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思維和英語思維的差異

2021-02-15 醫學博士英語

小白老師:西方人的直線式思維和中國人的螺旋式思維存在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滲透到語言的各個單位,包括詞彙、句子、段落和語篇。英語作文要拿高分,靠網絡上流傳的所謂「模板」是不可能的,只有從寫作思維模式上進行改變,用地道的詞、句、篇章結構才有可能寫出佳作。

大部分同學在寫作文的時候是先在頭腦中想好中文,然後再翻譯成中文,但是有時會感覺沒有辦法用英文表達出來,有可能是語言水平不夠,也有可能是因為這個中國的概念在英文裡面根本就不存在。

有數字統計過中英兩國語言的詞彙量只有 40% 能互通(即所謂的 equivalent),而這就意味著剩餘的 60% 的表達肯定是和原文有很大出入的。甚至很多我們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語言,不假思索就能說出的概念,在英語文化裡很可能根本就沒有對應的表達。

例如 「熱鬧」 這個詞,考生們可以試試能否在英文單詞中找到讓你滿意的對得上號的詞。「這個地方很熱鬧」這句話,根據語境可以有不同的翻譯,但是總體而言,「熱鬧」作為一個詞來說,在英文裡沒有完全對應的。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強調,寫英語作文要用英語思維,不要用中式思維。這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個很空洞的概念,只有當你真正用英語與外國人交流的時候才會體會到英式思維的重要性。

思維差異 1:修飾語與中心詞

英語的修飾語,如介詞短語、動詞不定式、分詞、定語從句等都放在被修飾語的後面;而漢語的修飾語無論長短、繁簡,都放在被修飾語的前面。體現了直入與螺旋的不同的思維方式。例如:

1. The scientists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are looking for the efficient methods to make the air clean and protect it from the pollution by all kinds of industrial harmful waste gases.

漢語「全世界的科學家」,修飾語在前,中心詞在後,而英語則是「the scientists everywhere in the world」中心詞在前,修飾語在後。

「淨化空氣、防止空氣受到各種有害工業廢氣汙染的有效方法」,中文同樣是修飾語在前,中心詞在後,而英語則相反,寫成「the efficient methods to make the air clean and protect it from the pollution by all kinds of industrial harmful waste gases」

2. We appreciate your words about the relations between our two countries.

漢語「有關我們兩國關係的談話」,修飾語在前,中心詞在後;而英語則是「your words about the relations between our two countries」 ,中心詞在前,修飾語在後。「有關我們兩國關係」,同樣是修飾語(「兩國」)在前,中心詞(「關係」)在後,而英語則相反,寫成「the relations between our two countries」。

3. The hungry boy ate up everything he could have his hands on from the refrigerator.

「他從冰箱裡所能拿到的吃的東西」,修飾語在前,中心詞(「東西」)在後,而英語則是中心詞(「everything」)在前,修飾語在後。

思維差異 2: 句子結構

英語句子開門見山,其主謂結構是全句的「綱」,其餘成份是「目」,一般先下結論,後敘事,從近到遠,新近發生的事先出現,重心落在句首。

漢語句子一般以邏輯關係和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列,一般先敘事,後下結論,由遠及近,重心落在句尾。

英文和中文在句中結構上的差異體現了直入與螺旋的不同的思維方式。

中國學生在英語寫作時往往會受漢語思維的影響,寫出下面的句子:

When I stayed in Beijing last month, you helped me. I am grateful for that.

如果按英語直入的思維方式,這個句子則應改成:

I am very grateful for your help to me during my stay in Beijing last month.

再比如,中國學生會寫:

Tom’s mother died when he was only two years old, so he did not remember her.

按英語思維,這個句子應改成:

Tom did not remember his mother who died when he was only two years old.

這種思維方式的轉換要是更複雜一點,對中國的英語學習者來說,是需要操練的。例如:

1. 我認為如果他們初次相識時,她很窮,他未必會愛她。這位女性由於對他有好感而幫助他,使他心存感激,這種感激之情很容易發展成為真摯的愛情。

I do not suppose he would have loved her if she had been poor when he first knew her, but the gratitude which he felt for the help which he owed to her kindly interest in him easily developed into a sincere affection.(條件關係和多層因果關係的轉換)

2. 她去深圳參加一個會議,會議結束後,她就到香港去購物,昨天才回來。

She came back yesterday from Hong Kong where she had gone shopping after the meeting in Shenzhen.(時間順序的轉換)

差異 3 :段落篇章

總體而言,英文篇章一般都採用直線型的形式,尤其是說明文和議論文。

英語篇章是 a writer-responsible pattern,即作者在篇章中有責任、有義務向讀者交代其主旨或目的。為了幫助讀者省時高效,英語篇章往往開門見山,開頭就直接給出主題句 (topic sentence) 或全文的中心思想 (thesis statement);或者以引言開門,即首先用一個熟悉的事實、故事、引言等開頭,然後直接擺出作者的觀點思想。

