提高。面對越來越高的英語要求,很多人提出了各種不同學習英語的策略。其中,翻譯作為使用母語策略的一種,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可以通過翻譯實踐和研讀翻譯作品兩種途徑來進行英語詞彙、語法和英語國家文化的學習,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那麼,翻譯對英語學習有哪些幫助呢?
  • 國際夏令營美國篇:在遊學中感悟中西方差異
    大批孩子第一次走出國門,前往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熱門國度,參觀頂尖名校,學習純正英語,遊覽著名建築,和國外的同齡人共同交流。   那麼,這些出國參加國際夏令營的孩子到底收穫了什麼?在國際交流中,他們到底發現了哪些中西方的差異呢?眾多參加國際遊學的孩子和帶隊老師總結出了大量的中西方差異,按照遊學目的國的不同,將一一為大家呈現。
  • 定語從句中折射出的中西方思維差異
    作者:英語學習新概念項目來源:北京新東方學校 遙想N年前,和同學們一樣,坐在教室裡,接受老師站在講臺上用知識對我們的「狂轟亂炸」。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當問到學生:「什麼是定語從句」,「為什麼一定要用定語從句」時,很多學生卻傻了眼。「是啊,到底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一定要用定從呢?」而更要命的是,大部分的學生連什麼是定語都不知道。首先,什麼是定語呢?顧名思義,就是起著修飾限制作用的一個詞或句子。
  • 「學思平治」王帆:探索中西方觀念差異形成的原因,有助於我們從...
    東西有許多相同的地方,均強調自由平等正義,不主張做壞事。基督教戒與儒家文化有諸多相同之處。但我們也發現由於歷史、文化、語言和發展環境等一系列不同,中西方的觀念和哲學確有驚人的不同之處。必須承認基於文化取向、生活經歷以及歷史文化發展根源的差異,中西方之間存在明顯而巨大的觀念和認識差異。有些衝突是由思維差異引起的,因此要分析各國獨特的思維特點。
  • 聊聊「英語思維」的那些事:如何在日常學習中建立英語思維
    」 然而,濰坊一中英語教師王春成老師認為,作為英語老師,從走上崗位的那天開始,聽課、學習、求教、教授學生、總結提煉……但卻很少反思有沒有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正如汪榕培先生所說,了解詞彙來源,便可了解英語國家的人的思維方式,了解他們塑造和傳承文明的歷程。所以,落實英語思維教學,必須從詞彙入手。
  • 中西方教育差異,一張圖表現的淋漓盡致!
    東西方的教育差異,一直一個備受討論的話題,教育到底是什麼?是父母的期待、還是該回歸孩子本身?是要每天追著成績跑,還是應該順其自然學習。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是一句我們經常聽到的格言,也很好地詮釋了中國的教育。
  • 偏執求「A」的哥大中國留學生:中西方價值觀差異太大
    眾所周知,哥大的學費是非常昂貴的,普通家庭出身的林海音既要努力地兼職賺錢,又要顧及成績爭取獎學金,並且保證在畢業後能拿著各項得「A」的成績單去獲得一份好的工作。 有好成績才能有好未來,這種因果思維在國人看來再尋常不過。但林海音說,她的很多西方同學、老師對自己和其他亞洲留學生這種痴迷於「A」的心理表示非常不理解。
  • 中西方教育差異讓預科浮出水面
    要讓中西方教育無縫對接  通過國內預科可實現  眾所周知,以英澳為代表的大英國協教育系統是世界上最為嚴謹、複雜但又靈活的教育系統之一。其中尤以英國的最為完善,具有極高的信譽。一般中國學生在英國學習時,會發現自己遇到的最大困難不在學科上,而是不能適應國外的教學方式與思維方式。
  • 中西方「坐月子」文化的差異
    中式客房英國凱特王妃在醫院生完孩子休息了八個小時後,腳踩高跟鞋,一身長裙,優雅的站在醫院門口和記者們打招呼,似乎是在醫院「買」了一個孩子。那麼,中西方「坐月子」為什麼這麼大的差異呢?下面小編從多方面分析一下。在身體結構方面:牙齒,中國人28顆,即便算上智齒,也只有32顆,而西方人的牙齒比中國人多4顆,是32顆,少部分36顆。中國人的膝關節面軟骨層的覆蓋面積多,但不覆蓋整個膝關節面。所以中國人可以作蹲位,能蹲著幹活。而西方人和其他人種,一般蹲不下來。都採用跪著操作。
  • 【梁老師有話說】如何幫助孩子從小學英語過渡到初中英語的學習
    大部分的小學生升入初中一年級前,都已經學習了至少6年甚至於長達8年之久的英語,並且對基本的英語交際用語、簡單的句型以及基本語音知識等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當孩子們進入到中學的學習,無論在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上都與小學階段有很大的不同。是否做好這個階段的過渡準備,直接決定著初中三年的成敗。
  • 中西方教育無本質差異,有區別的只是個體,是每個家庭的層次差距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了一位在國外的中國爸爸分享了自己兒子在法國上幼兒園的一天,早晨睡醒送孩子去上幼兒園,書包裡什麼書也沒有裝,就裝了一條褲子、一個奶嘴和一個玩具,褲子是防止孩子弄髒需要換洗的,每天最多的時間就是玩耍,學習的時間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