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作文格「霸佔」紐約大屏 應試教育思維美國玩花樣

2020-12-14 美通社

上海2015年6月2日電 /美通社/ -- 中式作文格作為一個典型的教育符號,一直代表著中國傳統教育中的應試教育文化。美國當地時間5月31日,一款「無字天書」式的白底綠紋的格子廣告出現在紐約時報廣場正中心的廣告屏幕上。大屏廣告在無字作文格停留幾秒之後,出現幾行破格而出的字「就要玩出格」。早已習慣計算機無紙化完成作業的美國人,對於中式的作文格的亮相表示很新鮮、很有趣。

 

據《三國笑傳》團隊負責人介紹,此次在紐約打廣告正值國際六一兒童節,也接近中國高考,他們希望藉助這個「世界十字路口」送給國內面臨各種各樣學習、考試壓力的「大兒童」、「小兒童」一些鼓勵,不要被傳統應試思維框住,大膽的創新、突破,敢於嘗試,勇於「玩出格」,才能獲得更精彩的人生。關於遊戲本身,他表示:「《三國笑傳》是一款策略類格子卡牌手機遊戲,遊戲以三國為時代背景。儘管卡牌遊戲並不少見,但是《三國笑傳》強調『玩點不一樣』,摒棄了傳統的遊戲模式,遊戲過程允許玩家自由釋放技能進行操作,強調策略和多變,讓玩家能體會到思索帶來的樂趣。美國是鼓勵創新、倡導自由思維的大本營,這和我們的遊戲宣揚的精髓是一致的,採用『破格而出』的形式,就是表達對這部分美式教育思維的認同。」

 

這則強調突破局限、吐槽應試教育的創意廣告,也引發網友對於中美關於青少年「創新」教育差異的討論。

 

熱播劇《虎媽貓爸》中,董潔飾演的歸國的美式教育專家就曾同「狼爸」展開過激烈探討。從發展創新能力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學生容易偏於自我約束,習慣於固守規範;而美國鼓勵創新,將創新能力列為教育的六種資優才能之一;中國的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尊重,美國則更注重對知識的拓展和創造。中式教育對於嚴謹和基礎的強調,可以帶來周全的思考,是創新的有利條件,但同時也可以成為束縛和阻礙創造性思維的障礙,開放自由的教育氛圍易於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復旦宣傳片創意抄襲風波」,使得大家對於「創新」培養有了更多的思考。

 

有網友稱,無論是應試教育得高分還是素質教育的創新產出,兩者都不容易,不同的國情下要思辨的看待這個問題,要在有真才實學的前提下「玩出格」;還有網友認為:「框了我們好久的格子居然上了紐約大屏!以後作業不要再規定寫幾個字,甚至畫畫達意都可以就最好了,在千篇一律的模板式思維中,玩點突破、出格很有必要。」

