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令人崩潰的Chinglish:中式思維和美式思維的差異

2020-12-12 新東方網

  老外聽到Chinglish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是不是跟咱聽老外說蹩腳中文一樣虐? 今天我們來聊聊中式思維和美式思維的差異。

  然而,就近年情況目測:他們並沒被我們雷個外焦裡嫩,反而感覺好極了~不僅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這樣的中式英語老外能聽懂;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會死)、You can you up(你行你上)這種中式網絡流行語,也出現在美國在線俚語詞典Urban Dictionary中;甚至高大上的《牛津英語詞典》還收錄了Dama(大媽)、Tuhao(土豪)音譯特色詞彙。

  難道今後說英語可以任由咱盡情創造,任性發揮了?當然…… 想得美!歪果仁已經在Quora上列舉了各種讓他們崩潰的中式英語,憋說你沒中槍!

  網友James Ford:

  Sentences that indicate the time something will occur are almost never correctly phrased by Chinese people. The most common statement is, "He will arrive after one hour". Again, I understand, but a native speaker would never say that.

  中國小夥伴最愛在時間表達上出錯,最常見的是這種:He will arrive after one hour. 會說姐明白你的意思,但英語是母語的人不會這樣說。(該把after換成in。)

  The other phrase I seem to hear often is, "You have a rest". While it's not seriously incorrect is another repeated phrase I hear only in China (Americans would say "go get some rest").

  另一個常能聽到的句子是You have a rest. 也只有在中國才聽過好幾次,細想想也不能算有錯。如果是讓人去歇歇,美國人一般會說:Go get some rest.

  網友Ron TF Lum:

  I took Chinese language courses in college so I know the reason for this is because the word used to refer to a person is unisex(不分性別), "ta" or 他. So for Chinese speakers, distinguishing he/she isn't always an ingrained habit.

  我在學校裡學過中文,所以知道中文裡的「ta」或者「他」可以男女通用,口語中更沒有第三人稱分男女的習慣。

  As you can imagine, things can get funny when a guy from China describes his date using English.

  因此,你就可以想像到一個中國小夥用英語描述他對象的情景了~

  英語的時態都體現在動詞詞尾上,而中文沒有這種詞形變化,要靠補充其他詞表示。

  舉幾個慄子,你就明白了:

  我吃過了。

  English: I have eaten.

  Chinglish: I eat already.

  我去過了。

  English: I went there.

  Chinglish: I go already.

  我見過她了。

  English: I have met her.

  Chinglish: I meet her already.

  網友Gale Pedowitz:

  The most common pattern I've noticed is the use of "until now" instead of "so far". This is an error I see from otherwise advanced non-native speakers who have (otherwise) mastered tense. For example, to express the concept "I have not seen it":

  我見過最多的錯是「until now」和「so far」兩個不分。(可能是因為中文裡都和「至今」有關的原因。)就連一些英語水平還不錯的人也常搞混,比如:

  Common usage error: I have not seen it until now.

  Correct intent: I have not seen it, so far.

  The person meant to express "I have never seen it", but the incorrect use of "until now" means "I am seeing it now for the first time."

  這兩種表達的區別就在於,本意是指從來都沒見過時用so far;如果用了until now則意思是以前沒見過,現在是第一次見。

  看完歪果仁的吐槽,是不是感覺自己的英語水平還有上升的空間?憋捉急,剛走出國門的小夥伴,腦子也經常轉不過來,總也甩不掉Chinglish,讓老外狂暈不止呢↓↓↓

  剛來的時候看到很多大廈門口都有smoke free~ 我由衷感嘆加拿大就是好,抽菸都免費!朋友那個汗……(Smoke Free是禁止吸菸。)

  有一天去KFC,要土豆泥不會說,就在那裡跟人家苦喊potato sauce。然後,人給我了7、8袋ketchup(番茄醬)。被鄙視了~~(Mashed Potato,土豆泥……)