由以上分析可知,西方人的直線式思維和中國人的螺旋式思維存在明顯的差異,體現在語言中,幾乎滲透到語言的各個單位,包括詞彙、句子、段落和語篇。當然,思維模式並沒有孰好孰壞,但作為外語學習者,學原汁原味的語言是我們要達到的最高境界。

另外,思維是文化長期積澱形成的,它已進入該民族的潛意識,根深蒂固,如果只學語言不學文化,往往不知其所以然,一旦到了使用英語時,漢語思維突現,寫出 Chinglish,渾然不知。

綜上所述,英語作文要拿高分,靠網絡上流傳的所謂「模板」是不可能的,只有從寫作思維模式上進行改變,用地道的詞、句、篇章結構才有可能寫出佳作。另外,建議大家多背誦和模仿外刊經典句子,一定會有所啟發。

點擊下方藍字學習更多:

2021 醫學考博英語全程班開啟報名

2021 聽力特訓一百天開放報名

寫作衝刺課,助你跑贏最後一程!

這個作文題你會寫嗎?把握熱點,有備無患!

鄭爽對代孕棄養的回應,為什麼聽上去不像人話?

用好微信這個功能,複習效果提升100%

我是怎麼教寶寶說英語的(二)

小心!背這樣的範文要出大事!

又有五所院校博士考試結束,他們作文都考了些什麼?

三戰錄取中山大學,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強大

點擊閱讀原文參加作文衝刺課▼  

                              