消息來源:《三國笑傳》

相關焦點

  • 被家長抨擊多年的應試教育,正在拯救美國學生?
    上課除了語數外,還要學藝術、縫紉、烘焙,不光玩樂器還要玩體育——還是特專業那種。所以有些中國家長據此認為:美國學生玩這玩那、不僅放學早,還能出那麼多諾貝爾獎,美式素質教育真偉大。他們繼而開始批判國內中小學壓力大,搞得還都是應試教育,放學後要去上輔導班,周末也要去上輔導班,培養出來的孩子還都是高分低能、動手能力弱。
  • 小超模雷承龍 榮登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納斯達克大屏!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少兒模特行業中,也讓少兒模特這個行業進入大眾的視野,讓我們看到不同於成人超模的秀場風採,美育教育的深化,這個行業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越來越多家長願意讓孩子參與到課程和比賽中來
  • 培飛思維數學接受美國《紐約時報》記者專訪
    6月27日,作為中國創新教育的代表,培飛思維數學接受了《紐約時報》記者的專訪,就中國創新教育如何推動社會發展的話題進行深入溝通與交流。培飛思維數學鍾丹總經理在培飛金源校區接受了《紐約時報》記者的訪問,就培飛的教育理念與課程理念、兒童教育創新在國內的發展、新式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區別、家長期待培飛能夠帶來哪些改變等問題做了深度交流。記者還採訪了金源校區的部分學員家長,向家長了解為什麼會選擇培飛,就家長對新教育理念與傳統中國教育理念自身的感受和對孩子所接受的教育理念的期望與期待等問題進行交流。
  • 美國是如何步入應試教育的
    》把問責權力歸還州政府和社區的立法初衷受到挑戰,美國應試教育逆流是否回潮有待觀察。    新世紀以來,伴隨美國聯邦系列教育法案的頒布實施,美國聯邦教育部對基礎教育的幹預越來越多。學校像公司,教育像生意,公辦中小學應試教育傾向越來越突出,引發了美國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爭論。究竟是什麼因素促使美國中小學滑進應試教育泥沼呢?美國又是如何調整政策擺脫應試教育災難的呢?這還要從美國的教育法案來分析。
  • 悅寶園全新課程皮皮英語在紐約納斯達克大屏「亮相」,閃耀全球!
    美國時間10月2日上午10點,悅寶園全新的雙師少兒英語課程皮皮英語(PeaPals English)首次亮相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納斯達克大屏,在世界的十字路口向全球彰顯品牌實力!美國紐約時代廣場是全球當之無愧的商業核心地和知名財富地標,霓虹閃爍,高樓林立,被譽為「世界的十字路口」,時刻聚焦著來自全世界的目光。其中納斯達克半圓柱形巨幅屏更是最受矚目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被稱為「世界第一屏」,歷來都是世界頂級優秀企業的秀場。
  • 中英教育PK,中式教育難說勝利
    而結果來了個大反轉,很多英國人驚嘆於中式教育的成效,「才4個星期,學習成績就提高了10%,如果讓他們學5年或者更久的話,結果不可想像。」而作為中式教育的參與者,我們也能夠以旁觀者的視角來審視接受過的教育。現實中,中式教育等同於唯分數論的應試教育,基礎教育目的簡化為在考試中拿高分。對每個家庭來講,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一個孩子身上,對孩子學習效果最有效率的判定就是學習成績;對學校和學生來講,雖然大學在擴招,但優質的教育資源依然非常稀缺,人多,資源少,競爭力自然就大。
  • 美國教育現狀:底層應試教育、中產素質教育、頂層精英教育
    父母們呢,在教育上應該有取捨。不能全部兼顧,看清楚自己的位置和實力,就不會跟風胡來。 01 底層應試教育 教育的內容,教育的目標,教育的使命,對各個社會階層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還是拿美國來說。 美國社會底層接受的教育,目的是什麼?
  • 一二映像:盤點2018年躍上紐約時代廣場納斯達克大屏的中國品牌
    為什麼要上納斯達克大屏廣告?美國紐約時代廣場這個「世界的十字路口」,是全球營銷的中心點。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屏廣告的收入成為美國紐約廣告界的半壁江山,但是大多數投放的內容都是我們中國的企業和機構以及個人、明星等。
  • 中式教育和美式教育差別到底在什麼地方?
    美式教育注重培養孩子交往和實踐能力,注重孩子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同時也注重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發展,以及對知識的靈活應用。美國的學生是多看、多問、多想、多幹,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獨立思考能力、創造性、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以致用的實踐能力。