  有次買車票,工作人員問我:"One way?" 我回答:"No, two way." 他又問了我幾遍,我的答案還是一樣的…… 結果那人很鬱悶地看著我,後來才反應過來自己還在中文的思維中。我把他的意思理解為One way=一位? 我們是兩個人,所以two way=兩位……

  有次房東問我:"Did you eat anything yet?" 我說:"No." 她聽後重複了一遍:"So you didn't eat anything." 我說:"Yes..." 房東老太太猶豫了下,又問:"Did you eat?" 我說:"No." 她接著說:"So you didn't eat." 我說:"Yes." ……估計她當時要崩潰了~

  我剛來的時候鄰居小孩看見我跟我說What's up。我疑惑地朝天上看了半天然後說了句up?那孩子頓時無語。

  你咋不上天啊?

  看來,背再多的單詞,不注意英文中的細節和老外的習慣,還是說不出地道的英文。下面這9句中式英語,你躺槍了幾句?

  1. 這個價格對我挺合適的。

  中式英語:The price is very suitable for me.

  地道英語:The price is right.

  2. 用英語怎麼說?

  中式英語:How to say?

  地道英語:How do you say this in English?

  3. 明天我有事情要做。

  中式英語:I have something to do tomorrow.

  地道英語:I am tied up all day tomorrow.

  4. 我沒有英文名。

  中式英語:I haven't English name.

  地道英語:I don't have an English name.

  5. 我想我不行。

  中式英語:I think I can't.

  地道英語:I don't think I can.

  6. 我的舞也跳得不好。

  中式英語:I don't dance well too.

  地道英語:I am not a very good dancer either.

  7. 現在幾點鐘了?

  中式英語:What time is it now?

  地道英語:What time is it, please?

  8. 你願意參加我們的晚會嗎?

  中式英語:Would you like to join our party on Friday?

  地道英語: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our party on Friday night?

  9. 我沒有經驗。

  中式英語:I have no experience.

  地道英語:I don't know much about that.


  作者簡介:高興輝— 18歲登上新東方講臺,現任北京新東方講師;教授學員上萬人,涵蓋四六級考研、出國考試及實用聽力口語;CCTV希望之星英語風採大賽全國16強,華北賽區冠軍;商務英語高級,專八優秀,雅思8(口語寫作滿分),託福110;北京語言大學高級翻譯學院碩士及研會主席;出演新東方教師聯袂英語微劇《西緣記》女主韓梅梅,並創立首檔實景體驗式英語教學節目《無敵詞彙》,網絡瀏覽量過100萬;微信公眾號搜索:輝說英語;傳授學員考試技巧的同時,更幫助學員提升英語思辨和應用能力,睜眼看世界。

  版權聲明:本文系新東方網獨家稿件,版權為新東方網所有。轉載須註明來源及作者,否則必將追究法律責任。

(編輯:何瑩瑩)