       喜歡就點個「在看」吧~↘

相關焦點

  • 淺析英漢思維差異對英語學術論文寫作的影響
    由於思維模式的不同,國內學者在使用英語進行論文寫作時,往往會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語思維的影響。英漢思維存在巨大差異,主要表現為邏輯性與直覺性、客體性與主體性、直線式與螺旋式。這些差異對國內學者的英語學術論文寫作產生了很大影響,寫作時往往在詞語和句子層面出現大量失誤。
  • 了解中西方思維差異後對英語學習有什麼幫助?
    第一是中方的求同思維和西方的求異思維中式思維趨於求同,比如常見的成語:驚天動地,天涯海角等等。驚天和動地都是形容聲勢浩大,天涯和海角都是形容距離遠。中文當中對這種重複含義的表述並不介意,反而非常鍾愛,會顯得氣勢磅礴。但是由於西方思維是求異的,討厭重複和累贅的表述。
  • 中英思維的差異究竟在哪?一文道破中英思維差異
    我們通常都這麼認為:想學好英語就要多記多背多練。然而,學好英語不只是學語法記單詞,更要學習西方人的文化,了解西方人的思維方式,這樣才能提升學習效率。但還有很多人不清楚中英文思維的差異到底在哪裡呢?難道英語思維就是所謂的「語感」?這種說法未免也太籠統了。
  • 那些令人崩潰的Chinglish:中式思維和美式思維的差異
    是不是跟咱聽老外說蹩腳中文一樣虐? 今天我們來聊聊中式思維和美式思維的差異。For example, to express the concept "I have not seen it":   我見過最多的錯是「until now」和「so far」兩個不分。(可能是因為中文裡都和「至今」有關的原因。)
  • 英語思維方式學英語?事半功倍
    因此小編整理了一些養成英語思維的方法,大家趕緊收藏起來吧!1. 調整漢語思維,注重形合中國人說出來的英語大多是「Chinglish」,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就是語言思維方式的原因,因為我們的母語導致了一貫的漢語思維,因此無論是寫作還是口語都會帶著中文腔。
  • 聊聊「英語思維」的那些事:如何在日常學習中建立英語思維
    (2017版新課標關於英語能力的教學指導) 英語思維,便是新課標下學生語用和思維能力的綜合體現。 正如汪榕培先生所說,了解詞彙來源,便可了解英語國家的人的思維方式,了解他們塑造和傳承文明的歷程。所以,落實英語思維教學,必須從詞彙入手。
  • 什麼是英語思維呢? 看中西思維的對比
    這顯然是對英語熟練程度的解釋,怎麼是對「英語思維」定義呢?英語思維也就是說英語國家人的思維,我們可以叫西方思維,為了更好的說明,讓我們和漢語思維(也叫東方思維)進行比較。「思維是人類所具有的高級認識活動。」既然是認識活動,那東、西雙方因為各種各樣的差異會形成對各種事物不同的看法和理解,那就形成了不同的思維,下面列舉差異並說明其對語言造成影響,從而說明什麼是「英語思維」。
  • 一家之言|英語思維品質和英語思維模式的培養(下)
    儘可能多與英語相伴,儘可能為自己創設一個英語環境,主動用英語裝備大腦是培養良好英語思維品質和建立英語思維模式的最佳途徑。       要想使學生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建構有效的英語思維模式,教師有必要通過日常教學使學生明確中英文在表達思想時在思維模式方面的差別。概括說來,英語思維和中文思維的差別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1.漢語比較直觀,英語則傾向於透過現象描述本質的東西。
  • 中文和英文使中美兒童思維方式從3歲時開始出現差異?
    研究人員發現,中美兩國的孩子出生之初以類似的方式認識世界,然而當他們3歲的時候,他們的思維方式已經呈現出基於兩國文化的差異。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凱倫·沃克(Caren Walker)、史丹福大學的亞歷珊德拉·卡斯滕森(Alex Carstensen)及其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一篇新論文,試圖解答一個早已有之的問題:語境是否塑造了人們的思維方式?
  • 貴陽思維英語
    甚至可以說同一句漢語,在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下翻譯出來的是兩句不同的英語。而在英語學習中,漢語思維的句子翻譯往往令人嘀笑皆非。因此,了解英漢思維的差異,中學生學習英語思維就變得尤其重要。可以說要學習地道的英語,同學們必須要先培養自己的英語思維能力。
  • 我們的「思維」不是外國人的「思維」
    總結:英文中的思維,指的是思考的過程和結果。 中文裡面的思維並不等同於英文的「thinking」 中文裡面的思維拆開來看: 「思」就是思考,是去認知一個東西。
  • 一家之言|英語思維品質和英語思維模式的培養(上)
    、制約高中生英語思維品質和思維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培養學生英語思維品質和思維模式的途徑四個方面探究了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品質和英語思維模式。思維品質反映了每個個體智力或思維水平的差異,主要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統性六個方面。思維品質的高低決定我們學習一門知識,做一件事情的效率。良好的英語思維品質是我們學好英語的前提。英語思維品質並非許多人所想像的高深莫測、難以達成的目標。所謂的英語思維品質與我們看事物的角度有關,意即我們在用英語表達思想的時候要適時地轉換看問題的角度。
  • 「英語集萃」何謂英語思維?
    就像我國人民也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它是根據我們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傳承下來的,深深植根於我們的腦海中,所以我們學習的過程都是以我們的中文為主,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語言,我們在思考表達的時候都是受到中文思維的影響。
  • 英語說話方式思維和漢語說話的區別
    要收假了,大家都很忙,心情也在慢慢往回收,下面我們聊聊英漢思維的差異,只是隨便聊聊,這樣能更好地從英美人的角度去看待事情,能更加深學習的印象,>首先,我們印象比較深的就是,時間、地點、姓名等,都和我們中文表述是相反的,我們表示時間是由大到小,他們是由小到大,如:2019年8月1日17點,5:00 p.m. 1st August. 2019。
  • 中文思維下的「Please sit down」,在外國人眼裡並不禮貌?
    何謂「中式英語」?那就是在英語表達中不自覺的帶入一些中文的味道。歸根究底,這種差異源自中英思維上的不同。從初中開始到大學,【英語課程】就建立在一套語法規則和詞彙上的漢化系統來教育。因此讓我們認為中英兩者就是語法形式的轉換,於是各種中文味十足的英語便層出不窮的誕生…其實英語和中文思維上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很多表達習慣會不同,就好比接下來的一些例子,我們常用的表達方式,在外國人眼裡,其實味道是不一樣的——
  • 為什麼我們要強調英語思維?
    「英語思維」幾個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們無法流利地或者快速地說英語,主要就是因為缺乏英語思維。但要問什麼是英語思維,大多數的人又是一臉懵。不管是在交流過程中接收和輸出信息,還是在閱讀英文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基於母語從左到右的逐詞閱讀、理解模式,很難跳出中文翻譯這一關。
  • 雅思寫作中英式思維PK中式思維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強調,寫英語作文,說英語口語,要用英語思維,不要用中式思維。這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個很空洞的概念,只有當你真正用英語與外國人交流的時候才會體會到英式思維的重要性。   這的確很難,因為我們在中式思維裡面紮根的太深了。事實上,這也和兩國語言本身的特點有關。魯迅就說過,中文和外文比,吃虧就吃在不夠精確,具體到單詞水平,就是「詞彙量少」。
  • 「推薦收藏」全面剖析漢語和英語的十大底層思維差異
    漢語和英語的底層思維差異語言和思想是不同的。我們可以有很多思想,但並不是每一條思想都可以通過語言進行表達。或者說,語言和思想並不是一一對應的;思想是思想,語言是語言。我們用語言來表達特定思想,這只是一種權宜之計,正如《老子》所說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 如何培養英語思維
    因為我們不會英文思維!什麼是英語思維?其實英語思維就是用英語母語者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眼睛看到的直接理解成英文,中間沒有翻譯的過程。比如看到下面的圖片,外國人的第一反應是bread,這就是英語思維,當一個英語初學者看到同樣的事物時第一反應是麵包,然後在翻譯成bread,這就是中文思維。
  • 兩審法官辦案思維的差異和協調
    ,但基層法官和二審法官之間思維卻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性有著深層次的原因。如何彌合兩審法官的思維斷層,協調兩審法官的思維差異有著現實和歷史意義。本文提出了兩審法官之間定期溝通交流、統一發改標準、定期對法官統一培訓、形成法律共同語言、界定自由裁量權範圍和尺度等芻議,以求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