  • 思維燈泡|應試教育到底危害誰了?
    王財貴,臺中教育大學副教授,1994年在臺灣發起「兒童誦讀經典」的教育運動,隨後來到大陸宣講。歷經20年,他一手締造了「老實大量讀經」思想體系,這個體系被大量擁躉所追捧。演講中,王財貴描述了李璇一直夢寐以求的願景--教育是不費吹灰之力的,只要通過簡單的讀經,就能將孩子塑造成大才,甚至聖賢。
  • 中國是應試教育?美國是素質教育?
    很多家長開始抨擊國內的教育體制,認為美國的教育更傾向於素質教育,更能發揮孩子的創造力。殊不知,美國教育雖然先進,其本質也是應試教育。美國教育本質也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通常被視為一種以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為主要目的教育制度。
  • 嫦娥五號攜帶月壤起飛,網友:「應試教育」功不可沒
    中式學校》試圖比較中英兩國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的人才優劣的紀錄片。紀錄片邀請5名中國老師,來到了英國頂尖的博航特中學對50多名英國中學開展一個多月的「中式教學」實驗。這個「中式實驗班」的學生將在一個多月後將和接受英式教育的學生進行一場由第三方權威機構舉行的考試。
  • 一周美劇收視:《花樣爺爺》美版開播 NBC霸屏
    一周美劇收視(08.21-08.27):《花樣爺爺》美版開播  NBC收視霸屏  搜狐娛樂訊 (文/iCraig)裡約奧運會正式收官在裡約奧運會期間持續霸屏的NBC在奧運結束之後依舊給力,連續五天拿到單日收視冠軍,成為收視霸主。有線臺方面,《行屍之懼》、《奔騰年代》等劇集回歸,不過收視表現並不好。倒是BRAVO有線臺的《紐約嬌妻》值得一說,在第八季前半段收視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憑藉著持續不斷的劇情衝突,本劇在大結局收視持續走高。另外,上周只有STARZ有線臺的《星路多懊悔》拿到了續訂,總季數將達到四季。
  • 美國老師刊文吐槽「中國應試教育」 他在舟山中學遭遇了什麼?
    這回,有個美國老師來到舟山中學,待了兩年的時間,試圖用美國當下最流行的教學方法來教中國學生,結果也慘遭水土不服。  上周,《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名為《Teaching the Common Core in China》(《在中國教「共同核心」》)的文章,作者David Metz幾乎通篇都在吐槽:中國的應試教育太頑固,美式教學難以適應。
  • 「Niubility」亮相紐約,小牛資本城會玩
    美國當地時間10月1日, 素有「世界十字路口」之稱的美國紐約時代廣場路透戶外屏上赫然出現奪人眼球的「Chinglish」中國式英語——「Let’s Niubility」的巨幅廣告, 吸引各國遊客的駐足觀看與熱議。
  • 被美國人羨慕的中式教育!美式,中式教育到底哪個好?
    這件事情讓她十分震驚,甚至顛覆了她對「美式教育」的認知,承認「中式教育」在某些方面十分有效。但這在外網論壇上卻引起激烈的討論,有一個聲音這麼說:「這完全是愚蠢的!如果我的孩子對雞蛋過敏怎麼辦?如果你讓他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我一定會讓你生不如死!」
  • 精算師在紐約賣肉夾饃 意圖打造中式「漢堡王」
    「秦哥夾饃」位於美國紐約皇后區的華人聚居區埃爾姆赫斯特,開業才5個多月,主營肉夾饃。店面不大,乾淨整潔,一個篆書的「秦」字作為商標格外惹眼。一個肉夾饃的價格是2.6美元,這在高物價的紐約稱得上是物美價廉。
  • 你的腦洞不夠大,真是「中式教育」害的?
    2012年PISA獨佔鰲頭的是中國上海,名列前茅的還有新加坡、香港、臺北等華人社會,而美、英等西方國家則不盡如人意。 從PISA數據來看,以中國與新加坡為代表的傳統主義基礎教育模式完勝進步主義。文章說,難怪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諮文中提出效法中國「進行更早和更長時間的教育」。 無獨有偶,一些人也在為「中式教育」站臺。
  • 紐約大學職業教育學院在上海紐約大學開設全新英語課程
    從今年秋季開始,紐約大學職業教育學院(NYUSPS)美國語言教學中心(ALI)將面向上述人群和其他有需要的人士在上海紐約大學(上海市浦東新區)開設沉浸式英語與美國文化培訓課程,助其邁出成功的第一步。許多中國學生都能講不錯的英語,但總不夠地道,這是因為他們欠缺對英語語言和文化中的細節、語調,特別是學習和思維方式的理解和掌握。而這些恰恰都是赴美求學,順利融入課堂英語環境所必需的素質。
  • 應試教育的本質是反教育
    學校裡教的,學生學的都是基礎性的東西,不是專業教育。北京大學招辦主任秦春華先生在2013年2月《光明日報》上寫了《看美國教育要有中國視角》一文,幾個月後作者全文改名為《我們對美國教育的誤讀》發在自己的博客上,被大量轉載。文中提出了兩個觀點:其一是美國的大學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大學。「(美國)但從根本上說,生源多樣性是為富裕階層的教育提供服務的一種方式,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