相關焦點

  • 雅思寫作中英式思維PK中式思維
    ,才能得到碾壓群雄的高分~   本文中,小編將為大家具體介紹中式思維和英式思維的區別,以及怎樣才能寫出更符合雅思考官要求的作文。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強調,寫英語作文,說英語口語,要用英語思維,不要用中式思維。這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個很空洞的概念,只有當你真正用英語與外國人交流的時候才會體會到英式思維的重要性。   這的確很難,因為我們在中式思維裡面紮根的太深了。事實上,這也和兩國語言本身的特點有關。魯迅就說過,中文和外文比,吃虧就吃在不夠精確,具體到單詞水平,就是「詞彙量少」。
  • gogokid致力於培養孩子美式英語思維,讓孩子說純正的美式英語
    美式思維是孩子學好英語的關鍵,gogokid在線少兒英語,依託教育學界前沿理論,創造全方位英語學習環境,沉浸式教學模式,幫助培養孩子的美式思維,讓孩子說標準的美式英語。目前,國內很多孩子的英語表達還是偏中式。隨著少兒英語學習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高知媽媽已經意識到,要想孩子能夠像母語一樣學英語,除了營造特定的語言環境,孩子美式思維能力的培養比語言學習本身更重要。與中式思維最大的不同,美式思維意在培養孩子想像力與創造力,激發孩子的求真精神,培養孩子對事情的分析能力與邏輯性,而開放性思想也有利於建立孩子英語學習中的自信心。
  • 中文思維和英語思維的差異
    小白老師:西方人的直線式思維和中國人的螺旋式思維存在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滲透到語言的各個單位,包括詞彙、句子、段落和語篇
  • gogokid沉浸式學習模式,培養孩子美式思維能力
    目前,國內很多孩子的英語表達還是偏中式。隨著少兒英語學習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高知媽媽已經意識到,要想孩子能夠像母語一樣學英語,除了營造特定的語言環境,孩子美式思維能力的培養比語言學習本身更重要。與中式思維最大的不同,美式思維意在培養孩子想像力與創造力,激發孩子的求真精神,培養孩子對事情的分析能力與邏輯性,而開放性思想也有利於建立孩子英語學習中的自信心。
  • gogokid完善的英語學習體系,培養孩子美式思維能力
    目前,國內很多孩子的英語表達還是偏中式。隨著少兒英語學習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高知媽媽已經意識到,要想孩子能夠像母語一樣學英語,除了營造特定的語言環境,孩子美式思維能力的培養比語言學習本身更重要。與中式思維最大的不同,美式思維意在培養孩子想像力與創造力,激發孩子的求真精神,培養孩子對事情的分析能力與邏輯性,而開放性思想也有利於建立孩子英語學習中的自信心。
  • 中國用Chinglish徵服了世界,小編實測Chinglish Test,竟然沒及格!
    ,因為中文和英文的表達形式不同,千萬不要鬧笑話,bla bla bla。圖片來源:Michella Domenici - WordPress.com小編的外國朋友對這一類的chinglish表示特別好奇,當小編還沒來得及發揚中式英語的博大精深的時候
  • 中式作文格「霸佔」紐約大屏 應試教育思維美國玩花樣
    早已習慣計算機無紙化完成作業的美國人,對於中式的作文格的亮相表示很新鮮、很有趣。儘管卡牌遊戲並不少見,但是《三國笑傳》強調『玩點不一樣』,摒棄了傳統的遊戲模式,遊戲過程允許玩家自由釋放技能進行操作,強調策略和多變,讓玩家能體會到思索帶來的樂趣。美國是鼓勵創新、倡導自由思維的大本營,這和我們的遊戲宣揚的精髓是一致的,採用『破格而出』的形式,就是表達對這部分美式教育思維的認同。」
  • 2013年考研英語閱讀 重點培養美式思維
    在這裡提及出處是為了強調閱讀選文的作者來自歐美,文章的思維都是美式思維,故而我們需要培養自己的美式思維才能很好的理解文章,下面簡單介紹下東西方的差異:   差異(1):東方文化求同;西方文化求異   西方人更注重個性,喜歡追求新穎的觀點,也許這種新奇的觀點特別的荒謬,但西方人願意花心思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也許這種證明很荒謬,但在他們的文化中,這就是主流文化。
  • 教育體系的不同,造成了中美學生思維方式的不同
    留學帶給人最大的變化在於思維方式。中式思維講求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美式思維則強調必須有一方「勝出」。這種邏輯在中式思維中極為罕見,而在美式思維中則屬於標配。中美思維的差異還體現在分配系統上,美式思維不像中式思維那樣根據事物之間的關係來對它們進行分類。
  • 東西方文化差異引發的思維差異
