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一名不甘向命運屈服的秀山本地普通的90後農家女,她創業不給自己留退路,從一名國有控股企業的電商職員蛻變成為月收入數萬元的電商老闆,用實際行動證明做電商要比打工強,獲評2019年重慶市首屆百優農村電商「巴渝網姐」。
創業才是硬道理,夫妻雙雙辭工做電商
創業之前,李娟在秀山的一家國有控股企業上班,從事電商相關工作,李娟的老公姜仕禕是一名退伍軍人,憑藉退伍軍人的身份在秀山也謀到了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
「對於小縣城工作而言,上班時間固定,工資尚可,還算不錯,但從長遠來看,贍養老人、孩子教育、買房子,像我們這樣的年輕一輩的買房壓力,統統都沒辦法通過當前工作而改變。」李娟說。
看到電商孵化園創業做電商的政策好,李娟與老公姜仕禕商量後,決定讓老公學習經營網店,而自己借工作之餘,給老公打下手。後來發現老公一個人做起來有些吃力,於是她毅然決定辭掉她的那份工作,全身心的幫助老公經營網店。
「我們倆都沒有了工作,相當於沒有給自己留任何退路,就是想逼自己一把,專心創業。」李娟說。
白手創業初期,分文未賺先背上10幾萬的債務
「創業初期我們沒有任何存款,都是通過家裡長輩借的創業資金,分文未賺先背了十來萬的債務,未來也還是未知數,壓力其實挺大的。」
踏上電商創業道路後,自己雖然也算得上是懂電商的一類人士,但李娟發現做電商並沒有想像的那樣簡單,也經歷了一般電商創業者都會經歷的不容易。
「剛開始很多東西都不懂,都需要自己學習,比如學習P圖,為了處理出一張滿意的照片,經常忙到深夜,園區領導走訪時經常關心的問我們這麼晚了怎麼還不走。」
剛開始店鋪甚至連一單都沒賣得出去,相當於一天沒有任何收入,同時還要面對不少親朋好友質疑的眼光,這對於李娟夫妻倆來說壓力巨大,但想到既然已經「破釜沉舟」了,唯有咬牙堅持下去。
順勢而為,肯動腦筋的電商創業者,一般都不會差
夫妻倆在做電商的過程中,並不是盲目的堅持,而是在選品上動腦筋,在運營上下功夫,讓店鋪經營逐步有了起色。
「一開始不懂得篩選產品,把能上的都先上,後來通過平臺活動和店鋪定位等逐步優化產品,前期開店成本過高,壓力過大,中途也和快遞及廠家深入合作過,但這種合作模式雖然我們讓我們壓力變小了,但實際並不會因訂單增加而利潤有所增加,所以後來還是選擇繼續自己單獨做。」李娟說自己創業經歷了一個相當比較曲折的過程,通過不斷嘗試和改變,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的經營模式。
從一開始不會使用PS軟體到能夠處理出自己滿意的圖片;從不懂得篩選產品,到學會優化產品;從剛開始每天的零銷量到每天幾單、幾十單、再到上百單的銷量;從剛開始請不起員工,啥時都需要親力親為的勞模模式,到現在請得起團隊分工協作的輕鬆模式,從剛開始的自給自足到現在有一定能力能夠幫助同齡人解決問題,李娟和自己的老公用自己的堅持和努力,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證明當初選擇做電商是非常明智的決定。
「在秀山做電商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但在做的過程中,不能盲目跟風,要有自己的思路。」李娟給現在正打算做電商的創業者給出了她中肯的建議。