    這篇文章總結了近年來的一些實驗,綜合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對「東西方文化差異和思維差異」這一有趣的話題進行了討論。作者 Ed Yong 是知名的科學記者,他是馬來西亞華人,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目前居住在美國。在文章最後,作者總結道,東亞人、美國人或者其他任何地方的人種,在思維上並沒有多大的不同。我們都既能進行分析性思維,亦能進行綜合性思維。
  • 老外在聽到哪些中式英語時,內心幾乎是崩潰的 ?
    隨著留學生的不斷增加,老外們也逐漸接觸了chinglish(中式英語)這種奇怪的語言。然而,令我們吃驚的是,他們表現出來很好的適應性,對於long time no see, no zuo no dai這種東西完全沒有問題。
  • 中式教育和美式教育差別到底在什麼地方?
    隨著教育國際化浪潮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面臨著這樣的困惑:在中式教育和美式教育之間應該選擇哪一種教育方式,才能讓孩子更適應未來?美式教育注重培養孩子交往和實踐能力,注重孩子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同時也注重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發展,以及對知識的靈活應用。美國的學生是多看、多問、多想、多幹,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獨立思考能力、創造性、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以致用的實踐能力。
  • 中式塑料英語?你以為的口音問題其實是思維問題
    【導讀】無論中式口音,還是塑料英語、啞巴英語,其實都是英語思維不足的表現:人們在說英語的時候,大腦裡受到根深蒂固的漢語思維影響。英語思維的養成要在學習之初就刻意訓練,讓兩種語系獨立運行。這幾天,一則關於蘇州外國語學校常熟分校的招生視頻火了。
  • Chinglish vs English,你知道你說的到底是哪種英語嗎?
    其實翠花出現的問題,就是我們老生常談的中式英語——low和man都不可以用來形容人哦(下文我們會仔細講解),中式英語幾乎是90%以上中國人說英語的困擾,甚至是很多專業英語翻譯、碩士、博士研究生等,都逃不過中式英語的魔咒。
  • 了解中西方思維差異後對英語學習有什麼幫助?
    第一是中方的求同思維和西方的求異思維中式思維趨於求同,比如常見的成語:驚天動地,天涯海角等等。驚天和動地都是形容聲勢浩大,天涯和海角都是形容距離遠。中文當中對這種重複含義的表述並不介意,反而非常鍾愛,會顯得氣勢磅礴。但是由於西方思維是求異的,討厭重複和累贅的表述。
  • 中式思維是學英語的勁敵 3個技巧改變思維方式
    如果一直受中式思維影響,那麼英語表達就算語法正確,也不能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自如。為了能夠更好、更地道地表達小編為大家總結了以下3點↓↓↓拋開中文,浸入全英語環境這裡所說的浸入全英文環境,不僅僅是把自己沉浸在全英文聽說氛圍裡,還要轉變固化的中式思維,用英語與周圍的事物建立聯繫。
  • 如何跳出中式思維 說地道英語口語
    中式英語病毒泛濫,中國英語學習者又將何去何從,今天通過發生在我身邊的趣事,一起探討如何跳出中式思維。  事件一:  200x年的某一天,我同外國朋友Jimmy像往常一樣悠閒地徜徉在某大型商場,勻速。走到一個兩個樓層之間的ramp(小斜坡)時,Jimmy忽然停下腳步,滑翔起來。
  • 一家之言|英語思維品質和英語思維模式的培養(上)
    思維品質反映了每個個體智力或思維水平的差異,主要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統性六個方面。思維品質的高低決定我們學習一門知識,做一件事情的效率。良好的英語思維品質是我們學好英語的前提。英語思維品質並非許多人所想像的高深莫測、難以達成的目標。所謂的英語思維品質與我們看事物的角度有關,意即我們在用英語表達思想的時候要適時地轉換看問題的角度。
  • 兩審法官辦案思維的差異和協調
    ,但基層法官和二審法官之間思維卻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性有著深層次的原因。如何彌合兩審法官的思維斷層,協調兩審法官的思維差異有著現實和歷史意義。本文提出了兩審法官之間定期溝通交流、統一發改標準、定期對法官統一培訓、形成法律共同語言、界定自由裁量權範圍和尺度等芻議,以求拋磚引玉。
  • 以美式思維快速提升英語能力和標化
    作為在國外留學的人,雖然特別的忙,但總想借國內的機會做一些對自己和社會來說有意義的事情, 並找到一個實踐生活和尋找自我的機會。我喜歡讀書,喜歡思考;我喜歡逼著自己做事情,喜歡很努力的進步;喜歡做老師的感覺,喜歡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經歷,擁抱每一個需要幫助的靈魂,驚訝於每一個個體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